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許多小夥伴在學生時代,都看過這部電影版的天龍八部。它近乎魔幻的激光打鬥場景和各種穿越的台詞,都給人留下了極深的印象。一如當年的絕大多數金庸武俠電影,《天山童姥》除了人名和武學取自《天龍八部》以外,在故事上基本和原著沒關係。儘管導演錢永強請來了鞏俐,林青霞和張敏這三位紅極一時的女明星,但該片在1994年上映時依然慘敗,僅僅拿到了653萬港幣的票房。原計劃以段譽和喬峰為主角的兩部續集電影也因此被取消。其過於簡單粗暴的劇情和不入流的台詞,在當時內卷嚴重的香港電影市場完全沒有任何優勢。不過以如今的眼光看,本片的娛樂性還是相當豐富的。
片名既然叫《天山童姥》,又請來了鞏皇和東方不敗,註定了這是一部“大女主”的電影。事實也證明,在兩位氣場極強的女演員面前,別說林文龍這位初出茅廬的TVB小生,即便是張敏都要弱上三分。那一年的鞏俐29歲,而林青霞已經40歲,二人一同框,依然是爭奇鬥豔,誰也不輸半分。
很難想象這是兩張年齡差了11歲的臉
1993年,林青霞已經被沒完沒了地反串男角折騰煩了,加上3年前憑藉《滾滾紅塵》圓了金馬獎之夢,已經有了息影的念頭。但她一直渴望能與鞏俐來一次合作,原本徐克計劃在《新仙鶴神針》邀請兩人分別飾演白雲飛和藍小蝶,但都因為檔期原因失之交臂,直到《天山童姥》才有了機會。
那一年鞏俐同時接到了《青蛇》的劇本,但為了能與林青霞合作推掉了後者,如今再看也不知是遺憾還是幸運。總之,兩位女星的對手戲,成為了《天山童姥》中最大的亮點。而編劇張炭似乎也不願意浪費這難得的機會,在這部商業片中大膽加入了百合元素:巫行雲和李滄海的姬情,哪怕放到現在的華語武俠電影中都算得上相當前衛,以至於該片在內地發行時,特地在國語配音上做了修改,部分旁白聽起來特別彆扭。
嚴格來說,巫行雲這個角色實在有些浪費鞏俐的學院派演技。她本人演慣了嚴肅電影,早期參演高度娛樂化的港片,明顯水土不服,《唐伯虎點秋香》就成了她多年後極為後悔的一次表演經歷,好在巫行雲雖然角色單薄,但形象霸氣威嚴,不苟言笑,比較適合當時的鞏俐。
相比之下,林青霞的李秋水就表情豐富得多了,雖然角色地位極高,但一言不合就炸毛,如今看來還挺萌的。特別是假扮李滄海,騙取虛竹的北冥神功這場戲成了全劇最大的笑點。
40歲的林青霞依舊美不勝收,霸氣外露
張敏飾演的阿紫是全劇的搞笑擔當,雖然腦筋轉得極快,但時不時會犯個傻,不打自招。至於扮演虛竹的林文龍,雖說是個擺設可能有點過分,但在三位女星的氣場和戲份擠壓下,他真的沒有什麼記憶點。全片從未露臉的無崖子,或許是劇組出於省錢的考慮,乾脆讓飾演大雄的白石千頂替出演。一想到林青霞對着這張有些猥瑣的面孔深情不移,多少還是讓人有些幻滅的。
順便提一句,李秋水霸佔了靈鷲宮後,因為沒東西吃餓出了幻覺,回憶中的那首插曲《只有我自己》由一代天后王菲獻唱,足見該片的牌面。
布景方面,《天山童姥》有着港片的一貫缺點:因陋就簡。許多場景一看就有明顯的棚拍痕迹,但該片的道具組,有效利用了特效煙霧和燈光,在攝影棚里搭出了天山雲霧繚繞的感覺,巫行雲和李秋水的“天上打戲”,真有一種神仙打架的范兒。雖然光波對轟的biubiubiu拙劣音效,不免讓人齣戲到雷霆戰機或是《星球大戰》,可那時候的演員即便是吊威亞,也感覺是真的在飛。而不像現在是幾個秤砣被吊起來在空中晃。
該劇真正稱得上出彩的武打設計,反倒是丁春秋對決蘇星河。既發揮了香港武俠片固有的動作優勢,又適當融入了部分特效,哪怕在近30年後的今天看來,都是令人耳目一新的設計。
除此之外,影片中出現了不少致敬經典日漫《龍珠》的場面。比如星宿派五大弟子迎接丁春秋時的姿勢,就來自《龍珠》弗利薩篇的基紐特種部隊,至於瞬間轉移大法,元氣彈乃至北冥重生法就更熟了。幾乎把龍珠里的橋段玩出了花,足見黃金時代的香港電影對於各種流行元素的吸納與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