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抗戰經典電影《董存瑞》, 突破戰爭題材, 父輩們的英雄

電影快訊 1757℃

相信大家對董存瑞很熟悉,在小學課本中就學過他的英雄事迹,今天我們來看《董存瑞》的賞析。

《董存瑞》突破了戰爭題材影片只在對敵鬥爭中刻畫人物的單一形式,發展為通過人民內部矛盾,在性格衝突中去揭示心靈,抒發感情,塑造人物,影片樹立董存瑞的形象,主要不在戰場的生死考驗和敵我雙方面對面的鬥爭,而首先是在革命隊伍內部經受錘鍊,然後才是戰火的考驗。

國產抗戰經典電影《董存瑞》, 突破戰爭題材, 父輩們的英雄 - 陸劇吧

為此,影片又寫了四場戲:「子彈袋」、「長城休整」、「交黨費」和「主動出擊」。這四場戲寫得生動別緻,充分展示了董存瑞成長過程中的獨特性格和心理。比如,董存瑞和郅振標剛當上新兵十分興奮,可是看看自己,只有十發子彈,而別人的子彈袋都是鼓鼓囊賽的。

此時此刻,董存瑞那股火爆性子又發作了,他擅自離開隊列去找連長,就此犯了紀律。等到宿營,開他的批評會,弄清了事情的真相,別人的子彈袋不過是偽裝,他這才服了氣。這裡,一切都是按照人物性格的邏輯加以表現的:董存瑞好強好勝,誤認為別人受到優待,自己吃了虧,部隊在行軍途中就隨便亂跑、亂嚷;他根本不知道,作為一個革命戰士是完全不同於老百姓的。

國產抗戰經典電影《董存瑞》, 突破戰爭題材, 父輩們的英雄 - 陸劇吧

他那麼熱切地渴望參軍,而且自以為是「合格的老八路軍」,可是,當他成了一名真正的革命軍人以後,他身上固有的農民意識和作風,便證明了他還不是革命部隊所要求的好戰士。通過這個情節的描寫,董存瑞經受了第一次革命紀律的考驗,他開始在一個真正的革命軍人的道路上起步了。入伍前,董存瑞以盛氣凌人的態度,標榜自己的「革命勁」。

可是,頭一次參加戰鬥,他就只憑着個人對敵人仇恨那股勁,亂放槍,九發子彈打光,結果一無所獲。在他看來,參軍為打敵人,打敵人就是放槍。他並不知道打仗與革命是一種什麼關係,更不懂開槍放槍對革命戰士還有特定的要求。他受到了趙連長的批評,才逐漸明白了革命的道理:革命不是什麼好玩的遊戲,而是鬥爭。

國產抗戰經典電影《董存瑞》, 突破戰爭題材, 父輩們的英雄 - 陸劇吧

鬥爭,要求成效;戰鬥,要求戰果!每個革命戰士取得一個接一個的戰果,革命的勝利果實就越大,革命的步代就加快。否則,自己的那股勁是不會持久的,對革命也沒有用。直到此刻,他方才感到自己的心同革命靠得更近了。然而,他又在自己還不是黨員時天真地要繳黨費,想當然地認為「我早就該是了!」

如果說「交黨費」反映了董存瑞從感情上熱愛黨變為行動上追求黨,是他思想覺悟得到進一步提高、發生革命性變化的表現,但他對黨的知識一無所知,這又相當真實、獨特地反映了一個貧苦農家子弟那顆赤誠、純凈和美麗的心靈。

當然,人物的這一舉動,又特別清晰地流露出董存瑞還充滿着單純、幼稚的孩子氣。這些具有強烈藝術性的情節,既樸實自然,又真切感人,顯示了影片獨特的文學價值。經過這幾場戲以後,接着的炸橋和犧牲,就使董存瑞的英雄氣質得到了升華,益發增加了英雄的光彩。

值得稱道的是,影片中的其他人物如郅振標、趙連長、牛玉合等,也都具有鮮明的個性。

由於董存瑞始終處於周圍同志和戰友的對比、烘托、映襯和不時發生的矛盾、衝突中,這才使他農民的質樸、孩子的天真、戰士的忠誠以及個性中的直率、俏皮、火爆、倔強等等特點得到了深刻的揭示。但這些矛盾並不是董存瑞與戰友間的根本利害衝突,而只是不可避免的思想上的差異和個性的不同。

趙連長的恨鐵不成鋼和工作方式上的簡單、王海山的熱情坦率但不免狹隘偏激、羅班長的穩重忠厚但卻呆板保守,這些各自獨特的個性與董存瑞的性格產生衝突和碰撞,因而才有他與眾不同的成長道路,才可能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矛盾衝突中展現他豐富的內心世界。

影片在衝突中表現性格,衝突又導致性格的完成;最後的高潮即是性格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人物形象的塑造成功。解放隆化戰鬥前,在選舉爆破隊長的軍人大會上,董存瑞毅然地把最後一面火力支援的戰旗信任地交給對他素不友好、現在又是競爭對手的王海山。

當王海山流淚接旗並與他緊緊擁抱時,董存瑞的性格已臻完成。影片結尾,董存瑞在激越的衝鋒號中手托炸藥包、高喊「為了新中國,前進」而拉響導火索,銀幕上聳立起一個血肉豐滿、頂天立地、光輝奪目的戰士形象,永遠留在觀眾心中。

《董存瑞》在藝術上的大膽突破與創新,豐富了革命戰爭題材影片的表現手段,成功地提供了塑造英雄人物形象的新鮮經驗。也許還處在電影探索的初期,《董存瑞》也有明顯的不足:「飛機轟炸」和「救火」的場面表現得不真實,而且在影片的內容發展、結構安排和藝術格調上都顯得累贅和淺薄,是一敗筆。

好了,關於《董存瑞》我們就講到這裡。

標籤: 電影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