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荊斬棘2》接棒《乘風破浪3》空降開播,首播初舞台播放量已經高達2.2億,更包攬了十幾條熱搜。這一類「哥哥姐姐」們的競演節目已經出了很多檔,但依舊有觀眾買賬,最吸引觀眾的還是偶像明星的「生命力」。
「回憶殺」是關鍵
這一季的《披荊斬棘》中邀請了上一季的人氣選手,陳小春自不必多少,上一季的冠軍還得了「梗王」的稱號,「大灣區,做大做強」圈了不少粉;同為「大灣區」選手的張智霖這一季也在,生動詮釋了什麼叫:把優雅進行到底。
還有一位實力和人氣兼具的嘉賓李承鉉,去年憑藉一首《天上飛》突出重圍成為一線藝人,已經接到優酷S+的項目。另一位張雲龍也頗具人氣。
有了上一季的熱度和成績做基礎,這一季的陣容非常豪華,港台藝人佔了三分之二。32位「哥哥」包含了老中青三代,有60歲的杜德偉,58歲的溫兆倫,56歲的任賢齊;也有年紀尚輕的范世琦、金瀚、楊長青。從六零後到九零後,從演員歌手到舞者rapper,32位嘉賓幾乎全方位覆蓋了各個年齡的觀眾群。
從第一次公演的選曲來看,這部綜藝已經拿下了大半的熱搜,觀眾還沒從「甜心教主」走出來,又成為了「蘇有朋女孩」。除此之外,還有張震岳的《思念是一種病》、任賢齊的《傷心太平洋》、吳克群的《為你寫詩》、鄭鈞的《私奔》等經典歌曲都引起了線上線下觀眾的大合唱,蘇有朋的個人演唱視頻在微博的播放量達1900萬+。
《浪姐》《披哥》這一類節目請的明星都有一個共同特點:曾經很紅,是一代人的青春,為的也是引發一代人的共鳴,打「情懷」牌。所以選人的標準一定是有觀眾印象深刻的代表作,就像上一季言承旭的《流星花園》,這一季林峯的《使徒行者》;當然還要有觀眾熟知的話題度,就例如楊冪前夫劉愷威,創造集體記憶無疑是困難的,但引發集體的回憶卻沒那麼困難。
綜藝節目與電視劇不同的是,綜藝節目往往靠前兩期來吸引觀眾。第一期節目所有選手都演唱自己的代表作或者老歌新唱,這儼然是一個大型八零九零年代的青春歌會,大家聽的都還是那些歌曲,懷念得卻是當年的追星時光,買卡帶、買海報、租光盤,想不火都很難。
觀眾看得是「生命力」
正如蘇有朋在節目中所說:「歲月的歷練沒有讓我們失去活力、創作力、競爭力。」觀眾看這個節目找的是自己在生活中逐漸失去的熱情。
最有代表性的是港台藝人。這次入選的港台藝人年紀都偏大,與內地的對比非常明顯。吳建豪是那一組年紀最大的,但為了呈現出有更好的舞台效果,依舊賣力練習,活力滿滿,永遠是最積極的那一個;而反觀那幾個年輕歌手,一個低血糖差點暈倒,來自泰國的歌手甚至已經練哭了。
而永遠保持好狀態則需要長期自律,吳建豪在備采中透露,除了日常規律健身之外,他平時吃的都是燙雞胸肉、西蘭花等。當他出現時還是早些年的樣子,依舊能夠完成高難度的表演,觀眾看到自己的偶像還如當初一般,是很熱血的事。
讓觀眾倍感興奮的還有「哥哥們」為了一個共同目標而不斷戰鬥,就像這個節目的主旨:「要戰則戰,披荊斬棘」。這檔節目說到底還是一檔競演節目,雖然這些大前輩早就不需要靠一個節目中的名次來判定自己在行業中的地位。但真到比賽的時候,他們反而非常認真,不管是練習還是策略,特別是鄭鈞組,看似躺平但對作品呈現有非常高的要求;吳克群組則是利用一切時間練習,即使是鏡頭看不見的地方,能讓觀眾感受到力量。
在第一期中,哥哥們第一次見面的社交名場面就很有看點,有熟人綜藝的影子,大家都開得起玩笑。上一季中熱狗在趙文卓面前自稱「小狗」這個梗至今還有網友提起。他們很多是認識超過二十年的同事,特別是一些港台藝人,會讓觀眾看到有血有肉的人,甚至不介意展示一些不完美,他們可能脾氣火爆,比較直率,有的比較社恐,小心翼翼,總之是形形色色的人,而不是包裝成完美的像個「假人」的明星。
偶像的意義是讓粉絲獲得力量
偶像明星最基本的是做好自己的作品。一個優質的偶像會像一束光一樣照亮粉絲的生活,給粉絲鼓勵。
近期韓國男子組合Super Junior在家族演唱會上全開麥唱跳引發了全網熱議,平均年齡35+的組合還能保持「老少年」狀態,活躍在綜藝節目、音樂劇等多個領域,只要出現在舞台上就掃去所有陰霾,活力滿滿,給粉絲帶來了強大的力量。韓國「國民mc」姜虎東在節目錄製時說:「雖然我們現在是在半夜錄製,但觀眾是在傍晚收看,我們一定要保持高昂的精神。」這是明星存在的另一重意義,給觀眾帶來情緒價值。
我國的偶像業起步較晚,斷斷續續推出的組合沒能形成體系,很多選秀出來的偶像,出道即失業,國內並非沒有那麼多舞台,而是他們的業務能力以及影響力不足以和專業歌手媲美。
很多人並非把偶像當做事業去做,而僅僅是當做一個身份,外表光鮮靚麗,享受着普通人難以企及的高薪,而並非是他們口中的理想。張藝興曾經在一個採訪中說他可以為舞台放棄生命,遭到很多人的嘲笑,但是了解過韓國偶像組合的出道經歷便能知道這不是說說而已。張藝興練習了四年八個月,同一批的練習生是從開始的120人進100,100選60, 60選24, 24選12 ,最後的12個人一周淘汰一個。經過這樣嚴苛的篩選,剩下的不僅是業務能力過硬,並且對偶像事業非常堅定。
而國內這幾年選秀出來所謂的偶像,大多並非有多麼高的技藝,反而樣樣拿不上檯面。但受利益的驅使,為了趕緊有流量賺快錢,是硬着頭皮上節目,在節目中組個CP,更有甚者靠跑調上熱搜,收穫一批又一批的粉絲,出了節目再去演幾部網劇,趁着有流量抓緊時間賺錢。
從這個節目我們可以看得出來老牌藝人是把歌手、演員當做事業去做的,他們有敬業精神,有對舞台的熱情。而我們的很多偶像藝人做不到專註自己的事業,沒有作品,負面新聞纏身,別說給粉絲力量了,不給粉絲添堵就不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