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金錯刀頻道
國慶檔的“主旋律紅利”越來越不好吃了。
過去幾年,主旋律+國慶檔就等於穩賺不賠,從《我和我的祖國》到《湄公河行動》再到兩部《戰狼》,每部都是口碑票房雙豐收。
今年黃金周,上映的7部電影中有4部主旋律,但只有《萬里歸途》票房破了11億,其他幾部加起來沒到4億,整體票房更是回到了2016年的水準。
即使是票房冠軍《萬里歸途》,在上映第一天也屈居第二,後期全靠自來水流量逆襲。
在這種背景下,《萬里歸途》的爆火,不僅替國慶檔和主旋律挽尊,更是讓背後的金主爸爸華策影視贏麻了。
在拍電影方面,華策影視遠不如博納經驗豐富,這次卻把博納按在地上摩擦。
有網友表示,是華策影視走了吳京老路,靠愛國爽片的捷徑贏了。
華策實力證明了,凡是捷徑,必有雷區。
沒有華策的極限挑戰,
就沒有爆火的《萬里歸途》
很多人可能沒聽過華策影視,但他們的電視劇作品,已經家喻戶曉。
經典老電視劇《愛情寶典》、《少年大欽差》。
全網播放超過10億的主旋律《覺醒年代》。
古偶劇中的熱搜榜常客《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還有近兩年爆火的《以家人之名》、《你是我的城池營壘》等劇,都是華策影視的手筆。
別看華策如今是影視劇一哥,但剛成立時只是一個“小作坊”。
1992年,趙依芳辭去鐵飯碗來到杭州,租下兩個旅館標準間當辦公室,團隊只有5個人,白天跑業務晚上做文案。
三年後,他們完成了第一部電視劇《子夜》,沒想到一炮走紅。
2000年,趙依芳和丈夫傅梅城成立了杭州華新影視製作有限公司,就是華策的“前身”。
華新製作時期他們就拍了《愛情寶典》《薛平貴與王寶釧》《新洛神》《新醉打金枝》等經典劇,從此開啟了影視劇的帝國。
從這些爆款能看出,電視劇才是華策的看家本領,在影視領域,華策最出圈的作品,只有《刺殺小說家》。
華策能夠在國慶檔把《萬里歸途》捧紅,也是經過了極限拉扯。
檔期選擇是影響電影票房的關鍵因素之一,國慶檔與暑期檔、春節檔並稱為電影市場的三大“黃金檔期”。
今年國慶檔的慘烈程度,從定檔就已經顯現出來。
在預售時,王一博、胡軍領銜主演的《長空之王》以2177.2萬的壓倒性優勢奪得榜首,而《萬里歸途》只有600萬元。
之後經歷了極限定檔、緊急撤檔、意外空降,直至9月27日,電影最終檔期都沒有完全定下來。
如果不是《長空之王》緊急撤檔,那《萬里歸途》的結果還不好預定。
極限定檔導致的結果是極限宣發,過去的影片都要提前半年在各平台宣發,今年很多電影都只有一周時間。
7天時間要搞定預告、花絮、主題曲MV、首映禮,對片方的考驗都很大,《萬里歸途》的觀眾,很多是被抖音片段吸引的。
為了給《萬里歸途》帶人氣,國慶股市休市時,華策影視卻在互動易平台異常活躍。
華策的董秘不僅加班加點回答投資者問題,甚至挖出兩三個月前的問題,並在回答時多次提到電影,這種“強推”確實也給《萬里歸途》帶來了不少熱度。
華策為了把《萬里歸途》拍好,前期也經歷了很多曲折。
導演饒曉志是《流浪地球》郭帆導演三顧茅廬請來的;用1年把劇本和場景打磨紮實了,真正給演員進組拍攝的時間卻只有90天;片名也由2016年立項時定的《翻譯官》改為了《萬里歸途》。
不過事實證明,這些極限拉扯都是有用的,不僅換來了《萬里歸途》的爆火,也讓華策從“影視圈的小弟”,支棱了一次。
別人拍不好的主旋律,成了華策的流量密碼
在《萬里歸途》爆火之前,華策影視投資拍了12年電影。
知名度高的不少,像《小時代3》、《小時代4》、《刺客聶隱娘》等,但真正賺錢的沒有幾個。
在2021年的《刺殺小說家》之前,在票房動輒數十億的中國電影圈,華策影視耕耘了10多年也沒一部主投主控票房超10億的電影。
因此,《萬里歸途》的成功,對於華策而言意義重大,畢竟它要面對的是有《紅海行動》《長津湖》在手的博納。
能靠《萬里歸途》逆襲的華策,秘訣絕不僅僅是在走吳京的老路。
早在這部電影之前,華策影視的主旋律劇,就已經被年輕觀眾和官方平台認可。
成為主旋律爆款製造機,拍一部火一部,其背後的邏輯是什麼?
1.編得再好,也不如真故事動人
主旋律的故事最怕胡編亂造,虛構架空,對於觀眾而言,不真實編得再高大上他們也不買賬。
《萬里征途》開拍前搜讀了大量撤僑的報告文學,走訪無數位參與過撤僑的親歷者,並有亞非司專業背書,力求真實還原撤僑。
這也使得熱評第一的評價是“作為主旋律大片沒有空喊口號,也沒有胡亂煽情,踏踏實實地把這個故事講完就是最大的震撼。”
能夠講好一個真實的故事,是拍好主旋律的根基,為此華策專門成立了做主旋律作品的專業團隊和研發中心。
在《覺醒年代》中,愛國青年陳喬年在去世前說:“讓我們的子孫後代,享受前人披荊斬棘的幸福吧!”
網友看後留言說,在陳喬年的老家,有條路叫延喬路,路的盡頭是繁華大道。
唯有真實,最讓人破防。
2.演繹歷史,不如尊重歷史
華策在拍主旋律上,還有一個狠招,就是變態級還原場景。
在《外交風雲》的創作中,編劇看了一百多本書、記了80萬字讀書筆記,搜集了大量人物素材、故事與歷史照片,並與外交部反覆求證歷史細節。
在拍攝過程中,劇組搭建380多處場景,百人美術部門1:1還原劇中涉及的中南海、人民大會堂、聯合國會議大廳等標誌性建築。
《絕境鑄劍》的實景拍攝場面達80%以上,外景數量70%以上,古田會址、培田古村落、丁屋嶺、曲凹利碼頭等實景,都最大程度的還原了歷史原貌。
3.做痛點高手,讓觀眾爽
新一代的觀眾是被互聯網“養大”的,面對主旋律的劇情,他們熱衷於摳細節,找穿幫,因此要想讓他們爽,就要找准他們的痛點。
《萬里歸途》劇組花了整整一年的時間進行勘景,為了儘可能還原外國的場景,連陽光照射的角度都要關注。
劇中的2000頂帳篷要逐一做舊,主角張譯的衣服都包漿了,可見電影在細節刻畫上給出了極大的誠意。
在拍攝《覺醒年代》時,為了更加貼近時代偉人們的真實形象,劇組翻閱了大量資料,更是四處了解核實,大到作品中人物的行為、小到稱呼。
例如李大釗與妻子趙紉蘭之間“姐與憨坨”的昵稱,就是費盡周折聯繫到了李大釗的後人才了解到的。
吳京曾說過自己拍主旋律的心得:“大家可能都需要愛國情緒的表達。我只是稍微調整了一下表述方式。大家那種情緒早就準備好了,我只是往裡扔了一根火柴而已。”
但這根燃爆情緒的火柴,並不是主旋律的題材和口號就能點燃的。
靠自來水爆火,並不值得驕傲
近兩年,自來水流量在影視圈出現的頻率很高。
能夠靠自來水爆火,一方面是說明了影片的質量夠硬,能夠口碑引爆。
從另一個方面看,在各種不走心的作品下,每當出現一部好作品時,觀眾出於補償心理,大家心甘情願充當“自來水”。
不得不承認,《萬里歸途》受追捧,少不了同行的襯托之功。正是這股力量,幫助《萬里歸途》打破原本“主旋律”標籤的禁錮,逆襲成為國慶檔最大贏家。
在這股自來水流量的帶動下,華策影視也小火了一把,但對於整個集團來說,這並不值得驕傲。
因為拋開這個爆款電影之外,華策影視這些年也是不斷踩雷中走過來。
華策近幾年做劇的有三個特點:流量+IP,高分作品熱度低,創新劇口碑高開低走。
流量+IP是近年來影視圈公認的捷徑,而以電視劇發家的華策,最不缺的就是IP。
前些年,華策靠着《杉杉來吃》《何以笙簫默》等改編劇一騎絕塵,也成功帶動了業內IP+流量的大潮。
但隨着流量捷徑的打通,IP+流量已經被玩壞了。
IP成了快速出圈,力捧新人的工具。
華策2013年拍的《天龍八部》中,選角相當離譜。
鍾漢良版喬峰、張檬版王語嫣、韓棟版虛竹、還有韓國段譽,每個人設都距離經典IP人設十萬八千里。
《有翡》《孤芳不自賞》也為了追逐流量明星,不惜摳圖,最終淪為B站UP主的鬼畜素材。
除了IP的濫用,華策很多電視劇為了追風口,熱度和口碑也有些本末倒置。
為了趕上都市職場劇的熱潮,華策先後推出了《談判官》《甜蜜暴擊》《創業時代》等劇。
每個熱度能進全網二十,但口碑方面表現就相當慘烈,被3分、2分連續“暴擊”。
難得創新的《下一站是幸福》《以家人之名》《你好,安怡》等開局8分以上的“佳作”,卻總因為劇情走向俗套狗血套路暴跌。
“爛尾”也成華策很多創新劇難逃的命運,爛尾背後就意味着觀眾出現兩種極端情緒——驚喜和失望。
這種失望的積累下,對製作方、平台方、觀眾而言,都是“消耗”,除了收穫流量一無是處。
對於影視公司而言,有了流量捷徑,內容就很容易成為犧牲品。
結語:
拍爛劇不可怕,可怕的是為了流量一直拍爛劇。
好在,2018年之後,“SIP”逐漸在華策影視的年度報告中消失,“內容為王”成了華策影視持續強調的關鍵詞。
過去,華策的電影片單上一直缺少一個除了《刺殺小說家》以外能“鎮場子”的大項目,現在終於等來了《萬里歸途》。
華策的劇本身有IP依賴、抄襲嚴重、摳圖明顯的問題,但好在整個產品線是有對精品的堅持。
當初華策在拍《覺醒年代》時,自來水的網友帶火了YYDS,如今在同行襯托下,自來水助力《萬里歸途》絕地逆襲。
同樣是自來水,含金量多少,永遠只有觀眾心裡有數。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本篇作者 | 雲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