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在金融上,因為資本市場完全開放,韓國實際上變成了美元潮汐衝擊出來的一個水窪。在先進制造業領域,尹錫悅政府奉行意識形態凌駕於實際現狀之上的「價值外交」,使韓國企業困於美國的「薛定諤的緊箍咒」。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常洛聞】
在韓國媒體眼中,韓國是一個正經的富裕發達國家。2023年11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經濟數據顯示,韓國2023年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為3.1萬億美元,是一個比沙特還富裕的國家。所以之前韓國申辦世博輸給沙特格外不服氣,認為自己並不是輸給沒錢,而是輸給了沒認真花錢。
但回看快要結束的2023年,韓國的經濟表現數據未必如韓國媒體所願。
隨着疫情全面結束,韓國經濟並沒有迎來預期中的「報復性反彈」,反而是尹錫悅上台前承諾過的房價、租金、通脹等重大民生問題,不僅沒有得到解決,還繼續發酵惡化。11月30日韓國央行發佈經濟展望修正報告,下調2024年經濟增長預期0.1個百分點至2.1%,維持2023年經濟增速預期1.4%不變。上調2023年消費者價格指數(cpi)預期0.1個百分點至3.6%,並將2024年預期從2.4%上調至2.6%。韓國央行預測,到明年底為止可能無法實現2%的通脹率目標。
而且因為資本市場完全開放,韓國實際上變成了美元潮汐衝擊出來的一個水窪。如果能夠緊跟美元周期,那就能分到一杯羹,而且還能在某些產業上享受到美國主導的分配體系的紅利。但如果周期踩空,或者像這幾年一樣,美國地主家也沒有餘糧,決定吸干水窪里的水,那韓國的日子就要不好過了。
第一個直觀的例證就是韓國前一段暴雷,導致租客連環自殺,到現在還沒有妥善解決的全租房(傳貰房)危機。
在韓國,剛進入職場,進城(首都圈)工作買不起房子的年輕人,可以用個人信用作抵押,向銀行貸出相當於房子全價1/2左右的貸款,交給房東,租期(一般是2年)屆滿後原款拿回,房東在租期期間對資金可以自由支配。表面上,租客不用付租金住大房子,房東可以炒更大的標的,銀行還能完成貸款任務。
但這個玩法以信用為前提,有兩個必要條件,一是銀行利息足夠低,二是房價能夠保持在合理的上漲水平。因為房東拿到錢之後,最「穩妥」的就是繼續付首付買房子,然後租出去,循環往複。如果銀行利息高了,租客和房東的貸款都要出問題,最壞的情況是房價暴漲暴跌,房東無法退還租金,擠兌之下賠本買房子又不可能覆蓋成本,最終往往會選擇跑路,把貸款老賴的負擔甩給租客。
在美聯儲也處於低息的狀態下,韓國首都圈看似有源源不斷的人口供應,房子永遠供不應求,韓國炒家用不着出國就能賺快錢,以至於過去八年韓國首爾的房價比香港的漲幅還大。一旦美國加息到一定水平之後,大量國際資本就會選擇迴流美國,其中也包括早早分析好情況,提前開溜的銀團和資本家,等到韓國央行公開跟隨加息,上文說到的最壞情況就成了韓國窮人的不幸現實。
全球最窮苦的人一生血汗,可能最後都在不知不覺中,被用來供養少數人的「美式生活方式」。韓國政府對這種來自外部的巨大力量確實無能為力,但對國內的住宅市場弊病常年不加修正,也確實說不過去。
另一個受美元潮汐影響的行業,是韓國曾經的支柱產業——造船業。
由於大型造船公司都使用巨大的資金槓桿,銀行利息對資金成本的影響,就能決定一家企業乃至一個行業的生死。
在韓國政府加息之前,韓國央行的利率較低,韓國造船公司的融資成本低於中國同行。這足以抵消中國人的部分勞動力成本。
韓國央行和美聯儲的加息趨勢
但在韓國跟隨美國多輪加息和中國多輪降息之後,局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中國造船廠可以向中國銀行申請人民幣貸款,在國內購買材料和設備。而韓國人則要為利息多付出至少5%左右的溢價,在利潤透明的造船行業,這5%基本上就能讓韓國企業失去競爭資格。
2023年第一季度,韓國造船業幾乎沒有新訂單,訂單全部流向中國造船廠。第二季度的情況也好不到哪裡去。由於中國造船廠訂單過多,新合同的交付期延長至三年後。訂單開始溢出,第三季度,韓國船廠接到的訂單開始回升。
韓國也不是沒想過反抗,無奈確實辦法不多。已經落地的一是延緩美韓貨幣互換協議的簽署,二是禁止股市賣空(韓國股市是世界主要股票市場中散戶比例最高的),三是出台一些臨時性政策平抑物價。
在自由市場、開放市場的叢林中,從立國開始緊隨美國,自主權受限的韓國能做的也只有這麼多。所以尹錫悅總統選擇重心不放在內政問題這個爛攤子上,而是主攻外交,實在是政治上的「聰明人」。
韓國央行當然知道問題在哪,畢竟2008金融危機時也是這麼玩的,玩得韓元匯率暴跌一半,明洞的豪華商場過節連彩燈都不捨得開。所以韓國央行從2023年2月停止加息,一直堅持到現在。
饒是如此,中國可以比照基準利率的shibor利率比韓國央行基準利率低50%,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早前發佈的《2022貿易與發展報告》認為,旨在對抗通脹的緊縮貨幣政策,可能在全球範圍內造成比2008年金融危機和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更嚴重的損害。
報告還發現,美聯儲加息每增加一個百分點,三年內其他富裕國家的經濟產出將下降0.5%,而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產出將下降0.8%。僅2022年美國加息就可能通過推高美元價值,讓發展中國家減少3600億美元的未來收入。只要美聯儲繼續拉着韓國央行維持高利率,韓國面臨的問題就沒法解決。
金融市場的身不由己,還可以理解為市場雙向開放的必要代價。但在先進制造業領域,尹錫悅政府仍然無視客觀規律,奉行意識形態凌駕於實際現狀之上的「價值外交」,與韓國企業進行的商業行為還要等美國的「追認」才能算是真正生效,讓韓國的經濟數據又多了一些不確定和不可信,韓國企業其實也是苦不堪言的受害者。
當地時間12月1日,美國財政部和能源部發佈了關於電動車補貼的新規定,依據《通脹削減法案》,頒佈了實施細則,如果車輛電池中含有「敏感外國實體」(feoc)製造的零部件和核心礦產,車輛將無法獲得7500美元/輛的稅收抵扣。
所謂敏感外國實體,定義為由朝鮮、中國、俄羅斯或伊朗擁有、控制或管轄的任何公司。中國政府直接或間接持有國外合作公司的董事會席位、表決權或股份25%以上時,也在「敏感外國實體」之列。從2024年開始,符合減免條件的新能源車不能含有「敏感外國實體」製造或組裝的電池組件。從2025年起,車輛不能含有「由這些實體提取、加工或回收的關鍵礦產」。沒有中國政府股份或持股率較低的民營企業的合作公司不會被視為feoc。因為如果排除所有中國企業,那美國聯邦政府的電動車補貼將一毛錢都發不出去。
而且美國政府不甘心於「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設置了兜底條款,規定(中國政府方面)對礦物和零部件的生產有實際控制權的情況也將被指定為feoc。這一模糊的標準似乎又否定了持股25%的硬標準,補貼批核邏輯變成了完全不可預測的黑箱。
本來韓中企業建立的電池合作公司勢頭正猛,2023年就至少達到5萬億韓元,雙方為了規避通脹削減法案,一個出原料一個出產能,正是蜜月期。例如lg化學和中國華友鈷業投資1.2萬億韓元,sk on、eco pro和中國格林美將投資1.2萬億韓元,在全北新萬金建設前驅體工廠。lg能源解決方案今年年初與中國鋰化合物製造企業雅化集團簽訂了摩洛哥氫氧化鋰生產備忘錄。
lg化學9月24日宣布,22日同華友鈷業簽署有關正極材料供應鏈的全面合作協議。圖為簽約儀式現場。 (圖片來源:lg化學)
美國出台的「薛定諤的緊箍咒」,迫使韓國企業不得不做好買斷中國企業部分或全部股份,甚至退出合資企業的準備,財務壓力巨大。本來商定今年在北美設廠的韓國電池隔膜企業skiet、lg化學也都在高度政策風險之下,推遲了計劃。
2024年美國選舉在即,共和黨候選人特朗普、南卡州長前尼基·黑利都鼓吹一旦上台就廢除通脹削減法案。是不是廢除了ira,韓國的好日子就來了呢?答案也是否定。
lg能源今年第三季度營業利潤創下7312億韓元的歷史新高,但這是在加上ira的2155億韓元稅收優惠之後實現的。如果ira被廢除,lg能源的營業利潤可能會減少30%。本來就經營不善的另一家韓國能源企業sk on如果不拿美國補貼的2099億韓元,第三季度的赤字接近3000億韓元,根本就是靠補貼在續命。韓國電池企業的未來,非常不明朗。
接受補貼飲鴆止渴,就要接受美國不可預測的肆意宰割;放棄補貼另起爐灶與中國合作,雖然有穩定的原料和先進的技術,但會被踢出原本賴以生存的美國主導的分配體系,可能倒在黎明前的黑暗中。韓國業界面臨的兩難選擇,究其根本,選擇權不在企業手中。
平心而論,尹錫悅政府起碼做出了要改變現狀的樣子,但方向選的不太對勁,主動將雞蛋全都放進了一個籃子。12月12日,韓國總統尹錫悅壓着年尾訪問了荷蘭,參觀了半導體設備製造商阿斯麥(asml)總部。阿斯麥也大方開放無塵室給尹總統參觀,荷韓兩國宣布構建「半導體同盟」。
當地時間12月12日,在荷蘭阿斯麥公司(asml)總部,韓國總統尹錫悅(左起)、荷蘭國王威廉·亞歷山大走訪無塵室,聽取首席商務官兼管理委員會成員克里斯托弗·富凱(christophe fouquet )的說明。 韓聯社/聯合採訪團
阿斯麥同三星和sk海力士達成合作,將投資1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54.5億元)在韓成立半導體研發中心,同時攜手sk海力士開發大幅縮減電力消耗的氫能工序。阿斯麥明年2月將牽頭設立尖端半導體學院,韓荷兩國研究生工程師將參與其中。
當地時間12月12日,在阿斯麥總部,尹錫悅(左三)同兩國企業人士座談。 韓聯社
三星電子會長李在鎔、sk集團會長崔泰源、阿斯麥首席執行官彼得·溫寧克、本傑明·羅等企業家當天在會上就半導體產業前景和雙邊合作開展戰略對話,荷蘭國王威廉-亞歷山大也一同出席。
當地時間12月12日,在阿斯麥總部,三星電子社長慶桂顯(左)同阿斯麥首席執行官皮特·溫寧克簽署關於成立新一代半導體製造技術研發中心的合作諒解備忘錄。 韓聯社/聯合採訪團
這是asml首次開放無塵室給外國領導人參觀,表現了阿斯麥的誠意和決心,更重要的是體現了韓國在美國掌握芯片技術體系中,是「自己人」的認證。但越是「友岸外包」換「技術同盟」,外界就越難以相信韓國的經濟數據是自主經濟建設的真實反映,越難相信韓國能夠在合作出現變數的時候,做出獨立、理性的決策。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台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