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簡直爽死了。"神思遠說。
在創作者們惶恐即將被人工智能所替代的時候,他已經開始用ai攝影。
眾多觀者眼中,神思遠的作品充滿了「神性」,透露着神秘、奇異,彷彿來自於異世界的色調、構圖,題材的整體呈現有時讓人感到害怕,但確也想像無邊。
神思遠看來,想像力是對他而言最重要的事。他會因為觀者對他的作品展開想像而開心,也會將一件作品是否具有想像力、是否同質化嚴重,作為判斷作品質量的依據。
他說:「ai會生成有大量的想像力的東西,它會生成各種錯誤,但錯誤有的時候反而正確,它是一種想像力的體現。」
他的攝影死了三次,直到ai來了
神思遠二十多歲的時候,他想,他要成為全中國最貴的商業攝影師。
雖然沒有完全做到,但回顧神思遠20多年的傳統攝影生涯,曾在《男人裝》、《芭莎藝術》等雜誌做影像總監的他,站上了大多數商業攝影師難以企及的起點。那是屬於他的攝影1.0時代。
商業攝影的經歷帶來的是職業滿足感:接觸過中國一二線大部分藝人,琳琅滿目可供挑選的器材設備,專業分工的影像團隊,還有可觀的收入、響亮的名聲。
不過,身在職場的打工人好像都開啟了同一個劇本,除去名與利,神思遠也逃不過甲方折磨、編輯催稿。日子變得無聊。這樣的攝影對他來說已然沒有什麼吸引力。
「拍着拍着我就發現了一個事兒,我的攝影死了。」為了突破創作瓶頸,他轉身離開雜誌社。
拍女孩兒,出個人寫真作品集。成為一名自由攝影師,神思遠的攝影2.0時代開始了。
《卑鄙的花》封面-神思遠的2.0時代
他的攝影開發到了新的天地,《卑鄙的花》、《野和少女》成為其代表作。鏡頭圍繞着少女與荒野,以及,他開始專註對自己情緒與日常感受的收集。
後來他拍動物,拍貓和魚,拍所有自己覺得好玩的東西。拋去雜念與各種複雜的成分,讓攝影像呼吸空氣,變成最簡單不過的事情。
但下一個轉折很快來臨,神思遠說,自己是個沒有「長性」的人,「拍夠了姑娘,其實也就那麼一回事兒」。就這樣,神思遠的攝影「又死了」。
後來,他開始計劃能夠做一些深度嚴肅思考的東西,他以藝術家的身份開個展,做個人主題作品。世界成為他的創作素材,石頭、河流、昆蟲、植物,一切素材來源於世界的細節。
很快,神思遠的攝影時代3.0時代來了。
他尤其喜歡河流、喜歡蓖麻,他寫《攝影師的精神雷區》的詩,寫「兩萬個瞬間,六十個春天和一條存在的河流。」他向粉絲髮問:「你們怎麼在荒草叢生的泥塘里發現我這隻被誤解的蓖麻的。」
但神思遠發現,現實市場中,影像在藝術領域裏並不是很受重視。觀眾站在影像作品前的觀看過程好像是個無聊的過程,這讓神思遠覺得自己並不是一個受歡迎的藝術家,甚至是一個失敗的藝術家。
做藝術好像也找不到目的。
他對自己的3.0時代給出一個悲觀的評價,他說:「我的攝影又又又死了。」
自救的契機是來自音樂人宋冬野的邀約,神思遠拍攝了自己第一個藝術歌的mv《郭源潮》。從那個時候,他開始拍視頻、拍藝術短片,嘗試轉型導演。在陳粒《第七日》、《愛完不完》的mv評論區,樂迷們讚歎是誰拍出了這麼棒的作品。
如今,神思遠進入他的攝影4.0時代。作為攝影類導演,需要一個人包攬dp與導演的各種活兒,用他的話就是「啥都能幹」。
沒有野心的人最浪漫
大雪過後,北京銀裝素裹,寒冷肅殺超過往年。751園區就是這個時候辦了個科技藝術節,這裡仍然有為了探討藝術話題而聚集的人。鈦媒體app見到了神思遠:
中分齊肩短髮、深藍色戶外衝鋒衣、黑色長褲,一個自由洒脫的老北京人。
你問他是怎麼接觸到的ai,他說,是沒事兒的時候刷短視頻刷出來的。他用midjourney、chatgpt,上手試試,就越來越被吸引。
「ai來了,我就發現我的攝影巨爽,不知道為啥。」神思遠講着藝術與ai的故事,「ai可以干好多事,我都爽死了。」
曾經,神思遠曾短暫地認為,ai來了,「人類一敗塗地」。現在,他與ai成了「朋友」。
他甚至會用逗小孩的語氣和chatgpt聊天,chat gpt也反應地更擬人化、更溫和。
「我問chatgpt,大哥,你給我寫個劇本關於一個男人爽死了。它說好的。」
「這咋辦?ai什麼都會,多氣人。」
或許是沒有物質上的太多束縛,也或許是成就早已達成,神思遠的創作大多是沒有野心、沒有太多目的,好反饋和壞反饋他都能坦然接受。
在東北公園裡看到大爺騎着名為「單腿驢」的小車,他就用ai生成創作了「單腿驢」概念的作品,儘管在外觀上與大爺的車看起來沒什麼關係。
他用ai創作,也很少去想ai攝影作品是否會被主流攝影圈認可、市場是接受還是質疑,「我就不受主流攝影圈認可,我本身從來沒有受到認可過。」他自嘲。
不過,他認為,歸根結底,ai創作的攝影作品跟非ai作品都是一個個像素,沒有本質不同。
一張ai作品的誕生,神思遠往往要坐在那裡不動,幾個小時、一天、兩天……ai創作本身不是他的主業,用玩兒的心態,最終生成什麼也沒什麼所謂。
「有的時候我覺得創作這個詞對我來說太沉重了、或者說太嚴肅了,我覺得就是玩。有時候用ai玩出一個作品,比如說最近的電子羊、單腿驢,你看我起這名字能是嚴肅創作嗎?」
但每個人接觸ai的機會都是平等的,總不能每個人用ai創作出來的都能稱為「藝術品」。「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做出來這個,這一點我是相信的……普通愛好者可能沒那麼多時間。」他說。
他也談未來和ai的關係:「現在ai 是朋友不是敵人,但是又有誰知道呢,可能過兩天變成敵人了,管他呢。」
生活中,神思遠不斷在追求某種浪漫,他曾經看到一句話:「沒有野心的人最浪漫」,猝不及防地,他被這句話深深溫暖到了。
以下是文字實錄(有刪節):
鈦媒體:您開始ai攝影的契機是什麼?藝術創作本身與金錢利益,哪個因素佔比更多?
神思遠:是想像力更多。我以前搜集很多來自世界的素材,比如這拍一隻羊,那拍一座山,然後給他做各種合成與後期,最後呈現一個讓我覺得有想像力的東西。以前這些東西憑我自己的想像力才能達到,我覺得這個過程是很困難的,因為我需要拍攝大量的素材,可能有上百萬張、上千萬張的我已經拍攝過的圖片,然後再從中給他們去做排列組合。
最初ai來了對我來說是毀滅性的,他們是建立在人類知識庫的基礎上,很輕易的就完成了我的這些工作。ai會生成有大量的想像力的東西,它會生成各種錯誤,但錯誤有的時候反而正確,它是一種想像力的體現。我讓它生成一隻6條腿的羊,他可能給我就生成了一個羊駝上長着一個鳳凰,再長着一個羊駝,但這個結果我想像不出來。如果對我來說,我的珍寶或者最重要的東西是想像力的話,那我不就「人類一敗塗地」嗎?或者說在這方面我就一敗塗地。
他利用他的錯誤,反而是打敗了我,人的正確不一定能夠觸動到我,這個是我認為很牛逼的地方。
鈦媒體:關注到您最近用midjourney生成的ai攝影作品,比如電子羊、單腿驢、水長東,可以聊聊您的創作過程嗎?
神思遠:因為我之前看到過一句話,那句話叫做「沒有野心的人最浪漫」,我覺得那句話深深的溫暖到了我。我做事兒其實沒有太多的目的性,有目的性的時候就像是甲方下單,但我現在的創作盡量不讓他有這種下單的感覺,我想做什麼也沒人控制我,我覺得還挺爽。
所以我一直以來的工作方式是間隔年的工作方式,有一年叫做商業年,一年叫做創作年。在商業年裏面我盡量滿足其他人的需求,我也得知道這個世界對我的要求是什麼樣子,培養自己成為一個可以滿足這個世界的人。
在創作年的時候,實際上就是滿足我自己,或者反之前的別人的要求,我就做成你們不喜歡的樣子,就做成一些稀奇古怪比較任性的感覺,這樣我覺得是比較爽的。
鈦媒體:ai攝影是真正的攝影嗎?它又是否被主流攝影圈認可?
神思遠:一個問題或者一句話,只能從不同的思考維度去理解它。
其中一個思考維度,比如說現在我們在網上在手機里隨便看到的那些照片,它都是由一個個像素點組成的,而ai攝影它就是由一個個像素點組成的,它放到最大的地方都是一個像素點,如果我用ai能夠控制這些像素點,我們說它是攝影是不是也可以。
還有另一方面,ai攝影於我們而言代替不了體驗。如果我們把攝影給總結成一個跟人類感情互動的東西,比如說我要拍一個臨終的親人,那些照片對我來說彌足珍貴,但ai生成一個同樣的臨終前的照片,那對我來說,跟我有什麼關係呢?如果從這個方面理解,那麼ai攝影就不是攝影。
我覺得我沒有能力去回答這個問題,我只能說他可能約等於或者說他相似於或者說有可能是。
鈦媒體:攝影圈同行們對這個會有這樣的爭論嗎?
神思遠:我不知道,因為我就不受主流攝影圈認可,我本身從來沒有受到認可過,所以我不知道大家怎麼看這件事。甚至我老說有的時候覺得我也不是一個攝影師,或者說我總覺得我是一個退休的狀態。但要讓我去去想這個事,我覺得它對我來說是一個很棒很有衝擊力的事情。
鈦媒體:從專業攝影師的角度看,ai繪畫軟件生成的作品有哪些商業化的可能性?
神思遠:之前我給天貓做過一個廣告,是用ai做的。天貓雙11邀請五六個藝人參加了一個晚宴,當天6點藝人到這拍幾張照片,晚上8點就得直接出成果了,他們要放在地鐵上的那些海報、樓宇之間的大屏幕,這時候可能製作時間就兩三個小時,這種情況可能ai就更便捷一點。
我接到的ai相關的工作價格也非常高,甚至比傳統攝影還要高,這就是我給 ai 打工,他出啥樣的我就「服」。
鈦媒體:您現在是用的ai創作工具是什麼?用戶們目前的共識是說 prompt 對於生成的效果很重要,您在這方面有一些小竅門嗎?
神思遠:我主流的就是用 midjourney 和 runway。對於生成什麼樣的效果來說,我認為是基於我自己的審美或者美學喜好,那些關鍵詞提示詞和prompt之類的沒那麼重要。對我個人來說,更重要的是墊圖。
墊圖的意思簡單的說就是圖生圖。你要先大概弄一張圖或者畫一張圖,大概的輪廓什麼的都完成的差不多了,比如說精益程度是100%但你弄到20%,然後再上傳,這叫墊圖。用文字生成圖片其實只是ai生成工具中的一部分,如果只用純文字生成出來的東西,它叫視覺轉換,出來的成品有的時候太不受控制了。尤其是在midjourney裏面,你想讓他胳膊保持你要的姿勢,你在墊圖的時候就要在圖中規劃好胳膊的姿勢。但最近畫圖形直接生成ai的工具都已經出來了,你就大概畫一個框,然後胳膊在哪,頭髮大概要什麼樣的,那邊可以直接給你實時生成圖。
我認為墊圖肯定是更適合像我這種創作者的一個方向,文字的方向其實更適合大眾,試一下玩一下,都是比較簡單的操作,但我需要精確控制,或者是某一種程度的控制。
最近神思遠在個人社交賬號更新midjourney v6.0版本與5.2版本的個人主觀對比。
用同樣的關鍵詞分別用v6.0和5.2出圖,v6.0在人物面部和一些紋理類的元素以及畫面細節上進行了優化。整體圖像風格更加現實,有更加清晰的畫面。但也因為銳度更高,算法更理性,導致圖片從「a里a氣」變得更像cg。v6.0在老生常談的「手指」上也做得更好了,但也沒多好。
個人感覺在畫面的氛圍、想像力、「混亂」程度上v6.0不如5.2。5.2的畫面更加柔和,而v6.0更加扎眼;5.2更像電影畫面,6.0更像商業廣告。所以如果生成偏想像力的照片還是會用5.2版本,生成偏真實感的圖片,尤其是特寫,爭取用v6.0版本
鈦媒體:現在有許多ai繪圖的工具降低了大家的創作門檻,但大家普遍認為,並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通過使用這些工具而成為一個藝術家。藝術家和普通人的差距還是很大,工具都在那,但是誰能創作的更好,這其實是要打一個問號的。您怎麼看待這樣的看法?
神思遠:創作有的時候是去做選擇題,你的選擇是基於你的審美和經驗,然後是基於你對這件事的認知。我們小時候光看圖,每天可能看個上千張、1萬張圖,所以我給它描述詞的時候得明確知道如何判斷,比如我得知道我這張是羅伊·安德森的風格,還是貝拉·塔爾的風格,還是張藝謀的風格。而這種判斷力在小的時候我就天天去做,所以我在控制midjourney上肯定更有優勢一點。
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做出來這個,這一點我是相信的。並且光是我的工作流,也是一套在這個市場里摸爬滾打20多年的一套工作流,比如依據經驗,我出這個圖背後得需要多少張圖?有時候可能生成出100多張,我才能從中挑選出 20張,再精細挑選出14張,然後再去修它,再去統一顏色。
大家看到的作品系列中,感覺每一張圖看上去顏色都差不多對吧?其實是我自己在各種條款里慢慢調的,然後最後再進 runway ,讓他進行動作控制,慢慢試着一點點地修改,讓它達到我自己的標準。看着都很簡單,實際上都得需要1~2天一直坐在那裡修,普通愛好者或許沒這麼多時間。
鈦媒體:您對於當下的一些年輕的攝影師們有什麼建議嗎?您會建議他們來嘗試ai嗎?
神思遠:這話我不敢說,因為我說老有人罵我。我給任何建議的時候,我都得需要承受後果,你們可不知道我承受過多少後果,現在就不敢瞎給人建議了。
就打個比方,我就說一個我朋友的故事,大家都懂。我朋友以前就說了一個很正常的話,就是說我們的生活跟創作要很自由,要達到自己的夢想,就正常雞湯勵志的話,誰都懂。然後有原來是國企公務員什麼的就辭職了,就說是我受到你這個話的激勵,我要跟着你干,完了你說你害怕不害怕?其實就是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本文首發鈦媒體app 作者 | 賈雨微 編輯 | 秦聰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