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宛平南路600號,你敢去嗎?
平時吵架,有些人喜歡罵對方「神經病」、「有那個大病」、「腦子進水了」,但每個人都有一點精神類疾病,就像感冒和發燒。
被妖魔化的精神病,什麼時候得到正名?
金秀賢的這部佳作《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告訴大家:
精神類疾病不可怕,可怕的是不重視、不治癒。
一、在精神病院的,不等於瘋子
很多人對精神病患者的理解,就是拿刀亂砍的瘋子,或者當眾脫衣服的變態。
但在精神病院中,更多的是悠閑地曬太陽,溫和地說笑,彷彿療養院。
一位婦人圍着紅圍巾坐在長椅上,臉上掛着親切的笑容和別人聊天。
她言語邏輯清晰,情感反應正常,扔在人群中,沒人覺得她不對勁。
可她剛剛失去了最愛的女兒!
女人含辛茹苦獨自帶大女兒。女兒用第一筆工資給她買了昂貴的名牌圍巾,不料媽媽沒有高興,反而責怪她亂花錢,女兒一氣之下跑出去被車撞了!
從此,女人每天圍着圍巾,自己卻不知道原因。
在醫生的引導下,女人終於意識到女兒死了,悲傷的淚水噴涌而出……她接受了,也治癒了。
這就是大多數的精神病患者,因為一時無法接受打擊而理智出走。
男主的哥哥,是天生的自閉症患者,心理年齡低幼化。
他愛好畫畫,從不會傷害他人。怕大眾的嘲笑,喜歡藏在衣櫃中。
當他在男女主的鼓勵支持下,一步步踏入社會,展現自己的價值,他的病,也在治癒中。
我覺得,「瘋子」,更應該拿來稱呼那些沒有人性的殺人狂魔,而不是這些心靈生病的患者。
二、不在精神病院的,不等於正常人
母親是小說家,父親是工程師,本劇女主就是住在豪華別墅的小公主。
乍一看,她很幸福,但真實的親子關係卻畸形扭曲。
母親從小PUA女兒,一心把女兒打造成她的精緻藝術品。
「你是妖怪,你與世界格格不入,世界充滿了危險!」
父親發覺一切不對頭時,沒有理解女兒,反而掐住她的脖子,要帶她這個怪物一起走。
在如此冰冷可怕的原生家庭長大,女主成了反社會人格的冷血魔女。
她懂得了反擊與進攻,卻不知道如何愛。
這三位難道不比正在治療的精神病患者可怕?
三、假面男主,等於大多數的我們
父母雙亡,男主帶着哥哥輾轉求生,一天一天挨着日子,長大成人。
小時候的他,曾經拿過很厲害的一等獎,喜歡過很漂亮的小公主,但母親告訴他:你生下來的意義,就是照顧哥哥。
夢想、愛情、事業都成奢望,自閉症哥哥哥不穩定的精神狀態耗盡了他所有精力。
他必須「勇敢」面對。每一分,每一秒,都得靠自己撐過去。
這不就是大多數的我們嗎?
在生老病死中,漸漸變成了必須「勇敢」的人,因為有人依賴你。
身體極其疲憊,心靈極其不安,可是依舊要微笑。
給甲方滿意的笑容,給家人安心的笑容。
我們明明難堪重負,卻不主動求助,為什麼?
身邊有一個人,失眠兩個多月,家人教他少操心,想開些。服用安眠藥依然沒效果,不得不去了醫院。
醫生診斷為抑鬱!
服用了藥物,家人經常陪伴,癥狀才慢慢地緩解。
正常人,其實也經常處於精神崩潰的邊緣。
某些人,甚至期盼着最後一根稻草,因為死了,就再也不用承受壓力了。
一躍而下的慘劇,能不能不再發生?
結語:
精神類疾病在我國逐年攀升,但反映這方面的影視劇卻是鳳毛麟角。
金秀賢的這部《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為大眾揭開了精神病真容的一角。
它是小眾題材,可影視創作者卻是能讓小眾題材大眾化的有力推手。
前幾天,一位友友說,現代人沒點精神病都落伍了。
希望以後去醫院的人,能光明正大地說一句「掛精神科」;希望以後預約心理醫生,成為一件稀鬆平常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