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農村「葬禮」陋習! 這部拿下2項大獎的佳片, 內容太寫實

電影快訊 1289℃

皮皮電影 / 每天一部精彩電影推薦

有一種國產片叫做賈樟柯式電影。

這類電影為了追求極致的真實,採用偽紀錄片拍攝手法,單一的鏡頭調度,樸實的畫面,缺失的配樂,緩慢的節奏,處處洋溢着如生活般真實的顆粒感。

直擊農村「葬禮」陋習! 這部拿下2項大獎的佳片, 內容太寫實 - 陸劇吧

這類電影的演員大多數非專業出身,毫無演技可言,鏡頭也不會給他們特寫,他們面目簡單的如同平凡的你我,但呈現出的那種真實卻能深深吸引住你的目光。

這類電影常常關注現實問題,充滿了悲天憫人的情懷,很受電影節的青睞,它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對人性劣根面的窺伺。

喜歡它的國人就像吃慣了山珍海味的城裡人突然吃到窩窩頭,那種從地里冒出來的泥土氣讓他們獲得了從未有過的滿足感。

而討厭它的人則覺得它過於沉悶無聊,缺少電影應有的質感,那種利用草根演員營造的真實感有些虛假。

當然也有不少批評者直言賈樟柯們利用揭露國人的醜態,來討外國人的歡心。

今天皮哥給大家介紹的就是一部標準的賈樟柯式電影——《喜喪》。

這部獨立電影斬獲了第十屆FIRST青年電影節兩項大獎:最佳影片與最佳導演獎。

有賈樟柯的珠玉在前,但《喜喪》依然能嶄露頭角,原因就在於它關注了一個非常殘酷敏感的現實話題:農村老人晚年問題。

同樣是處女作,同樣是小成本製作,同樣調教一群非職業演員。多年前賈樟柯拍出了《小武》,今天青年導演張濤拍出了《喜喪》,這種能力不容小覷,這份勇氣令人欽佩。

影片故事簡單:八旬農村老人要被子女送去養老院,養老院床位緊張,在等待期間老人輾轉各個子女家,經歷了悲歡離合事。最終當養老院終於空出床位,老人卻在臨行前夜服藥自盡,子女按照習俗舉辦了一場熱鬧的喜喪。

這故事簡介乍一看夠俗套,老人無人贍養,子女心懷鬼胎這樣的戲碼在每個都市頻道的民生節目里屢見不鮮,要拍出花,拍出深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太追求真實,影片就會淪為老太婆的裹腳布,又臭又長,觀眾容易在子女間的撕扯中失去耐心,那觀感就像看了一個加長版的情感調解節目,還會顯得劇情太過刻意。

可太追求立意,影片又會脫離觀眾,成為一部政治正確的新聞專題片,呆板而僵硬。

好在,導演在真實與立意中實現了遊刃有餘的切換,重複的場景里他在做着變化避免審美疲勞;子女間的衝突也做到了層層遞進,從開始的小聲嘟囔到後來的破口大罵顯得水到渠成;而看似客觀冷血的鏡頭也藉助一些鏡頭傳遞着導演的情緒,比如最後葬禮上的艷舞與老人的遺像。

皮哥分幾個關鍵詞和大家陳述本片的各種精妙之處。

關鍵詞1:符號化

本片演員都是非職業的,這就決定了他們大部分人只能演自己,很難塑造出複雜的角色。

導演揚長避短,把每一個演員按性格符號化:在老娘面前懺悔的大兒子,性格窩囊的二兒子,言語剽悍卻貪財的二媳婦,視老人如垃圾的三媳婦,嘴上說孝順看到老人尿失禁立馬退縮的四女兒媳婦…

我們會發現幾乎每一個人物我們都能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到原型,這些演員很多你都記不住他們的面容,卻能讓我們從生活中找到代入感。

就說二媳婦,吵架時的污言穢語,被扇耳光後坐地上嚎啕大哭着實讓皮哥嚇了一跳,心說這簡直不是演的,這是導演偷拍的農村潑婦吧,因為你換專業演員來演,多少都會「端着」,有無法避免的表演痕迹。而二媳婦的演員她不是演,她自己就是農村婦女,有着這方面最真實的生活體驗。

關鍵詞2:齊秦的歌

中國很多現實主義的作品裏都有魔幻現實主義痕迹,比如路遙小說《平凡的世界》中孫少平夢到自己被外星人抓走的荒誕情節,比如賈樟柯《三峽好人》里出現的UFO與飛走的紀念碑。

《喜喪》里也有體現,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兩次出現的齊秦的歌,一次是《張三的歌》,一次是《外面的世界》,一個八旬老太聽着齊秦的歌,歌曲唱的是:「我們要飛到那遙遠地方」、「外面的世界很精彩」,這種刻意營造的錯位與荒謬展現的是老人面對殘酷現實情緒無法釋放的悲哀。

關鍵詞3:喜喪

本片最大亮點就是標題《喜喪》。

何為喜喪?

《清稗類鈔》中「喪祭類」載:「人家之有喪,哀事也,方追悼之不暇,何有於喜。而俗有所謂喜喪者,則以死者之福壽兼備為可喜也。」 意思就是說,家裡有人去世了,而死者是德高望重,福壽雙全者,家族興旺;年紀在八九十歲,這樣的死者葬禮可謂喜喪。

兒孫們就不會那麼悲傷,家中也會停靈三至五日大擺宴席,招待親朋好友。

看到沒,喜喪的唯一的硬性標準就是年紀在八九十歲,至於德高望重、福壽雙全、家族興旺這些都是虛的,誰會和死者去計較。

中國人擅長和稀泥,只要死者死了,年紀夠大都往喜喪上靠,那些生前身後的破事自然被掩蓋起來。

本片無情掀開這個遮羞布,喜喪不喜恐怕是眾多喜喪的真相。

以喜襯悲,讓人唏噓。

特別是老人葬禮上的艷舞,滑稽醜陋不堪入目,躲在鏡頭背後的導演再也按捺不住憤怒,將全片壓抑的情緒開閘釋放,人生的悲喜荒涼這一刻一瀉千里。

關鍵詞4:笑病

影片中最巧妙的劇情在於老太太笑病的設置上,這種苦與笑的反轉讓反諷的意味更強烈,與片名《喜喪》(laughing to die)相互呼應。

老人面對人生種種的困境,控制不住地發出滲人的笑,這笑更像是一種極端痛苦下的無力反抗。

片中她的兒媳一遍遍地咒罵著她:別笑了,有什麼好笑的,聽着瘮得慌。

在觀眾聽來這是一種哭笑不得的嗚咽。

這一創意讓皮哥想到了文學巨匠巴爾扎克,他的作品《人間喜劇》描盡了法國社會底層人民的苦難,卻以喜劇為題目,意味深長。

關鍵詞5:循環

本片豆瓣評分7.9,許多批評者詬病的一點就是片子太循規蹈矩,劇情略有刻意,結尾說教意味太濃。最明顯的一處就是結尾呼應開頭,像小學生寫作文一般,束手束腳。

但在皮哥看來,卻更有諷刺意義。

影片開頭老太太步履蹣跚,摔倒在地;影片結尾,老太太喜喪辦完,兒媳婦同樣搖搖晃晃出門踹倒在地。

當年對老人惡語相向的媳婦如今也將面臨老人凄涼的晚景,這不得不說是一種可悲的循環。

更讓人細思極恐的是,老人的子女真的那麼罪不可赦嗎?非也,他們同樣是被生活蹂躪的可憐人,他們的小惡小抱怨小爭執不就是我們身邊稀疏平常的現象嗎?想通這一點,我們就會發現,這種循環可能是都無法逃脫的命運。

這樣的結尾固然說教色彩濃烈,但頗有一番「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的警世作用。我們中國人想要打破這種循環,需要經歷幾代人的努力。

未來中國將進入老年社會,希望不論是農村還是城市,無論是富裕還是貧窮,每個人都老有所養,收穫一份有尊嚴的晚年,百年之後能配得上一次真正的喜喪。

文/皮皮電影編輯部:忍者愛吃魚

標籤: 電影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