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願意花1000萬給電影請科學顧問嗎?

電影快訊 1922℃

作者 / 圈圈丸

「這個畫面不合理」、「這樣的情況人早就死了」、「這樣的環境怎麼可能還可以做動作」……

隨着我國人民人均知識水平的不斷提高,影迷在觀影時對於電影的許多情節的真實度也越來越敏銳。尤其是當一部電影里涉及到一些超常的物理運動或者極端的環境因素時,各種科普帝、學術帝都會長大了眼睛來找問題,「看電影」一下就被附加上了「學術考究」的光環。

電影里因為科學知識層面不合理造成情節誇張的問題屢見不鮮。近的有最近國慶檔的影片也再次被各路網友質疑故事情節的合理性,遠一點有今年年初《流浪地球》熱映時各大學教授帶頭批評「地球飛行的不可行性」。

你願意花1000萬給電影請科學顧問嗎? - 陸劇吧

▲許多科學迷在當時爭論,地球不能推動飛離

再遠一點,放眼全球,歐美的影迷更加挑剔刻薄。歐美的不少電影,尤其是科幻電影,經常被影迷因為科學bug問題而打低分,imdb和爛番茄上都有「情節不合理(unavailable)」的標籤用於這類影片。

為此,許多好萊塢大片還會專門在影片拍攝前或後期製作時聘請科學顧問,來幫忙提前驗證影片里情節是否合理。畢竟導演只是藝術家,有的時候想法異想天開,讓角色「飛來飛去」時無暇顧及牛頓第二定律。科學顧問就能很好的把導演從外太空拉回現實地球,讓影片合理化,讓挑剔的影迷找不到科學毛病。

現在國內影迷也越來越嚴謹,口味也變得越來越挑剔。因此我們國內的電影公司也是時候考慮為避免一些科學錯誤而開始聘請科學顧問為影片「護航」。但是科學顧問可不便宜呀,那麼我們就要提問了——你願意花1000萬給電影請科學顧問嗎?

科學顧問在好萊塢

在地球另一邊的好萊塢,為影片聘請科學顧問的模式已經發展了50多年,最早始於經典科幻電視劇《星際迷航》(1966)。由於片子里有大量宇宙飛船內部的場景,以及在宇宙和外星球上的活動。製片方當時為了還原真實的宇宙飛船模樣和不同的星球造成不同的重力使得人動作不同,特意聘請了NASA的工作人員來幫助他們完善這兩個問題。

你願意花1000萬給電影請科學顧問嗎? - 陸劇吧

▲初代《星際迷航》,NASA全程參與

而NASA也細心地幫他們搭建了飛船的內景,並且解釋了不同重力下宇航員的不同反應。也正是因為這種超真實的還原度,讓《星際迷航》開播後瞬間籠絡大批科學粉絲,也為無數小朋友提供了航天知識的啟蒙教育。

NASA至今也還會繼續與好萊塢的公司合作(如《地球引力》、《火星救援》等近幾年的項目,NASA都有參與),也是起源於此。

這次愉快的合作經歷讓科學顧問的職位迅速涉獵到各種電視節目,不只是電視劇,在當時一些電視台也開始專門設立科普類電視節目,這些都需要和科學顧問深度合作。而科學顧問與電影的合作始於後來的斯皮爾伯格那部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侏羅紀公園》(1993)。

你願意花1000萬給電影請科學顧問嗎? - 陸劇吧

為了還原真實的恐龍,斯皮爾伯格和他的團隊當時聘請了曼徹斯特大學的David Kirby教授來擔任影片的科學顧問,這也是好萊塢歷史上第一次請到大學教授級別的資深專業人士來做這份工作。

而除了恐龍,David Kirby教授還對影片里一開始研究恐龍的實驗室的搭建提出了專業的意見,讓它完全還原了現實的生物培養實驗室模樣。

再後來,隨着超級英雄電影逐漸成為主流,越來越多的物理系教授參與進好萊塢電影項目。

索尼哥倫比亞拍攝的第一部《蜘蛛俠》(2001)電影就請到了明尼蘇達大學的物理教授James Kakalios擔任顧問,而James Kakalios至今回憶起這次工作都覺得是一次十分美好的邂逅:「我小時候就是因為看漫畫而開始對物理感興趣,所以當漫畫改編電影的項目需要我幫忙的時候,我還不猶豫就答應了。」

在不知不覺中,一個電影項目成就了科學與漫畫與電影三方之間的一次互惠互補,非常具有人文氣息。James Kakalios教授後來不僅與索尼合作玩蜘蛛俠三部曲,2009年還和華納合作了《守望者》,擔任裏面的科學顧問,可以說電影科學顧問已經完全成為他學術研究之外的第二職業。

▲超英與科學顧問邂逅

而當科學顧問和電影界和諧發展的時候,電視劇行業也沒有閑着。我們熟悉的熱門美劇《生活大爆炸》和《絕命毒師》都是聘請了專業的教授和博士來擔任顧問,因為裏面涉及的科學內容確實太多,而且都十分專業。

《生活大爆炸》有兩個科學顧問,一個是David Saltzberg,他和片子里的主人公們一樣,真的是加州理工學院的物理教授,謝爾頓他們喋喋不休的物理笑話都是出自他。另一個是馬伊姆·拜力克,也就是劇里飾演Amy的女演員,她和Amy一樣,真的是一個神經學的博士,而影片其它生物相關的問題也都由她負責監督是否合理。

▲馬伊姆·拜力克(右),真學霸演員

而最近剛推出新電影的《絕命毒師》,他們請到了奧克拉荷馬大學的有機化學教授Donna J Nelson從2008年開始就為這個系列擔任科學顧問。老白在片子里各種「神乎其技」般的科學技巧,都有據可循,完全是拜Nelson教授的各種建議所賜。

如今在好萊塢,科學顧問已經成為超級英雄電影和科幻電影的標配,像諾蘭的科幻大作《星際穿越》是請到了超過20人的物理科學團隊做顧問,耗資數百萬美元,目的就是讓裏面的太空遠距離飛行、蟲洞、四維空間等等在故事裏最大的合理化。

▲電影史上最貴科學顧問團隊來自《星際穿越》

科學顧問已經存在於大部分電影,只不過對於觀眾來說他們的存在感確實略顯不足。

科學顧問很難做

科學顧問這個職位看起來和聽起來都十分高端,在影片製作過程中製片方也會對其足夠尊重,但這個職位卻並不輕鬆,這也就是為什麼聘請科學顧問貴的原因,因為他基本上要跟隨全程製作。

英國著名的遺傳學家Adam Rutherford在接受Forbes採訪時介紹了他第一次當科學顧問的經歷,整個過程十分累人。

Adam Rutherford在2018年與派拉蒙合作了他們的科幻大片《湮滅》,從劇本創立之初Adam Rutherford就參與進項目。Adam Rutherford回憶說:「最早他們把劇本給我,讓我看完後提意見。我讀完劇本後給出了一些基礎的(科學)建議。然後他們又找到我,讓我把建議寫的詳細一些,我就知道這不是可以隨便應付的了。」

於是在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裏,Adam Rutherford開始對劇本里的情節、設定、甚至台詞進行了詳細的評估和給出修改建議,期間他四次和編劇見面,一起商量修改方向。

這還沒完,當影片開拍後,Adam Rutherford也跟到了劇組裡。他一方面要給演員建議,如何表演的像科學人員;另一方面還要給美術組建議,在置景和服裝上都要讓一切「合理化」,符合現實科學。

而當拍攝結束後,他又繼續跟進了後期的特效製作,裏面的高科技儀器的顯示,災難發生時的環境和各種生物的形態,都要在他的檢查和建議後才能確認製作。

當一切結束後,Adam Rutherford才算完成了工作,《湮滅》這個項目讓他跟進了近一年時間,這幾乎讓他在這一年不能做其它事情,尤其是學術研究工作。

其實這並不是Adam Rutherford第一次擔任科學顧問,在此之前他已經做過《死侍》的科學顧問,不過《死侍》請到的科學顧問很多,他只用負責看當時影片里的實驗室搭建的是否合理,所以並沒有這麼累。像《湮滅》這種跟全程的項目,Adam Rutherford時候表示真不想來第二次,哪怕酬勞翻倍。

而除了辛苦之外,科學顧問也會面對一些劇組不重視他的問題。加州大學的物理教授Sean Carroll擔任過多部科幻電影的科學顧問,而當他被漫威請到做《雷神》的科學顧問時,他一開始是興奮地,畢竟當時漫威電影正處於上升階段。可當他與《雷神》的劇組開始一起工作後,許多不愉快的事情就發生了。

「當我和他們討論科學問題後,對面(製片方)有人提出質疑,說這些基礎物理為什麼我們不找個剛畢業的物理系大學生幫我們看呢,他們還更便宜。」Sean Carroll很不愉快的講起這段經歷。

很顯然,儘管已經發展數十年,但在好萊塢還是有不少電影人對科學顧問的工作不以為然,他們甚至連大學生和教授之間的區別在哪兒都不知道。

為了保證科學顧問的權益和權威性,美國國家科學院在2009年成立一個部門叫「Science & Entertainment Exchange」,專門為影視項目輸送科學顧問,而願意和有時間參與電影項目的科學家們可以把自己的名字放在這個部門裡,有項目匹配時就去。

成立至今,Science & Entertainment Exchange已經和1400個電影項目合作過,除了我們熟悉的超英電影和科幻電影,像《冰雪奇緣》這樣的動畫也會需要他們提供科學顧問的幫助。可以說電影與科技形成了一個閉環。

儘管偶爾會出現問題,並且價格確實不便宜,但是科學顧問在好萊塢的發展和需求已經十分穩定。

科學顧問在中國

不得不承認,電影和電視劇配備科學顧問的模式,在中國還沒有起步,但這並不意味着沒有這個意識。

我們是一個文化古國,民眾對人文的關注要高於科學,這個習慣也延伸到各個製片方。因此在中國,拍攝片子請歷史顧問已經有不少。像《二十二》就因為涉及到特別的歷史事件,於是中國「慰安婦」問題研究中心主任蘇智良擔任影片的歷史顧問。

再早一點,張藝謀拍攝《英雄》和《十面埋伏》,馮小剛在拍攝《夜宴》,侯孝賢在拍攝《刺客聶隱娘》時,都是請到了歷史顧問為影片里人物的服裝、動作,場景的搭建、道具的樣式給出專業建議,還原歷史真實模樣。

▲美術很到位的《刺客聶隱娘》

科學顧問的不發達,或許和科幻電影在中國不發達有一定關係。也正因此當今年科幻元年《流浪地球》作為代表作出來後,儘管影片工業素質過硬,但是裏面科學BUG被觀眾詬病,就是因為還沒有注意這些問題的習慣。

動作戲也是一樣,中國電影的動作戲都是傳統的硬派格鬥,注重動作的拳拳到肉、動作舒展,延伸到極限運動的動作也是一樣,我們都是想盡量把動作拍的好看和刺激。但只考慮動作好看,就容易忽略人物所處的環境是否真的允許角色做出這種動作,突破身體極限很多時候讓觀眾看起來就不合理。

不過換個角度,中國電影的市場剛成熟,內容也還處於優化階段,我們從現在開始注意這些細節並不晚。在電影工業化已經完善的今天,我們的製片方是時候該考慮一下聘請科學顧問,讓電影的情節更合理,更寫實。也希望我們的科學家們、學術研究者們,願意放低姿態,和我們的娛樂產業有一個「接地氣」的合作。

標籤: 電影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