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尋找親人也是救贖!陳寶國《海的盡頭是草原》真情詮釋讓人淚奔

明星新聞 1738℃

半島全媒體記者 黃靖斐

爾冬陞導演新作《海的盡頭是草原》正在上映,電影根據歷史上「三千孤兒入內蒙古」的真實事件改編,以杜思瀚尋找60多年前丟失的妹妹杜思珩為線索,引出南方女孩杜思珩與草原家庭超越血緣的情感牽絆。 影片中,被稱為「定海神針」的著名演員陳寶國詮釋老年病重後的杜思瀚,讓觀眾看到這部影片的分量。近日在接受採訪時,陳寶國分享了拍攝影片的過程和心路歷程。

是尋找親人也是救贖!陳寶國《海的盡頭是草原》真情詮釋讓人淚奔 - 陸劇吧

「掏心窩子」不刻意煽情

電影《海的盡頭是草原》中,小女孩杜思珩與眾多孤兒院的南方孩童們,一路長途火車顛簸,一路北上跨越半個中國來到內蒙古大草原,結緣草原額吉、阿爸、兄長……自此開啟全新的人生,碰撞出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片中陳寶國飾演老年踏上「尋妹之路」的杜思瀚,在接這部戲之前,陳寶國在文學報告中了解過「三千孤兒入內蒙古」的歷史,並被這種大愛所震撼。作為創作者,他認為這是特別好的故事題材。

在影片中,陳寶國飾演的杜思瀚是一個生活在上海的知識分子,和親生妹妹分離60多年,去大草原尋找妹妹的過程中完成了自我救贖。「為什麼60年以後來到草原上,不遠千里來尋找妹妹?他的心情是很複雜的。『找』一個字,就是我全片的任務,就像一個大缸裏面盛滿了各種顏色的水跡,原本不攪動它,各種顏色你能分得清,而從他踏上旅途的那一刻開始,這個棍子就在大缸里攪。這其中不可否認有他的懺悔,有他對親情的留戀,有他對生命的追隨追尋,還有就是要完成母親臨終前的託付。」

「演這樣一部充滿真情的電影,必然自己要真誠,要掏心窩子,真的是用心去演了。」影片中沒有特彆強烈的煽情,陳寶國在拿捏角色的情感上非常克制,「沒有選擇大開大合、大喜大悲式的表達,因為不符合劇作家和導演對這段生活的闡釋。他們要的是內心的感受,時不時往上拱、在眼神里能夠讓觀眾看到的,尋找親人的不確定性」。杜思瀚的戲份並不多,「自己需要在群像戲中完成杜思瀚的這種狀態。」

是尋找親人也是救贖!陳寶國《海的盡頭是草原》真情詮釋讓人淚奔 - 陸劇吧

回憶拍攝時的場景,加上對劇本的了解,陳寶國對於這部電影有着特別的感情,「電影在民族精神上、在情懷上還原了當時那一代人,我們的先輩們他們所做的這件事情,以及當時他們的感受。」電影是一個文化載體,創作者真正動情動心地拿起攝影機去拍的時候,他為什麼要去拍,一定有某種情緒要宣洩。在陳寶國看來,《海的盡頭是草原》的主題是「愛」和還真誠。「我覺得這是這部影片的內核,它能夠感動現在的觀眾,靠的不是別的,靠的也是這個。我們國家這麼遼闊的土地上,從來沒有缺過愛的故事。我覺得在這部電影里,我們從民族精神上、情懷上還原了當時那一代人。」

拍「重逢」戲份遇上90多歲的「額吉

首次和爾冬陞導演合作,陳寶國認為,導演要拍的故事有濃烈的情感寄託,「他心裏有數,知道這個故事怎麼拍,全部都在他心裏面,每天的創作狀態是非常高昂的。」

陳寶國跟過很多攝製組,但只有爾冬陞導演站着,「屏幕擱在一個架子上,有人扶着,他永遠是站着看監視器。演員的表現他覺得『行』,他第一時間就可以到攝影機跟前。」陳寶國剛入行的時候拍電影,導演都是站在攝影機旁邊的,「有時候跟攝影師你擠我我擠你,就為了看演員的表演。在劇組爾導讓我回想起了類似於那樣的場景。給我印象特別深。」

是尋找親人也是救贖!陳寶國《海的盡頭是草原》真情詮釋讓人淚奔 - 陸劇吧

《海的盡頭是草原》中,跟陳寶國對戲的很多都是內蒙古當地的演員,甚至還有非專業的演員,「有些人我是在銀幕上認識的,看過他們演的很多角色,他們是表演藝術家。你能看出草原對他們的雕刻感,不只是面容上的,還有性格上,言談話語流露出來的。所以,導演挑這些演員來演,我是相信的。」

陳寶國和內蒙古的演員合作非常愉快,讓他印象最深的是杜思瀚和妹妹相見的重場戲,「那場戲裏有一個停頓,出來了一位90多歲的額吉,她整個人充滿了慈祥的氣質。所有在場的人,都起立向她走過去。但是他們不認識她,就是源於他們對母親的這種愛。在空曠的草原上,烈日當頭,大家扶着一個90多歲的老奶奶,看她的那種眼神……此情此景跟片中完全吻合,可遇不可求。」

標籤: 明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