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影
編輯 | 喬喬
截至目前,《八佰》點映票房已破兩億!
這是一部有關國軍將士在淞滬會戰末期奮力阻擊日軍進攻的電影。影片最大的特色,是把高層戲份大幅削弱,取而代之以大量普通兵和新兵視角,從他們的立場來講述這場對國人而言有重大意義的戰役。
雖然《八佰》點映場獲得不錯評價。但從另外一些角度來看,由於影片中部分角色為虛構,加上一些技術性調整,讓電影在還原那段歷史時存在一些局限。而那些被選擇性忽略的部分,恰恰能幫助我們更深刻地理解那段歷史。電影不是還原歷史,但歷史的細節會豐富電影的血肉。《八佰》同樣如此,它在歷史的長河中擷取一瓢,我們來補充幾朵濺起的水花。
01 楊養正:最後的孤軍
《八佰》結尾,觀眾看到的是一個充滿希望的結局:隨着一雙雙穿越租界鐵門的手呼之欲出,民族意識也在隨之覺醒。在這樣一種頗富情緒感染力的鏡頭渲染下,戰士們的未來似乎一片光明。
但其實,現實中他們退到租界後過得非常凄慘。首先是莫名其妙被洋人繳械,關進集中營成為俘虜。爾後太平洋戰爭爆發,這些人要麼被佔領租界的日本兵押往海外做苦力,要麼在國內受日本人奴役。身為其中一份子,大陸已知的最後一位四行保衛戰倖存者——楊養正,在05年被一眾主流媒體報道過後,才讓世人第一次知道,千禧年後仍舊有「八佰壯士」的老兵存在。
接受鳳凰衛視的《冷暖人生》採訪時,老人向記者訴說了諸多戰時細節,以及解放後他在時代變故下經歷的種種磨難。節目表現突出的部分,在於讓人看到一位曾經為國而戰的英雄,因為種種原因不得不埋沒曾經的光輝事迹,而選擇苟且偷生。作為對《八佰》結局的一種回應,這部紀錄片可以讓你對當年的老兵有一種直觀認知。就像主持人陳曉楠所言,和他們對話本身,你就能感受到一段被人遺忘的歷史,慢慢在你面前打開。
02 謝晉元背後被忽略的功臣
電影中,作為四行保衛戰的留守軍官,謝晉元的主要戲份集中在第三幕,且這一幕有關他的塑造也比較單薄,以至於導演企圖通過這個人物喚醒觀眾共鳴時,收效甚微。壓縮謝晉元戲份除了有導演自身的考量,隨之而來也容易讓觀眾產生疑問:會不會這個角色在戰場中發揮的作用並不那麼舉足輕重?
在官方表述中,謝晉元多被定義於這場戰鬥的指揮官和英雄。可在針對其子謝繼民撰寫的《我的父親謝晉元將軍》的評論中,有觀點認為,這本著作有過分抬高謝晉元軍中地位之嫌。
這種觀點並非空穴來風。實際上,謝晉元擔任駐守四行倉庫的524團副團長之前,是262旅的參謀主任。後來臨危受命,才成為524團的最高長官。雖然從軍銜和行政層面看,謝晉元毫無疑問是駐守部隊的最高長官。但交戰過程中,應該有一個更熟悉部隊情況的人在指揮。這個人就是該團的1營營長楊瑞符。而《八佰》里,由陸思宇扮演的楊瑞符基本淪為群像中一個符號性角色,並沒有提供太多高辨析度的人物弧光。
此外,楊瑞符親筆撰寫的《孤軍奮鬥四日記》,也可以側面印證他在軍中絕不僅僅是一個普通的營長。這篇帶有回憶錄性質的文章,記錄下大量內容詳實的戰鬥細節。從謝晉元安排他給退守租界的部隊斷後來看,也足見謝團長對他的信任,而絕非像《八佰》一般,在群龍無首之後,隨便將斷後重任交給一些兵油子和小兵。就是這樣一個支撐謝晉元順利撤退的功臣,在影片里卻成了小透明。不得不說,這和管虎過於追求群像描寫,而忽略了對代表性人物的塑造有關。
03 還有哪些作品反映過四行保衛戰?
早在管虎這部《八佰》以前,中國影史上還有兩版以四行倉庫保衛戰為背景攝製的影片。一部是1938年(保衛戰次年)應雲衛拍攝的《八百壯士》;另一部則是由台灣導演丁善璽於1975年執導。
38年這一版因年代久遠,加之當時的保存技術有限,目前留存下來的只有53分鐘的殘本(原版公映時長140分鐘)。值得一提的是,這部默片是華語影史上第一部正面表現國軍抗戰的主旋律電影。
儘管在鏡頭語法和場面渲染上,它和《八佰》不可同日而語。但劇作結構上,它同樣採取多維視角,通過戰區、國統區、租界三地的環境差異,製造出鮮明的戲劇衝突,並立體還原了當時的抗戰群像。加之本作佔有時間優勢以及大量明星客串,使電影一經公映,便在海內外引發極大反響。
37年後,台灣主旋律電影「教父」丁善璽在原作基礎上翻拍,推出新版同名作。影片彙集柯俊雄、徐楓兩大戲骨,同時還有張艾嘉、秦漢、林青霞這批新人助陣。電影整體框架上和38年的默片版基本一致。但受台灣當年的軍教片影響,影片在表演、主題呈現等方面,較之《八佰》均有一定程度的誇張。不過由於出自台灣導演之手,在有關升旗和送旗環節,台版比《八佰》又有更直接的表現。
除上述兩部影片,內地還有基於八百壯士為背景改編的電視劇——《鐵血壯士》和《東方戰場》。前者講述國民黨團長謝雲漢在中共地下黨協助下逃離租界,帶黃金順利越獄的故事;後者則拉通整個抗戰史,從31年到45年,在混合國內外多重視角下,還原了國共兩黨共同抵禦日本法西斯的全過程。其中,《戰場》還重點畫筆墨再現了四行保衛戰。從部分台詞看,有明顯參照台版《八百壯士》的痕迹。但相對而言,《戰場》的寫實性還是要高於《鐵血》。不過和《八佰》共通的問題,在於對涉及民國國旗方面的閹割,這讓它在當年播出後遭受過一些非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