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電影需要尋找一個平衡點

電影快訊 1099℃

光明網訊(記者 龐聰)《我和我的祖國》《攀登者》《中國機長》三部影片構成了史上最強國慶檔,圍繞中國式大片如何表現家國情懷,中國電影市場蓬勃發展背後的中國經濟轉型的信心和定力等話題,10月27日,光明日報社與上海電影集團聯合主辦了電影《攀登者》專家研討會,展開深入探討。

主流電影需要尋找一個平衡點 - 陸劇吧

光明日報社副總編輯沈衛星在致辭時表示,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華民族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這就為電影創作提供了無比廣闊的空間和源源不斷的素材。電影《攀登者》就是站在時代的高度,緊緊抓住中國運動員兩次登峰這一獨特而重大的歷史事件,重新思考、醞釀、加工,用豐富的電影語言,開掘出其間蘊含的精神高度和文化內涵,這也為今後國產影片高質量發展提供了諸多啟示。

上影集團董事長任仲倫介紹說,怎樣解決一個年代戲、一個父輩戲跟當今年輕觀眾的審美距離,是拍攝中在考慮解決的問題。胡歌演的楊光、章子怡演的氣象專家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作家阿來把這些故事創作出來,再通過演員的用心呈現,最後有了該片。

“整個影片充盈着為國攀登的精神,作為影片的靈魂可以讓我們感受到電影的力量。”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饒曙光談到,電影給我們提供了多方面的啟示,如果能夠在如何關照國家敘事、如何關照英雄敘事、如何把個人化的動機跟國家精神有效結合這幾個方面,找到一個更恰當的平衡點,主流電影才會有一個更加可持續的健康繁榮發展。

心中有山,就往上攀。“像《攀登者》這樣的電影,其實隱喻性非常強,就是我們整個民族前進歷史的一個攀登的縮影。”中國藝術研究院原副院長賈磊磊如是說。

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尹鴻認為,影片體現了新主流電影的特點和變化。第一是宏大敘事,改用個體視角敘述一個宏大主題;第二是做一些類型化的加工,用細節化手段,使作品能夠在故事、懸念、情感的展開中呈現一定規律。第三,影片體現了共享價值。例如影片中設置的“救人還是救機器”的問題成為一個戲劇衝突點,很有現代感,讓觀眾深思。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仲呈祥談到,歷史上兩次攀登珠峰所蘊含的是民族自信、自尊、自強的精神內核,真正貫徹了為時代立傳、為時代畫像,為時代譜寫精神圖譜。

與時代同呼吸、與祖國共命運,應該是每一個中國電影人最重要的使命。國慶檔的這些影片相繼以精良製作、精湛創作、個體價值與國家使命結合,用主流價值觀講好一個個生動的中國故事,讓觀眾真正用心感受電影的魅力。

標籤: 電影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