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覺得文章給你帶來不錯的閱讀體驗,請點擊右上方的「關注」,感謝您的支持和鼓勵,我將持續給您帶來新的內容。
在新中國的電影史上,有一部電影不得不提,男女主演男帥女靚,電影插曲至今還在傳唱。
在今年的春節文藝晚會上,重現的電影畫面和插曲,讓電視機前的觀眾重溫經典,感動不已。
「九九那個艷陽天……」,副班長李進一身舊軍裝、一臉陽光燦爛、一路高唱「艷陽天」,那是何等美妙的畫面,那是何等俊美的少年。
這就是1957年拍攝,新中國第一位女導演王蘋導演,電影《柳堡的故事》。
電影改編自胡石言的同名小說,講述抗日戰爭時期,新四軍某連的副班長李進與少女二妹子產生純潔的愛情的故事,經過指導員的幫助教育,兩人暫時擱置兒女情長,積極投身於革命鬥爭。
扮演男主角副班長李進的演員,是南京軍區話劇團年僅20歲的廖有梁。
當年為電影選主角,可不比今天的各種選秀,講資本、講流量、講造星,要求特別嚴,不僅要外貌更要政治面貌,一號男主比較難找。
王蘋導演從華東軍區甚至全軍部隊的所有漂亮小伙中,經過層層重重篩選,最終選上廖有梁,可謂萬里挑一。
廖有梁從小崇拜軍人,盼望自己快快長大,好到部隊當兵。
1949年,廖有梁12歲,家門口來了一支部隊文工團演出,廖有梁好羨慕,很想當兵。
廖有梁找到部隊,提出要參軍,領導看到一個娃娃前來參軍,樂得「哈哈」大笑。
部隊領導覺得娃娃可愛又有志氣,但年齡太小,就拐了個彎為難廖有梁:「你會什麼本事呀?」
廖有梁一臉孩子氣未脫,卻少年老成,一口篤定:「我會打腰鼓!」
自此,部隊文工隊的門口,每天都有一位少年前來打腰鼓,他就是廖有梁。
一天,兩天,三天……廖有梁每天都來,很認真、很投入地打着腰鼓。
部隊領導見廖有梁每天前來門口打腰鼓,參軍決心如此之大,又有毅力,就破格錄取了廖有梁。
十二歲的廖有梁圓了參軍夢,來到了部隊,一個沒有三八槍高,成了一個穿着最小號的軍裝,還顯得衣服很長的小兵。
廖有梁屬於基層文工團,經常為部隊組織小型演出,還要深入連隊開展群眾性的文化藝術活動。
1950年,廖有梁所在部隊「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參加抗美援朝戰爭。
那一年,廖有梁13歲,跟隨部隊來到了朝鮮,除了文藝宣傳還有後勤服務、傷員護理。
廖有梁年齡小,個子小,但從不怕吃苦,跟着部隊行軍從不甘落後。
戰友們看着廖有梁年齡太小,行軍吃力,想要背着廖有梁走,但每次都被拒絕,廖有梁不願意給大家添麻煩。
傷員病重不能下床,生活不能自理,廖有梁拿起自己的茶缸就給傷員接起了小便,轉過身茶缸用水一衝,就盛起了飯吃了起來。
那時候,戰士們根本沒有吃飯的飯盒,都是一個喝水刷牙的茶缸,能喝水,能吃飯,傷員見此十分過意不去。
廖有梁小臉單純,笑意盈盈,打趣道:「你們上前線打仗,都不怕流血犧牲的,我還怕個尿?」
在朝鮮,廖有梁作為一個小小的文藝兵,活躍在戰場上、坑道里,還做着戰勤和宣傳工作。
從朝鮮回國以後,廖有梁一直生活在文工團,除了扮演一些角色,還學會了拉二胡和小提琴,有時舞蹈、有時演唱,是一個受部隊官兵歡迎的多面手演員。
《柳堡的故事》中副班長李進作為男主角,廖有梁沒有酷酷的髮型、沒有靚麗的服裝,一件白襯衫、一身舊軍裝,卻陽光燦爛、氣宇軒昂。
一雙神采飛揚的濃眉大眼,一副樸實靈氣的純真笑臉,一口略帶江南口音的普通話,「副班長」清爽、自然,讓觀眾過目難忘。
「十八歲的哥哥」 有着孩子似的單純稚氣、少年般的多愁善感、男人的俊朗帥氣、戰士的陽剛偉岸,在副班長的身上表現得淋漓盡致,演來絲絲入扣。
當年,廖有梁沒有緋聞炒作,沒有團隊策劃,單憑着表演潛力和靈氣悟性,加上演員的本色魅力,電影一經公演,便引起關注,一夜成名。
只是沒有讓人想到,如此帥氣的「副班長」,有着讓人難忘笑容的「十八歲的小哥哥」,晚年竟會遭受不幸,凄慘而死……
1964年,廖有梁距離出演《柳堡的故事》已經7年,開拍電影《霓虹燈下的哨兵》。
在電影中,廖有梁扮演一個與資本家女兒產生愛情糾葛的新戰士童阿南,同樣的帥氣、稚嫩、單純、簡單,慢慢成長為一名解放軍戰士。
廖有梁的年齡和性格很符合童阿男,似乎導演為其度身定做的角色,演來得心應手,活靈活現。
《霓虹燈下的哨兵》本是南京前線話劇團的話劇,一經公演,便引起轟動。
周總理看罷《霓虹燈下的哨兵》,愛不釋手,一看就看了七次,還有過看個「半次」經歷,總理忙於接待外賓,等趕到劇場時,戲已演了一半。
周總理覺得戲實在好看,推薦給了百忙之中的毛主席,前去看戲。
1963年11月29日,毛主席在中南海懷仁堂觀看了話劇《霓虹燈下的哨兵》。
近3個小時的演出,毛主席看得全神貫注,當看到童阿男最後報名參加抗美援朝時,情不自禁地帶頭鼓掌。
廖有梁有過當兵的經歷,經歷過那個歲月,去個朝鮮,扮演的童阿男太真實、太出彩。
大幕落下很快又拉開,毛主席走上舞台同廖有梁、陶玉玲等演員一 一握手,連聲說好,台下掌聲雷動。
廖有梁和陶玉玲這是第二次合作,在電影《柳堡的故事》中扮演一對情侶,女主演二妹子就是由陶玉玲扮演。
1963年底,周總理特意邀請夏衍、田漢、曹禺等看戲,一起研究將該劇搬上銀幕,特別提出拍電影要用話劇的原班人馬,一句台詞不能改,一個演員不能換。
有人說過,在上百部新中國早期的經典影片中,很難找到比廖有梁更清純、更陽光的翩翩少年。
有人這樣說,從前有句話:「男看王心剛,女看王曉棠」,可以改成「軍官就看王心剛、戰士就看廖有梁」。
後來,廖有梁轉業到上海,在話劇團工作,到了適婚年齡,認識了一個女人名叫謝理玢。
廖有梁晚年的悲慘結局,可以說和謝理玢這個女人有着很大的聯繫,用凄慘形容並不為過。
謝理玢,原武漢某軍區文工團的舞蹈演員,轉業到上海歌劇舞劇團,與風度不凡的廖有梁談起了戀愛,婚後生下兒子廖海。
80年代,明星演員一股出國熱,上海大名鼎鼎的陳冲、楊瀾、張瑜都去了美國,謝理玢作為一個時髦又時尚的女人,怎麼可以不跟上這時代的熱潮。
謝理玢要出國,廖有梁則不願意,夫妻開始有了隔閡。
謝理玢最終還是去了遙遠的美國,讓人沒想到的是還帶走了兩人唯一的兒子廖海。
謝理玢出國後,廖有梁再無見過兒子廖海。
1982年,廖有梁回到熒幕,出演一些配角,奈何黃金時期已過,輝煌不再。
人到中年的廖有梁,家庭事業雙受打擊,一個人孤苦伶仃,煩悶壓抑。
也許對僅有的一次愛情失望透頂,僅有的一次失敗婚姻留下了陰影,廖有梁再無戀愛,不曾再婚。
家庭已散,事業停滯,兒子遠在天涯,身邊無人訴說,煙酒成了廖有梁最好的朋友。
那幾年,廖有梁整日煙酒作伴,麻痹自己,生活不再規律,家裡無人收拾,友人偶爾到訪,竟大吃一驚,以「垃圾堆」形容。
有人記得那時候偶遇廖有梁,才50多歲的年紀,早已變得黝黑邋遢,貧弱不堪,戴着一副不大合適的眼鏡,穿着一件很大的棉衣,煙不離口。
廖有梁一邊抽煙,一邊喃喃自語:「煙是好東西,是生命的燃料。酒是汽油,煙是柴火,都是好東西。」
在廖有梁的身上,再沒有那個陽光帥氣的「十八歲小哥哥」的影子,笑容沒了,帥氣沒了,純真沒了,人還活着,心已死了……
廖有梁更為悲傷的事情還在後頭,長期的心情壓抑,思兒心切,不離煙酒,廖有梁竟然患上了肝癌。
廖有梁的家是老房子,陳舊老化,沒有裝修,家裡有兩樣東西十分扎眼,一張兒子廖海的滿月照片,掛在醒目的位置,一條行軍床和一條扁擔,廖有梁肝痛的時候,就用扁擔壓着胸口。
冰箱里,鹹菜和腐乳常常出現,因為這些東西簡單方便。
廖有梁經常情不自禁地打開抽屜偷看,那是兒子廖海從前地課本,還有寫了一半的作業,用過一半的鉛筆……
多年未見兒子廖海,廖有梁不知道兒子長成了什麼樣子,只能從牆上的照片和抽屜里的物件,來想像著兒子。
上海市政府為廖有梁在電影方面的貢獻,獎勵了一套住房,廖有梁喜出望外,覺得有了底氣,可以讓兒子回來了,畢竟兒子回來有房子可以落腳了。
廖有梁是個單純的人,簡單的人,這一性格從未改變,雖然臉上沒了笑容,但待人依舊熱情,讓人舒服,很容易讓接觸到的人喜歡,沒有架子,為人真誠。
廖有梁請教年輕人,現在的年輕小伙都喜歡什麼,比如去哪裡逛,流行吃些啥,甚至看中了飯店,將來好為兒子回國團聚接風洗塵,見兒子一面,成了廖有梁全部的執念。
廖有梁拿出畢生積蓄,準備把新房子裝修,迎接兒子的回國,很可惜找來的裝修商是個大騙子,捲走了廖有梁的所有積蓄十萬元錢,逃之夭夭。
廖有梁怎麼能夠經受得住這樣的打擊,病重住進了醫院,戰友們齊心協力出錢出力,幫助廖有梁裝修房子。
然而,一切為時已晚,廖有梁已經不能離開醫院,裝修好的新房子,廖有梁一天都沒有住過。
廖有梁受不了打擊,加上兒子杳無音訊,經歷了太多思念痛苦,再也堅持不住了,倒下了……
1999年4月23日,廖有梁在醫院去世,身邊沒有一個親人……
最後的時刻,廖有梁按下錄音機,留給自己的戰友:「活着真好,你們好好活着。」
還有一句遺言,發自肺腑,用盡全身力氣,留給兒子:「小海,你為什麼,不來看看爸爸。」
這麼優秀的一位電影演員,如此讓人有着燦爛笑容的「十八歲小哥哥」,以這樣的方式離開了這個世界,不免讓人唏噓,讓人可惜……
有資料顯示,兒子廖海在廖有梁病逝以後,還是回了國,畢竟廖有梁還是有些遺產,比如房子,比如撫恤金……
廖有梁的一生有過輝煌,但凄慘的晚年怪誰呢?世界上有多少父子老死不能相見?
在當今社會,離婚早已習以為常,但夫妻再多恩怨,不能阻隔另一方與孩子的血緣親情,那是無論如何都難以割捨的情感,對於兩代人都是一種殘忍,一種遺憾,有生之年最後悔的一件事情。
父母離婚孩子受苦,已經足夠,為什麼還要把孩子作為武器,作為攻擊懲罰對方的工具,作為贏得勝利的籌碼,這對於孩子公平嗎?有一天,孩子一定不會後悔嗎?
任何事情都有其兩面性,母親把父子親情割裂,冷漠面對父親死亡,母子親情就一定會變得珍貴、和諧?
未必!孩子的有些想法、有些後悔、有些怨恨,只是不方便表達。
在以後的歲月里,孩子怎麼對你,才是孩子真實的樣子,因果輪迴,你不要後悔!
離婚的夫妻請記住,萬不得把孩子當成武器、當成工具,傷人即傷自己傷孩子,只是你發現得晚而已……
我是@凌公主講故事,你對離婚後阻止孩子與另一方來往,怎麼看?你身邊有這樣的故事嗎?歡迎留言、評論、點贊、關注,謝謝
在閱讀完文章以後,如果您覺得喜歡,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