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宴是尋常的婚嫁習俗, 李安的《喜宴》, 卻是不尋常的電影里程碑

電影快訊 1159℃

李安的「家庭三部曲」,是指他在1991年到1994年期間執導的三部電影:《推手》、《喜宴》和《飲食男女》。

三部電影圍繞中國傳統家庭關係與現代人生活觀念的衝突,講述了三個既接地氣又有內涵的故事,能讓觀眾在觀影時感同身受,觀影后感觸良多。

又因為著名演員郎雄老師,電影中飾演的父親形象十分立體,所以這三部電影也被稱為「父親三部曲」。

喜宴是尋常的婚嫁習俗, 李安的《喜宴》, 卻是不尋常的電影里程碑 - 陸劇吧

「父親三部曲」,是近代華語片的里程碑

「父親三部曲」是李安的代表作,同時也是近代華語片中的三塊里程碑。

他們的出現,讓世界見識到華語片除了武俠和動作兩大類型外,還有文藝劇情片。

同時,通過把中國家庭置入到西方人文環境的劇情,既讓西方人能更好地了解中華傳統文化,又讓我們能對外國人的思維有一定的認知,對文化交流有一定的促進意義。

喜宴是尋常的婚嫁習俗, 李安的《喜宴》, 卻是不尋常的電影里程碑 - 陸劇吧

除了都是講述中華傳統家庭的故事外,三部電影都融入了一定的傳統元素,並讓這些傳統元素與特定的外國文化產生碰撞,並且推進了劇情。

《推手》讓中華傳統武術在國外唐人街養老院大放光芒,又因為老父親功夫了得,甚至打傷了警察,才能讓父子兩能在看守所進行推心置腹的對話。

《飲食男女》讓中華傳統美食成為西式戀愛觀念中推波助瀾的因素。因為老父親廚藝了得,才能讓他有機會與二女兒的朋友因做菜結緣,並發展出忘年戀。

在上述兩部電影中,這些傳統文化的符號,都是正向推進劇情發展的,屬於比較尋常的套路。

喜宴是尋常的婚嫁習俗, 李安的《喜宴》, 卻是不尋常的電影里程碑 - 陸劇吧

《喜宴》是三塊里程碑中的「異類」

而《喜宴》則是三部電影中,唯一不走尋常套路的。電影中的傳統元素是喜宴,這種我們最習以為常的婚禮習俗,在電影中卻是一種被「抵觸」的事物。

電影開始於趙文瑄飾演的美籍華人高偉同,被郎雄飾演的高爸爸及歸亞蕾飾演的高媽媽催婚。但由於偉同是同性戀者,與對象美國人賽門已經恩愛相處五年。父母的催婚無疑讓他陷入兩難中。

一方面,由於傳統家庭觀念的束縛,他無法開口向父母承認自己是同性戀者的事實。另一方面,出於對賽門的愛,又讓他難以接受父母不斷安排的相親和催婚。

為了一勞永逸地解決偉同的煩惱,賽門建議偉同與好友兼租客,高金素梅飾演的落魄藝術家顧葳葳「假婚」,一方面能應付高家父母,一方面也解決了顧威威的「綠卡」問題。

沒想到高家父母得知兒子要結婚,直接飛來美國見證婚禮,並且還要求舉辦一場喜宴,廣邀好友參加。

偉同的矛盾處境,註定了他會對喜宴這種尋常的婚嫁習俗產生反感。因為喜宴其實是父輩對子女成婚的一種祝福儀式,但偉同認為自己的同性戀情並不會得到父母的祝福,所以又怎會喜歡喜宴這種習俗?

電影中,喜宴更是被各種醜陋的「婚鬧」行為渲染成一出鬧劇,李安也直接下場客串,用「這是五千年性壓抑的結果」給喜宴下了一個看似「低俗」的定義。

在《推手》和《飲食男女》中,傳統元素表現得比較正面,而且在劇情中備受歡迎。而《喜宴》的傳統元素卻成為了「反面教材」,而且還稍有醜化。

這反映了李安在運用傳統元素構建故事時,並不會因為個人情感而落入俗套。

他先巧妙地把傳婚俗的意義,與主人公現實的遭遇構成了一組對立關係,然後看似在展示喜宴中讓人難堪的環節,實際上卻讓觀眾通過一系列「惡俗」的婚鬧,更加體會主人公此刻尷尬的心情。也為後續矛盾爆發,作一個合理的情感鋪墊。

這種對中國元素的別緻處理,讓《喜宴》在「父親三部曲」中成為「異類」。

但「異類」的處理方式,並不代表李安否認這種中華傳統習俗的意義,畢竟「婚鬧」並不是喜宴的全部。

在電影的結尾,李安通過一家人看合照的方式,把喜宴中溫馨的部分展現了出來。

對應相互諒解的大團圓結局,我們可以理解為高家父母雖然在認知上無法認同偉同的愛情觀,但情感上已經接受並認可了偉同和賽門的關係。

喜宴作為貫穿全片的元素,最後「洗白」成功,變成提示一家人相互諒解的證明。

另外,雖然「婚鬧」的內容表現得比較俗氣,但不少都是真實存在於各種婚禮場合中的,李安還原了許多別緻的「婚鬧」環節,讓不了解喜宴的人能更全面更真實地體會這種中華傳統。

所以說「異類」的處理方式,並不是李安否定喜宴的表現。反而通過這種方式,讓演員的表現空間更大,喜宴前后角色的心理變化,也能體現出這個傳統家庭在現代生活觀念的衝擊下,發生了什麼樣的改變。

一場喜宴,改變了五個人的狀態,穩住了兩個家庭

趙文瑄飾演的高偉同,在喜宴前長期處於焦慮狀態。在孝義和愛情之間,他無法做出抉擇,也想不到兩全其美的辦法,只能一天又一天地麻痹自己,希望可以通過拖延逃避問題。

當發現問題已經到了避無可避的狀態,他依然心存僥倖,希望能通過「騙婚」,既讓父母心滿意足,又讓自己能無所牽掛地享受與賽門的愛情。

但事情的發展逐漸失去了控制,因為父母的到來,他必須和賽門保持距離,兩人感情受到衝擊。再加上父母不滿足於見證一場西式婚禮,並且在美國友人的慫恿下,執意要舉辦一場中式喜宴。

偉同在這種狀況上已經處於情緒崩潰的邊緣,時刻準備爆發。

米切爾·利希藤斯坦飾演的賽門,在喜宴前並不明白為何偉同不敢向父母承認自己的愛情。但出於對偉同的愛,他選擇無條件支持偉同的做法,並向偉同支招,讓他用「騙婚」來瞞天過海。

「騙婚」的做法看似高明,但是卻充分體現了賽門對中國傳統婚俗的不了解。他以為中國父母對待子女婚姻的態度,和西方一樣只是需要見證,但沒想到高家兩老要前來舉辦一場能「給人交代」的喜宴。

這種講究「面子」的行為,賽門在喜宴前是無法理解的,例如在餐廳中,高爸爸的戰友指着他的臉說「丟臉也不能丟到美國來」時,他一臉的錯愕。

他只知道高家兩老在美國待得越久,他和偉同的關係就越容易出問題,所以內心也充滿焦慮。

高金素梅飾演的顧葳葳,在喜宴前一直以為自己能把偉同「掰直」。她答應偉同的「騙婚」行動,並不是單純為了得到「綠卡」,而是她本身就喜歡偉同。

她在向偉同傾訴時上下其手,她看見偉同「約會」毛妹時醋意十足,都是她喜歡偉同的表現。所以當得知有機會能與偉同「假成婚」,她二話不說就答應下來,並非常專註地通過賽門了解偉同的生活習性。

但隨着事情的發展,她發現偉同和賽門之間的感情是自己無法干預的,高家父母對自己的好也讓她感到自己的欺騙行為相當錯誤,所以內心一直備受煎熬。

三名年輕的主角中,賽門和葳葳都有着明顯的現代生活觀念,行為較開放,思想較唯我。

偉同雖然受着傳統傳統家庭觀念的熏陶長大,思維模式離不開各種傳統思想的束縛,但在現代都市的長期生活已經讓他行為變得相對開放,屬於夾在傳統和現代之間的中間人。

相較之下,高家父母就完全是中華傳統家庭觀念的兩個代表了。

歸亞蕾老師飾演的高媽媽,在喜宴前是中華傳統家庭觀念中的陰性代表。她雖然說話輕聲細語,為人隨和,但言語間處處透露出中國傳統家庭中慈母的思想。

她不會強迫偉同做事,但卻經常通過一些「關愛」行為去讓他「被動接受」。如主動幫他約相親對象,不經詢問就給偉同帶來「大包小包」的家鄉物品,自作主張收了鄉親的禮金為偉同舉辦喜宴等。

郎雄老師飾演的高爸爸,在喜宴前則是中華傳統家庭觀念的陽性代表。他舉手投足間盡顯父親的威嚴,一言不合拍桌子走人,二話不說就直奔美國催婚,三言兩語就震住婚禮現場,可見他魄力十足。

他的存在讓偉同感到無所適從,但又無法抗拒。電影中有一幕,高爸爸晨運回來後睡著了。偉同小心翼翼地試探父親是否還有呼吸,表情驚恐中透着一點希望,發現父親尚有呼吸後,送了一口氣之餘又略有失望。趙文瑄這段把偉同對父親的矛盾心理展現得惟妙惟肖。

喜宴過後,偉同和葳葳在「婚鬧」的半推半就之下,完全釋放了原始的慾望,結果卻誤打誤撞懷上了孩子。得知此事的賽門大為惱火,直接在高家兩老面前指責偉同和葳葳,並引起了一場三人的爭執。

這場爭執把電影推向了高潮,每個人都因為喜宴而改變了以往的狀態。

偉同終於立下決心向母親坦白,表示了他不願再逃避的決心。

葳葳也明白自己無法得到偉同的心,甚至想放棄腹中胎兒,離開美國。

賽門則理解了中華傳統文化中家的理念,希望成人之美,不再與偉同相處。

高媽媽則一反平常不善說理的常態,希望能對葳葳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讓她留下胎兒。

眼看着這個家即將分崩離析,偉同與葳葳已經在前往醫院的路上,高媽媽無能為力地癱坐着。高爸爸卻突然來了一個意想不到的反轉。

他主動約賽門外出談心,交給他一個紅包,並用英文告訴他自己知曉一切,希望賽門能成為自己的「另外一個兒子」。紅包與高家父母剛來美國時,交給準兒媳的「過門紅包」同款,這意味着看似最不可能接受賽門的高爸爸,已經認可了兒子的另類愛人。

當然,高爸爸並不是完全理解兒子和賽門的愛情,他知道自己已無法干預他們,只要高家香火能延續,他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地妥協。

隨着高爸爸的反轉,整個劇情開始發生戲劇性變化。

葳葳在去醫院的路上突然回心轉意,希望能留下孩子,並把他撫養成人。

賽門被高爸爸的行為感動,更深刻地了解到中華傳統家庭中關於愛和妥協的內容,也接受了偉同與葳葳的孩子。

高媽媽也主動了解賽門的家庭背景,與剛到美國時問話葳葳的情景相呼應,證明她也接受了賽門。

偉同更是放下了心頭大石,左擁右抱之下展露出久違的笑容。

最後,一家人在機場離別前,共同觀看了喜宴時拍攝的照片。其樂融融的鏡頭展現了兩個家庭的關係暫時趨於穩定,老父親最後接受安檢高舉雙手的一幕,更讓人聯想到他所代表的中華傳統家庭觀念,在與現代生活觀念衝突時所作出的妥協,讓人唏噓。

三名年輕人所代表的現代生活觀念,在與傳統家庭思想衝突時,只會表現出隱忍,直到忍無可忍之下徹底爆發,容易讓事情發展成不可收拾的地步。相較之下,還是中華傳統家庭觀念的中庸之道比較理性。

電影通過喜宴,完成了一家五口的心理轉變,得出了大團圓結局。李安通過《喜宴》,用欲揚先抑的方式介紹了傳統婚禮習俗,引出了傳統思想與現代觀念衝突下的深層思想。

看似尋常的劇情,通過不尋常的敘事手法揭露了豐富的內涵,說是華語文藝片的里程碑一點也不為過。

一些「異類」的彩蛋

除了展示傳統元素的方式比較異類,《喜宴》的男女主演也是演員中的「異類」。

《喜宴》是男主趙文瑄的第一部影視作品,此前他是一名「空少」,完全沒有表演經驗。但李安導演看中了他的表演潛質,認為趙文瑄只要願意努力學習,肯定能成為不錯的演員。

結果趙文瑄不負眾望,成功把高偉同的角色形象樹立了起來。他也因此一戰成名,受到不少優秀作品的青睞。如最近因為《演員請就位》而被重新被觀眾熟知的《大明宮詞》。

趙文瑄在其中一人分飾兩角,把薛紹和張易之都飾演得栩栩如生。

《喜宴》對於女主高金素梅來說,則是演藝事業中最高光的作品。儘管她是歌手出身,與影藝圈淵源不少,但由於1998年時身患重疾,不得不退出影藝圈,讓人嘆息。

康復後,她逐漸遠離演藝事業,積極投身政壇。成為女演員中「棄影從政」的「異類」。

男主非科班出身,卻成為了廣受歡迎的演員。女主起點很高,最後卻在影藝圈中寂寂無聞,兩人「異類」的發展路線相較之下也讓人感慨。

但總得來說,他們在《喜宴》中的演出都相當精彩,為《喜宴》成為華語文藝片里程碑作出了不少的貢獻,值得肯定。

標籤: 電影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