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山:李雪健舉手投足間刻畫出知子莫如父,深明大義的鄉紳形象

電視劇快訊 1538℃

河山:李雪健舉手投足間刻畫出知子莫如父,深明大義的鄉紳形象 - 陸劇吧

  最近歷史戰爭劇《河山》在北京衛視首播,並在愛奇藝、優酷視頻和騰訊視頻同步播出,引起了強烈反響。趁着這層熱度我也看了幾集,被李雪健老師扮演的衛大河父親形象深深吸引,李雪健老師扮演的衛父,一位關中老父親的形象躍然觀眾面前,將知子莫若父的情懷演繹的淋漓盡致!他們雖然父子多年沒見面,但是知子莫若父,父子情深、深明大義,愛憎分明、洞察時局,家國大義、愛恨情仇、入木三分。

  一、沙啞的原生配音成就了關中父親的人物形象

  在《河山》中李雪健老師用的是自己的原生聲音,沒有配音。這種聲音是沙啞中帶有堅韌,磨礪中帶有滄桑,聲音完全還原了一位年邁老人在民族生死存亡關頭的嘶聲力竭的吶喊與奮進。

  2000年11月,李雪健老師在拍戲時被查出患了鼻咽癌,當時,他正在陝西參加一部描寫高科技軍事題材的電視連續劇《中國軌道》的拍攝 。2002年,李雪健老師復出拍片,在以稅務為題材的故事片《至高無上》中塑造國家稅務稽查員老李。2003年,李雪健有開始參與拍攝《中國故事》在劇中的一集《老師的故事》里扮演一位默默無聞的鄉村教師。在這之後塑造出楊善洲、張作霖等經典銀幕形象。

  這次出演《河山》衛大國父親一角,再次與陝西影視結緣,與關中文化結緣,與傳統文化結緣,演繹出了一位關中老父親的典型形象。在《河山》中扮演衛大河的父親,李雪健老師的聲音比以往任何電視里的聲音都要沙啞的多,但透着堅定,力量,感人;那一轉身的滄桑感,又有着作為有名望有地位的家族長,不向時光和生存環境不服輸的意志力。

  當賽翼德帶人來家裡時,不明狀況的他,提起一把大刀,站在門口想要拚命,寧可拚死也不嚇死!表面軟弱怕事,骨子裡透着一股剛強。老爺子這氣勢,想當年也是見過世面的。送兒上戰場也是滄桑堅韌,滿懷期望,大義凜然,保家衛國,深明大義!

  二、一字一頓,一顰一語間凝練出關中鄉紳形象

  臘月里,衛大河的父親與賬房先生不準在賬房裡算賬。他倆之間一主一仆,一個打算盤算賬,一個貓腰彙報收賬情況;一問一答對話,李雪健老師在一字一頓,一顰一語間就傳神的刻畫出了一個關中鄉紳的典型形象。

  眼鏡一戴,賬本一翻,身子一貓,撥打算盤,一個活脫脫的老學究,老東家、掌柜的形象展現在觀眾面前。“幾家是幾家?”眉頭一蹙,臉皮一緊,威嚴感立現,掌柜的就是掌柜的,潛台詞是這件事怎麼辦成了這樣?

  “12家呀!”一個“呀”字,一聲輕嘆,租戶的壓力,自家鄉紳的壓力,生活的壓力躍然眼前,世道不太平,大家生活都不容易。在來一句:“今年放出去的多,收回來的少,到了開春,地里沒有種子播。”道出了生活的艱難!也道出了農耕文化的傳承,鄉紳與農人最關心的就是種子,天氣,收成。

  面對不準收賬拖到大年三十,又拖到二月二龍抬頭的託詞,衛大河的父親說道:“你名字叫不準,真的不準了。”一句簡單的看似玩笑的評價就道出了倆人的關係。這句評價既包含着對不準的責備,也包含着對不準的愛憐,也包含着恨鐵不成鋼的期許,還有一些對亂世世道的無奈。

  衛大河的父親與不準就像兩個老夥計在一起總結者一年的收成,盤算着來年的發展,雖是主僕關係,卻更是兄弟關係,在家相依為命。他們受農耕文化的熏陶,待人接物都是厚實的、實誠的農耕精神。這種精神也為後面深明大義的鄉紳形象做了鋪墊。

  三、知子莫若父,稍許細節中就能看出異樣

  衛大河的父親出場是作為一家之長站在屋子正中,等待著兒子來見他。遠處的一個特寫將他的扮相,地位,表述的極其到位,完全表現出了西北鄉紳士族的形象,口音還是那個熟悉的沙啞之聲。西北人父親倔強,威嚴的形象立即展現在人們面前。

  夜裡,卧房內衛大河父親與衛大河母親聊天坐在炕沿上:“你沒看出來,孝安這次回來有些不對頭”知子莫若父。衛大河母親回了句“有啥不對頭”,衛大河父親回答一句“那是我不對頭”這個疑惑的神態:頭上揚,眼向斜上方看,思考的樣子,舉手投足間都是那樣的到位,妥帖。李雪健老師的演技封神不為過。所有的不對頭都看在老父親的眼裡,藏在老父親的心裡。才有了堂屋裡詢問兒子的對話。

  母親沒有看出衛大河回來的不對勁,父親看了出來,還說了一句莫名其妙的話“那是我不對頭”。當這句話說出來的時候,其實他的心裡已經有了答案,就是不對頭!在加上頭上揚,眼向斜上方看,思考的樣子,像極了一位父親的思考。這一傳神之語“那是我不對頭”,精準的點出了衛大河父親做為關中父親的特性,也是中國所有父親的特性:知子莫若父!

  兒子的一舉一動,一點變化都逃不過父親的火眼金睛。頭上揚,眼向斜上方看,思考的樣子;其實也是開始了怎樣確定自己的猜測,怎樣詢問兒子的處境的思考。知子莫若父,詢問兒子得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家法、理法,還是感情牌?都在下面場景中。

  四、西北人,大是大非面前絕不糊塗,也絕不含糊

  夜裡,房內詢問衛大河回家的原因十分入戲。“團長大,營長大”,“你大小就不是一個安分的娃”,“有些事情你哄騙的了你娘,哄騙不了你大”幾句看似玩笑的話,就點出了知子莫若父的深刻含義;也就把衛大河逼到了牆角,而那神態在微笑中立即轉變為威嚴,眼睛一瞪,拐棍一蹲,“給我說實話,為啥回來?”做為父親的威嚴一下子就呈現在觀眾面前。

  這一神情立即就使衛大河跪下陳述:自己奉命剿共被抓了俘虜,回來被封師長打了軍棍。中央軍來到赤水河,封師長不願出兵,帶領加強團私自出兵對抗中央軍。赤水河一戰,雖是封師長的兵,卻為了楊主任與中央軍對抗,促成了國共停戰,建成統一抗日民族戰線,封師長投了中央軍,宋師長收了軍隊,但不要宋大河,軍隊里已無立錐之地。

  聽完陳述“既然回來,把心收回來把,在家裡,能做啥就做啥,該做啥就做啥。”這是多少個父親對於孩子的安慰。話不多,但樸實、實誠。話音落地,心也就落地了。家是一個人最後的港灣。也只有在家裡是踏實的,靈魂是可以棲息的。這也是西北人的特色,話少,但落地鏗鏘有聲,說什麼就是什麼。

  推開門臨走時說:“娃,這個事情你做的對,對着呢!”這一句是石錘落地,對衛大河的行為做的肯定,有了家人的理解,心裡才能踏實,這是多少在外闖蕩的人都需要的一種心裡安慰。他們做到了。這也是,不為細枝末節的曲里拐彎而動,是對在大是大非面前的一種直接回答。大是大非面前西北人絕不糊塗,也絕不含糊!

  五、李雪健:無懼病痛“零差評”演技“封神”

  據說在《河山》官宣時,過硬的劇本品質打動了李雪健老師,即使在生病期間也接下劇本,決定參演。在拍攝期間,李雪健老師拖着手術後需要慢慢恢復的身體,以極致的敬業精神,完成每一場的戲的拍攝。

  越來越沙啞的聲音,據導演王新軍說,“在拍攝間,李雪健克服年齡和身體的種種不便,無懼嚴寒酷暑,在每一場戲中都是最好的表演狀態,”令人非常感動。他也成為劇情中最重要的看點,也會有人是奔着他而去,起碼我算一個吧。

  無論戲份多少,角色都能深入人心,在父子感情,對子教導擔憂,兒子事業的長遠打算建議上,一個家族長的責任擔擋上,都有着非常重的份量。將西北人豪情與仁義,大度,大義,在年長者身上都一一呈現。

標籤: 電視劇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