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談論“漫威到底是不是電影”, 我們在談論什麼?

電影快訊 1725℃

漫威最近有點“水逆”。

死對頭DC憑藉《小丑》這部獨立電影勇奪金獅獎,成為了歷史上所獲榮譽最高的超級英雄題材電影。

當我們談論“漫威到底是不是電影”, 我們在談論什麼? - 陸劇吧

得到電影界藝術肯定的是DC公司,那麼自然而然地,人們就會對如今的超英電影老大,以爆米花娛樂和商業價值見長的漫威有了看法,進而演變成了“漫威的電影算不算電影”的大論戰,並且這在歐美電影界似乎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這場有關世界上最大電影IP的討論,也許將改變整個電影發展的歷史。

|爭議本質:存在就是合理嗎?

事件的起因,源自電影大師,《出租車司機》的導演馬丁·斯科塞斯近期的一次言論。他在宣傳自己的新電影《愛爾蘭人》時聲稱“漫威電影不是電影,它就像一個主題公園”(比較巧合的一點是,《出租車司機》這部電影極大影響了《小丑》的故事風格,並且前者的主演,好萊塢的演技之神——羅伯特·德尼羅還成為了後者電影中小丑成長道路上舉足輕重的一個環節)。

當我們談論“漫威到底是不是電影”, 我們在談論什麼? - 陸劇吧

此話一出,算是掀起了全網的罵戰,漫威粉絲聲稱馬丁·斯科塞斯跟不上時代,無法真正理解漫威電影;支持他的人則說:漫威電影本身就是娛樂化的產物,納入算作藝術形式之一的電影來說有些牽強。

如果單純是互聯網上的互撕也不算什麼,可隨着事件慢慢發酵,許多好萊塢的導演和演員也紛紛現身,分成了兩派觀點。

當我們談論“漫威到底是不是電影”, 我們在談論什麼? - 陸劇吧

支持斯科塞斯的基本都是現今歐美電影界的大佬級人物,佛朗西斯·福特·科波拉、佩德羅·阿莫多瓦、肯·洛奇、李安,還有DC的前任總導演扎克施耐德。

這些以藝術電影為己任的導演都在抨擊漫威的一個致命缺點——過於商業。就像科波拉說的,漫威的電影沒有知識與啟發,觀眾在裡面感受不到光影的藝術價值。而面對迪士尼砸金子弄出來的酷炫特效,現如今在做技術革命的李安也說漫威的招式過於簡單重複,即使有網絡化的背景支撐也會讓觀眾慢慢感覺到審美疲勞。

另一派,支持漫威的基本上是參與漫威電影製作的人員,包括小羅伯特·唐尼,“銀河護衛隊”導演詹姆斯·古恩,即將成為女雷神的娜塔莉·波特曼以及迪士尼CEO羅伯特·艾格。

他們支持的道理很簡單——人民需要娛樂,需要勞苦生活之後的慰藉,而且,存在即合理。這些觀點有點像前段時間《演員請就位》里郭敬明的言論:你即使不喜歡,也得讓他存在呀,並且你不喜歡那是你的事,重要的是大眾喜歡。

其實這兩派言論的分化並沒有簡單的口頭罵戰那麼簡單,看看兩方的代表人物,加上他們所堅持的電影思想,你會發現:這背後其實是市場與電影本身,資金與流量IP,技術與內容全方面的博弈。這不僅說明好萊塢的發展走到了十字路口,甚至還能直觀地發現一代人思想的變化。

甚至,有人說:經此一役,說不定電影馬上就要死亡了。

|老牌電影導演需要靠流媒體公司投資

先看支持派這些導演的經歷,他們都是正統電影完美的代言人,在這些導演眼中自己的作品不是為了取悅誰,而是為了留下藝術的足跡而誕生的,他們習慣用電影來表達自己看待事物的觀點,用光影與故事的個人化描述講給觀眾們。說白了,他們堅守着電影的初衷。

你可以在科波拉的《教父》中摘取到“聖經”般的哲理,在阿莫多瓦的《捆着我,綁着我》當中知曉人與人之間倫理的惡性。回看漫威,也確實做不到在《鋼鐵俠》里體會到《出租車司機》那樣的社會學意義,在“復聯”的群戲中也感受不到導演的獨特風格。但這一眾導演如此一致的發聲,也在說明他們都感受到了真正的危機,這源自他們共同的窘境——沒錢。

拿斯科塞斯的新片《愛爾蘭人》來說,這部電影有這位大導演親自坐鎮,還有羅伯特·德尼羅和阿爾·帕西諾兩大骨灰級影帝再度聯手出演,電影的質量肯定不會有太大的問題,加上CG新技術的加持,導演也打破了以往的傳統運用起了新東西,綜合來看應該不愁投資。

而事實情況是,這部電影在立項之前,好萊塢的六大影業公司沒有一家給這位縱橫影壇五十多年的導演面子。到最後伸出援手,給這部電影投資的是流媒體行業的新興巨頭,年輕的網飛公司。

網飛的崛起其實也象徵著傳統影視行業的落敗,早年間的網飛是提供線上DVD租賃的公司,06年之後他們開始擴張版圖,提供線上流媒體的訂閱服務,以此吸引了大量粉絲關注,並且堅持購買大量優秀作品的版權,使得內容豐富度提高。而他們最矚目的成績是依靠觀眾體驗的分析來打造自己旗下的劇集,在這樣的情況下,傳統的編劇模式被打破,劇集故事創新度不是來源於某位編劇,而是全網幾千萬觀眾,這無疑給影視的創作帶來了極大的創新,保證了影人創作的靈感。

許多大導演開始喜歡這種模式,像大衛·芬奇,阿方索·卡隆都紛紛投入網飛的懷抱。而與之產生的效應,是劇集內容和生產劇集的公司超越了影業公司的收益,連蘋果都在考慮打造自己的流媒體公司。

反觀傳統電影市場,北美票房市場一年只有約百億的浮動,而沒錢帶來的壞後果就是人才流失,電影行業的創造力在被慢慢吞噬,這是互聯網的快捷方式給電影帶來的最大衝擊。

這還不是最壞的,最壞的是,影人們都快要保不住的電影市場被迪士尼一家佔據了超過二分之一。尤其在漫威收購了二十世紀福克斯之後,像華納這樣的巨頭似乎都無法與迪士尼掰手腕了。

恰好漫威影業,是迪士尼旗下最值錢的IP。說白了,老影人對漫威的群起攻之,其實是對它背後迪士尼壟斷電影市場的反擊。

我們還可以期待一下如今作為反漫威利劍的《小丑》,這部既是漫威死對頭家出品又滿含藝術風格的電影會不會在明年的奧斯卡上面摘得最佳呢?如果沒有,迪士尼那便是完完全全的統治了好萊塢。

|老牌電影人走技術革新路線,沒有成功

既然內容拼不過,那搞技術革新呢?目前看來,這一點還是沒成功,李安很現實地證明了這一點。

之前他的《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首次打破電影24幀的傳統,用120幀取代24幀,這可以讓電影更加細膩真實,觀影感比“復聯”震撼真實多了,也能極大改變導演與演員的創作習慣。如果這項技術成功普及,那便是能載入電影歷史的大事件,是電影誕生的一百多年以來近十幾年最偉大的變革,李安將是能夠站在盧米埃爾地位的人物。

可惜,四年過去了,世界上只有兩部120幀電影,並且都是李安拍的。

這說明技術革新似乎還並不足以讓電影行業有振奮人心的消息。這麼一看,漫威和它背後的迪士尼甚至是這些新興的流媒體公司徹底將電影變成了資本的玩物,電影作為一種娛樂形式似乎岌岌可危。

|歷史會證明:漫威是偉大的

拋開這些導演因為資金對漫威的成見,以及迪士尼的資本侵入。漫威做的這一切,只能用偉大兩個字形容。它不僅偉大,還是電影發展上重要的變革者。

在此之前,電影的故事模式還是比較單一,許多龐大的內容一般都需要在兩小時的時長內實現,這對導演演員都是比較大的挑戰。可劇集不一樣,劇集可以鋪設好內容再進行敘事,它的內容有很大的格局容量,能體現更多的東西,並且劇集每集留下的故事懸念可以更好的吸引觀眾。

這些在之前的電影上見到的很少,雖然也有類似“哈利波特”這樣的電影系列,但是漫威真正把這種劇集化的模式變成了自己的電影宇宙。

漫威的電影宇宙不同於系列電影的地方在於它的拓展性,有漫畫作為基礎的漫威有着龐大的故事體系打底,這讓他們可以通過分開不同電影系列最後彙集成一個合集的能力,漫威的一部電影可以是獨立存在的,也可以給後面的電影做線索,甚至去挖掘一部新的故事,就拿《鋼鐵俠》來說,這部電影是鋼鐵俠的個人電影,也是“復聯”故事的開始,更引出了神盾局,依靠神盾局聯繫到了其它英雄的故事,而其他超級英雄又有自己的故事線。這相當於層層擴展,給了漫威近乎無限的故事來源,即使一個系列的故事枯竭了,也可以通過主體故事線來引出新的內容。

於是,漫威可以包容不同風格的導演演員在他們的計劃中去創作,不僅如此,漫威的超級英雄故事還可以發展到世界各地,給不同膚色的演員提供機會,比如《黑豹》和《上氣》。這是給死氣沉沉的電影界一個非常好的創作機會,因為漫威的資金保障,導演不用擔心電影之外的問題,專心於創作,這是漫威能給予創作最好的保證。

除了這一點,漫威慢慢將超級英雄的電影變成了一種新的文化,與之伴隨的是整個電影市場的進步,老影人不會守着傳統模式不去創新,新的影人會根據漫威帶來的流量特點去創作新的吸引觀眾的故事,這是一種比技術還重要的變革,它促使影人眼界的變化。

互聯網帶來的快文化是這個時代的特徵,電影也不能固步自封不懂變通,陽春白雪的電影藝術還是有人欣賞,只是它們創作的模式要順應這個時代的變化。

最後,漫威其實已經是我們95後的一種經典回憶了,它鋪設的故事伴隨着我們的成長,我們也習慣了漫威在我們生活中的作用。

標籤: 電影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