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承認《雙子殺手》為技術讓步, 請大家擔待!

電影快訊 1919℃

—IMAX

—跟上

—3D

—4K

—3D+4K+120幀

—要不起,要不起!

電影這把牌,李安終於打到了「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的境界,在120幀的道路上,開創者,繼任者,後來者,照目前來看全世界都只有他自己。投資高、風險大、收益不明朗的情況下,在新領域,李安簡直比「小王子」還要孤獨。

李安承認《雙子殺手》為技術讓步, 請大家擔待! - 陸劇吧

李安再度歸來,帶着他最新的電影作品《雙子殺手》,不僅延續2年前《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以下簡稱《比利·林恩》)的3D+4K+120幀,還加上一項「技術造人」新成果,難度升級,製作成本也直接從2年前的4800萬美元,直線上升到了1.38億美元。

李安承認《雙子殺手》為技術讓步, 請大家擔待! - 陸劇吧

2016年《比利·林恩》問世時,全世界只有紐約、洛杉磯、北京、上海、台北的五家影院能按最高規格的120幀來放映這部影片,北京唯一支持的影廳,博納悠唐店特效廳,還是專門臨時升級改造的,光改造一個影廳的成本就高達幾百萬。

為什麼只有它?因為博納為電影投錢了(博納幕後的投資方里,就有接下來要提到的復星集團)。

為什麼別人不跟進?因為放映設備再先進,全世界也只有這麼一部高標準電影可以放,我們粗略計算一下單片單熒幕的收益,我們以一個廳容納200人,每張票價200元計算,一場滿員的收入4萬塊,這還只是流水,得賣到何年何月才能收回幾百萬的成本投入?何況在內地市場,一部電影通常只有一個月甚至更短的上映期。

李安承認《雙子殺手》為技術讓步, 請大家擔待! - 陸劇吧

《比利·林恩》雖然技術頂尖,畢竟偏文藝,當初各個電影公司也是很猶豫的,要不是上一部革新性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以下簡稱《少年派》)名利雙收,拿下包括最佳導演、最佳攝影在內的四項奧斯卡大獎,想必製片方也不敢大力投資。

做好了虧大錢準備的《少年派》賺的盆滿缽滿,想驚艷一下的《比利·林恩》口碑票房雙失利。

拓展新領域當然不容易,這方面最成功的典範是詹姆斯.卡梅隆的《阿凡達》,《阿凡達》的上映一下子打開了3D局面,直接讓影院放映設備和票價都提升了一個檔次。

殊不知,2009年阿凡達公映前,3D電影已經走過了近百年時間。

1922年,世界上第一部3D電影《愛情的力量》誕生,直到1952年,被認為歷史上第一部真正意義的3D長片《非洲歷險記》誕生,3D影片逐步進入黃金期,1954年,環球推出最有名的3D恐怖片《黑湖妖譚》, 2009年《阿凡達》再次掀起3D熱潮,但隨着假3D、粗製濫造和高票價的衝擊,3D退燒也挺快。

目前來看,最熱衷這項技術的是中國觀眾。

李安在《比利.林恩》最終虧本約4000萬美元的情況下,《雙子殺手》能增加砝碼繼續前行,也多虧復星、華夏、阿里三位國產金主爸爸了。

《比利.林恩》上映半年之後,復星不再甘心只通過投資影視公司間接投資電影,2017年6月,復星影業成立,並攜手李安新片,獲利不是最重要的,關鍵目的是讓品牌一舉站在世界最高端。

華夏影業也是抱定了技術升級改造的決心,要求《雙子殺手》上映前,要有100家影廳必須完成改造滿足放映。

當人人都有自己的立場,就讓導演李安很為難,不過他懂得妥協,因為自己接手這個項目,本身就是完了達成自己目的的一種妥協。

《雙子殺手》被觀眾評價平庸、老套不是沒有原因,這個劇本是上世紀90年代就存在的,苦於當時的技術無法實現就一直擱到現在,李安之所以肯接手,很大程度上是這個故事符合他拓展新技術的要求。而且,該片是李安有史以來第一部沒有原著小說的電影。

在近期接受高曉松採訪時李安坦言,目前上映的《雙子殺手》的結局,並不是自己想要的結局,甚至都拍了其他的結局,可是觀眾更喜歡大團圓。

他也表達出了對電影試映這件事的糾結,所謂試映就是在一部電影製作完成後,通過專門公司召集一批觀眾觀看,根據觀眾的反應和意見對影片進行調整修改,以達到儘可能滿足大眾的目的。

觀眾的反應和導演的想法往往產生分歧,你認為很嚴肅的地方他笑了,你刻意安排的搞笑的梗他卻完全沒有get到,可是為了票房,導演也得屈服於觀眾。這,不僅是李安的無奈。

那麼多錢花出去,不能全由着自己性子來,所以,妥協。

一直搞不懂,對人性體察入微的李安怎麼就跟技術這麼較上勁了?

連拍了《斷背山》《色戒》兩部用情至深的電影之後,李安開始轉變風格,拍了一部超輕鬆的《製造伍德斯托克音樂節》(不可能在內地上映,大概很多人沒聽說過)。這場展現20世紀最偉大搖滾音樂節的影片,讓人從影像里看到人迷幻之後的世界是什麼樣,我上一次有類似觀感還是在庫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遊》里,人進入未知空間出現的奇觀。

《製造伍德斯托克音樂節》

《2001太空漫遊》

大概從對人內心的極度挖掘中緩過來之後,李安開始迷上了技術,《少年派》《比利.林恩》當中,他甚至不滿足於靠肉身對人心的窺探,更要用技術手段像顯微鏡一樣把他的角色進行剖析。

到了《雙子殺手》,技術上太難了,連設備怎麼用都得自己先琢磨明白了告訴工作人員,整個特效團隊1年才能做完2秒的「克隆人」鏡頭,讓他再也沒有更多的精力深究人物內心。

對於這次實驗,疲憊的李安說,確實為技術和商業做了讓步,請大家擔待。

還好沒有人說李安「已死」。

標籤: 電影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