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新片歐洲上映口碑出來了,觀眾:前所未有的一次觀影體驗

電影快訊 1509℃

2016年,李安用《比利·林恩的中場戰場》把120幀的電影新技術帶到了觀眾面前,中國觀眾捧場的同時卻遭到了歐美觀眾的冷眼。

2019年,李安再次把120幀技術運用到了自己的新片《雙子殺手》中,這一次,中國口碑還未解禁,北美和歐洲卻已經為影片的好壞撕得不可開交。

李安新片歐洲上映口碑出來了,觀眾:前所未有的一次觀影體驗 - 陸劇吧

態度傲慢的北美影評人,放不下心中傲慢,似乎言之鑿鑿《雙子殺手》的上映前景「不夠樂觀」;

而另一邊法國媒體人則普遍為李安的新片所折服,認為120幀的新技術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觀影體驗,專業影評人甚至用「革命性的電影」來形容,對口碑、票房的前景預測更是不言自明。

李安新片歐洲上映口碑出來了,觀眾:前所未有的一次觀影體驗 - 陸劇吧

而無論是北美觀眾的吐槽,還是北歐觀眾的讚譽,此次《雙子殺手》吸引眾人眼球的,都是不斷嘗試120幀高清技術及前沿CG技術的李安。

李安新片歐洲上映口碑出來了,觀眾:前所未有的一次觀影體驗 - 陸劇吧

今年65歲的李安,正在悄悄為一個全新的電影時代拉開序幕,雖然前路坎坷,但是高清電影光明的未來已經通過李安的鏡頭顯露在觀眾眼前。

一、電影革命總是伴隨着質疑

對於近幾年李安執迷於120幀技術,很多觀眾都感到不理解:現在的電影成像技術已經趨於完美,為何還要耗費力氣精益求精?

但是回首歷史,我們會發現電影界的每一次革命,都有類似的質疑聲相隨。

1989年,盧米埃爾兄弟以一則火車進站的短視頻拉開了電影時代的帷幕,但是在當時,很多人對銀幕上呼嘯而來的列車心生恐懼,避之不及。

1927年,有聲電影問世,已經習慣了無聲影片的電影人、評論家紛紛群起而攻之,默劇大師卓別林甚至用「垃圾般的發明」來形容有聲電影。

1935年,人們對於彩色電影的出現抱着敵意,認為彩色電影削弱了影片的質感、影響了影片的深度,沒有存在的必要。

這種對於新事物的恐懼,一直延續到2009年也沒有消失,《阿凡達》帶着3D效果轟動上映,卻同樣遭到質疑,很多觀眾稱看不出3D電影的必要性。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就在一陣又一陣的質疑和嫌棄聲中,有聲、彩色、3D都已經成了現在觀眾眼中習以為常甚至不可或缺的電影要素。

而對於高幀率電影的探索,或許在十幾年後看來,也不過是電影改革的一次陣痛。

電影行業從來不缺坐享革命成果的人,但是卻缺乏有引領革命勇氣的人。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飽受北美市場檢視和議論時,李安豁達地擺手:「拍爛了,請罵我,不要罵技術,技術是無辜的。」

相比於自己的名譽,他更注重120幀技術的名譽,與其說他是想靠120幀來再創盛名,不如說他在用自己的盛名為120幀鋪路,這是一個有眼界的國際大導演的胸襟。

時隔3年,李安帶着120幀技術製作的《雙子殺手》捲土重來,為了彌補之前很多影院不具備120幀放映條件導致大量觀眾無法感受到高清電影的魅力,李安此次還貼心地準備了60幀版本,觀眾可在全國超過2500家影院中觀看60幀/3D的《雙子殺手》,感受前所未有的銀幕視覺盛宴。

皮哥這裡要說明一下,雖然或許無緣得以欣賞120幀,但60幀的動態呈現效果已足以令人大開眼界,絕對的浸入感也比定會讓你連聲讚歎。

二、李安的「變」與「不變」

有人說:李安變了,他以前的作品注重內涵,注重觀眾,現在只注重技術了!

乍一聽,這是對李安創作激情不再的痛心疾首,但是細一想,卻發現有此感慨的人從來沒有真正了解過李安。

不可否認,李安早期的作品蘊含著濃厚的東方韻味,如詩酒茶,只一眼就能沁人心脾,回味無窮。

但是隨着時代的進步,想要單純地用情懷取悅觀眾已經遠遠不夠,技術是每一個成熟又有想法的導演都繞不過的話題。

其實李安心裏明白得很:故事是電影的內核,技術只是為了更好地敘事而服務。

這一點,從《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就能看出來,畢竟誰不喜歡具有衝擊力的畫面呢?

而在《雙子殺手》中,李安更是把這種「技術為故事服務,為觀眾服務」的思想貫徹得淋漓盡致。

現在的年輕觀眾,寧願在網吧里打遊戲,也不願意走進影院,為什麼?因為網絡遊戲可以提供更好的沉浸體驗。

面對這種現狀,所有電影人都在想辦法,網飛推出了交互式電影,李安在使用120幀+3D的最前沿技術時,也根據最新技術在鏡頭語言上進行了全面革新。

如果你注意研究預告片,會發現《雙子殺手》中存在大量的第一視角的鏡頭,更是不乏近距離長鏡頭的跟拍。

這些拍攝手法,都能提供與網絡遊戲相同的參與感和沉浸感,而120幀的高幀率,更是讓每一個動作都顯得格外真切,這樣的拍攝手法和鏡頭呈現,是抓住年輕觀眾的心的靈藥。

同樣值得一提的,還有難以置信的CG技術——通過表情和動作捕捉製造出全新的銀幕形象,影片也利用此項科技製作了一個年輕版的「威爾·史密斯」,打造返老還童特效,當中青兩版史密斯同框上演對手戲時,還真是真假難辨。

可以說,無論是《喜宴》中樸實無華的李安,還是《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用技術創造夢境的李安,亦或是《比利·林恩》、《雙子殺手》中嘗試新技術的李安,他的目的只有一個:為觀眾提供更好的觀影體驗,讓大家愛上電影。

這是我們熟悉的李安,卻也是很多人不識的李安。

三、老年李安,更值得我們期待

電影界有句話:導演的創作能力是條開口向下的拋物線。

放眼望去,很多導演的確在中年大放異彩後就江郎才盡,但這些導演絕不包含那些人到晚年依然敢於突破,樂於學習的人。

李安的偶像,英格瑪·貝格曼,在64歲時,突破時代對電影時長的慣性理解,打造出了長達3小時的《芬妮與亞歷山大》。

黑澤明在65歲時,首次嘗試拍攝俄語片;

馬丁·斯科塞斯,65歲時依然放得下身段,去改編和拍攝香港電影《無間道》。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只要心不老,藝術生命就不會老。

65歲的李安,依然沉浸在對電影不斷探索的樂趣之中。他用新人導演的態度來對待120幀技術。

對於一項尚且不算成熟,無法量產的技術,李安想要用好它所需要付出的精力可想而知。

電影在北美舉辦提前觀影時,活動上的李安右眼是血紅的,充滿了血絲。可以看出後期龐大的工程量讓這位滿頭華髮的導演有點不堪重負,在接受採訪時,他透露,自己現在90%的精力都耗費在了技術上。

但是他卻樂此不疲,說起120幀技術依然神采奕奕,自豪之情更是溢於言表。

他對媒體和影迷說:120幀才是未來,看到這項技術的時候,甚至希望自己能再年輕20歲,這樣才能有更多的精力來研究他。

65歲的李安,帶着120幀的技術,沉迷在對新技術的探索中,面對世人的質疑和掌聲,波瀾不驚。

廉頗老矣,尚能飯否?這是世人對李安的詢問,而李安,勢必將用一部《雙子殺手》給出最有力的回答。

標籤: 電影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