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的姜子牙、妲己真的看膩了,麻煩多拍拍杜甫、蘇軾吧!

娛樂頭條 4196℃
《封神》的姜子牙、妲己真的看膩了,麻煩多拍拍杜甫、蘇軾吧! - 陸劇吧電影暑期檔絕對是「兵家必爭之地」,電影佳作一部接一部,從《消失的她》《八角籠中》再到《長安三萬里》等,40+的電影票錢,觀眾掏了一次又一次。不過,最近點映的史詩級奇幻古裝大作《封神》的口碑卻一般般。看過的觀眾基本分為「兩派」,一派認為:電影特別好看,特別炸裂,中國電影的「封神宇宙」有希望了。主要有兩個優點,一是電影特效非常燃。畢竟《封神》三部曲共計投資30億,每一部的成本高達十億。真金白銀砸出來的特效,如果效果太差,觀眾第一個不答應!二是電影里的男演員非常搶眼,個個都是大塊頭、健朗的肌肉,滿屏飄着荷爾蒙。《封神》三部曲對標的是國外的《指環王》系列,外國電影可以搞出「霍比特人宇宙」「漫威宇宙」,那麼我們也能做出「封神宇宙」。當然了,還有相當一部分觀眾覺得:電影很一般,就是一部沒有太多藝術性的爆米花電影。首先是劇情,觀眾為《封神》的劇情打70分,沒有太多的魔改,畢竟原著《封神演義》的底子擺在那裡。不過電影中的男主角姜子牙,確實存在很大的問題,黃渤將姜子牙演成了一個喜劇角色,跟其餘人物彷彿不在一個次元。黃渤自己解釋說:希望姜子牙是「入世」的,所以加了很多自己的理解去詮釋。這種顛覆性的塑造角色,顯然有很大風險,目前來看,很多觀眾是不接受的。《封神》還將妲己作為宣傳重點,進行大肆營銷,實際上,電影中妲己的戲份少得可憐。再加上,觀眾對這位俄羅斯籍的外國妲己非常不滿意,過度宣傳她,反而讓觀眾更不願意買票了。其次是特效,其實近些年以「特效超燃」為噱頭的電影太多了,觀眾已經見識過《流浪地球》一二部的震撼,對於特效,早已不再驚艷。或許放在十年前,《封神》還能大夸特誇,現在會有一點審美疲勞。「審美疲勞」的不僅是特效,還有封神元素。網友戲稱:一部《封神演義》養活了中國影視行業百分之九十的人。當然,這是誇張的說法,不過也側面反映出:封神題材被拍「濫」了。最近姚笛主演的網絡大電影《封神》也上線了,她演的是妲己,可見封神題材的泛濫。哪吒、姜子牙、楊戩、妲己等等神話人物,被翻來覆去的拍,觀眾用腳趾頭想,都能把電影內容猜個八九不離十,實在沒新意。除了神話故事,我們就無甚可拍了嗎?當然不是!電影《長安三萬里》,就給中國影視行業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思路!首先,《長安三萬里》是部動漫電影,表面看講述的是詩人高適和李白從年少到暮年的情誼,深層表達的是:盛唐之下,所謂千古風流人物,真實的心酸與艱難。電影是以高適的視角,講述了李白天縱英才、瀟洒不羈,卻又懷才不遇、憤懣不甘的一生。電影上映至截稿時間,票房已經破7億,其實《長安三萬里》上映第一周口碑一般,從第二周開始口碑發酵,連續兩天票房破日,單日票房超過《八角籠中》成為日冠。《長安三萬里》並不是「零差評」,也存在着一些爭議,比如動漫形象不夠好看,電影中的角色都是腰長腿短,馬匹看上去也相當笨重。但主創團隊解釋:所有的人物、動物都是根據歷史資料進行創作,比如陝西博物館裏的唐俑就是主要的靈感來源。還有就是:李白的人設,也讓相當一部分觀眾不滿。在大多數人的印象里,李白是天才、是謫仙人,他豪爽大氣、義薄雲天,才華縱橫,彷彿時間所有美好的詞都可以用在他身上。但《長安三萬里》里的李白,為了做官干謁權貴,為了做官兩度入贅,為了做官討好玉真公主。李白愛喝酒,喝酒了就忘事,幾次忘記與好友高適的約定。李白揮金如土,聲色犬馬,放浪形骸,都跟大眾通過詩了解到的李白形象,有很大出入。因此,不少「李白粉」覺得,這是電影在抹黑李白。但歷史上的李白,到底是什麼樣的呢?不少看過《長安三萬里》的歷史教授和文學教師都表示:電影中的李白,非常貼近真實的李白。李白不完美,但正是不完美的他,才更顯得可愛。《長安三萬里》爆紅,很多家長會帶着孩子走進電影院,孩子們會知道:李白不是游戲裏的刺客,李白是名垂千史、經久不衰的「頂流」。沒錯,李白是頂流,但影視作品裏關於李白的塑造卻少得可憐。大家仔細想想:你能想起哪些扮演過李白的演員?其實,陳建斌、濮存昕、趙文瑄等人都飾演過李白,可都沒被觀眾記住。真正深入人心的,當屬電影《妖貓傳》中辛柏青飾演的李白。可是,《妖貓傳》中的李白只是一個小小的配角,電影沒花什麼筆墨去描寫他。如此奇才、天才,為何影視劇就是拍不好李白?不是拍不好,是不太好拍,也不夠用心。首先,李白的人生是起起落落落落落,他沒有逆天改命的劇本,最後的結局:是看不清時局加入叛軍,入獄後被郭子儀力保,才得以獲救。通常的影視劇,都喜歡先抑後揚,前期不管主角多麼悲慘,最後的結局一定是走上人生巔峰,成為贏家。李白是贏家嗎?顯然不是,所以如此喪、如此悲劇的人生拍出來,觀眾不一定愛看。但《長安三萬里》成功說明,觀眾的審美很包容,大家可以接受:不成功、多坎坷的人生故事。李白年輕時豪情萬丈,期待在長安大展宏圖,於是他說「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中年時得唐玄宗賞識,於是懷着對未來的期望,大喊出「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為楊貴妃寫詩被貶,決定入道家,失意時與好友在黃河邊寫出千古名作「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還復來」。皇帝大赦天下,入獄的李白終於得救,天生豁達的他,在船隻途徑如今的三峽時借景抒情,「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輕舟已過萬重山」,讀書時以為這是李白單純的描寫景物,長大了才知道,這是李白過盡千帆後,看破世事的淡然。初讀不知詩中意,再讀已是詩中人。當我們真正懂得詩人為何詩,教育才完成了閉環。《長安三萬里》不僅僅是一部國漫,不僅僅說高適、李白的一生,不僅僅說盛唐。這部電影傳達的文學意義已經超過了電影本身,觀眾也猛然意識到:李白可以被拍成電影,那麼杜甫、蘇軾可以,李清照、辛棄疾可以,張居正、王陽明更可以。我們有如此多「可愛又迷人的老祖宗」,為何熒幕上,拍來拍去都是一些後宮情愛,神仙打架呢?如果用心將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人墨客挨個拍出來,影視圈可以再拍一百年!返回搜狐,查看更多責任編輯:
標籤: 娛樂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