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我們》是和時間有關的夢|專訪導演章笛沙

電視劇快訊 1090℃
《最好的我們》是和時間有關的夢|專訪導演章笛沙 - 陸劇吧

作者/三七

“觀眾能夠通過這部電影去尋找曾經的自己,想起曾經的往事,把情緒發泄出來,然後能有繼續面對現實的勇氣,那我覺得這部電影就算及格了。”談及電影《最好的我們》,導演章笛沙說道。

截止目前,由黃斌擔任製片人,青年導演章笛沙執導,陳飛宇、何藍逗主演的電影《最好的我們》已經上映一個多月,總票房突破4億元,是2016年以來票房最高的國產青春片。

《最好的我們》是和時間有關的夢|專訪導演章笛沙 - 陸劇吧

事實上,《最好的我們》能取得如此成績,是來之不易,也是市場驚喜。畢竟,上半年的國產電影市場形勢並不算太樂觀,無論是從總票房佔比還是單部影片的票房產出來看,進口片都表現得更為勇猛。而《最好的我們》上映之初,既有《X戰警:黑鳳凰》同台對壘,也有《哥斯拉2:怪獸之王》的票房餘威,而後又有《黑衣人:全球追緝》與之對抗。在此之中,其能連續多日蟬聯國產片單日票房之最,並最終獲得超4億票房,可見其長尾效應。

而從更廣闊的電影市場現狀來說,國產青春片經歷過15年時期的高峰,逐漸走向低谷,似乎已經很久沒有一部真正能夠“出圈”的電影。

那麼,《最好的我們》為何能夠取得相對不錯的票房成績?其到底有何與眾不同之處呢?對此,院線君也和導演章笛沙一起聊了聊關於這部電影誕生台前幕後的故事。

《最好的我們》是和時間有關的夢|專訪導演章笛沙 - 陸劇吧

改編創作雙重壓力

有保留有創新

“每一代人,當他的青春逝去的時候,都會去緬懷青春;而每一代正在青春中的觀眾,也都想看能夠映照自己現在生活的作品。青春是一個永恆的主題。”談及為何會選擇拍攝青春題材的電影,導演章笛沙說道。

因而,無論市場外部形勢如何,在他看來,青春片永不過時,關鍵就看怎麼拍,能不能打動人。而其選擇拍攝《最好的我們》,也是因為原著小說打動了他。“八月長安的小說是我看過的這些青春類的文學作品中寫的最細膩的,看完小說,千頭萬緒湧上心來、有種如鯁在喉的感覺,被激發出創作的慾望。”

不過,從小說到電影,如何改編是一大難題,更何況此前還有一部獲得過不少觀眾認可的電視劇改編作品。因而,對於章笛沙來說,拍攝《最好的我們》有着雙重壓力。

一方面,如其所說,“畢竟是個快四十的大老爺兒們”,而《最好的我們》則完全是女性視角的作品,拍攝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另一方面,原著小說的體量非常大,電視劇或許有足夠長的時間,讓觀眾相信這一切都是真的,還有大量的空間去描寫細節。但電影則是高度壓縮的時空,“必須要有足夠濃烈的情緒,才能把這一切呈現出來,所以得揚長補短。”章笛沙說道。

正因如此,在拍攝過程中,章笛沙選擇有所保留,有所創新。比如,提煉出原著中最經典的畫面,像是文理分班時如生離死別般的場景、七年後耿耿、余淮在晚秋高地種下的大樹下重逢,亦或是課堂上余淮替耿耿舉手答題等具有男友力的小細節,都用電影語言呈現出來。“這些心照不宣的情感,原著裡面塑造的很好,必須拿來用,這是它的營養。”

而像汪蘇瀧扮演的怪胎學長,耿耿他們幾人在江邊小聚,看着iPad回憶往昔,這些則是新增加的內容,是能夠引發觀眾產生共鳴的東西。“我想,每個人的校園裡都會出現像怪胎一樣傻傻的,甚至有點一根筋,做事容易鑽牛角尖的人物,他跟耿耿、余淮是映照。”章笛沙解釋道。

而像江邊回憶那場戲,如其所說,“今天的我有沒有成為小時候希望成為的那個人”,這樣的感覺一定是動人的。“我們去緬懷青春,實際上就是做一個跟時間有關的夢。這些都是小說裡面沒有的,但會讓整個故事的濃度,尤其是情感的濃度變得更強。”

抓住情感宣洩出口

共情才能動人

事實上,情感,是採訪過程中章笛沙導演反覆提到的一個詞,也是關於《最好的我們》最重要的註腳。

影片所講述的就是耿耿和余淮這一對因名字而結緣的高中生,在學生時代共同成長,經歷分別而後重逢的故事。在這其中,有關於年少懵懂的情竇初開,有肆意青春的純真友誼,有不忍說出口的多年錯過,也有因時間流逝而年華不再的遺憾。種種畫面,所觸動觀眾的,就在於一個“情”字。

而在章笛沙看來,這不僅僅是《最好的我們》,也是所有青春題材電影最重要的品質。“青春電影一定是情感向的,觀眾能夠通過這部電影去尋找曾經的自己,想起曾經的往事,把情緒宣洩出來,然後能有繼續面對現實的勇氣,那這部電影就是及格的。”

因而,為了更好地在銀幕上呈現這種獨屬於青春的情感,《最好的我們》所採取的就是實景拍攝,以真實打動人。就在一年前的七月,影片於武漢開機拍攝。雖然連當地司機大哥都免不了替劇組操心,“這麼大熱天來這兒拍攝,何苦呢?”但這一切,卻是章笛沙眼中關於青春、關於夏天最好的詮釋。

“武漢那段時間天氣也是難得的好,就是那種明晃晃的感覺,光會透過樹葉照下來,樹影婆娑,斑駁光影;兩個人牽着手在林蔭道上奔跑,或是騎着自行車呼嘯而過,青春就該是這樣美好的感覺。”

可以看到,整部影片所呈現的就是這樣一種鬱鬱蔥蔥、充滿生機的青春感,明亮通透。當然,這和片中演員們的角色塑造不無關係,尤其是男女主演。“他們每個人都很投入,可以感覺到這些年輕演員也是想用這部電影證明自己的表演才能。比如耿耿有場操場跑步然後摔跤的戲,逗逗跑了七八遍,還把自己的鞋跑掉了。就是一遍一遍地演,很認真。”

除此之外,演員也得有悟性才能演出最真實的情感。片中有一場余淮刪照片的戲,賺取了不少觀眾的眼淚。而在拍攝過程中,陳飛宇在導演的引導之下,以自己過往的生活經驗賦予角色以更濃烈的情緒。用章笛沙的話來說,“演員的領悟力很重要。在表演過程中,有些東西是可以移情的,你要幫助年輕演員去尋找他生命中重要的記憶,來製造一種聯繫,找到共情的地方。”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將過往的時間起點設置在了2008年。那一年,神七飛天、奧運召開、汶川地震……種種大事記,是所有人關於這個特殊年份的集體回憶。在此之後的幾年,則是關於世界末日的預言甚囂塵上。因而,在片中,不管是無處不在的關於時代大事記的符號性標語,還是“瀰漫著的浪漫的末世情緒”,你都可以從細節中找到。

可以說,這些細節性的鋪墊,讓影片顯得更為真實,也讓整部影片有了更大的格局,能和更多的人產生共鳴。而歸根結底,細節也好,情感也罷,都是為了《最好的我們》和觀眾的共情做鋪墊。

沒有一個有才華的人會被埋沒

事實證明,能夠以真情實感打動人的電影才能獲得更廣泛的觀眾認可和更高的市場回報。無疑,《最好的我們》在這點上做到了。

其在上映之後,可謂以黑馬之勢,成為這個暑期檔最值得關注的國產電影之一,且票房效應持續升溫,即便是前後遭遇多部好萊塢大片的威猛攻勢,也能始終保持國產影片單日票房最高,最終在上映23天之後獲得了超4億票房,成為近三年來國產青春片之最。可以說,《最好的我們》能取得這樣成績,對於近來命運多舛的市場也是一種鼓舞。

而其實,這是章笛沙導演的第一部長片。在他看來,影片能夠得到觀眾的喜愛,主要在於其營造了一種臨場感,讓觀眾能有一個很好的情感宣洩的出口。同時,不重口的尋常故事,也更能拉進觀眾的距離。

因而,不僅僅是年輕觀眾受到觸動,影片也得到了很多“大齡”觀眾的喜愛。“我們有做過調研,其實這部影片最打動的是32歲到38歲之間的女性觀眾。”章笛沙如是說。背後的原因,如其所說,“大概是因為離青春越遠,青春片越能喚起她們心中很多憂傷的東西,戳到她們的軟肋。“

當然,畢竟是導演處女作,章笛沙也並不滿足於此。他覺得影片還有可以上升的空間。“《最好的我們》應該說是工整的,有青春片該有的元素,基本能滿足觀眾的預期,但在敘事上可能常規了點,希望以後能有一些挑戰,做一些更新奇,給人耳目一新感覺的東西。”

而在此之前,章笛沙其實已在影視行業摸爬滾打了十幾年。從中國美術學院油畫系畢業,再到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深造,科班出身的他,從2005年開始,就混跡於劇組。場記、副導演、執行導演,他一步一個腳印;2009年以後,還開始了編劇生涯。也因此,多年的經歷,鍛煉了他的手藝,而學畫出身,又於潛移默化之處塑造了他的審美體系。

如今終於有了導演處女作,對於他來說也是一個新的開始。“我覺得現在的市場對於青年導演還是很友好的,沒有一個有才華的人會被埋沒,因為有太多的機會和平台。像05年我剛入行那會兒,可能青年導演只能通過國際電影節這樣的方式能讓人知道。現在渠道多了,總能找到賞識你的人。”

《最好的我們》之後,他已經在準備下一部作品的路上。如今回想起一年前的那個夏天,章笛沙還是滿懷感慨。恍然間,他說起江邊四人小聚的那場戲,為了拍出清晨宿醉之後的感傷,他們熬了個大夜,那時恰好有一輛火車哐當哐當地開過,偶然的巧合,像極了當時電影需要的情緒和氛圍。

“你認真做一件事,冥冥之中老天爺會幫你。”他說道。

標籤: 電視劇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