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差了。
有點認床,睡不着,晚上躺在床上翻了過往的留言。
我發現留言中有一個感受出現的頻率還蠻高的。
遺憾。
當自己意識到某些事情,才是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時,自己卻不再年輕和活力。
這些遺憾讓我想起以前看過的一個短片,
內容是幾位已經白髮蒼蒼、滿臉皺紋的女性,在談自己過去的遺憾和經受的壓力。
她們說,
年輕的時候,總是習慣用別人的眼光衡量自己,成為一個完美的妻子、完美的朋友、完美的母親、事業的成功…
在追逐這些事情時,卻忽略了自己需要什麼。
時過境遷,才恍然大悟:原來自己錯過了這麼多。
她們一次又一次重複:
作為一個人,最重要的是,當下;
如果我還年輕,我不會創建一個 ' 待辦事項 ' 列表,我會創建一個 ' 不要去做 ' 列表;
會給自己一些時間,沉迷於現在我認為重要的事情上;
我不會放棄多抱抱孩子;
我不會忘記說晚安時的親吻;
如果給女性的一生劃分一個重要節點,我覺得是 40 歲。
40 歲,對於很多女性來說都是一道門檻。
無論是生理上的,還是在心理上的。
無論這個女性處於社會哪個階層,
「 40 歲」都會在她們頭腦中敲響鐘聲,暗示着中年危機的到來。
從心理學的角度上看,女人 40,與其說是一場危機,不如說是一個人在一生中所要經歷的一次重要的「自我概述」的轉變。
轉變帶來的壓力,才是「危機」的主要組成。
那麼,還沒到 40 歲的你我,要如何在未來避免並平穩健康度過「中年危機」?
我想從發展心理學的角度,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
危機感從何而來?
一名叫埃里克森的心理學家,提出過一個觀點:
「人格發展是一個逐漸形成的過程,人的一生髮展劃分為八個階段。」
每一個階段都有正向、負向兩種心理發展方向。
只有每一個階段都順利朝正向發展,我們才能平穩健康地進入下一個階段。
40 歲處於中年期,這個階段的人,要麼是精力充沛,要麼是頹廢遲滯。
精力充沛者。
在工作上勇於創造,追求事業的成功,不僅是滿足個人需要。
頹廢遲滯者。
以自我為中心、自我放縱,重索取、輕付出,對改進自己再無興趣。
關注我的朋友可能還處於較年輕的階段,在 40 歲以內,或剛滿 40。
為了避免進入「停滯」期,避免「中年危機」,當下我們還有機會調整自己。
讓自己的人生充滿活力,而非一潭死水。
40 歲之前的你我,到底該做些什麼,未來才不會後悔?
40 歲之前,堅守本心很重要。
前半生的我們,會遇到非常多的選擇和困惑。
在做選擇的時候,一定要堅守本心。
根據本心來做決定,哪怕做錯了,也不會後悔。
早一點明確自己的三觀,設立底線。
不管是交朋友、婚姻、事業、生活都能輕鬆許多。
讀書時期的我,其實非常迷茫。
因為沒有方向,所以學習會計,進事務所,那段時間自己過得並不舒心。
後來轉行到了心理學,做了公號,碼字,才發現了生活的樂趣。
現在回想,如果當初選擇留在事務所,也許我的收入會比現在高上許多。
但如今的我,從沒為自己的選擇後悔過,我堅信這才是適合我的方向。
「後悔感」對幸福感的影響非常大 .
特別是隨着年齡的增長,會越來越明顯。
40 歲之後,自己剩下的時間,不再允許自己選擇改變自己的生活,強烈的後悔感就會讓人走向頹勢。
「後悔感」越低的人,身體健康和生活滿意度都比較好。
所以,在自己能力範圍內,盡量去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吧。
也許你會失去一部分東西,但若干年後,你不會為自己當初的選擇後悔,那便是無憾了。
當然,這並不意味着慫恿大家放縱自己。
這一切的前提,是建立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而不是頭腦一熱、拋下一切,這種行為只會讓「後悔感」有增無減。
40 歲之後,用大錢的時刻說來就來,掙不到錢的風險卻越來越高。
我今年住了兩次院,花了很大一筆錢;我的貓咪也連續住院,又是一大筆錢。
還好我早早就意識到,錢不能隨便糟踐,斷掉一些沒必要的奢侈追求,從斷舍離中找到樂趣,雖然掙錢能力一般,但至少有積蓄應對一切。
我屬於例外了,對許多已婚女性而言,40 歲之後,錢不僅用於救急,更是掌控自己生活的底氣。
我看過一名女士的自述,她今年 42 歲,結婚 15 年。年輕時候她算個風雲人物,不僅長得漂亮,還有份不錯的工作。
步入婚姻後,她收斂了自己的光芒,安心做起了家庭主婦。
她老公是成功人士,剛結婚時就已經營一家公司,所以結婚後她也安心當全職太太。
那時候老公很疼她,一般她要什麼都會滿足。她以為可以靠着丈夫,一輩子無憂無慮地生活。
可隨着時光流逝,她美貌不再,老公逐漸對她不耐煩,晚上經常不回家。
她懷疑丈夫有了外遇,便抓着他大吵了一架,結果他二話不說就搬到另一個住處,再不管她。
那時候她的父母已年邁,她自己也已經 40 多歲,沒有經濟收入,連生存都不易。
最後,她只能拉下臉來找丈夫要錢,結果不光要不到,還被他用言語傷害。
說已經養她 15 年了,已經夠了,以後不會再縱容她。
女性保持長期的經濟獨立,才是自己人生最大的保障。
踏入婚姻的女性,不管現在感情有多好,都不要輕易放棄自己的工作和收入。
經濟獨立,你才能有更多的選擇權。
婚姻也好、愛好也罷,錢能給你更多的底氣。
經濟獨立,不僅僅是為了讓你有一份成就感,更是為了讓你不論什麼時候,都不至於陷入不堪的處境。
40 歲之前,請學會接納自己。
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吉爾伯特提出過一個概念:終結錯覺定律。
我們總以為自己能改變很多事情。
但事實上,我們能改變的事少之又少。
因為環境的變化,歲月的流逝,我們容易產生一種錯覺,覺得自己改變了很多。
甚至有人還想改變自己的性格,從內向變成外向。
這種想法太不現實了。
性格如何,主要和體內激素相關。
人類學家海倫費雪說過,
影響人類性格的主要是四種激素:多巴胺、血清素、睾丸素、催產素。
多巴胺能量高的愛冒險,但沒耐心。
血清素高的比較自律,但社恐。
睾丸素高,性格暴躁,無法共情他人。
催產素高溫和友好,但害怕衝突。
刻在基因里得東西,很難改變,只能稍微改良一下而已。
到 40 歲,早該接受自己的性格。
不要勉強,不要浪費時間。
就像我不善社交,不太喜歡和人打交道。
在事務所的時候,我嘗試過許多訓練,想要提高自己的交際能力。
結果自然是無功而返。
後來我重新學習時,終於搞明白,我就是這樣子,無法改變。
與其改變,不如找更合適的。
同樣的,我無法改變自己,更別說改變別人。
改變自己的是神,改變別人的是神經病。
也不要試圖去改變任何人的性格,包括你的女兒、伴侶、兄弟姐妹、父母……
娘胎里自帶的東西,我們可以引導和支持,但最終只有各自經歷了人生的挫折,才能真正覺醒。
周國平曾說:在人世間的一切責任中,最根本的責任就是成為你自己,活出你獨特的個性和價值。
任何年齡段的女人,都有在那個年齡階段呈現出來的、無法復刻的美。
願你我這輩子都能有一段時光肆意洒脫地活,不枉此生,不負此生。
如果,發展心理學的思路
讓你對自己的生活有了不同看法
不如動動發財的小手
右下角幫我來個贊
叭 ~
小樓好文分享
小樓,你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