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條線路自由選 屈原故里「大思政課」火出圈

電影快訊 1478℃

9月27日,秭歸縣屈原祠景區內,品牌思政課再次「爆滿」,重溫入黨誓詞、為屈原敬獻蘭草等具有儀式感的體驗環節紛紛排起長隊。工作人員介紹,場地內一共8個講解老師,一上午輪流接待了來自周邊的近30個團隊,一天接待超千人。

今年7月起,秭歸縣深挖縣內文化資源,打造「大思政課」,根據不同特點,探索開發出9條「大思政課」教育線路。包括屈鄉家國情懷教學線路、「只要主義真」理想信念教學線路、橘頌新篇教學線路、大國重器教學線路、老區新貌教學線路、三峽美麗鄉村(鄉村振興)教學線路等。

這些線路將屈原、夏明翰、「柑橘之父」章文才、三峽移民、柑橘產業、三峽大壩等一系列秭歸人文歷史文化地標一一串聯,把精神融入實踐,讓思政的「鹽」,講出真理的「味」。

以史為鑒築牢理想信念

多條線路自由選 屈原故里「大思政課」火出圈 - 陸劇吧

「千百年來我們為什麼要敬仰屈原?」在屈原祠前殿展碑前,講解老師韓曉丹的提問,將學員帶入屈原的一生。

「屈原所處的時代群雄爭霸,士無常君、國無定臣,但即便是這樣,他在面臨楚君失信和貴族構陷時,沒有想過另謀出路,為國誓死不離,最後被流放。」韓曉丹總結道,我們敬仰的就是他身上深固難徙的愛國情懷,哀民生多艱的民本思想、潔身自好的節操。

「站在屈原雕像前,能更深刻地體會到他不屈的精神。」敬獻蘭草後,當陽市人民法院幹部董睿在大廳內久久駐足,他說身臨其境更讓人震撼,屈原身上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歷來崇尚的精神品質,作為黨員幹部更要學習傳承。

改編成舞蹈、歌曲、小品的屈原文化「大思政課」十分「出圈」。三峽平湖旅遊公司副總經理周建華介紹,自開設「大思政課」後,累計接待人數超兩萬人次。

春風化雨,思政課走出教室,掀起學習熱潮。歸州鎮夏明翰文化廣場,映入眼帘的是夏明翰烈士的巨幅畫像,一旁明黃色的大字寫着他的就義詩:「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後來人。」

「夏明翰烈士詩中的堅定,讓我感受到理想信念之光。」前來參觀的歸州鎮新入職幹部丁琳說,盛世更應銘記英烈,學習紅色歷史,撫今追昔才能讓前行的腳步更加堅定。

桂樹盛開,滿院飄香,先烈精神啟智潤心,潤物無聲。

大國重器前觸摸時代脈搏

秭歸位於三峽大壩壩頭庫首,巍巍大壩展現着「當驚世界殊」的輝煌。2010年,三峽工程首次蓄水至175米,滔滔江水安瀾,疊現「高峽出平湖」的奇觀。

「為何要建設三峽大壩?」孫文雯、張妮兩位教師,一位點上講解,一位專題點評,「一課雙講」為學員們解答。

孫文雯說,長江是母親河,但水災也讓沿線人民苦不堪言。所以,興水利,除水害,不僅是沿江人民的千年企盼和不懈追求,也成為治國安邦的大事。

「從1919年孫中山先生提出建設三峽工程的設想,到2020年三峽工程完成整體竣工驗收,百年間三峽工程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從夢想變為現實。」還未從高峽平湖的震撼中抽離,張妮老師激昂的點評聲音傳來,三峽大壩的建設史,就是一部中華民族團結協作、愛國奮鬥的精神史詩,是共產黨人不忘「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生動實踐。

前來學習的宜昌市伍家崗區王家河社區退休老人劉德瓊感慨,國家富強,人民幸福,每一步都十分不易,要珍惜來之不易的生活,個人力量雖小,仍要貢獻自己的光和熱。

1992年,三峽工程前期施工準備時,近10萬秭歸三峽移民毅然捨棄故土,為建設騰出空間。三峽大壩一帶,便是他們的故土。秭歸縣委宣傳部負責人介紹,該點位將幫助學員重溫遷徙傳奇,體會艱苦奮鬥重建家園的家國情懷,增強認同感和責任感。

到田間地頭感受鄉村振興

中央精神在基層如何落地?鄉村振興到底有何意義?

答案在橘頌新篇教學線路、三峽美麗鄉村(鄉村振興)教學線路中揭示。

「後皇嘉樹,橘徠服兮。」前往水田壩鄉王家橋村的大巴上,講解員朗誦《橘頌》將高校學員帶入秭歸柑橘產業發展史。

王家橋村位於西陵峽北岸,同村海拔最高處與最低處差距約700米。

1980年,該村開始發展柑橘種植,但因區域內山高坡陡,一度陷入窘境,在「柑橘之父」章文才及其弟子鄧秀新院士等一批專家學者的帶領下,秭歸轉劣勢為優勢,分海拔種植,形成春有倫晚、夏有夏橙、秋有秋橙、冬有紐荷爾「一年四季有鮮橙」的產業優勢,在全國柑橘種植產區脫穎而出。

截至目前,王家橋全村1181戶、3151人,但鮮橙種植面積達到6815畝,2021年,該村入選全國特色產業「億元村」。

「刷新了我對農村的認知,這裡大有可為。」聽完介紹,華中師範大學農學專業郭瑞敏十分振奮,她說,王家橋村生動地展現了鄉村振興中為什麼產業是「致富密碼」,善用產業才能帶動群眾持續增收致富。

而在郭家壩鎮煙燈堡村,智慧農業示範園更是讓同學們眼前一亮。氣象、墒情、蟲情、災情系統科技感滿滿,水肥一體化、山地果園軌道運輸、視頻監控等物聯網設備,讓農民不再頂着風吹日晒「面朝黃土背朝天」。

「在這裡農民享受到了科技的紅利。」三峽大學物聯網工程系學生張騰霄說,小小的進步卻能給農民帶來如此大的便利,在今後的學習中更要銳意進取,永攀科技高峰,將論文寫在中國的大地上,讓科技成果惠及更多人。

鄉村振興線路講師、三峽橙谷農旅體綜合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杜海林認為,不斷拓展豐富思政課教育教學空間,能讓青少年更接地氣,打好精神底色、夯實人生根基。(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金凌雲 通訊員 鄭家裕 譚三菊 )

湖北日報客戶端,關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僅為用戶推送權威的政策解讀、新鮮的熱點資訊、實用的便民信息,還推出了掌上讀報、報料、學習、在線互動等系列特色功能。

標籤: 電影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