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張而刺激, 電影《中國機長》中那平凡而偉大的故事

電影快訊 1605℃

國慶檔三部獻禮片電影之一《中國機長》即將於9月30日正式上映。

緊張而刺激, 電影《中國機長》中那平凡而偉大的故事 - 陸劇吧

這部改編自2018年5月14日川航3U8633航班緊急備降真實事件的電影,是近年來國產電影中少有的空難題材影片。

緊張而刺激, 電影《中國機長》中那平凡而偉大的故事 - 陸劇吧

在《中國機長》,只有2000年上映,邵兵、尤勇和徐帆主演的《緊急迫降》屬於同一類型,也是根據民航真實事件改編——1998年東航MU586航班起飛後前起落架故障無法放下,最後緊急迫降成功,機頭着地,無重大人員傷亡。

緊張而刺激, 電影《中國機長》中那平凡而偉大的故事 - 陸劇吧

去年川航的緊急事件和機組成員的成功處置,的確是值得大書特書,也非常適合改編成電影作品。

飛機擋風玻璃碎裂,這在全球民航飛行史上也不過是第二例。在機長劉傳健的沉着鎮定、臨危不亂的處置下,飛機最後安全落地,無重大人員傷亡,他和他的機組成員都不愧為「英雄」的稱號。

這部《中國機長》上映之前,很多人都會把好萊塢的那部《薩利機長》拿來比較。也是根據奇蹟般的真實事件改編,也是以英雄機長為主角,兩部電影乍一看確實有很多相似之處。

《薩利機長》由奧斯卡導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執導,湯姆·漢克斯主演,取得了不俗的口碑。

但這兩部電影,無論從類型還是風格,都很不一樣。一個是災難類型的主旋律商業片,一個是劇情傳記片。

《薩利機長》只是在一開始重現了飛機空中遇險,機長應急處置,成功迫降紐約哈德遜河的過程。

之後,將更多的筆墨放在了在接受美國空管局冰冷的事後調查過程中,機長所受到的質疑和他內心的波動這一矛盾衝突中。

而《中國機長》整個影片全景式再現了飛機遇險前後的全過程,着重刻畫了機長和機組成員沉着鎮定、臨危不亂、盡職盡責的應急處置。

這樣的拍攝手法不能說不好,影片也把那種驚心動魄的緊張感,機長和機組成員的英勇表現很好的呈現了出來,但棍哥認為在對英雄人物的刻畫上還是缺乏了些深度。

說到底,英雄到底應該是個怎樣的人?

02

現實中,機長劉傳健和他的機組成員,在事件發生後,不但接受例行調查,更是要進行長時間的身體和心理的治療。

尤其是心理上的影響,曾當過空軍訓練官的劉傳健也一樣很難完全恢復。

在最初的幾天,副駕駛員半個身子被吸出窗外,駕駛艙被氣流吹得七零八落,這些場景時不時的像電影一般在劉傳健眼前閃回。

心理壓力過大的他經常失眠,不得不撥通心理醫生的電話尋求幫助。

劉傳健的身體也出現了各種反應。他患上了高空減壓病,長時間全身疼痛、身體關節發癢,難受得不行。很長的一段時間,他基本上每天都要去醫院接受治療。

醫生告訴他,經歷過極限狀態的身體,要想徹底恢復可能需要一兩年的時間。

機長尚且如此,其他機組成員更是長時間被心理上的陰影籠罩着。在事件過去不到半年的時間,機組成員才開始做復飛的準備。

當時被吸出窗外半個身子的副駕駛員徐瑞辰,在復飛體檢時需要往眼睛噴氣流來檢測眼壓,這對飛行員而言是再正常不過的體檢項目,但徐瑞辰怎麼都做不來。

直到去年11月,通過了復飛訓練的劉傳健,才和當時與他經歷生死的其他8位機組同事一起回歸藍天,成功執飛成都到北京的航班。

便如此,復飛那天的劉傳健進入機艙還是很忐忑,不可控制的回憶起半年多前那天的細節。

落地後,劉傳健又被媒體記者團團包圍。面對這些關注,他一直不能適應。他說「每一次面對鏡頭,回憶往事,對我來說,都不容易,我希望,大家能慢慢淡忘這件事,也把我淡忘。

以上內容,都來自今年年初媒體的報道。

希望被大家淡忘的劉傳健可能自己也沒想到,事件過去還不到一年半的時間,這部《中國機長》就如此迅速的被搬上了大銀幕,讓劉傳健和他的機組成員們再一次成為人們目光關注的焦點。

03

這些後來的事情,並不是《中國機長》這部電影所描述的內容。

本片導演劉偉強和他的主創們,把這件事搬上銀幕選擇了中規中矩也最為保險的方式。

川航的這次事故,從早6點25分飛機起飛,到最後7點46分安全降落,全程不過1個小時21分鐘。如果從7點10分左右擋風玻璃破裂算起,僅有半個多小時的時間。

顯然就算全程記錄,也撐不起一整部電影的時間。

於是,《中國機長》把劇情用經典的三段式進行推進:準備鋪墊、危機發生和應對、危機解決後的收尾。

從機長和機組成員執行前的準備開始,到乘客登機前後,飛機順利起飛作為第一段。這段特意配上了機組成員、乘客生活化一面的描寫,配上輕鬆的音樂,為後面的突發情況做反差表現。

擋風玻璃破裂後的整個危機過程,電影比較真實的進行了呈現。為了增強緊張感和故事性,還增加了比如乘客與袁泉扮演的乘務長的衝突,遭遇並穿越雷暴雲團等戲劇化的藝術處理。

全景式的再現也沒有缺少地面各單位的調度,甚至連業務航空愛好者的視角都加了進來。

由於電影本身的結局眾所周知也就沒了懸念感,緊張感就成了電影重點要突出表現的方面。

人和人的衝突、人對危機的處理,也基本在災難類型片的元素和框架下進行。應該說,這部分的處理還是不錯的,能讓人跟着揪心捏汗。

飛機安全落地後的段落,就有點刻意煽情了。歐豪扮演的副駕駛,是傷勢最重的人,卻不但沒有第一時間接受救治,還有空繼續撩妹,也是醉了。機長當晚就從成都回到重慶,參加女兒的生日派對,也太脫離實際。

只有朱亞文飾演的空管局人員輕聲說的那句「怎麼這麼牛啊」充滿力量。

04

回到前面的問題。

《中國機長》對機長和機組成員的刻畫都沒有錯,甚至為了凸顯他們的英勇、果敢、盡責還做了很多高於事實的戲劇化處理。

可這些事件過程中的表現,對塑造英雄們的形象而言就夠了嗎?

不客氣的講,這樣對英雄的刻畫還是有點過於臉譜化。雖然也加入了他們生活化的一面,可還是顯得刻意。

機長一直不苟言笑,二機長和副駕駛都成了撩妹高手,這樣的演繹是否合適?

更遺憾的是,事後他們身體和心理遭受的困難和影響沒有絲毫的展現。最後一幕,一年後大家一起吃火鍋,看起來其樂融融,沒有半點陰影。

這樣簡單化的角色設定,還導致一個問題,包括張涵予在內的幾大主演,表演上並沒有太大的發揮空間。

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漫威電影中的英雄?因為即使是超級英雄,也有他們各自不同的脆弱、恐懼和心結。正因如此,當他們做出英雄事迹和壯舉時,才更能打動人心。

《薩利機長》的好,也是在於它把英雄機長內心面對世人關注的惶恐不安,面對調查的掙扎和自我懷疑很好的表現出來。

假如,《中國機長》也能在這方面有所嘗試,把視角向機組成員們事後的內心有所觸及,不但不會削弱英雄形象,反而會更彰顯他們的真實和鮮活,影片也會更有意義和深度。

就像劉傳健在採訪時說過的:「我可能運用了我的職業技術去把它做好了,但我也就是一個普通的人。我們民航不需要什麼英雄,需要的是安全。

英雄也是普通人,他們也會後怕、做噩夢、留下心理創傷。然而,正是這樣的普通人,在危急時刻挺身而出,做出別人不能做、不敢做的英雄事迹,不才更顯他們的不易和偉大嗎?

標籤: 電影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