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芳華》及往事中,似乎有自己的影子 禺草號漢陽

八卦 1956℃

《十八芳華》及往事中,似乎有自己的影子 禺草號漢陽 - 陸劇吧

黃陂前川街夜景

前天(5月2日)應梁西皮老師相邀,幾次後終於得以相見,其困難的阻擾者,就是這該死的疫情。全是疫情惹的禍,讓大家窩在家中不得動彈。來其歡聚的朋友有:久違摯友南山枝葉、實為神交的梁西皮兄、一見如故的朋友夏鋼;可惜,裴公(高才)因疫情受隔。前段時間,輕軌一號線因疫情,中斷了漢口北往來車次,使諸多的黃陂朋友望路興嘆。只得自嘲惋惜道:「來日方長,來日方長……」梁西皮兄特意拿出他主編,武漢市政協文化文史學習委員會、長江報業集團、江漢大學武漢研究院三家一同編撰,並由武漢出版社刊行的《十八芳華》(前後卷)贈予我,拜讀此書,彷彿看到無數自己的影子,書中的那些事,似乎均與己相關。

「……不恨年華去也,只恐少年心事,強半為銷磨。」這首梁啟超的《水調歌頭》說出古稀之年的感嘆......有人說:回憶好似一壺好茶,只有用沸水去衝去沏,茶葉才會在壺中翻滾起伏,方可沖泡出芳香四溢,無愧茶農的辛勤勞作所出的好茶。歡聚往往一石激起千層浪,讓平靜湖面激起陣陣漣漪……人生如戲,「萬物看開,得矢隨緣」平淡恰栝美。

同齡人讀《十八芳華》感受頗深,滅燭熒光滿,披衣覺露滋,全是書的味道。《十八芳華》似乎涵蓋我兒時的憧憬和大輩子的人生。諸多諸多的幻想,已消磨盡矣…… 往事多樣,但並不乏味,沖沏所激起陣陣思索,煩惱愉悅翻轉不斷,儘管愜意之事多餘虛幻,生不逢時的遺憾總愛藏於其中,不時還會冒出那一絲一毫。誰說回味是對心靈的慰藉;只有那些溫暖,美妙的光亮,才是值得回憶和追求的!只有愉悅之事,才可讓心臟激發出更多的肽液,消滅癌細胞,促進身體健康。

《十八芳華》及往事中,似乎有自己的影子 禺草號漢陽 - 陸劇吧

《十八芳華》封面

梁西皮兄在微信中說:「應裴公之邀,到新成里慧林坊看看,原「黃陂前川中學辦事處」(遺址)。」陳年舊事,自然是越詳細越好,僅憑淺薄的記憶,那是遠遠不夠的,我得提前做功課。說起功課,腦海中立馬呈現當年先母教我的那句話:受人之託,忠人之事①,現知道,這是一副對聯的上聯,受人之託,忠人之事,的下聯:為皇之有,義皇之心②。橫批:踏實做人。此聯說的是「禮義仁智信」中,信譽的「信」字。從小常聽父母說:「五常之道,是立身做人之本,切記,何時何地均不可,粗枝大葉敷衍了事。」家母常會追加一句道:「凡答應下來的事,一定設法去完成,這就是誠信。」有諸多大徑相同的對聯:「食君之祿,忠君之事;為床之在,大床之心。」等,也同出一輙。只不過,出自不同人之口罷了。扯遠了,一些題外話說多了,還是回到正題為妥。

《十八芳華》及往事中,似乎有自己的影子 禺草號漢陽 - 陸劇吧

胡秋原故居胡家灣

接到梁西皮兄的微信後,根零星記憶,開始做功課。我特意去拜訪涉事較深,久居新成里的好友:吳振新、王海文、王志吾、吳衛生等。上世紀五十年代初,就住進新成里慧林坊,今年年方七十有三的吳衛生回憶道:「聽老人講慧林坊7號原存在一個什麼辦事機構,是不是「黃陂前川中學辦事處」,就不太清楚了。」上世紀四十年代,父輩購屋搬進新成里的吳振新(71歲)回憶道:「該辦事處的胡老頭我見過,我懂事時,「黃陂前川中學辦事處」已早撤,我看到的胡老頭時,是他最倒霉的一段日子,成天好像無所事事,給人一種心思重重愁眉苦眼的樣子。胡老頭書不釋手,寫的一手的毛筆字……說話間,老吳突然想起道:對了!前天老街坊(老友)傳來一張舊照片,問我認不認識其中的人?我一眼就認出照片中的胡老頭和他的堂兄胡默然……」老吳邊說邊打開手機,手指不停地上下翻閱,尋找那張照片。(照片前左二胡老頭,左三胡默然)

《十八芳華》及往事中,似乎有自己的影子 禺草號漢陽 - 陸劇吧

上世紀六十年代胡家親朋合影(前左二胡老頭、左三胡默然)

說著翻着,老吳突然說道:「問辦事處的事,最好去問23號(原慧林坊7號)樓上的海子(王海文),他爸爸王崇旺,當年在辦事處負責!同時,他還是胡秋原的秘書,據說關係很鐵,常在外人面前稱兄道弟。他倆一起去過上海,抗戰期間還一同上過重慶,勝利後又一道返漢,創建辦事處……」我倆邊說邊往慧林坊走,一會,來到23號大門口,振新對着二樓窗戶喊道:「海子、海子」歷來外出釣魚的他,那天正巧在家,一聽有人在喊,夫妻倆趕忙答應,並應聲下樓,問找他有何事。得知尋問「黃陂前川中學辦事處」的往事後,他自負說道:「你們算找對人了,我父親王崇旺曾是胡秋原的秘書,1946年胡接手「黃陂前川中學」,擔任校長後,所創建的駐漢辦事處設立在此;還委派先父在辦事處里負責。當年的辦事處,佔有,樓下雙開間的堂屋和前後左廂房。」他還補充道:「當年父親和胡秋原在重慶時,一起滾辦工桌(指親密無間,同吃同住。),回漢後,他兩又同住慧林坊7號(指這幢房),此房,好像是胡秋原找韓惠安租聘的。他還饒有興趣指着牆上的電錶箱道:「你看,現23號所用供電的局這塊「總表」,仍沿用胡秋原的名字」。 隨着房客猛增,用電量的增加,各家陸續安裝了各自的電錶,所以電錶數眾多,以致幾塊並成一箱。我眯着眼仔細一看,當中那塊電錶上的標籤,赫然寫着胡秋元三個大字,只是胡秋原的那個「原」字,錯寫成元旦的「元」字。七八十年公司換屆,政權更迭,這電錶的註冊名字從未變更,實乃是十分稀罕和值得慶幸之事。

《十八芳華》及往事中,似乎有自己的影子 禺草號漢陽 - 陸劇吧

新成里23號(原慧林坊7號)供電局更換通知標籤

辦事處1946年成立,那年正遇上胡秋原接手校長一職,將父輩捐資創建的「黃陂前川中學」,進行大面積的修繕。大量建材、水泥、洋灰、木料、鋼材等紛紛由辦事處購入,及日後學校所用的筆墨紙張、日常用品等瑣碎物資,均由辦事處負責,統一造冊進行採購,再一併租車運往黃陂學校。辦事處除了集中採買外,聽父親說,他們時常要去「廣雅」二中「上智」(六中)「博學」(四中)「漢口市立女子中學」十六中「聖若瑟」(十九中)「漢陽省立高中」(三中)「聖羅以」(二十中)等學校互通教學信息,交流經驗及借調師資力量等。「黃陂前川中學」所獲令名,與辦事處的日常瑣碎工作分割不開。

《十八芳華》及往事中,似乎有自己的影子 禺草號漢陽 - 陸劇吧

朋友暢談新成里時的小照

辦事處還同時負責接待往返的師生,或去學校中途暫住的人員。據我媽說,當年辦事處的工作雜而不亂,但忙得很…… 家父在辦事處一直干到解放初,新政權成立後,校方及新成立的教委,才逐漸將失去功能作用的辦事處,並將其工作逐漸停了下來,不久就被裁減並撤銷了。據父親回憶說,那,多半是1949年間發生的事。
上世紀初的新成里氣派得很,鳥瞰綠蔭中粉牆紅瓦排列有序,潔凈的巷道主次有別。特別是翹首巷道中的慧林坊,清水牆和莊重的大木門與原本神秘的新成里格格不入。慧林坊典雅氣派,高高在上雄視全里弄,在穿斗式磚木結構的石庫門中獨有情趣。新成里大門口那兩扇褐黑色沉重的大鐵門,與隔壁的華商旅店(太平里的口那棟三層樓)霓虹燈廣告牌相映生輝。不同的是,新成里有槍兵大狼狗把門,一個排的兵力進進出出,人們對這神秘而深邃里弄避而遠之;而華商旅店則門庭若市,車水碼龍熱鬧得很。

《十八芳華》及往事中,似乎有自己的影子 禺草號漢陽 - 陸劇吧

漢口友益街景

新成里在一九五七年以前,早晚還常見士兵們列隊出操。教官那純正的河南話,士兵扛着漢陽造或三八大蓋,一二一行進在巷道間,其景仍記憶猶新。那時住戶少,出操又是在早晚,所以全無有礙住戶出行之說。第四條大巷子是司法科,也是士兵訓練的主要之地,在教官的指引下,二人一排,對着一牆之隔的太平里那排紅色瓦房,作出匍匐和下蹲等射擊動作,教官檢查覺得符合要求後,用極粗獷的嗓音吼道:「紅房子,四八個,放!」命令中紅房子(目標)和放的意思都很清楚,至於那「四八個」僅是憑音記憶的,至於喊的是什麼意思,是口語,還是……全然不知。我曾問過當初一起見過的小夥伴,他們也只知道教官這麼喊,同樣不知道喊的是什麼,更不清楚喊的啥意思。看來,只怕這一輩子也無法搞清了。

一天偶遇已過花甲的王志吾,他回憶道:「胡老頭後來就住在辦事處的廂房中,是前方還是後房記不清了。只記得老頭子霉得很,寡言少語,常呆在家中寫大字。從小,我就知道他寫得一手好字,是一位文化人。在我的印象中,他沒有正式工作,好像五八年後進的街辦廠,與王鳳娟、韓淑珍、毛驢等那批人一塊建廠的。」(友益街上原華商旅店)

《十八芳華》及往事中,似乎有自己的影子 禺草號漢陽 - 陸劇吧

原門庭若市的華商旅店

零星記憶,外加他們所提供的線索進行拼湊,得知當年胡秋原是將自己的住宅-慧林坊原7號(現23號)騰出來做辦事處。白駒過隙,歲月不居,新成里類似這樣的機構,原來還有好幾處:原5號韓氏診所、18號工商管理科、原21號安陸駐漢辦事處、原35號37號市公安局司法科,至於里弄中單位宿舍有:湖北大學、新華書店、長江航道局、公安局、文化局、教育局等。
吳振新還回憶道:胡秋原除委派秘書王崇旺在此負責外,並聘請其兄胡默然和堂弟胡某某(鄰居稱謂胡老頭)等人到辦事處幫忙。他們幾位共同負責處理校方在漢待辦事宜。莫看辦事處人不多,可為學校做了大量的工作。至解放後新政府成立,此辦事處才撤離。其兄胡默然後任漢口鐵中第二任校長。說話間吳振新還翻出胡默然、胡老頭及其朋友,於上世紀六十年代的一張合影,照如其人,不由得思緒萬千。

《十八芳華》及往事中,似乎有自己的影子 禺草號漢陽 - 陸劇吧

胡秋原赴英國前合影

關於兩岸破冰之旅的胡秋原,有關資料上這樣記載:1931年,日寇發動「九•一八」事變佔領我東三省後,胡秋原毅然放棄官費留學生學業,留在上海以文學作刀槍力主抗日,任上海大學教授、翻譯。同年底,胡秋原主編《文化評論》,在創刊號上發表《阿狗文藝論》一文,宣稱「文學藝術至死又是自由的、民主的獨立主張。1933年,參加"閩變"失敗後去香港,被香港政府逮捕驅逐,遂經南洋、印度、埃及到英國、蘇聯和美國。1936年回國參加抗日,投身國民黨官辦文宣事業。1938年,任國防部最高委員會秘書廳機要秘書。1939年任國民參政會參政員。1942年任《中央日報》主筆。1945年當選國民黨第六屆候補中央執行委員。1946年當選制憲國民大會代表,任暨南大學歷史教授。1948年當選立法委員。1949年,去香港。1950年任《香港時報》主筆。1951年去台灣。繼續任"立法委員",歷任台灣師大、世新、政戰學校教授,"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員。2004年5月24日,因心肺衰竭病逝台北縣新店耕莘醫院,享年95歲。當年參與文化論戰的李敖表示胡一生「此人立場反反覆復,但他的妻子卻是極好的人。」1988年10月5日,胡秋原首訪大陸時親自回母校舊地重遊,並題詩留念。詩云:
一別校園四十年,欣看黌宇興倍添;勤仁誠勇當年訓,地隔時移心自聯。

《十八芳華》及往事中,似乎有自己的影子 禺草號漢陽 - 陸劇吧

即將開通的前川線

註:
1. 受人所託要忠人之事,語出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王嬌鸞百年長恨》。
2. 義皇指的是三皇之一的伏羲,他是古代傳說中中華民族人文始祖,是中國古籍中記載的最早的王,是中國醫藥鼻祖之一。相傳伏羲人首蛇身,與女媧兄妹相婚,生兒育女,他根據天地萬物的變化,發明創造了占卜八卦,創造文字結束了「結繩記事」的歷史。他又結繩為網,用來捕鳥打獵,並教會了人們漁獵的方法,發明了瑟,創作了曲子。伏羲稱王一百一十一年以後去世,留下了大量關於伏羲的神話傳說。皇、帝、王古代統治者的稱謂,皇特指三皇實為大治、帝指五帝為中治、王乃部落首領其小治也。為皇之有,義皇之心。身為皇帝者,就應有伏羲的愛民之心。
3. 胡秋原(1910年~2004年5月24日),男,原名胡業崇,又名曾佑,筆名未明、石明、冰禪。湖北省黃陂人(今武漢市黃陂區)木蘭山下大胡家灣村人,著名史學家、政論家和文學家。中國國民黨黨員,台灣地區民意代表,《中華雜誌》發行人,中國統一聯盟名譽主席,曾任上海東亞書局編輯,同濟大學教授,《文化批判》、《思索月刊》總編輯、參加「福建事變」(又稱「閩變」)出任福州《人民日報》社長等。 生平著作達100多種3000餘萬字。1989年,美國傳記學會將胡秋原列入《國際著名領袖人名錄》,並頒發獎狀。2004年5月4日,時年94歲的胡秋原榮獲「中華文藝終身成就獎」。為紀念胡秋原、敬幼如夫婦,武漢大學設立有「胡秋原•敬幼如獎學金」、「胡秋原•敬幼如藏書室」。 前川中學首任董事長黎元洪系首義都督、民國大總統,第二董事長夏斗寅亦為武昌首義功勛,後任湖北省主席、陸軍上將,1949年曾在漢歡迎解放大軍進城。首任校長鬍康民是首義後湖北都督府的首任審計科長、繼任黃陂教育會長與勸學所長。抗戰勝利後,胡秋原返鄉復校並任校長、作校歌,還請國民黨元老于右任題寫校訓。

標籤: 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