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能上映, 但我看到華語片久違的慘烈

電視劇快訊 3117℃

Sir的規矩你們懂。

好片,絕不放過。

尤其是華語作品。

但這一次,得謝謝一位毒飯。

沒有他,Sir差一點就錯過了這部狠貨。

未能上映, 但我看到華語片久違的慘烈 - 陸劇吧

它曾經差點在國內上映。

未能上映, 但我看到華語片久違的慘烈 - 陸劇吧未能上映, 但我看到華語片久違的慘烈 - 陸劇吧

但還是不了了之。

或許因為太狠?

有多狠?

你深呼吸,準備肉疼——

《寒單》

海報網大質感,看起來有點......俗?

俗,也不俗。

俗的,是它的票房。

春節上映,一舉拿下台灣地區2019年春節檔票房冠軍。

俗的,是它的風土人情。

一個流傳已久,以至於顯得迷信、愚昧的民俗活動——“炸寒單”。

俗的,甚至包括它的故事。

關於兄弟,關於江湖,關於成長......

可以說,任這幾個字眼隨意排列組合,總是能拼湊成一個熱血激昂,卻又十分老套的青春物語。

但《寒單》絕不老調重彈。

兄弟?江湖?成長?

在一聲聲皮開肉綻的爆響聲中,《寒單》將那種我們習慣的“小清新青春”炸成碎片。

豈止熱血。

它要說的是——

慘烈。

PS.因公映已久,以下影評涉及劇透

神的交易

一個年輕男子,赤身裸體,被架在神轎上。

台上的他,趾高氣昂,威風凜凜。

轎下的信徒,十分忙碌,不斷地將手中點燃的爆竹拋向男子,讓每一響都炸在男子肉上。

一輪下來,皮開肉綻。

這就是台東地區流傳至今的祈福儀式,炸寒單。

△ 新聞圖片

所謂寒單爺,中原傳說是武財神趙公明。

每年正月十五,信徒中將挑選出數名“肉身寒單”祈福。

殘忍嗎?

不過,“肉身”可都出於自願。

有人要名,好勇鬥狠的流氓地痞,靠此顯膽識,立名號;有人要利,無瓦遮頭的遊民,盼着事成之後的禮金;有的信徒,用肉體之苦獻祭給自己許過的願望。

規矩還有。

轎子上肉身越血淋淋,意味福報越多。

說白了,這就是“鬼”與“神”之間的交易。

好好的人,為何不想當。

因為世界不容他。

他有罪。

這罪,叫窮。

發現沒,在這場嗜血的狂歡中,誰更虔誠,誰更無畏,誰就是現實中最被踐踏的一個。

拾荒者、孤寡老人、三陪小姐......

《寒單》要拍的,正是這流傳已久風俗儀式的背後,有口難言的故事。

故事,開始於90年代的台東鄉村。

阿義(鄭人碩 飾),一個標準的台灣小混混。

抽煙喝酒紋身,偶爾收點地盤費。

但再“囂張”,也就是混混。

更何況家裡有阿嬤,心裡有姑娘,想出頭,談何容易。

阿昆(胡宇威 飾),一個標準的窮人家老實孩子。

家境貧寒,學習刻苦。

從小就是學校里被欺辱、霸凌的對象。

長大了,終於考上好學校。

對,是師範類的——因為師範類公費機會多。

這兩個對命不服輸的男孩,因為一個女孩,捆綁到一起。

她叫萱萱。

她也是一個窮人家的孩子。

夢想——遠離這鳥不拉屎的老家,去大都市(台北),去燦爛。

所以,這是一個三角戀的故事?

是。

故事的開始,兩個男人就擰下小結。

撿破爛的

口水擦一下嘛

但也不是。

故事到20分鐘,三角戀其中之一就死了。

在一場阿義用來“亮膽識”的炸寒單之後,一直受氣的阿昆,將火種扔向情敵身旁成堆的炮仗。

噼里啪啦。

噼里啪啦。

炸得最狠的,卻是突然衝出來的萱萱。

萱萱死了。

她變成了鬼。

活下來的人呢?

一個因為悲,一個因為愧。

活得還不如鬼。

鬼的掙扎

人和鬼,最大的區別是什麼?

人會期待明天。

而鬼,一直囚禁在過去。

正牌男友阿義,為救萱萱,身上多處燒傷,指骨被炸斷,雙耳失聰。

成為殘疾人。

但真正廢掉的,是精神。

風光不再,又痛失所愛,爛泥如他,只能在毒品中尋找慰藉。

兩眼一睜,偷錢買毒。

兩眼一閉,無憂無慮。

為了逃避,他連自己僅有的親人都逼死了。

另一個活下來的阿昆同樣不好受。

除了自己,沒人知道那場“意外”是人為的。

換句說,他背上了另一種罪。

這罪無法量刑,也不被審判。

因此,只能自己折磨自己。

每年正月十五,阿昆都要化身“肉身寒單”,以相同的方式,祭奠萱萱。

母親不理解他為何自虐。

只有他知道。

只有痛,才能感覺自己還活着。

但這仍不能讓他走出來。

算上阿義的墮落,阿昆其實背上兩條人命。

他決定,休學,繼承收廢品家業。

留在這裡。

還債。

阿昆“綁”走了墮落的阿義。

幫他戒毒,給他工作,甚至,在兩人的相處過程中,他還改掉了阿義趾高氣昂的脾氣。

一對情敵,成就了一段深厚的革命友誼。

當他看見,阿義在自己的名字旁邊,狠狠划下了一個人字。

他終於把阿義從鬼再變回人。

故事行進到這裡,《寒單》要講的,又變成一個友情的故事。

兄弟同心,義薄雲天,谷底反彈……

但《寒單》壞也壞在這。

在呈現這段友誼美好的同時,它忍不住又當頭一棒。

提醒我們——

鬼,還在。

“如果我們真的是朋友就好了。”

一次酒後,阿義和阿昆,轉到了這個曾經改變三個人命運的路口。

一直蒙在鼓裡的阿義,和仍不敢說出真相的阿昆,不約而同地沉默了。

突然,阿義跪地,叩頭。

像是紀念,又像是告別。

隨後,阿義站起來,嘻嘻哈哈地和自己好兄弟互道晚安。

下一個鏡頭用心良苦。

鏡頭裡,燈光一明一暗,一前一後,隔開了兩個世界。

阿義一個頭磕下去,走向了光明。

但那裡,阿昆去不了。

人的救贖

其實,《寒單》講了一個救贖的故事。

救贖,來自聖經舊約。

以色列人曾以初生的羔羊鮮血,代替自己向上帝贖罪。

這是人類向上帝的獻祭。

問題是。

誰想當羔羊?

《寒單》真正的慘烈,在於它不加美化地臨摹了底層人的互害。

阿昆的爸爸在他6歲時,因為下雨搶救西瓜被大水沖走了。

從此,阿昆成為單親孩子。

阿義又何嘗不是(悲苦)。

爸爸從小好賭,缺錢時暴打家裡人。

一個沒爸爸,一個有爸爸等於沒爸爸。

就這兩條被嫌棄的可憐蟲,小時候還因為誰的拳頭更大更硬互相傾軋。

真正的窮,不是仇富,是對更窮者施予暴力。

注意沒。

權貴者多互相抱團。

他們的口頭禪是:你應得的。

你升官發財,應得的。

你妻妾成群,應得的。

你舉世敬仰,也應得的。

這“應得”的背後,既是或真心或虛偽的祝福,本質更是彬彬有禮的合作愉快。

而窮人更喜歡問,你憑什麼?

“你憑什麼擁有她?”

“你憑什麼看不起我?”

“我憑什麼不給他一個教訓?”

這才是《寒單》冷酷,慘烈的地方。

看《寒單》,Sir會忍不住想起去年那部備受好評的台灣電影,《大佛普拉斯》。

兩者同樣把目光投向這社會庸碌而無能的底層。

如果說《大佛普拉斯》導演黃信堯是舉重如輕,興高采烈地呈現出一個絕望的世界。

那《寒單》導演黃朝亮則寸步不讓。

他死死地盯住了這世界的醜惡,並憋出一口老血,啐到它臉上。

一個荒誕。

一個悲憤。

人,都是這兩部電影的主角。

自始至終,《寒單》貫穿着血肉模糊的痛感。

阿義站在神轎上,被鞭炮炸得皮破肉爛。

阿昆出於內疚,一次次把煙頭按滅在自己手臂。

乃至於,喜歡阿昆的那個風塵女(常常自殺),她嘲笑他手臂像月球表面,他調侃她地平線的自黑。

△ “地平線”是割腕留下的疤

這些醜陋的傷疤,既是受害人想擺脫但擺脫不了的歷史,也是屢屢提醒自己還活着的明證。

當然。

必須承認,拍偶像劇出身的黃朝亮,還是埋下一點希望。

就像炸寒單一樣,一組鏡頭,死死扣住這片土地上的人的另一種選擇。

阿義獨自坐在回收站的塔上。

望向天空,是神跡一般溫柔瑰麗的晚霞。

這裡,似乎望見了神。

看地面,是落後,甚至殘破不堪的街道。

這裡,拴住了無數遊盪的鬼。

當他坐起身子,平視眼前的老家。

一輛通往城市的列車,在眼前飛馳而過。

台東花東,是導演黃朝亮的故鄉。

這組列車,其實是農村與城市,現實與夢想,乃至地獄與天堂相接的隱喻。

而,一生糾纏互斗的阿昆和阿義,也是我們每個人乖巧與暴烈,自卑與驕傲,乃至忠誠與背叛的象徵。

要不要離開?

你做阿昆還是阿義?

《寒單》沒有,也不應該給出答案。

這是導演黃朝亮借這部慘烈的,傷痕纍纍的電影留給我們最大的善意。

以一段傳統風俗為切口,《寒單》聚焦於一群人。

這群人曾經拼盡全力卻無功而返。

這群人曾經爛死街頭卻無人在意。

他們在這個滾滾向前的時代,就像掃帚上的灰被無聲撣落。

這群人是誰?

即使不是你。

你也一定見過他。

你的父母,兄弟,你曾經的戀人,朋友……

你不能忘。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標籤: 電視劇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