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要面子活受罪,崇禎皇帝為了面子卻丟了大明

電視劇快訊 1642℃

導語:明朝末年,局勢動蕩,大明王朝處於內憂外患之中,內有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一波接一波,外有清軍佔據遼東,虎視眈眈企圖入關。明朝最後一任皇帝崇禎皇帝在這風雨飄搖之中登基,他即位之初就勵精圖治,有收復遼東的夢想,但天不遂人願,夢想遲遲不能實現,現實則是愈發的殘酷。明軍不僅不能收復遼東,更是在與清軍的戰爭中屢戰屢敗,關外僅存的幾座孤城也一座座被清軍攻克。崇禎皇帝急得焦頭爛額,但出人意料的是,清軍竟然主動向明朝提出了議和,面對突如其來的議和,崇禎皇帝會接受嗎?

死要面子活受罪,崇禎皇帝為了面子卻丟了大明 - 陸劇吧

清兵入關

清軍主動求和,崇禎斷然拒絕

崇禎十四年冬天,遼東普降大雪,大雪封山,道路全被阻斷。城內的明軍尚能縮在城中休憩,但城外的清軍日子就沒那麼好過了,道路阻斷導致清軍糧餉供應不及,清軍想要撤軍。但是又害怕一撤兵城內的明軍會跟在屁股後面偷襲,因此就通過蒙古人向明朝傳達議和的訊息。

明軍得知清軍有議和的意向,一個名叫石鳳台的將領就寫信給清軍統帥詢問情況,得到肯定的答覆後,他就把消息彙報給崇禎皇帝了。明、清兩軍僵持已久,糧餉都所剩不多,清軍提出議和本是一個休整的大好時機,可消息傳到崇禎皇帝耳邊時,他一聽就火冒三丈。前線將領竟然私自與敵軍統帥有書信往來,一有私通的嫌疑,二太丟大明朝的臉了。崇禎一怒之下把石鳳台逮捕入京,打入大牢。

清軍主動提出議和,談判起來也佔便宜,可惜崇禎皇帝一意孤行,決心與清軍決戰,錯失良機。也許也正是因為清軍主動示弱的原因,給了崇禎皇帝一個錯覺,他以為清軍已經被打的堅持不住,明軍還有取勝的可能。不管怎樣,第一次清軍主動提出的議和是被崇禎皇帝拒絕了。

死要面子活受罪,崇禎皇帝為了面子卻丟了大明 - 陸劇吧

明末遼東局勢圖

明軍難以維持,崇禎同意和談

議和失敗,兩軍繼續僵持着,各自的糧餉也越來越少。朝中大臣不斷接到前線將領發來求糧的書信,可大明朝此時遇到災年,收成不好,關內也是農民起義不斷,哪還有糧餉支援關外呢?大臣們明白不能再這麼耗下去了,唯有議和才有一線生機,可是石鳳台的前車之鑒剛過去不久,大家誰都不敢向崇禎皇帝提出這個意見,怕皇帝一發火把自己打入大牢。可局勢緊張,非議和不行,合計了一番,決定由兵部尚書陳新甲去設法說服皇帝。

陳新甲雖然攬下了這活,但他也明白這口沒那麼簡單就能開,特地挑選了一個崇禎皇帝開心的日子,崇禎十五年的大年初一。趁過年的喜慶氣氛,在向皇帝拜年時,陳新甲提到了遼東戰事,但只說前線緊張,人困馬乏。崇禎皇帝聽了便問難道沒有其他辦法了嗎?陳新甲在那支支吾吾半天,不敢直接說出議和二字,磨嘰半天崇禎皇帝也心領神會了:"遼東戰事,能議和就議和吧,你們可以全權處理。"

陳新甲一聽讓皇帝同意議和的目的到達了,自己也沒遭到呵斥與處罰,便派代表到寧遠城和清軍接洽。可就在一個月前清軍提出的議和剛剛被拒絕,清軍統帥看到這個議和代表難免心生懷疑,便要求讓明朝皇帝寫一份國書,表明皇帝同意議和,咱們再談判。

死要面子活受罪,崇禎皇帝為了面子卻丟了大明 - 陸劇吧

明軍清軍交戰

局勢今非昔比,和談重新開始

要國書的消息傳到朝中,崇禎皇帝犯犯難了,他不知道這書該怎麼寫、寫給誰啊。原來當時雖然皇太極自稱大清國,可明朝並不承認這個大清國的合法地位,更不可能寫大清皇帝皇太極的稱呼,要是這麼寫不就等於承認大清國、遼東失地又以何種理由收回呢?

崇禎皇帝再宮中琢磨了幾天,終於想到了一個辦法,他用給官員傳達命令的敕書代替國書。抬頭寫的是兵部尚書陳新甲,內容是同意議和等等,落款又簽上崇禎皇帝的名字並蓋上玉璽的印。這樣既表達了崇禎皇帝同意議和的消息,又不用承認清的地位。

這份敕書傳到皇太極手裡已經是三月份了,形勢與四個月前大雪封山時完全不同,清軍不着急議和了。皇太極對這封敕書也心生懷疑,兩軍議和傳達國書才對,怎麼會送一份皇帝給官員的敕書呢?是不是明朝將領為了和談偽造了一份敕書,為了辨明這份敕書的真偽,皇太極招來了明朝降將洪承疇,在得到洪承疇的肯定後,皇太極決定與明朝和談。

死要面子活受罪,崇禎皇帝為了面子卻丟了大明 - 陸劇吧

崇禎皇帝呵斥陳新甲

兵部尚書闖禍,成了皇帝的替罪羊

戰場上清軍佔據主動權,談判桌上也是如此,由皇太極開出條件,明朝代表討價還價,最後確定每年明朝給大清一萬兩黃金,二百萬兩白銀,並確定兩國國境線。

議和代表就把談判過程和結果寫信向陳新甲做了彙報,就等崇禎皇帝的點頭同意,明朝也能獲得喘息的機會。可就是這最後一步出了問題,陳新甲看完信後隨手放在書桌上,僕人看到以為是普通文件就讓人去傳抄了,結果是滿朝文武人盡皆知。談判本來是絕密的,只有經過皇帝同意後才能公布,這一下崇禎皇帝還沒看到,被朝中大臣先知道了,言官們看到後紛紛上書彈劾陳新甲主和辱國。堂堂天朝,竟然要和一個邊遠之地的蠻族賠款議和,實在有失體面,這是滿朝文武的一致意見。崇禎皇帝本來打算秘密和談,偷偷簽了和約,一來議和的大局已定大臣們也沒什麼好多說的,二來也可以騰出手來對付農民起義軍。可是偏偏走漏了風聲,面對這來勢洶洶的輿論,皇帝也不敢負責任了,召來陳新甲一頓呵斥,希望他能把責任全攬過去。可這陳新甲沒明白崇禎皇帝意思,回到家中把和談的前因後果說了個詳細,上疏為自己辯護,說和談是通過皇帝同意的。這一下把責任又推給了崇禎皇帝,崇禎一怒之下把陳新甲打入大牢,找了個借口把他殺了泄憤。

這一下議和的秘密泄漏,議和的官員被殺,和談也戛然而止,無果而終了。

死要面子活受罪,崇禎皇帝為了面子卻丟了大明 - 陸劇吧

崇禎皇帝自縊

崇禎皇帝這一次雖然在大臣面前保住了自己的面子,把責任推給了陳新甲,但他殊不知,正是由於他的出爾反爾,錯失與清軍議和的時機,兩年後,北京城就被攻破,崇禎皇帝也只能自縊身亡,可謂是死要面子活受罪啊。

標籤: 電視劇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