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太可惜。
國劇最近質量實在捉摸不透。
Sir曾把它當做「年度最佳」去期待。
如今,卻是妥妥「年度車禍」
《對你的愛很美》
為什麼說年度期待?
看演員表:
張嘉益,宋丹丹,劉敏濤,沙溢……
全是老戲骨有沒有,戲隨便飆對不對。
類似陣容,同樣芒果出品,上一部是豆瓣8.2的《裝台》,Sir去年心中國劇年度前三。
如今換了導演,換了編劇。
評分直接掉到5.5不及格。
是演員抽風了嗎?
Sir看了幾集,並沒有。
就說一個細節:
劉敏濤飾演的媽媽,看到舞台上的當年舊情人,回憶湧上心頭。
什麼叫老戲骨?
哪用什麼炸裂演技,哪用什麼鬼哭狼嚎。
3秒鐘,情緒說來就來,層層遞進。
第一鏡,眼神震驚,死死盯住,不敢信;
第二鏡,依然盯着,但眼眶已經變紅,濕潤;
第三鏡,眼淚要流出來之前,立馬驚醒,轉頭果斷帶着女兒丈夫「逃走」。
不吹不黑,這一幕沒多麼牛。
Sir就看到一個詞:專業。
可這陣容,表演沒毛病,為什麼還翻車了呢?
在Sir看,《對你的愛》活生生一次國劇拖垮表演的典型例子。
怎麼拖垮的?
不是什麼「老戲骨」劇。
這就一部「三無」國產劇。
01
台詞沒溫度
《對你的愛》是一部家庭劇。
按理說,一家人之間的交談應該是最樸素動人的。
可剛點開,Sir差點以為穿越了某辯論節目,或某說唱節目。
家人間說話,不說人話。
而是拚命憋着金句,貧嘴,以及「Punchline」。
姥姥:
「活到老得學到老這是毛主席說的。」
媽媽:
「跟我談藝術,我玩藝術的時候她還是空氣呢。」
女兒:
「你就為了吃碗面置兄弟於不顧,你就眼睜睜地看着我流離失所。」
平時這樣也就忍了。
但在最應該表達真情的時候,Sir更看得難受。
爸爸擔心女兒知道了自己不是親爸,會失去她,於是父女倆談心。
動人時刻,他要把他的怕和愛都告訴女兒。
怎麼告訴的?
這時候還在想比喻,找修辭:
我心裏鬧騰得慌
你一直住着房子
住着半輩子了吧
就算一直交着房貸呢
但你知道那房子是你的
別人他搶不走
可這突然告訴你
產權別人的了
自己閨女被別人搶了。
還有心思在這聊房貸,聊產權?
抱歉,Sir感受不到怕,更感受不到一個父親此時無處安放的愛。
合理是合理。
問題在,太合理,太「漂亮」,似乎老師是寫給小學生的劇情簡介。
可真實的人,在如此巨變面前,會這樣說話么?
舉個例子。
同樣講家庭,《誰先愛上他的》里的劉三蓮。
恨着同性戀丈夫的劉三蓮,上一秒和心理醫生說自己想開了。
下一秒,依然忍不住糾纏。
問醫生,丈夫是否愛自己:
你可不可以告訴我全部都是假的嗎?
沒有一點愛嗎?
就……一點點
「一點點」,Sir瞬間破防。
成年人平時說話風格很多。
可成年人在崩潰時說話,往往只有一種風格
小孩子的風格。
這種拋棄邏輯,拋棄體面,拋棄漂亮話的瞬間,才真正動人,才有「溫度」。
02
人物不性感
這裡的「性感」當然不是說尺度。
而是說一個正常人,該有的複雜性,立體性,以及它區別於「人設」的那些出格的瞬間。
《對你的愛》的人物幾乎不會出格。
還是劉敏濤演的媽媽。
前期總是一副「壞媽媽」的樣子,沒情沒愛,要求嚴苛,還動不動「無理取鬧」。
後來我們知道,她女兒不是現在丈夫親生的。
她要守秘密。
可秘密敗露後呢?
依然冷麵如初。
女兒偷偷摸摸為生父搜集證據,想找到親生父親。
媽媽發現了。
你猜什麼反應?
怒了,毫無顧忌地怒了。
聲色俱厲地來了一句:
你為什麼還是沒完沒了地糾纏下去
你多大了,能不能為咱們這個家想想
為我跟你爸想想
一個媽媽,當真不會為了女兒想想?
尤其還是一個守秘密那麼多年,心中鬱結如此深重的媽媽。
這一刻面對女兒的糾結,難道只有憤怒?
同樣舉例。
《請回答1988》,也有帶缺點的好媽媽。
一個細節:
媽媽偏心把唯有的兩個雞蛋給了姐姐和弟弟,只讓德善多吃納豆。這個情節大家都知道,也因為這個事情心疼德善。
但是緊接着後面還有個被大家忽略的一幕:
爸爸馬上把雞蛋搶走了自己吃。
嘴饞?自私?
不可能。
他是看了兩眼德善,才「出手」端水的。
為了能讓女兒不那麼委屈——你吃不到,別人也吃不到,這是我能為你做到最大的公平。
這才是「人物」,而非「人設」。
當下一刻的無奈,糾結,自責,都體現在接下來爸爸低頭吃蛋,以及媽媽懊悔的掩飾里。
03
情節沒痛感
必須釐清:痛感和煽情不一樣。
痛感對應現實的糾纏,煽情對應情緒的起伏。
《對你的愛》明顯更在意後者。
劇中重要情節:
媽媽知道女兒見過親爸爸後,悲從心來。因為她藏着這秘密23年,就是為了守住這個家。
她怕這個家散。
於是她站着悲傷完,坐着悲,坐着悲完,躺着悲,實在不悲,放bgm,渲染悲傷……
???
為什麼要煽情?
正是因為對劇本的不自信,衝突不成立,便要用煽情頂上。
Sir沒辦法共情,不是因為不慘。
而是因為,你無法得知她為什麼慘。
23年的隱忍,究竟有多沉重?
抱歉沒交代。
只有幾次閃回,交代的還是認識孩子親爸的過程。
繼續舉例:
《地久天長》里的王麗雲,有過類似經歷。
兒子在年幼時就被淹死,多年後兒子的玩伴告訴她:是我推了一下,你兒子才死的。
她不痛么?
——一動不動,淚水卻已然打濕衣襟。
與當年完全不同。
當年兒子被淹死後,這位媽媽是扶着牆進醫院的。
此時痛,還是彼時痛?
都痛。
而此刻的平靜是因為習慣了這種痛。
這才是無聲的痛感
觀眾是能感知時間的。
因為情節是帶着記憶的。
大家看出來了,Sir說的台詞、人物、情節都是編劇基本功,也是大多國產爛劇的弊病。
編劇能不知道么?
為什麼國劇拋開了流量明星,爛俗IP,還是撲了?
很大原因,對編劇的忽視。
《霸王別姬》的編劇蘆葦說過:
很多製片人都感嘆,我們現在什麼都有了,資金都有了,但是就沒有好劇本。
但我覺得,其實有些好劇本就算出現了,他們也看不明白。他們不採用,這是最大的問題。
當然,這種外行指導內行的亂象如今影視圈有減少。
但不可否認
內行之間,也有階級,也有話語權的不公。
Sir無意猜測製作過程中到底出現了什麼差錯。
一部爛劇,會讓觀眾的不信任蔓延到演員、編劇、導演……
長此以往。
總有一天,會是所有國劇。
別等到那時,背後操盤手才追悔莫及。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助理:莉拉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