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衛生日。
本期為人民政協報“政協君融媒體”針對世界精神衛生日特別策劃的主題沙龍活動內容,敬請關注!
9月29日,在世界精神衛生日前夕,由人民政協報社指導,人民政協報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與中國民族衛生協會心理健康分會聯合主辦的“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主題沙龍在人民政協報社成功舉辦,這也是人民政協報“政協君十人談系列沙龍”的第一場活動。
出席本次沙龍活動的十位嘉賓是——
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院長陸林;
原國務院參事、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陳全生;
全國政協委員、首都醫科大學全科醫學與繼續教育學院院長吳浩;
中國民族衛生協會心理健康分會會長,廣東省精神衛生研究所所長、廣東省精神衛生中心主任賈福軍;
中國民族衛生協會心理健康分會副會長,哈爾濱醫科大學精神衛生研究所所長、哈爾濱醫科大學附一院精神衛生中心主任胡建;
海南省政協委員、中國民族衛生協會心理健康分會常務理事,海南省第四人民醫院黨委書記林展;
四川省政協常委、成都電子科技大學大數據研究中心主任周濤;
福建省莆田市政協委員、好心情健康產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冠偉;
中國民族衛生協會心理健康分會秘書長陳保軍;
人民政協報社副社長許水濤。
陸林
吳浩
陳全生
賈福軍
胡建
林展
周濤
陳冠偉
陳保軍
許水濤
這十位專家學者、行業精英通過“線上線下”演講、座談等方式,從更高的格局和更寬的視野,為提升心理健康服務社會治理專業化水平建言獻策。
國家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防治中心社會心理服務部主任程萬軍、好心情健康產業集團有限公司COO徐峰以及人民政協報社多名編輯記者參加會議。
我國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尚存短板
“成熟完善的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對一個國家的長治久安和人民的幸福安康非常重要。”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院長陸林通過視頻連線作主旨演講。他開門見山地指出,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非常重要,是事關我國14億人幸福的基礎性工作。
中國民族衛生協會心理健康分會會長,廣東省精神衛生研究所所長、廣東省精神衛生中心主任賈福軍介紹,2016年底,原國家衛生計生委等22個部門共同印發了《關於加強心理健康服務的指導意見》,這是我國首個加強心理健康服務的宏觀指導性意見。2017年,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並把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作為社會治理“四大體系”之一。2018年11月,國家衛生健康委、中央政法委、中宣部等10部門聯合印發了《全國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工作方案》。2021年11月,國家衛健委發布消息:到2021年底,覆蓋我國所有省份的社會心理服務試點工作正式收官,下一步將把試點經驗向其他城市推廣,在全國普遍開展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可見,2022年已成為社會心理服務在全國建設推廣的開局之年。
“目前來看,試點城市工作開展情況還是非常好的,但在取得成績的同時,還存在一些短板。”與會專家學者重點談到了以下幾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短板之一:缺乏心理健康服務專業人員
“我們國家缺少精神科醫生,缺少心理治療師,缺少心理諮詢師,心理健康服務專業人員數量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陸林說,我國有14億人口,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有近20%的人可能會出現或重或輕的心理問題,但是我們給這20%的人口提供心理健康服務的專業人員卻非常少。
賈福軍也提到,經過3年試點工作的推動,試點城市基層80%的社區都建立了心理諮詢室,但專業人員卻嚴重不足。
全國政協委員、首都醫科大學全科醫學與繼續教育學院院長吳浩從建立社區心理服務體系的角度談到,老年人由於年齡、疾病等原因,大都會伴隨抑鬱和焦慮狀態發生,影響老年人的生活質量。與此同時,我國老年人精神慰藉服務卻嚴重不足,農村老年人精神孤獨問題尤為突出。
“新冠肺炎疫情給全人類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和不確定性,其中就包括患心理疾病和出現心理健康問題的人群數量的增加。”陸林說,這些人都需要有專業人員為他們提供心理健康服務,希望國家能在這方面給予足夠重視。
短板之二:缺乏專業醫療機構
“由於沒有剛性要求,醫療機構設立心理科的積極性普遍不高。”陸林和賈福軍都提到,國內大部分三甲醫院關注的主要是患者的軀體疾病,對心理健康關注不夠,很多綜合性醫院甚至沒有精神心理科。“但是這個科室是非常重要的。建議三級以上的綜合醫院都設立精神心理科,由專業人員幫助患者解決心理問題。”陸林說。
吳浩則建議,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設立心理科並配置專業醫生,促進社區居民身心疾病的發現、治療和康復。加強社區醫務人員特別是全科醫生的培訓,實現對常見精神障礙和心理行為問題的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探索建立定期上門尋訪機制,重點為空巢、高齡、失獨的老年人提供心理輔導、精神慰藉等服務。
短板之三:缺少牽頭單位
無論是缺少專業人才隊伍,還是缺乏專門心理服務機構,都與政府的管理機制沒有完全理順有關。
賈福軍談道,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是一個政府主導、多部門合作協調、全社會共同參與的綜合性工作,如果沒有牽頭單位,很多工作就無法落實,甚至會出現推諉現象。
以心理諮詢師、心理治療師人才隊伍建設為例,中國民族衛生協會心理健康分會秘書長陳保軍說,以前心理諮詢師的職業資格證書由原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頒發,屬於勞動技能,沒有門檻,只要經過一定的培訓就能拿證。但是,該證書在2017年就已經退出了國家職業資格目錄,考試也取消了。現在心理諮詢師職業屬於專業技術人才,專業技術人才是要有門檻的,但是目前還沒有牽頭部門來管。沒有牽頭部門就不能列入職業職稱序列,也沒有準入標準,相當於這一職業沒人管。人民群眾的需求非常大,但目前培訓市場比較亂。與此同時,有關心理諮詢的投訴也比較多,這個行業亟待規範管理。
“以前國家有相關的培訓制度,後來放開交給各省去做。但是,除個別省份以外,大部分省區市還處在觀望階段。”賈福軍說,在心理諮詢師、心理治療師緊缺的情況下,應該如何規範?包括在各個單位適用什麼職稱,這些還沒有理順。
對此,陸林建議國家成立專門部門,對心理諮詢師、心理治療師的考核、標準、認證等進行規範。
沙龍現場
數字化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方興未艾
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需要創新發展,近年來,數字技術在這方面的優勢逐漸顯現。
海南省政協委員、中國民族衛生協會心理健康分會常務理事、海南省第四人民醫院黨委書記林展對海南省正在建設的數字化心理服務中心這一創新服務模式進行了分享。“我們嘗試以微信公眾號、微信小程序、App等形式,向市民提供心理健康科普、在線直播、專家課程、心理自評等服務。另外,社會心態輿情中心可以對導致某些情緒產生的原因進行深入剖析,用情感分析技術提供教育支撐,對未來社會治理方案的制定給予參考和指導。”林展說,除此之外,他們還通過數字化的社會服務體系建設,建立一些特色服務。例如,藉助數字化監測終端,監測血氧飽和度、心病體溫、情緒障礙等;災難發生後,通過遠程監測,對心理血壓、疲勞壓力等心理指標進行干預,為應急救援提供醫學保障。
“目前在西方發達國家,精神和心理疾病的就診率能達到80%左右,而我們國家這類疾病的就診率還不到10%。”作為來自相關企業的代表,福建省莆田市政協委員、好心情健康產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冠偉認為,這個差距說明我國社會心理服務體系還處於初期發展階段,服務能力還比較薄弱。而加強數字化建設,能夠有效提高精神和心理類疾病的就診率。“我們設計了App,利用數字化遠程的方式,提供識別診斷甚至處方治療,讓群眾能夠在隱私得到充分保護的前提下,方便快捷地獲得專家的治療。同時,將網絡數據與遠程技術相結合,對用戶進行快速識別,從中小學生、企業員工甚至一些特殊人群,都可以通過篩查、干預、科普、課程等方式,讓他們體會到專業化的服務。”
“心理健康服務,是全社會的事兒”
“心理健康服務不只是衛生健康領域的事兒,而是全社會的事兒。”這是與會專家學者的共識。為此,大家也從不同角度和視野給出了建議。
原國務院參事、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陳全生從安全生產和對勞動者保護的角度指出:“我們不僅要保護勞動者的身體健康,還要對他們的心理健康給予呵護和保障。現在市場競爭激烈,工作壓力大,尤其是遇到經濟下行的時候,壓力更大。因此,要進一步加大對職工心理健康的服務和保障力度。不僅要關注一線工人的心理健康,也要對公務員、企事業單位員工以及企業領導、單位領導進行心理健康服務和關愛。”
另外,陳全生還談到,要結合當前突出的社會難點熱點問題,來開展社會心理服務工作。比如,目前比較突出的青年人以及農民工的就業問題,他們的心理狀態要及時地進行調整。要把社會學和心理學真正融合在一起,做好這一人群的心理健康服務工作。
四川省政協常委、成都電子科技大學大數據研究中心主任周濤分享了他們運用大數據技術手段,對四川某地中小學生出現的心理問題進行分析的成果,並提出建議:要重視家庭和學校的保護作用,重視學生的“心結”;在青少年群體中,要進一步關懷女性及特定群體的心理健康;在校園安全的總體框架中,要建立學校、班主任、家長處置心理問題的全數據流程,做到有據可循,以便出現問題後及時干預。
吳浩建議,充分利用健康教育大課堂平台,以市區兩級精神心理衛生專業機構為龍頭,發揮兩級體系中的心理健康科普專家隊伍的專業優勢,深入機關、企事業單位、學校和居委會開展心理健康促進工作,提高公民的心理健康水平。發揮新媒體優勢,搭建心理健康促進服務平台,提供公眾心理健康公益服務。此外,還可藉助心理援助熱線,拓展公眾心理健康服務內涵和服務範圍,提高心理健康服務的及時性和普及性。
線下部分參會人員合影
“文化的作用在於調心養心,同時,文化的作用也會外顯於形。胸藏文墨虛若谷,腹有詩書氣自華。”中國民族衛生協會心理健康分會副會長、哈爾濱醫科大學精神衛生研究所所長、哈爾濱醫科大學附一院精神衛生中心主任胡建以“文化與心理健康”為題作了非常生動的演講。他認為,學習文化有助於處理好人生三種關係,即與自然的關係,與社會的關係以及與自身的關係。“與自身的關係,就是當內心有文化,你就能跟你內心的文化進行交流。活到老學到老,學習到覺悟的程度,就能時時刻刻保持心理健康。”他還與大家分享了一個文化座右銘——三不倒,行當下,心健康!“三不倒”是指不被過去絆倒,不被現在累倒,不被未來嚇倒。
沙龍主持人、人民政協報社副社長許水濤表示,隨着我國城鎮化進程的加快,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變化,加強社會心理服務勢在必行。作為主流媒體,一方面要做好新聞報道,推動政府儘快補齊短板弱項,完善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另一方面也要做好科普宣傳,促進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關心、關愛、關照患有精神疾病和心理健康出現問題的人群,擔負媒體的社會責任。
策劃|毛立軍 袁和平
撰稿 | 奚冬琪 毛立軍
攝影 | 湯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