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樂壇有許多珠聯璧合的組合,他們分工細緻,帶給歌迷眾多名篇,比如「輝黃二聖」、陳志遠陳樂融、熊美玲林秋離、周杰倫方文山等。
也有詞曲編唱與製作一肩挑的全能音樂人,比如「大中小」三大音樂教父,比如許冠傑、童安格、庾澄慶、伍思凱、伍佰。
音樂人的「級別」有很多種,有只是單純唱作的一般音樂人,有自己能寫能唱還能捧紅他人的優秀音樂人,有改變音樂潮流的劃時代的音樂人。
所以華語樂壇,有許多「教父」,有許多「大師」,也有些許「開宗立派」的「宗師」和「巨人」。
在國語歌市場,能擔當「宗師」的音樂人寥寥,左宏元、駱明道、劉家昌、羅大佑當之,周杰倫假以時日也能當之。
今天,來說華語樂壇的「一左一右」兩位宗師,他倆用各自的智慧才幹,創作了一首又一首名曲,捧紅了一位又一位天王天后,給歌壇留下太多太多的寶藏。
這「一左一右」便是左宏元與羅大佑。
左宏元自小酷愛音樂,受到各種地方戲劇的影響,後舉家到台灣生活後,又鑽研台灣原住地音樂,結合自己學習和大學任教所學,在兒歌、民歌、流行歌和戲曲上都有極高造詣。
左宏元從60年代開始寫歌,從為姚蘇蓉寫出《今天不回家》到世紀末的《自從有了你》,他在華語樂壇持續創作40年,像極了港樂的「一代宗師」顧嘉輝。
左宏元最開始以筆名「古月」創作,他與庄奴的詞曲組合為華語樂壇帶來了許多清新雋永的小調。
台灣樂的另一位大師劉家昌師承左宏元,創作俱佳的齊秦與黃舒駿是他的弟子,鄧麗君、鳳飛飛、蔡幸娟、高勝美、李翊君、孟庭葦、許茹芸等天后被他一手捧紅,瓊瑤劇、《新白娘子傳奇》電視劇因為有他的音樂加持成了難以忘記的經典。
左宏元的不凡之處在於,他可以與時俱進,從60、70年代的老派國語歌到與70、80年代的校園民歌緊密融合,從與瓊瑤20多年的劇曲合作到90年代為孟庭葦、張真、許茹芸寫歌。
當弟子劉家昌的音樂在80年代中期以後基本上沒有了市場時,比劉家昌大上13歲的左宏元依舊能讓自己為90年代末熱播劇《還珠格格》創作的歌曲得到80、90後歌迷的認可。
相對於劉家昌,左宏元是屬於「開宗立派」那種級別,他是60、70年代老派音樂曲風的奠基者,劉家昌在左宏元的基礎上又將這種曲風做了延展。
下面從幾個時期和幾個樂種中選取幾首左宏元老師的代表作品,欣賞一下左老的音樂風格。
1、《今天不回家》 1969年 姚蘇蓉
台灣樂一直是港樂傳唱和模仿的對象,諸如《月亮代表我的心》、《掌聲響起》、《大約在冬季》等,這種狀況在80、90年代更加普遍。
其實,台灣樂第一次被港圈廣泛認可,是從姚蘇蓉1969年演唱的《今天不回家》開始的。這首歌比《月亮代表我的心》早創作3年,兩首歌來自那個時代的兩位大師——古月(左宏元)和湯尼(翁清溪)。
兩首歌,《今天不回家》更加俏皮歡快,《月亮代表我的心》相對莊重雋永,左宏元老師後面創作的歌曲《美酒加咖啡》與《今天不回家》可以說一脈相承但多了絲幽怨。
2、《千言萬語》 1973年 鄧麗君
左宏元捧紅的天后級歌手少說也有20位,其中最該感謝左老的,應該是鄧麗君和鳳飛飛。
1969年,在發表《今天不回家》的同一年,左宏元安排兄弟的女兒鄧麗君來演唱電視劇《晶晶》的同名主題曲,鄧麗君就此成為職業歌手。
1973年,瓊瑤找左宏元選電影《彩雲飛》主題曲、插曲的演唱者,左宏元力排眾議力挺鄧麗君,直到演唱完成,瓊瑤阿姨此後指定鄧麗君為自己的「御用歌手」。
當鄧麗君去日本發展後,左宏元又打消瓊瑤質疑,推出了瓊瑤劇的第二代「御用歌手」鳳飛飛,鳳飛飛也就此成為「帽子天后」,這就是左老的眼光。
鄧麗君能成為「永遠的天后」,離不開左宏元的支持,在女兒左安安出生前,鄧麗君就是他的「第一個女兒」。
左宏元生平寫歌最多的歌手就是鄧麗君,《千言萬語》、《美酒加咖啡》、《你怎麼說》、《忘不了》、《海韻》、《我怎能離開你》等鄧麗君名作均是左老寫的。
選取代表作,給到1973年電影《彩雲飛》的插曲《千言萬語》。
3、《又見溜溜的她》 1981年 1981年
齊秦是羅大佑口中的「精神城市」,他的聲音在李宗盛的眼中「鑲着金邊」。
天賦極高的齊秦在早期受到左宏元、李泰祥、齊豫等音樂人的影響,吐故納新後形成了自己的創作風格。
1981年,20歲的齊秦發表個人首張專輯《又見溜溜的她》,由左宏元作曲的同名歌曲讓齊秦引發樂壇關注。
《又見溜溜的她》後來被許多歌手翻唱,是多次央視春晚的上榜歌曲。精於民謠民歌創作的左宏元,還寫出過《風從哪裡來》、《娜奴娃情歌》、《踏浪》這樣的小調。
4、《千年等一回》 1992年 高勝美
左宏元在電視劇歌曲上可謂「瘋狂輸出」,從70、80、90年代的眾多熱播瓊瑤劇,到電視劇《新白娘子傳奇》幾乎所有的歌曲配樂,還有《香帥傳奇》的主題曲《天大地大》、《一代皇后大玉兒》的主題曲《笑擁江山夢》,左老幾乎包辦了所有作曲。
選出其中國民度最高的歌曲,筆者認為是1992年高勝美演唱的《千年等一回》,幾乎老幼婦孺人人能唱。
5、《蝸牛與黃鸝鳥》 1979年 銀霞
左宏元的全面性在於,在他的那個時代,幾乎在所有音樂領域都能留下自己的代表作。
兒歌是音樂中的一個重要樂種,許多我們現在的小朋友吟唱的歌曲其實都是左宏元老師寫的,比如《娃娃的故事》、《醜小鴨》、《大公雞》、《郊遊》等。
要說到內地歌迷最熟悉的一首兒歌,筆者認為非《蝸牛與黃鸝鳥》莫屬了。
除了上面提到的歌曲,像蔡幸娟的《唐山過台灣》、楊鈺瑩的《等你一萬年》、張真的《我被青春撞了一下腰》、陳明真的《大紅燈籠高高掛》等都是左老的作品。
1982年,一位從老派國語歌和校園民歌中長大的音樂人,用他那「破鑼」版的嘶吼,將國語歌帶到了一個新的發展方向,從此華語樂壇有了力量,有了脾氣,他就是被華語樂壇公認為音樂大師的羅大佑。
羅大佑1954年出生,比左宏元足足小了24歲,但就是這個後生,影響了華語樂壇至少20年,成為比肩左老的華語樂壇的「一左一右」。
關於羅大佑,其實不用多說什麼,因為年代沒那麼久遠,所以他的歌曲到現在都還有着很強的生命力。
左宏元在民歌民謠、電視電影歌曲、兒歌、戲曲領域很有建樹,羅大佑在這些領域也不逞多讓。
但羅大佑與左宏元的不同之處在於,他的音樂多了一層史詩的味道,他的「青春三部曲」《之乎者也》、《青春舞曲》和《未來的主人翁》,他的「家國三部曲」《皇后大道東》、《原鄉》和《首都》,他的「戀愛三部曲」《戀曲1980》、《戀曲1990》和《戀曲2000》,在旋律動聽的同時,都帶有寫實意味和醒世寓意。
羅大佑,彷彿就是一個「音樂思想家」。
兒歌領域,羅大佑有傳唱了40年的《童年》;情歌領域,他有即使言情也要帶着煽情的《海上花》、《愛的箴言》、《無言的表示》和《追夢人》;民歌民謠上,羅大佑有《是否》、《野百合也有春天》和《船歌》。
至於與歌手的合作,劉文正、張艾嘉、蘇芮、潘越雲、甄妮、黃鶯鶯、鄧麗君、陳淑樺、陳慧嫻、齊豫、梅艷芳、鳳飛飛、張學友、殷正洋、周華健,清一色的天王天后。
受到羅大佑批判現實主義影響的有李宗盛、張洪量、鄭智化等,周華健、庾澄慶、張宇、黃國倫、伍佰等人在創作中都從羅大佑的作品提取到了靈感。
他被同事和後輩音樂人稱為「音樂的燈塔」,哪怕傲嬌如李宗盛,也公開說:有羅大佑的地方,請不要叫我大哥。
這就是華語樂壇的「一左一右」,因為他倆,很多50、60、70、80、90後的歌迷有了自己喜歡的歌曲,許多華語樂壇傑出的音樂人受着他倆的影響再帶給別人影響,這一種薪火相傳,滋養了華語樂壇。
因為心緒較亂,關於「一左一右」的介紹就到這裡,歡迎歌迷朋友們批評指正,求贊求關注求擴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