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電影, 值得你特意跑一趟餘杭五常

電影快訊 1946℃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通訊員 陳棟 記者 章咪佳

“(畫面)如少女肌膚般的細膩與順滑。”同事看完120幀的《雙子殺手》回來嘖嘖感嘆。

雖然這個形容不怎麼樣,但是我們非常建議您,跑一趟五常的東影時代——對的,有點點遠——去看一看120幀的影片。

10月18日上映的電影《雙子殺手》(原定11月17下檔)將會延期至12月17日下檔。杭州唯一一家能夠滿足“4K+3D+120幀”的電影院東影時代,會根據排片每天至少安排2場,播放最高標準的《雙子殺手》。

當然,除了不可言傳只能胡說一通的視覺形容,我們從科學的角度詳述:120幀是什麼?為什麼120幀的電影值得去專門的院線觀看?

近視眼戴上了眼鏡

李安這部電影的情節,並沒有18歲少女那麼新鮮,這也是《雙子殺手》此前口碑差強人意的主要原因。

電影的劇本寫於1997年——克隆人與本尊的故事,彼時,世界上第一個成功克隆的人工動物“多利羊”剛剛誕生一年,克隆是個熱鬧詞;但22年後的今天,概念早已經不新鮮了。

這部電影, 值得你特意跑一趟餘杭五常 - 陸劇吧

但是坐在影院里戴上3D眼鏡,才播放派拉蒙的片頭,就已經有驚嘆聲出現了——看了無數次的片頭,那個金閃閃的logo,頭一回如此清晰地朝臉上砸過來,3D效果逼真至極。

就感覺之前的電影都是用一雙有着一兩百度的近視眼看的,這一次觀影,終於帶上了眼鏡,糾正視力5.3。

到威爾·史密斯出現在面前,影廳里逐漸安靜下來:這個威爾·史密斯實在太真了!真到讓人感覺自己像是漂浮在威爾·史密斯身邊的幽靈,“face to face”,在監視他的一舉一動。

而等影片的另一個噱頭出來——特效團隊花了兩年時間造出來的年輕版的威爾·史密斯:小克,一個23歲的純情又冷血的處男,真是要倒吸一口冷氣,驚呼“amazing!”。

電影中,23歲的威爾·史密斯

真實中的青年威爾·史密斯。1993年,電影《六度分離》劇照,當時威爾·史密斯25歲

在120幀的加持下,電影里每一位演員的表演就像被放在360°無死角的放大鏡下,每一個微表情,每一個眼神,都是纖毫畢現。這位不存在的演員,演技可以說是登峰造極。

蒙面打鬥時從眼睛裡迸射出來的寒光,就是一位殺人不眨眼的惡魔。

和假爸爸對話時的迷茫和無力,這不就是青春期的惶恐嗎?

坐在彈藥箱上拿着槍舔着冰淇淋時的天真,和我少年時吃冰棍的樣子一模一樣。

他的一舉一動,比坐在我旁邊位置的姑娘更清晰。以至於電影結束,摘下眼鏡,望着周圍,我覺得身邊的人才是在演電影,一時間分不清真實與虛幻。

我總算能理解為什麼3年過去了,同樣是“4K+3D+120幀”《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撲街以後,李安還是要把120幀拿出來做為電影的最大賣點。

這種沉浸式的體驗,的確是目前任何其他的電影都比不了的。

很多人都對“幀”的概念很模糊。最科學的解釋是:在任何動態的影像中,一幅靜止的畫面就稱為“幀”(Frame),幀即最小單位的單幅影像畫面。說得簡單點,幀就是一張照片,無數張照片組成了一部電影。

其實我們小時候就有過很直觀的體驗,科學老師為我們講解電影動畫的由來,有時候他們會拿出一本小冊子,上面畫著一個個動作近似的人物,然後他們迅速翻動冊子,我們就能看到裡面的人物動了起來。

可能老師還會用上走馬燈。

這個發明於宋朝的玩意,燈壁上畫著幾張小人騎着馬的畫,當快速轉動時,燈里的小人就會策馬奔騰。

小冊子上的一幅人物,走馬燈上的一張畫,都叫幀。

120幀

120幀,照字面意思應該是120張照片。

看上去有點沒頭沒腦,這其實是在宣傳上一種簡略說法。完整的表達應該是120FPS——120Frame(幀) Per(每) Second(秒)。就是一秒鐘時間內,屏幕上閃過了120張照片。

李安把120幀單獨拿出來作為電影的噱頭,是因為大多數主流電影,都是24幀的。

電影藝術,一直被稱為“24格的真理”。

為什麼是24幀?

首先,播放速度達到24幀的靜態圖片,人的眼球就會識別為這是一個視頻。

在默片時代,電影工業還沒有把24幀作為拍攝標準。

到了有聲電影年代,引入了同期錄音技術後,電影講究聲畫同步,24幀能保持最高的聲音清晰度。低於這個標準,就會有噪音。於是這個數字,就成為了電影拍攝的標準。

其次,24幀便宜。

彼得·傑克遜(著名導演、編劇和製片人。以《指環王:國王歸來》斬獲第76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和劇本改編)2011年在臉書上發過這麼一句話:

“90多年來,我們一直採用24幀來拍攝和放映電影,不是因為它最好,而是因為它最便宜!”

換句話說,24幀的電影,成本最低,利潤最高。

我們要能看到120幀的電影,不僅得有用120幀技術拍攝的電影,播放電影的屏幕,也要支持1秒鐘閃過120張照片。

我們的電腦液晶屏幕,大多數能支持到1秒鐘閃過60張照片,廠商們用單位赫茲(HZ)來統稱這個概念。那麼,高端點的屏幕,能支持144HZ,手機大多也是60HZ。

HZ這個單位是向下兼容的,即60HZ的屏幕能播放24幀、60幀的電影,但無法呈現完美120幀的效果。120幀的電影在60HZ的屏幕上播放,也只有60幀的效果。

其實,用手機就能體驗不同幀數帶來的不同體驗,以iPhoneXR 為例:

在“設置-相機”里找到錄製視頻,我們會發現有很多選項,在同樣是4K的條件下,手機相機提供了24幀,30幀和60幀的選擇。

選24幀,切換到相機界面,揮動手

選30幀,切換到相機界面,揮動手

選60幀,切換到相機界面,再揮手

相信你已經能感受到高幀帶來的差別了,24幀或許與30幀區別不大,但60幀和24幀,30幀比,已經是另一種觀看體驗了。

掌紋的脈絡更清晰,手掌揮動時的殘影也更少。

說到這裡,還可以分享一個用手機就能觀看120幀視頻效果的小方法——當然得需要一點兒想象力:

再以我的蘋果XR為例,在“設置-相機”里找錄製慢動作視頻一欄,設置成120fps,然後拍攝一個慢動作視頻。

在相冊里觀看這個視頻,通過相關技術,每秒120幀的視頻會被放慢一倍,2秒120幀,即每秒60幀來呈現給你,因為手機最高只能支持60幀。

最後在腦海中想象把他加快1倍,就是電影院里120幀的效果。

我閉上眼試了試,覺得還是挺難得。

所以有機會去電影院欣賞一部120幀電影,千萬別錯過。

標籤: 電影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