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片《足跡》以電影之名, 見證時代進步, 參與着時代發展

電影快訊 1896℃

「我遁着歲月的足跡,尋找流年深處的每一季光輝」

專題片《足跡》以電影之名, 見證時代進步, 參與着時代發展 - 陸劇吧

在央視CCTV-6電影頻道播出的大型專題片《足跡》,在10月5日開播的第一日,就衝上了當日收視率次席,可見在這檔專題片有着相當的觀眾緣。作為一個電影愛好者,對這檔節目自然要關注的,原因很簡單,從電影的角度,解構新中國電影發展歷程,更通過電影的鏡頭,展現那個時代光輝歲月,了解每部電影的背後、不同時代背景下不為人知的故事。

專題片《足跡》以電影之名, 見證時代進步, 參與着時代發展 - 陸劇吧

《足跡》每期節目的構成,有點類似當年央視專題片《講述》,每集以不同的講述人,深入一部部電影之中。其中不僅有重點影片的經典片段,而且也循着影片的線索,尋訪到了相關的人物,包括影片的主創,包括影片人物的原型等等作為嘉賓,以影片外景地故事發生地重訪的形式,勾勒出新中國70年璀璨歲月的光影足跡,揭秘電影人不為人知的創作艱辛和幕後故事。

專題片《足跡》以電影之名, 見證時代進步, 參與着時代發展 - 陸劇吧

《足跡》這套大型紀錄片拍攝歷時八個月,涉及到新中國成立以來,近百部作品。並對這些具有重大時代節點、反映新中國各方面建設成就和人民精神風貌的經典影片的梳理與回顧,全集分為「時代記憶」「時代主角」「英雄讚歌」「光影足跡」四大篇章板塊,每一板塊又劃分多集,內容涵蓋近百部觀眾耳熟能詳的代表性影片。

而且這套專題片有一個非常新穎的角度,就是以重大歷史節點為經,經典影片為緯,對時代發展進行闡述,而該專題片所涉及到的影片,也分為兩類,第一類就是過往時代背景下的經典佳作,通過這類電影所反映的內容和主題,讓如今的觀眾來通過電影,探究那個時代的銀幕內外的風貌。第二類就是以過往時代為題材的當代電影,讓觀眾再次認識到我們對那個時代的記憶。

比如第一集的主題開國大典,跟隨着講小時候在廣場加入了少先隊的潘粵明,來共同回顧建國的輝煌時刻。這裡就選擇了國歌誕生的老電影《風雲兒女》,描述國旗誕生歷程的《共和國之旗》,紫禁城修繕工作的《天安門》,以及展現建國全貌的《建國大業》。

當然,隨後幾集,有抗美援朝為主題的《英雄兒女》《上甘嶺》《我的戰爭》等片,並對電影主創和角色原型進行了走訪;也有新時代有以「南京路上好八連」為題材,講述基層官兵《霓虹燈下的哨兵》等一系列優秀的電影作品,也邀請到了春妮的扮演者陶玉玲為大家講述影片的拍攝過程,她重返上海南京路,再敘因電影與好八連結下的深厚情誼。

可見,不同時期,新老電影相近主題的交匯,讓我們能從大銀幕上的影像中,真正認識到,我們見證了時代的進步,同時我們也參與着時代的發展,可以說,《足跡》以 從一個更新穎、更立體的視角,帶領我們回顧過往、展望未來,節目的歷史性、學術性以及欣賞性,都經得起觀眾的考驗。

一批熱愛電影的青年演員也受邀擔任「講述人」,積极參与到大型專題片《足跡》拍攝中來,與年輕的編導一道重溫經典,學習傳承前輩電影人敬業精神。楊紫在中國電影博物館體驗「動畫電影」、葉青「抗美援朝」踏上鴨綠江大橋、韓庚講述「剿匪故事」、張天愛感受「年輕一代的奮鬥」、袁姍姍干起「反特」工作,陳都靈腦海中都是「科幻電影」、張雪迎再演「兒童電影」……

嘉賓們在多年以後再回首,有了更多的體驗和感受。在《足跡》的全集中,便設立了三十位"足跡大使"的角色,包括田華老師,包括陶玉玲老師等等,她們現身說法、感同身受的帶領觀眾再次回顧經典時刻,不僅很好的拉近了經典老片與當代觀眾的距離,而且也讓整個《足跡》變得豐富與飽滿。

可見,這套大型專題片《足跡》激蕩人心的力量,在於該專題片的深刻的主題思是,是通過鮮明的藝術形象體現的,特別是不同時代的經典故事和英雄形象,讓我們見證時代的進步,也認識到新中國的電影人,用他們飽含深情的作品,記錄和見證了祖國自力更生的艱苦奮鬥、繼往開來的光輝歷程。

標籤: 電影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