好萊塢災難片大師回歸, 就是這麼炸!

電影快訊 1943℃
好萊塢災難片大師回歸, 就是這麼炸! - 陸劇吧

這個11月的電影院對錢包不太友好,除已經上映的《天氣之子》、《終結者:黑暗命運》,接下來還有《決戰中途島》、《冰雪奇緣2》、《霹靂嬌娃》和4k修復版《海上鋼琴師》。

好萊塢災難片大師回歸, 就是這麼炸! - 陸劇吧

是不是每一部都挺值得期待的?那今天先來說一說羅蘭·艾默里奇導演的《決戰中途島》。上周,芭姐受邀參加電影《決戰中途島》提前觀影,並和導演進行了愉快的對話,採訪視頻之後會更新在微博。

好萊塢災難片大師回歸, 就是這麼炸! - 陸劇吧

《決戰中途島》海報

說起導演艾默里奇,關注好萊塢電影和喜愛災難片的朋友一定都不會陌生。他於1998年執導的《哥斯拉》,作為怪獸災難片在今天看來其拍攝手法和特效仍稱得上是經典。

《哥斯拉》劇照

之後的災難片《獨立日》、《後天》、《2012》在故事格局和敘事結構上也把握的非常好,特效更是不用說,畢竟《獨立日》(1996)在很長一段時間裏都是好萊塢科幻災難片的特效標杆

導演被戲稱為最熱衷於毀滅世界的人,《獨立日》里炸了美國白宮,《2012》里更是毀天滅地。

《獨立日》劇照

在《獨立日2》後沉寂三年,這次他選擇的題材不再是科幻災難片,而是還原二戰真實歷史的戰爭片。

羅蘭在這次採訪中又一次提到了自己20年前觀看紀錄片《中途島》時的觸動和震驚,拍攝《決戰中途島》之於他,或許可以說是一場圓夢之旅。

《決戰中途島》將於11月8日正式上映,影片聚焦1942年6月的中途島戰役,是整個二戰太平洋戰爭的關鍵轉折點。此戰的勝利,徹底改變了反法西斯戰爭的格局,為二戰勝利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這裡我們簡單介紹一下中途島之戰的前因後果和重要地位,1941年12月7日,日軍偷襲珍珠港,美國不得不正式參戰。戰爭之初,美軍處於劣勢,但通過1942年5月的珊瑚海之役穩住了陣腳,隨後的中途島海戰爆發於1942年6月4日,此役美軍事先破譯了日方情報,得以提前設下圈套,最終以損失一艘航母「約克城號」的代價,換取擊沉四艘日本航母本「飛龍」、「蒼龍」、「赤城」、「加賀」的戰果,一舉扭轉太平洋戰爭的局勢。

影片在導演的看家本領大場面特效劇情節奏的把握上都沒讓人失望。長達137分鐘的電影力求真實還原這場決定性戰役,長時間的海陸激戰畫面真實震撼,多線敘事的人物群像刻畫精準。

對史實並不了解的觀眾也不會覺得無聊,大戰的緊張情緒渲染到位,能把觀眾帶入真實戰鬥氣氛中,一直跟着影片的節奏走。美日雙方眾多人物登場,信息量大到也讓你不敢開小差

雖然影片內核確實是好萊塢主旋律大片,卻也絕不是爆米花爽片就可以概括。

《拯救大兵瑞恩》、《血戰鋼鋸嶺》、《敦刻爾克》所有這些獲得觀眾認可的戰爭片靠的不僅只是宏大的場面特效帶來的視覺刺激,更多的還是對人性的思考,對人物的刻畫,感染到觀眾的是能直擊心靈的情感共鳴。《決戰中途島》也做到了這點。

《敦刻爾克》劇照

長時間的飛行視角和優秀的視聽效果提供了戰爭場面的「燃點」;有真實歷史背景的加成,再依託歷史上的人物原型,恰到好處地塑造了戰爭中有血有肉的人物群像,提供了故事性上的共鳴。

映後有觀眾表示「戰機呼嘯而過和炮彈轟鳴的聲音一直在腦海盤旋,讓人不需要對歷史做太多想像,幾乎能感受到槍炮射入胸膛的力量。」

從偷襲珍珠港開始到中途島決戰,把兩軍將領、小兵、飛行員、諜報人員、和美軍家屬都涉及到。以點帶面的敘事不僅把觀眾拉進了故事中,大背景下的小人物故事更讓人感慨英雄也只是血肉之軀,把複雜的戰役具象化。

影片沒有太多的感情線與人物內心獨白,更專註於這場戰役的前因後果。這樣的表達或許也是因為導演對於中途島戰爭的態度,他認為雖然美國通過戰爭逆轉了太平洋戰場的局勢,但其實雙方都有非常大的損失。所以影片拍攝時只是真實的記錄,並不想對戰爭勝利做過多的渲染。

說到這裡,下面要來談談在影片中特別關注到的點(以下內容含有輕微劇透)。

本片卡司陣容真的很強大,伍迪·哈里森、帕特里克·威爾森、盧克·伊萬斯、艾德·斯克林

讓不臉盲的芭姐印象最深刻的是飛行員理乍得·迪克·貝斯特上尉的扮演者艾德·斯克林,除了在《權游》里有不俗表現,在《死侍》和《阿麗塔》中的反派形象也都讓人印象深刻。

這次他飾演的自稱是傲慢的混蛋的飛行員貝斯特,有着高超的飛行技巧。看似桀驁不馴實則有着無比強的信念感,對家人對戰友他都是可以信任依靠的存在。

每一個戰士都時刻準備着,剛從生死線上撿回一命,又可能要立刻奔赴死亡。如何做到將生死置之度外,沒有人不想活着、沒有人不想和家人團聚。這可能就是導演想要表達的在戰爭極端情境中,普通人表現出的自然的內在的英雄主義

我們跟着無畏飛行員第一視角駕駛戰機俯衝而下,穿梭在槍林彈雨中衝到最低處,飛射的炮火點燃軍艦像要燃起整片海域。

「我一直都想把俯衝式轟炸機飛行員的事迹拍出來,因為他們每個人駕駛戰機在最低的地方釋放炸彈,殺傷敵軍,他們捨生忘死、無所畏懼。」導演對於這個俯衝式場景的喜愛反映在電影中,兩個小時內多次展示俯衝視角,這種帶有強烈的英雄主義色彩的冒險確實扣人心弦。

值得一提的是在片中日軍沒有被妖魔化,各個軍官性格特徵明顯,有深謀遠慮如山本五十六、或有剛愎自用如南雲忠一,整體上較好的刻畫了日軍的戰鬥心理。

最後日軍的最後一艘艦被轟炸後,艦長決定和戰艦一起沉入大海,火光中平靜地對主動要同他一起赴死的副官說:「那我們一起賞月吧」

影片中所有主要人物基本都有對應原型,片尾真實原型特寫致敬英雄部分十分令人動容。掌握着無數人命運的決策將領們、此役後重傷再也沒能重返藍天的飛行員、倖存的戰士們每年都會聚到一起紀念死去的戰友,直到2019年最後一名老兵也離開。

「為了還原這段歷史,我們在無窮無盡的資料和歷史影像里進行了年復一年的研究。我想給這些戰士們留下一座紀念碑,讓人們牢記他們是誰,做了什麼,以及他們是多麼的無私。」確實,和平年代的我們能擁有的來之不易的生活,要感謝在戰爭中付出鮮血和生命的戰士們,他們值得被銘記。

「拍攝電影會有一種責任感,因為這是歷史電影,要尊重歷史,但也要有符合大眾娛樂的訴求,這是一次挑戰。」

在戰爭片的挑戰過後,不知道艾默里奇導演下一部電影是會回歸熟悉的科幻領域,還是會給我們帶來一些新的驚喜呢?

標籤: 電影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