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部神經病似的無厘頭荒誕喜劇, 昆汀果然沒讓人失望

電影快訊 1400℃

有些電影,哪怕只有短短的七八十分鐘,也能帶給人回味無窮的樂趣。

比如前段時間聊過的那部《大冒險》,一個敲詐案被演繹得層層交織、環環相扣,呈現出一種昆汀式的黑色幽默。

又一部神經病似的無厘頭荒誕喜劇, 昆汀果然沒讓人失望 - 陸劇吧

而今天要聊的這部喜劇,同樣短小精悍,片長僅有73分鐘—— 《在警局! 》。

又一部神經病似的無厘頭荒誕喜劇, 昆汀果然沒讓人失望 - 陸劇吧

值得一提的是,本片也和「昆汀」有關。

只不過,此「昆汀」非彼「昆汀」,指的是另一個名叫「昆汀」的鬼才,也就是本片導演昆汀·杜皮約。

又一部神經病似的無厘頭荒誕喜劇, 昆汀果然沒讓人失望 - 陸劇吧

對於這個名字,可能很多人並不熟悉,但如果提到他拍攝的《橡皮輪胎殺手》,相信鍾愛B級片的小夥伴們就有印象了。

在那部電影中,昆汀·杜皮約讓橡皮輪胎「成了精」,它不僅會照鏡子、會遠遠地窺視女孩,還變身連環殺手,讓無辜路人腦袋炸裂而死。

而像這種處處神展開的電影構思,在今天這部《在警局!》中也有所體現。

片中的男主,是一個名叫福根的倒霉蛋。

一天晚上,他在路邊發現了一具屍體,當即就報了警,並在三天後來到警局協助調查。

但他萬萬沒有想到,這裡的警探是一個怪咖。

準確地說,警探看上去就不太正常,他的胸口有個洞,當他吸煙時,煙霧會從那裡冒出來:

在辦案時,他也找不着重點,總是揪着男主陳述的細節不放,毫無理由地懷疑男主是兇手。

比如,他會問男主為啥先翻死者錢包再報警?

男主當場一臉懵逼,因為他當時並沒考慮過這個問題。

現在警探要問為什麼,他也只能拚命去想為什麼,最後給出的答案自己都覺得很白痴。

總之,兩個人說是審訊,其實根本就聊不到一塊去。

這樣僵持了一段時間後,警探有事要離開一會兒,總算是把男主轉手給了一個年輕小警員。

但萬萬沒想到,這個小警員比警探還不正常。

他的一隻眼睛自帶馬賽克,腦迴路也十分清奇。

在和男主攀談的過程中,他看到男主無意中瞄了一眼三角尺,瞬間就腦內補完了一場大戲——覺得男主想趁自己不注意,用三角尺戳破自己的脖子放血。

於是,為了保險起見,他率先拿走了三角尺。

可後來,他拿着三角尺找東西時,卻一個不小心摔倒在地。

沒有一點點防備,小警員就這樣被三角尺戳死了。

這一下,男主當場傻眼,完全不知道等警探回來,他要怎麼解釋地上這具屍體。

於是,他決定先把小警員的屍體藏在衣櫃里。

但即便如此,男主還是坐立難安,整個人都不好了。

等警探回來後,他一邊應對警探的問題,一邊死死盯着衣櫃,生怕屍體會突然掉出來。

這時,警探讓男主解釋一個女鄰居提供的證詞。

在證詞中,女鄰居表示案發當晚,男主曾反覆出門、進門多達七次。

對此,男主給出的解釋是這樣的:

當晚零點左右,他老婆在廚房看到了蟑螂,於是他便出去買殺蟲劑,可一出門卻發現忘帶錢包了,隨即返回;

接着,由於超市沒有殺蟲劑,他就買了驅蚊水,可回家後噴得滿屋子藥味,他在開窗透氣時不小心將窗台上的盆栽推下了樓,於是下樓去清理花盆碎片;

再之後,大約過了一個半小時,男主見老婆睡着,決定出去透透氣,出門後感覺太冷又返回了家;

可剛一到家,他就發現老婆不見了,意識到老婆可能是夢遊症犯了,他又出門去把老婆找回來……

反正就是這樣,每一次出門、進門的理由都平常至極。

而就在男主最終決定睡下時,街上忽然傳來尖叫聲。

為了看清發生了什麼,他再次來到樓下,還拿了個熨斗防身,結果卻只看到了死者。

聽完男主的解釋,警探似乎什麼漏洞也沒發現,只能尋思着從熨鬥上找破綻。

但就在這時,屍檢報告送來了,死者的死因非常無厘頭——消化道出血,吐血後又踩到血滑倒,摔死在了自己的血泊里。

男主想着,這回自己總算可以洗清嫌疑了。

但偏偏這時,送報告的人在地上發現了小警探的眼珠……

還沒等男主想好怎麼解釋,劇情忽然急轉直下,來了個180度反轉—— 男主背後的大幕突然拉開,台下是一群鼓掌的觀眾。

也就是說,剛剛警局裡發生的事,其實是場演出,而男主是唯一不知情的「演員」。

不過,一臉懵逼的男主得知真相後很開心,還參加了慶功宴,表達了自己對劇組人員的感謝。

但慶功宴結束後,劇情立馬又來了一波反轉——男主本想與警探道別,結果警探卻給他拷上了手銬,還直接交由警車帶走。

就這樣,電影在男主的疑惑中戛然而止。

到底男主是不是兇手、戲劇有沒有結束、戲劇是否為了捉凶等問題,都只能由我們憑藉自己的理解去思考。

是不是有點莫名其妙的感覺?但,這就是昆汀·杜皮約電影的妙趣所在。

他的藝術風格自成一派,脫離了傳統敘事的束縛,呈現出肆意隨性、卻又自然巧妙的非凡特色。

看昆汀·杜皮約的電影,如果你陷入邏輯分析的理性漩渦,那觀影樂趣便容易大打折扣,反之,則會對他不按套路出牌的腦洞深深折服。

就本片而言,除了戲中戲的嵌套之外,昆汀·杜皮約還打破了現實與回憶之間的壁壘,營造出虛實交融的時空交互。

其中,在男主回憶七次出進門的過程里,死去的小警員、小警員妻子,以及警探就紛紛進入了過去的時空,與男主進行互動。

比如,男主買完驅蚊水回到家後,老婆睡着,電視開着,熒幕上突然就出現了被三角尺戳眼的小警員,兩人開始爭論起誰對誰錯;

比如,男主最後一次出門時,警探也跟他一同前往,兩人還上演了一出事件還原的戲碼。

這些都很像是進入夢境的情節,彷彿人們在做夢時,將白天經歷的事件重現了一遍,看似沒有邏輯,卻暗合著人類大腦無意識的運作方式,趣味性十足。

同時,作為一部喜劇,本片既沒有屎尿屁風格的熱鬧笑料,也沒有用激化的戲劇衝突來製造反差,其笑點多源於人物對無聊瑣事一本正經刨根問底的荒誕滑稽。

比如,關於男主七次出門、進門,男主認為應該用「來回」來表示,否則不嚴謹,而警探則強調自己更喜歡「往返」二字:

比如,男主講自己的經歷時,警探永遠捉不到重點,而是像個強迫症一樣,強行糾正男主的語法錯誤,科普語文知識:

這種神經病一樣的冷幽默,喜歡的人自然會懂。

此外,在本片中,昆汀·杜皮約還運用了解構主義的方式,以電影為載體對電影本身進行了深入的媒介自反。

事實上,這也是他自打處女作《非電影》開始,一以貫之的主題。

以前面提到的《橡皮輪胎殺手》為例,在那部電影中,面對輪胎成精後的殺戮,有無數看客手持望遠鏡,興緻勃勃地觀望。

這所反映的,正是觀眾對獵奇、刺激元素的渴望,對虛擬影像的痴迷。

而影片最後,一大群恐怖輪胎滾滾湧向貝弗利山、勢要「血洗好萊塢」的架勢,更是直接表達了導演對當代電影業的諷刺。

而在今天聊的這部《在警局!》中,結尾處突然大幕拉開的反轉,其目的也是營造一種間離效果,提醒銀幕前的觀眾——一切不過一場戲劇。

不僅如此,在彩蛋部分,導演還保留了一手反轉——原來,劇院里人們根本看不到幕後男主和警探的戲碼。

這暗示着台下的觀眾並非觀眾,因為真正的觀眾,其實是看這部電影的我們。

這個情節,也不免讓我想起很多人說過的那句: 演戲的是瘋子,看戲的是傻子。

明明擺在我們面前的,只是一面銀幕,我們卻忍不住被劇中人的喜怒哀樂而牽動。 導演就如同魔術師一般,用鏡頭對我們催眠。

但我想,能通過電影進入一個又一個如夢似幻的他方世界,本身便是一件幸事。

標籤: 電影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