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令狐伯光
最近華語娛樂圈發生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周杰倫和昆凌自己買票去看泰勒斯威夫特(也就是霉霉)的澳洲演唱會,卻在社交網絡上說自己是受到霉霉團隊的邀請去看的,結果被揭穿了。
可能不關注的網友還沒什麼,但在互聯網上面已經掀起滔天罵戰。
這個過程這裡就不總結了,伯光君也不是喜歡寫這類文章的人,而觀察一下這個經過你就會發現,現在網友維護周杰倫的粉絲和路人仍然很多,但是鋪天蓋地罵的也已經不少了,而且說話都很難聽。
關於周杰倫和華語音樂之前也寫了很多,答案其實也很簡單,在這個信息高度傳播的立場先行時代,周杰倫「人設快要崩了」,這個人設崩了就是他為人愛秀愛炫耀,但是這兩年無論是新專輯,演唱會放水,再到去年《聖誕星》已經跟不上了,但態度上面還是自己最厲害。
這樣就讓很多粉絲和路人失望,也讓很多原本談到周杰倫就炫耀的人開始倒水。
周杰倫確實是華語樂壇「最後天王」,但也確實高估了
周杰倫的特殊價值在於他已經成為了一個品牌,他在音樂風格與商業性上的結合是獨一無二的,再加上2010年後華語主流流行樂壇不行,在8090這一代成為中年掌握網絡話語權過後,所以他被頂上了天。
他是80,90,00的一個橋樑,他長久的職業生涯和仍然不想僅僅成為過去的美好回憶的野心(雖然這也使他日常被罵江郎才盡、晚節不保),以及他作品的強大的生命力和傳唱度(無論是翻紅的反方向的鐘還是日常被罵的告白氣球),讓他目前還沒有被新時代淘汰。
聽音樂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秘密寶藏,但我們也需要共同的語言,需要演唱會、需要大合唱、需要周杰倫。像鄧紫棋、薛之謙之類的主流歌手也都沒有放棄,依舊在新時代努力尋找着自己的位置,但是和周杰倫相比終究還是差了一些。
同時現在主流流行樂壇,確實太過糟糕了,原因之前也寫過。
現在不管影視、小說、音樂,幾乎任何文化形式都在追求短平快化,現在社會節奏越來越快,誰稀罕你搞一堆複雜的東西?賈玲,開心麻花和陳思誠翻拍外國ip=現實主義噱頭拍的爛片主能賺錢,網絡寫手寫的爽文也掙錢,你們看不起的口水歌收聽幾億幾億,還擱這鄙視這鄙視那?
這都是老百姓用腳投票出來的,那些早十年的音樂人和所謂的專業音評人,他們在領域確實牛,但就是一副高高在上惹人作嘔的姿態,他們要是真懂老百姓喜歡什麼,早掙得盆滿缽滿了。
以後一首歌不到一分鐘,甚至幾十秒,十幾秒你信不信?
我不覺得這是倒退,這就是完全適應市場的結果。《了不起的蓋茨比》里說:當你藐視一個人的時候,你要知道,不是所有人都擁有你的優越條件。你能安安靜靜看完一個長視頻,安安靜靜聽完一首歌,說真的你要感謝你的家庭,畢竟很多人從早忙到晚,他們可沒那個閒情逸緻欣賞陽春白雪。
華語音樂沒有完蛋,但是很多人,確實沒有進步
現在論音樂是比之前豐富多了的,音樂風格也越來越豐富,但很多網友應該會發現一件事。那就是qq音樂,短視頻年度排行榜上的全是口水歌和神曲,你不喜歡聽。然後知名樂評人年度榜單上,結果又全是複雜的歌曲,你也不喜歡聽。
前者上面已經講了,信息發展的問題,後者嘛,之前我就對為什麼榜單總是我不喜歡的歌有過猜測,並不是華語樂壇完了,而是聽者的我們越來越難以接收到真正優秀的歌曲了。
這個結論我願意用一種更直白的方式來解讀:我們如今的音樂軟件(網易雲、qq音樂等)越來越難以推送給我們想要的好歌了,這個結果很簡單直接,但是卻很多個直接或間接因素。
第一,歌曲數量越來越多,已經多的達到一個新的量級了,這就導致我們能在眾多歌曲中獲取好的數量的歌曲的難度越來越高了。
第二是歌曲的生產門檻越來越低了,換句話來說歌曲的生產製作越來越粗糙甚至畸形了
第三,4g時代的短視頻平台等分散了歌曲作為一個單獨門類的娛樂方式的獨立性。
第四,在如此巨大的歌曲庫中,如今的以市場為主導的對音樂進行篩選的方式(熱度)太過於單一和落後了,而且以市場為主導還出現了許多人為的操作(打榜刷單)打亂了熱度排行榜的良性競爭
第五,大數據時代形成的「信息繭房」效應,使得人的聽歌品味很難在繭房形成後有大幅的進化,這一點是我純粹的主觀觀點,而且還要先丟出一個反zzzq的觀點:歌曲就是有好壞之分的,但在我看來這就像學數學一樣,人的能力會從加法向乘法進化,那麼人的音樂品味也應該會在多聽之後往更高的方向進化
但是信息繭房的出現使得這個過程被無限延緩了,歌曲的推送總會困在這個小圈子裡,而歌曲市場的「好歌」經過推送進入你的音樂圈子時,如果它相比於你的圈子是更高級的存在,那麼你就會欣然接受;但如果是更差勁的歌曲(對我來說大多數),那麼我們就會悲哀的得出一個觀點:華語樂壇完蛋了。
華語樂壇,壓根不需要下一個周杰倫
什麼卡點變身,內容精彩,bgm貼切,然後這條視頻火了,火了就有很多人模仿翻拍,這條bgm被多次運用,刷到一次,覺得好看,就會刷到n次,大數據就開始給你推這些網紅歌,我們所聽到的就是這些網紅歌。
過去我們處在一個黃金時期,出現了很多經久不衰的歌曲,當我們厭煩了抖音神曲就開始回憶過去的歌,長大後心境開始改變,小時候、年輕時變成了甜蜜回憶,開始有了情懷濾鏡(當然本身這些歌就好聽)對比之就變得割裂。
以前這些歌聽的可能只是年輕人,但現在中老年人也開始接觸網絡,他們趨向於一些苦情離譜的「歌」,極其土味。現在娛樂方式變得多元,有的人手機里壓根沒有聽音樂的軟件,有的人音樂軟件可以幾個月不用,聽到的只有視頻里的音樂。
實際上,現在音樂種類非常非常多,人的欣賞程度也不一,可以民族、古典、電子、流行、爵士、r&b、金屬、古風、rap、搖滾、民謠、純音樂,有的人能欣賞山歌,有的人就不能。人數還是那麼多,選項變多了,每個選項的人就少了。
總之,我還是覺得現在好歌很多很多,只有慢下來去尋找,才能發現寶藏。以前的樂壇是大眾篩選後的結果,現在是需要你去慢慢挖,自己去篩。
周杰倫,遲早得「人設崩塌」
中國流行音樂下一個重要的事情,並不是反覆把周杰倫捧上神壇,也不是所謂「人設崩了」去批判,更不是期待下一個周王陶林,而是想辦法改變我們獲得音樂的方式,新的周王陶林早就已經誕生了,可是他或者她被淹沒在了短視頻時代的浪潮中,得不到發聲的機會
亦或者他已經被短視頻時代所感染,去做了他\她不喜歡的歌曲,那麼面對如此龐大的歌曲庫,也許我們目前唯一找到他\她的辦法就是在華語樂壇範圍內盡量提高音樂篩選的質量:去找好的客觀的歌曲獎項。
我倒覺得不是一件壞事,這完全可以辯證地看待。新興技術的興起給最廣泛的人們提供了突破創作瓶頸的客觀條件,從而真正能夠打破唱片公司對藝術創作的壟斷,創作的權利終於可能重新回到最廣泛的人們手中。
問題在於「大家都能創造自己的音樂」嗎?問題在於「大家現在創作音樂水平的水平不足」。所以需要做的事情在於提高每個人的美育水平,不讓這種美育成為少數人獨享的權利。正如同前蘇聯對人們的美育一樣,每一個公民都有着前所未有的藝術水平,能夠享受芭蕾,懂得運動,學會音樂。
而不是現在俄羅斯毫無美感的俄式電搖,華語樂壇各種短視頻神曲和口水歌橫行。
倘若我們能夠做到這一點,我們還會懷念那個少部分公司才有權發佈唱片的所謂「黃金時代」嗎?
僅僅以某個時代的最高峰來評判「黃金」與否,這樣的標準是不完整的。讓周杰倫成為「時代的弄潮兒」,然後因為某些事情又「周杰倫人設崩塌」,這背後隱藏的邏輯就是剩下的人大部分都得跟着走,這是湮滅人們廣泛參與創作的主體性。
現在回看周杰倫的封神和爭議,這樣的「黃金時代」真的還值得留戀嗎?
回到華語音樂本身,我不否認現在水平低下的事實,但通過辯證的角度,完全可以看到孕育着的新生命:現在的口水歌泛濫是因為人們只有口水歌的水平,但如果大家水平上來了呢?
比如虛擬歌姬帶來的去中心化的樂曲創作,讓相當一部分人聽歌的需求從傳統專輯歌曲中解脫了出來,這反而是一件令人振奮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