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哈佛路”中的感悟-“電影吃貨”淺談

電影快訊 1199℃
“風雨哈佛路”中的感悟-“電影吃貨”淺談 - 陸劇吧

風雨哈佛路

很早我就接觸並喜愛了“風雨哈佛路”,但這影名大概會被很多人摒棄,自以為不用看就知該電影大概充斥了中二的雞湯搭配老套情節。

反覆來看“風雨哈佛路”確實情節走了老套,且電影的構架也不合理——比如過多去說麗茲幼時所受苦難,卻對她成長中堅韌的部分進行了大篇幅刪減,直接從苦難後快速跳脫到麗茲的成功。這樣思路直接曲折的地方在電影中還有好幾處:比如克瑞斯與女主友情的快速升溫。但任何電影都不能表現出原著中(本電影原著:《breaking night》)的細節,且這個電影本就是用對比來表現出一幅勵志雞湯的樣子。是的,從這個層面來說它很成功,因為無論影片製作是否粗糙,我們都知道風雨哈佛路是很著名的勵志雞湯。

很多人喜歡在低沉時候看勵志電影,大概因為他們總可以從電影中汲取一些情緒來帶入自己的現實生活,因為看到別人的故事,看到自己的曾經,只不過自己的結果沒有影片中那麼輝煌。他們只是驚奇於電影中麗茲成功的容易程度,然後感嘆“電影畢竟是電影”。

不可否認,麗茲的成功也有很大運氣的成分。比如即使克瑞斯仍是庸庸碌碌,她仍為麗茲從家庭的沉重中脫離出來提供了歡樂。感謝麗茲能遇到她;又或者麗茲沒有遇到中學老師大衛,或許這個姑娘上升的坡度要緩得多。

“風雨哈佛路”中的感悟-“電影吃貨”淺談 - 陸劇吧

麗茲無家可歸的生活

她能用兩年時間修完四年高中,麗茲是天才。但麗茲的未來從她小時便可見一斑。就像一場戲一樣,她只看過鄰居撿到的百科全書,卻不讓老師拿走試卷,仍堅持要考試。她說:“不,我要做,看起來沒有那麼難”。人,總要追求一些東西。

“風雨哈佛路”中的感悟-“電影吃貨”淺談 - 陸劇吧

麗茲在學校的第一晚

回到之前的話題,為什麼許多平凡的人會在低沉時看勵志電影。因為出於自我安慰罷了。九成九的人對自己的生活並無規劃,庸庸碌碌過每一天,然後到深夜回顧自己在白天有多少時間被浪費掉。也會從知乎或百度上查自己的計劃獲取心靈雞湯,標題無外乎是如何確立目標如何自律或如何實現財務自由之類,從幻想中獲得滿足。這豈不和看勵志電影一樣。載體不同而已。

克瑞斯大概說出了人的心境

人大概都自我主義,標榜自己和別人不同,其實哪有什麼不同,臆想而已。人是一種不自律且自私的物種。所謂的有思想,大概指有人能從自我認知後跳脫出來,將自己當作管理物件,並寓樂其中;再次一等,是有輕微受虐傾向的人,將自己當作工具來管理,設定好乾某件事的獎懲項,逐漸將自己打磨成另一副樣子。但是否能獲得收益或令自己滿足就不得而知了;再次一等就是普羅大眾,偶爾會上進,卻因短時間無法得到收益而極易放棄,如過山車般顛簸折騰,但結論不外乎和最次等渾噩麻木的人一樣。

而這普羅大眾就是大多數人。

這麼想想,麗茲的成功大概有部分原因是因為她的執行力。而她的執行力來源不過是生活,生活在逼着她只能前進。現實中的我們卻因不至於餓死而沾沾自喜,躊躇不前。

世界在轉動,你只是一粒塵埃,就算你消失了,地球仍然轉動。現實是不會按照你的意志去改變的,因為別人的意志更強些。生活的殘酷會讓人不知所措,於是有人終日沉浸在彷徨迷茫之中,不願意睜大雙眼看清形勢,不願去想是哪些細小的因素累積起來,造成了這樣的局面。

麗茲得知獲得獎學金時的歡欣

為什麼不能是我這種人?他們有什麼特別之處?是因為他們的出身?我儘力拼搏,不讓自己淪落到社會底層。如果,如果我更加努力呢?我現在離那層膜很近,觸手可及,

麗茲對哈佛的撫摸

每天起床,我看見的世界上的每個人,都好像都披着一層膜,無法穿透。這種感覺很奇怪,有點悲哀,可是沒有辦法改變。這些人的動作舉止,為什麼這麼不一樣?是不是因為,他們來的世界就是這麼不一樣?若是這樣,那我要更努力、更努力,把我自己推到那個世界去。

標籤: 電影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