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入塵煙》,一部不被市場看好的小眾文藝片,在這個夏末迎來了票房奇蹟。
9月12日,《隱入塵煙》上映的最後一天,影院仍有不少排片場次。
該片由李睿珺執導,講述了一個西北農村夫婦互相守望的故事,曾入選第72屆柏林電影節。2022年7月8日,《隱入塵煙》首映,票房僅為34萬元。8月底,該片口碑和票房迎來「雙逆襲」,9月2日成為當日票房冠軍。截至9月12日,該片累計票房1.13億元。
《隱入塵煙》的「逆襲」過程,能否折射出目前國內文藝片的生存現狀?文藝片的受眾面相對窄化,這次傳播破圈,有何原因?
近日,九派新聞專訪上海電影家協會副主席、上海戲劇學院教授石川。他認為,《隱入塵煙》還原了西北農村生活,擊中了大眾對於傳統鄉土的情結。但它的成功只是一次偶然,不可複製,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結果。
「目前文藝片的生存環境依然艱困,市場並沒有明顯的改善。這一現象還會持續很長時間。」石川說道。
圖為《隱入塵煙》劇照。
【談創作】一種傳統農村生活的鄉愁式回味
九派新聞:你如何評價這部影片?
石川:這部影片在當下電影市場上是非常稀有的。
現在大多數電影不是在講歷史,就是在講都市生活,鄉村題材幾乎要被電影市場給遺忘了。數數這些年的國產片,但凡數得出來名字的,幾乎沒有一部是講這類題材的。一些拍農村生活的電視劇,也多少都把鄉村浪漫化,烏托邦化了,不是對現實農村生活的還原。
九派新聞:它為什麼能打動觀眾?
石川:我和李睿珺很熟,他是農村出來的,對家鄉有非常深厚的情感。他之前的片子也是拍這些題材,因此他觀察生活的角度,與在城市中成長的創作人員完全不同,所以能打動觀眾。
這部影片也可以說是一種鄉愁式的中國農村生活的展現。中國現在生活在城市裡的觀眾,往上數三代,大多都能體會影片中的生活。所以說,它喚醒了人們對傳統鄉村生活的回味。
圖為《隱入塵煙》劇照。
【談原因】內容過硬、密鑰延期、口碑傳播三者助力
九派新聞:文藝片常常「叫好不叫座」,《隱入塵煙》票房破億是否有其特殊性?
石川:這是有一定的偶然性的。文藝片的票房通常是幾百萬,甚至更少。
它現在過億,就是個奇蹟。但問題在於,它的成功是不可複製的,只是個案。這種個案前些年也發生過,像《百鳥朝鳳》《二十二》《岡仁波齊》。
這種片子都是不可重複的,市場有一定的偶然性,它剛好打准這個點,就有可能創造奇蹟。但如果再試圖去模仿這個套路,那肯定是要失敗的。
九派新聞:它打准了哪些點?
石川:首先,影片的內容過硬,有自己的獨特之處。另外,還是要說,它的運氣很好。
《隱入塵煙》是低開高走,第一天票房才幾十萬,到第一周結束,票房都不是很好看,然後排片減少,往年這種情況,一到周末頭部大片擠進來,它肯定就下檔了。但是現在,同期沒有其他有競爭力的影片跟進來,密鑰延期(指影片能晚於同期影片下線),再加上口碑發酵。
內容、現實環境、後期營銷,這三方面風雲際會恰巧都打到同一個點上了,所以就造成了一個奇蹟。如果要給三者排序,我可以確定的是,營銷肯定是排第三位。而密鑰延期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因為它給口碑傳播提供了時間。
這兩年,因為疫情等各方面的原因,沒有那麼多頭部商業大片擠進市場。商業片整體市場不太好,大家進入市場也比較謹慎。這就導致當前的國內市場沒有前兩年內卷,客觀上,也為文藝片提供了可以浮出水面換一口氣的機會。
圖為《隱入塵煙》劇照。
九派新聞:它的成功對文藝片來說,是一個好的信號嗎?
石川:不見得。這種奇蹟,每過幾年就會出現一次。目前市場上,對於文藝片的接納度總體偏低,並沒有明顯的改善。換句話說,現在文藝片觀眾的數量是比較固定的,沒有明顯的增長。
並且,這類觀眾的特點是分散,並不像商業大片的觀眾,聚集性強,數量多。所以文藝片很難在市場上出爆款。國產文藝片在市場上生存很艱難,並且,這一現象我認為還會持續很長時間。
【談市場】文藝片創作仍要面對艱困的現實
九派新聞:在你看來,國產文藝片面臨的困境還有哪些?
石川:最主要的問題是,它的分眾市場沒有形成。
文藝片的受眾,從絕對數量上來說,是能養活這些影片的,但問題在於分散。對單個影院來說,如果上座率很低,只有零星一些人,從成本的角度上考慮,就不願意排片。
前幾年,有人呼籲,為什麼影院經理不能支持國產文藝片,多排幾場?這在實際操作中是不現實的,電影院需要承擔較高的成本,再加上市場現在這個狀況,沒有能力在道義上去支持文藝片。
正確的走法應該是,市場逐漸成熟,由單一市場走向分眾市場。現在的電影市場沒有成熟到這個階段,還很初級,現在就是院線放什麼片,就只能看什麼片,就像吃食堂,今天就供應那麼幾個菜,你不想吃也得吃,對吧?
我們平時看到的這種商業市場,實際上不適合文藝片的生存。當下就是一個大片來了,可能90%的電影院都去放這個片。我們要走向的路,是給小眾文藝片留一些空間,讓喜歡文藝片的觀眾有一個場合去看。
九派新聞:目前有留給文藝片的空間嗎?發展情況怎樣?
石川:已經有了,比如北京電影資料館做的藝術電影放映聯盟,這就是一種藝術影院的形態,專門去放映文藝電影。
還有大象點映,他們做了六七年了,但不是那麼容易做起來的,跟種莊稼一樣,種子下去得在那等着,得一點一點來。
目前,分眾市場還沒能完全成型,還只是在孕育的過程中。
當然國家也要給政策支持,比如《隱入塵煙》明顯得到了政策支持,如果政策不支持的話,密鑰延期是拿不到的。這就說明主管部門已經意識到了,所以在政策上也給予傾斜。
我覺得在當下,我們是可以看到一些苗頭的,但你說能拯救文藝片市場,現在還說不到那份上,只能是慢慢試。
圖為《隱入塵煙》劇照。
九派新聞:《隱入塵煙》的大爆,是否意味着觀眾的觀影習慣發生了變化?
石川:我覺得沒有大的變化。但今年確實可能是一個很特殊的關口,因為00後正式進入社會,他們可能是未來消費的主力。我覺得在這個過程中,作為電影人,你不能只是去適應觀眾的口味,也需要對觀眾進行一些引導。
比如在一些點映,主創人員去跟觀眾現場交流,那這就是施肥的過程,跟觀眾建立一種良好的互動關係。觀眾的電影素養是可以慢慢提升的。在這個過程中,希望就慢慢被培育出來了。
市場要靠建設,過去二十年可能是一個野蠻性的增長,未來需要對市場進行培育,這是未來十年的發展方向和過去二十年的主要區別所在。這類市場建立起來,最終受益者就是文藝片。
九派新聞:近年中國電影市場中,文藝片的生存狀況如何?
石川:如果放在一個比較長的歷史時段來看,已經改善很多了。
市場化剛開始的時候,拍文藝片是活不下來的。今天你拍這種小成本的電影,活下來的概率要大得多,《隱入塵煙》這種爆款當然是很難實現的,但我們不能去忽略,其實近幾年很多文藝片它已經基本實現覆蓋成本且產生盈利了。
當然,近幾年也有一些文藝片好大喜功,步子邁大了,請明星大腕,那種心態就很容易把這個項目做壞。文藝片創作者應該要細細打磨作品,努力被觀眾看到,同時讓投資人能看到一些回報,慢慢去發展。你老是想着要拍《岡仁波齊》《隱入塵煙》,那毫無疑問是很難的。
九派新聞:你對國內文藝片發展的態度是怎樣的?
石川:我是比較樂觀的。國內電影市場的改革起步比較晚,到現在也不過20年。我們從國外目前的業態來看,是能看到一些希望的。
但現在,要從事文藝片創作,你要有勇氣去面對這個艱困的市場,要有挑戰的勇氣才行。
九派新聞記者 萬璇 實習記者 申冰
【爆料】請聯繫記者微信:linghaojiz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