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攜手共築《河山》 談抗戰劇創作各有心得

電影快訊 1702℃

早在七年前,王新軍和秦海璐在抗戰劇《獨立縱隊》中合作,兩人也因此戲結緣,成為夫妻。七年後的《河山》中,王新軍第一次當導演,也是秦海璐和丈夫第一次熒屏演戀人。「我老公當導演啊,太難啦!(笑)。我老公當導演,我好開心啊!」秦海璐17日接受媒體採訪時,言語中透着幸福與興奮。作為中國女演員演技派里的中流砥柱,秦海璐不缺好劇本,也不缺好角色。但和王新軍一起拍攝這部抗戰劇,又當演員又當監製,於她來說,除了是對丈夫的支持外,還是身為演員人到中年必須要履行的「行業責任和社會責任」,「拍抗戰劇最大的投資回報不是賺多少錢。咱也不能只賺錢啥事都不幹,這不是中流砥柱該乾的事啊。我覺得應該把這個題材做好,能夠盡自己的一份力就挺滿足的。」秦海璐說。

而在此前山西晚報記者採訪王新軍時,這位「抗戰神劇專業戶」說,對於這次自導自演的自我挑戰,是源於李雪健老師當年在拍攝《歷史的天空》時對他說的話:「『到了這個年紀,要拍戲,就要拍能夠留得下來的戲。』其實這句話對我的影響是一生的,所以我這次拍《河山》,也想爭取拍一部能夠留得下來的東西。」無論是秦海璐的「行業責任」還是王新軍的「職業存在」,夫妻兩人都鉚着勁兒共築《河山》。這部劇以國共合作為大背景,楊虎城部下團長衛大河(王新軍飾)懷抱民族大義,在地下工作者姜雅真(秦海璐飾)、八路軍游擊隊隊長高曉山(韓立飾)等人的影響下,逐漸成長為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的故事。目前,該劇播出過半,CSM59省級衛視黃金劇場電視劇市場份額已達5.26,排名一度躍居全國收視率第一。

夫妻攜手共築《河山》 談抗戰劇創作各有心得 - 陸劇吧

15年前,王新軍參演了《歷史的天空》卻在隨後錯過了《亮劍》,15年後,他用《河山》向這兩部抗戰題材經典致敬。這段歲月里,秦海璐在影視劇行業一路高歌猛進,王新軍卻入了不少抗戰「神劇」的「坑」。這夫妻倆如何看待抗戰劇中的「神劇」「雷劇」,也成了我們最關心的問題。

抗戰「神劇」從創作開始就進入誤區

曾長時間頂着「抗戰神劇專業戶」的頭銜,王新軍再次碰抗戰劇,而且是自導自演,壓力可想而知。《河山》開播前,他自己在微博里先舊事重提那部曾被網友用來鬼畜、惡搞,甚至被吐槽為「抗戰神劇」鼻祖的《抗日奇俠》,「大家都知道我曾經參演過的電視劇,有一部叫《抗日奇俠》,因為這部劇,大家送我個綽號叫『雷劇本神』,我也謝謝大夥啊,哈哈,能給我這麼高的『榮譽』啊!」王新軍在接受採訪時還不忘「自揭傷疤」。他隨後說,只有這種自我調侃,才能「舒緩我作為新人導演的緊張情緒」。是的,軍人出身,父親、弟弟也都是軍人的王新軍,不是沒有接過好的抗戰劇,他也演過《歷史的天空》《獨立縱隊》《垂直打擊》《黃河絕戀》,但卻在「神劇」的坑裡撲騰了很久。對抗戰劇愛之深,也對其中的「神劇」有更專業的看法。

在王新軍看來,所謂「神劇」是從創作本身開始就走進了一個誤區。「因為這個題材相對比較沉重,所以在創作開始時就考慮,是不是應該讓它節奏快一些,讓情節更豐富一些,怎麼能夠讓更多的觀眾去接受它等等。可能每部戲的創作初衷不一樣,但從這些角度開始劇本創作後,最後的結果可能都大同小異。它們都變得『神』起來、『雷』起來。」

夫妻攜手共築《河山》 談抗戰劇創作各有心得 - 陸劇吧

此外,王新軍對媒體表示,多年的行業內慣性也助推了抗戰「神劇」的養成,那就是行業內一提抗戰劇,就是「成本要低、情節要緊張刺激」。而前些年「抗戰神劇」的層出不窮,除了慣性助推,另一個原因是同類型題材劇集,苦於沒有好的標杆引領,唯市場論、唯收視論。「一部抗戰劇的成功與否,僅僅依靠是否取得市場佔有率。只要收視一好,大家都會去模仿、去跟風。」

這樣的行業慣性持續多年,但也終將有「剎車轉向」的一天。「我覺得隨着創作手法、認知、思想都逐漸地統一起來,製作出抗戰題材的精品就是時間的問題了。」王新軍非常樂觀,他將「抗戰神劇」看成是這個類型劇發展的必然階段,它必須要被經歷過,也一定能被跨越,「所謂的『神劇』應該是從以前那種傳統抗戰歷史正劇,跨越到今天觀眾認可的精品抗戰劇之間,一個繞不開的過程。」

從手撕鬼子的王牧風到真刀真槍拚命的衛大河,從拍神劇到拍精品劇,王新軍希望通過這次拍《河山》的機會來重新定義「抗戰劇」,改變觀眾一提起這類題材電視劇就覺得是粗製濫造的偏見。他對媒體說:「我就是想通過我的理解和我的認知,去做這樣的一部戲。讓它有可能成為這個題材的一個標杆。讓業內和觀眾慢慢認識到,抗戰劇能拍,但要這樣去拍。」

夫妻攜手共築《河山》 談抗戰劇創作各有心得 - 陸劇吧

拍抗戰劇無捷徑可走 付出是對作品最起碼的尊重

採訪了王新軍後沒幾天,山西晚報記者又微信採訪了秦海璐。她一肩挑着這部戲的多個擔子,台前幕後全力支持着丈夫的導演事業。對於記者稱呼王新軍為「王導」,秦海璐「謙虛」地笑着說:「王導,嗯,『王導』這個詞聽起來還是蠻陌生的。」但對丈夫的能力,秦海璐一點兒不謙虛,她覺得王新軍理應能拍好這部劇,「他是一個有着非常豐富的一線作戰經驗的導演,他很擅長拍這樣的戲,並不是因為他以前演了很多,而是因為他曾經真的是一名軍人,所以他對這一部分的歷史、這一部分的知識都非常了解。」

在秦海璐看來,丈夫曾是軍人的身份和對軍事歷史的知識儲備,才是《河山》這部劇的底氣所在。而他曾經歷過的「神劇」歲月,更多是用來證明,一些捷徑在抗戰劇這裡是行不通的。

夫妻攜手共築《河山》 談抗戰劇創作各有心得 - 陸劇吧

秦海璐對山西晚報記者說:「抗戰劇是有龐大的觀眾基礎的。因為有這樣的一個基礎在,大家才會都去拍,因為可以賺錢。但誰都去拍,怎樣能與其他同類型的劇區分呢?在過去的十幾年裡,業內通過加快故事節奏、增加內容情節這樣簡單的方式來維持抗戰劇的創作。」這番話與王新軍所說的抗戰劇創作誤區不謀而合,「神劇」「雷劇」也就是在長時間、大批量的重複創作中不斷「添油加醋」,而產生了很多違背常理的故事情節。「抗戰劇在細節上少了很多考量,甚至抗戰劇的拍攝成本也被不斷壓縮。但是說實話,這種戲用很少的資金真沒辦法做好,也不是一個花一兩個月就可以拍完的。」秦海璐表示。

夫妻攜手共築《河山》 談抗戰劇創作各有心得 - 陸劇吧

正因為演員時期的王新軍走過那些「捷徑」,在他成為導演後,《河山》要繞開「捷徑」,專找「難路」、「險路」走。身為監製的秦海璐,陪着丈夫一起迎難而上。秦海璐在採訪中透露,在該劇開拍前,他們與《血戰鋼鋸嶺》的製片人探討過關於《河山》整體項目的運作,「這位製片人給我們計算整部劇拍攝時間,要將近三百天的工作量。不是每一部抗戰戲都可以花這麼長時間去做的,這麼長的時間耗資也是巨大的。我們喜歡看的《拯救大兵瑞恩》《血戰太平洋》等,那都不是區區幾千萬就能拍出來的戲。」

所以,拍一部精品抗戰劇,拍一部觀眾口中所說的「好」劇,從監製秦海璐的角度看,付出是對一部劇最起碼的尊重,是成為精品最起碼的底線。但她也深知觀眾對「好」和「美」的定義標準都不一樣,「你要付出相應的時間和代價,去用心做。因為即使做到極致了,也未必見得人人都會說好,何況你沒有盡心,何來回報。」

(以上內容及圖片均來自於網絡,如侵犯到您的權益,請及時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刪除)

標籤: 電影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