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二十大召開!三亞:轉型發展闖新路 面向未來築高地

電影快訊 1729℃

中國小康網 獨家專稿

文|《小康》·中國小康網 胡妍

海南省三亞市以自貿港建設為引領,堅持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着力破解經濟結構不優、發展動能不足、產業基礎薄弱等問題;加快培育南繁、深海等產業,着力打造旅遊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和熱帶特色高效農業等四大主導產業,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迎接二十大召開!三亞:轉型發展闖新路 面向未來築高地 - 陸劇吧

三亞國際免稅城

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十年,是我們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的十年,也是三亞產業轉型發展邁出新步伐的十年。三亞緊抓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的戰略機遇,全方位推進產業高質量發展跨越。

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是三亞發展的最強優勢和最大本錢。旅遊業依然是三亞經濟重點產業,未來要繼續大力發展。但是,構建現代產業體系,三亞必須破除產業結構單一、過分依賴旅遊業和房地產業的現狀,培育壯大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不斷增強產業發展韌性,才能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聚焦高質量發展,打造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新標杆,三亞將加快建設國際旅遊消費中心核心區、加快打造自貿港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加快躋身國家戰略高新技術前沿區、加快創建熱帶特色現代農業示範區等“四區”現代產業體系定位。

近年來,三亞積極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減少對房地產的依賴,房地產開發投資佔比從最高的6成下降到4成。產業結構從過去以旅遊業、房地產業為主向旅遊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熱帶特色高效農業為主邁進,全市三次產業結構由2012年的14.1:20.6:65.3調整為2021年的11.2:14.9:73.9。搶抓自貿區、自貿港建設機遇,以三亞崖州灣科技城、中央商務區為代表的重點園區加快建設,成為新的產業增長極。2021年,全市生產總值835.4億元,較2012年增長了1.6倍。

4月26日,海南省委書記沈曉明來到海南省第八次黨代會第二代表團(三亞、五指山團)參加分組審議時強調,“三亞市要爭做轉型發展的示範,加快崖州灣科技城建設,發展好南繁、深海等高新技術產業,打造國際旅遊勝地和科創高地”,為三亞發展指明了方向。三亞市第八次黨代會提出,實施“創新能力提升”和“產業培優提升”工程,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三亞市創新能力提升、產業培優提升、民生建設提升“三大工程”動員部署會成功召開,《三亞市創新能力提升工程暨打贏科技創新翻身仗實施方案(2022-2024年)》《三亞市產業培優提升工程實施方案》陸續出台,為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繪出路線圖、任務書、時間表。

項目建設是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動力之擎。當前,緊鑼密鼓的建設場面遍布三亞市,各項目正穩紮穩打奔目標。在崖州灣科技城,全球動植物種質資源鑒定評價及確權交換中心、國際玉米技術創新與成果轉化中心、種業創新中心等一批重點項目相繼開工,今年投資額500萬元以上的政府投資項目共122個。三亞中央商務區成功吸引海旅免稅、中服免稅、珠海免稅、中糧大悅城、眾興集團等一批高質量產業項目快速落地;有序推進三亞國際遊艇中心項目建設,已招引企業39家,預計今年可完成交付展業。這批帶動性強、輻射面廣、結構優化的重大項目,正為三亞打造特色優勢產業集群和產業生態蓄力。

2022年,三亞市將優化營商環境作為“一號改革工程”,各部門協同努力,聚焦完善營商環境運行體系,解決營商環境痛點堵點問題,突出重點領域系統集成,深化改革創新,取得積極成效。堅持比學趕超,為全省優化營商環境貢獻“三亞經驗”。崖州灣科技城“水電氣聯動報裝”“種業知識產權保護”“科技賦能園區規劃建設管理”等優秀經驗入選全省營商環境示範創新案例,在全省進行複製推廣。企業開辦實現“零跑腿”“零費用”,辦理時間壓縮至1個工作日,並同步發放營業執照和電子印章,崖州灣科技城推出企業開辦“創業逐夢盒”,一次發放營業執照、企業公章等五枚印章、稅務Ukey、園區服務及政策兌現服務手冊等,新開辦企業實現“照、章、冊”一窗通領。

加快建設國際旅遊消費中心核心區

海南省第八次黨代會提出要做優做精三亞經濟圈,打造國際旅遊勝地。7月1日,三亞鹿回頭風景區免費開放首日,接待遊客量由淡季的600人次突破2000人次。三亞景區告別門票經濟,迎來客流的快速攀升,轉型的一次突圍讓旅遊市場迎來一波小熱潮,這是三亞消費市場正在加速復蘇、消費潛力逐步釋放的一個縮影。

三亞作為我國唯一的熱帶濱海旅遊城市,近年來憑藉區位獨特、旅遊資源豐富的優勢,不斷加快國際旅遊勝地建設進程,旅遊產品丰度及廣度顯著提升,旅遊行業管理模式持續創新,湧現出眾多旅遊新業態,智慧化、自助化的全域旅遊服務體系已初步形成,旅遊接待設施進一步健全,國際化程度不斷提高。吉陽區入選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旅遊業作為三亞的傳統優勢產業,不斷釋放新魅力,提質升級邁向高質量發展之路,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績單:2021年,旅遊接待過夜遊客人數是2012年的接近兩倍,旅遊總收入是2012年的接近三倍,對全省旅遊總收入的貢獻率超過一半。

三亞市旅遊和文化廣電體育局局長陳震旻表示,隨着鹿回頭風景區、大小洞天旅遊區相繼取消門票實行免費入園,三亞旅遊景區將邁入以核心資源、特色產品、創新玩法、優質服務為引領的新發展階段。

近年來,三亞旅遊目的地熱度不斷提升,國際化影響力不斷擴大,根據市場需求培育出了種類繁多的新業態,在市場上廣受關注。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三亞市共有旅遊新業態企業209 家。家庭親子旅遊、會議獎勵旅遊、婚慶蜜月旅遊、郵輪遊艇旅遊、低空飛行旅遊、休閑農業旅遊、醫療健康旅遊等“旅遊+”新業態產品逐漸豐富三亞市的旅遊產業鏈;全域旅遊“十鎮百村”美麗鄉村點相繼建成開放;大型歌舞旅遊演藝景區—宋城三亞千古情成為最受歡迎的旅遊景點之一,紅色娘子軍等特色演出也深受遊客喜愛;建立起了三亞國際免稅城,引進國際知名品牌300個。

海南進入自貿港時代,三亞被賦予了“國際旅遊消費中心核心區”的全新定位。三亞搶抓重大發展機遇,大力發揮離島免稅新政等自貿港政策效應,着力打造國際旅遊消費標杆。

2020年7月離島免稅購物政策落地以來,三亞國際免稅城、三亞海旅免稅城、三亞國際免稅購物公園、三亞鳳凰機場免稅店銷售額達656.62億元(含線上線下),佔全省銷售額75%以上,離島免稅成為海南自貿港的一張“金字招牌”和三亞旅遊消費的一張名片。三亞將持續推進離島免稅購物服務提質增效,促進消費集聚、品牌彙集,提升離島免稅購物的國際競爭力,將“淘海外”變成“淘海南”“淘三亞”。

三亞還積極培育消費新業態、新模式。通過線上平台聚合離島免稅、跨境電商、大型商超、住宿餐飲、汽車銷售等行業福利,促進消費市場全面復蘇。探索發展“跨境電商+旅遊+數字營銷”多業態融合的新消費場景,今年2月三亞保稅物流中心(B型)首單跨境電商包裹發出,標誌着三亞跨境電商綜試區建設取得了實質性成果;大力發展“首店、首秀、首牌、首發”經濟,引進國際國內知名品牌,支持本土特色企業創新業態,加大優質商品供給。目前,正加快中免一期2號地和三期、亞特蘭蒂斯二期等項目建設,積極推動華潤萬象城、國際文物藝術品交易中心等項目落地。

加快發展自貿港現代服務業

在三亞中央商務區放眼遠眺,碧海藍天,一艘艘遊艇“排隊出海”。目光轉向三亞中央商務區東岸單元、月川單元、鳳凰海岸單元及海羅四個單元,項目工地上塔吊林立、工人揮汗如雨,處處生機勃勃,產業集聚態勢逐步顯現。三亞中央商務區正成為三亞重塑城市空間、尋求新經濟增長極的重要支撐。

三亞中央商務區管理局黨委委員、副局長陳默介紹,三亞中央商務區位於三亞市主城區,土地總規劃面積442.51公頃,分為鳳凰海岸、東岸、月川、海羅四大片區,重點打造以總部經濟、現代商貿、金融服務、郵輪遊艇為主導,以專業服務和文化休閑為支撐的“4+2”現代服務產業體系。

園區成立以來,積極落實省、市各項工作要求,新增企業數量、園區稅收、營收、固投等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完成較好。以2021年為例,園區畝均營收4129.47萬元、畝均稅收收入260.9萬元、畝均投資量為864.46萬元,排名均位列全省重點園區前3名。

金融服務方面,園區確定了“一體兩翼三領域四特色”總體思路,保持園區在財富管理、跨境金融、交易場所三方面的既有優勢,同時以特色金融活動載體不斷擦亮“財富三亞”品牌,真正讓三亞成為聚人聚財的金融開放高地。截至目前,已入駐園區私募基金管理公司178家,管理規模超100億人民幣;私募基金70支,註冊資本近200億人民幣。路易威登、普羅斯、真格等國際知名品牌、大型產業資本及知名創投機構設立了投向高端消費、倉儲物流等領域的QFLP基金36支,註冊資本達33.88億美元,位居全省重點園區前列。落地QDLP管理人15家,超過全省首批試點名額的一半。海南國際清算所,海南國際商品交易中心、海南國際碳排放權交易中心、三亞國際資產交易中心陸續落戶園區。

現代商貿方面,園區聚焦特色化、高端化、外向化發展,積極培育免稅消費等高端商業業態,探索國際貿易業態模式創新,打造圍繞以消費中心、貿易中心為主導的業務發展新模式。成功吸引海旅免稅、中服免稅、珠海免稅、中糧大悅城、眾興集團等一批高質量產業項目快速落地。海旅、中服兩家市內免稅店順利開業,形成離島免稅發展新標杆。紫金礦業順利完成三亞首筆新型離岸國際貿易業務。博士眼鏡實現三亞B保跨境電商的首單出關。

遊艇產業方面,園區持續推進強中游補下游延上游工作,圍繞“2866”戰略部署,積極探索服務輸出路徑。中游有序推進三亞國際遊艇中心項目建設,已招引企業39家,預計今年可完成交付展業;下游加速推進南邊海國際遊艇碼頭及口岸項目,完成海上旅遊綜合平台項目建議書,積極開發遊艇經紀人培訓課程;上游謀劃建設遊艇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利用法拉帝積極引入遊艇製造維修產業,成功舉辦自貿港首個交通載具類設計大賽——海南國際遊艇設計大賽,搭建遊艇“設計+產品+產教”資源對接平台,推動遊艇產業全鏈條更深層次的合作。


迎接二十大召開!三亞:轉型發展闖新路 面向未來築高地 - 陸劇吧

深海載人潛水器“奮鬥者號

打通南繁、深海產業鏈條

中國人的飯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必須把種子牢牢攥在自己手裡。建設海洋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大戰略任務。近年來,海南科學謀劃、加快建設“南繁硅谷”和發展深海科技。三亞崖州灣科技城作為海南自由貿易港重點園區,總體規劃面積69.3平方公里,通過G98環島高速入地方式,實現南繁、深海兩大科技城在空間上的緊密布局和有機融合,是三亞市培育產業轉型新業態、激活經濟發展新動能、打造自貿港建設新標杆的重要增長極。

俯瞰崖州灣,距離國家(三亞)隔檢中心(一期)項目直線距離約3千米的崖州灣科技城深海科技創新公共平台,近千名工人分布於項目各處,進行鋼結構、基坑支護等工程作業。

成立於2009年的三亞南鹿實業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增資擴股成為國務院國資委混合所有制企業,是海南省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海南省現代農業產業園、海南省高新技術企業和海南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現擁有1000畝自主培育的蓮霧新品種“南鹿一號”和“黃薌果”,在全國20多個一二線城市及線上建立完善的銷售渠道,去年年銷售額達到1100萬元,與三亞崖州灣科技城成立三亞南鹿熱帶果樹研究院有限公司。自公司進駐以來,享受了稅收減免、優化營商環境等多方面的政策紅利,以及園區提供周到、細心的服務,目前公司已擁有26項發明專利重點進行熱帶水果新品種、新技術研發。

南繁種業和深海產業是崖州灣科技城的核心技術產業,核心產業的快速發展對海南自貿港的建設有非常重大的意義。2021年5月12日,三亞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正式獲國家知識產權局批複建設,承擔專利快速審查、知識產權快速維權、知識產權保護協作、知識產權綜合服務等工作。為增強“南繁種業”、深海科技等重點產業集群創新引領力,三亞崖州灣科技城全面推進專利轉移轉化工作。以哈爾濱工程大學南京農業大學為代表的高校,以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熱帶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為代表的科研院所,以及三亞南鹿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海南廣凌農業集團有限公司、三亞君福來實業有限公司等企業參與崖州灣科技城本次科技普惠活動中,提交了包括100項用於開放許可的專利、76項用於知識產權掛牌交易的專利及商標。作為海南唯一入選國家級知識產權強國建設試點的園區,三亞崖州灣科技城在全省率先推進專利開放許可工作,探索專利運營新模式,讓科技創新成果惠及更多中小微企業。

當前,在南繁種業方面,隨着中國種子集團的正式入駐、大北農設立農業科創孵化器的引進,帶動了荃銀高科、皖農種業等上下游企業進駐,引領南繁種業產業鏈提檔升級和種業CRO企業集聚。除此之外,引入華大集團設立三亞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立足農業育種、深海科技、合成生物學等戰略需求和前沿科學,打造產學研一體化新型研發機構。

在深海特色產業方面,園區聚焦深海裝備製造、海洋生物醫藥、可再生能源和新材料開發及現代海洋服務業,突出以精取勝,體現海南特色,構建產業生態。引入中國電信、山東東寶、明陽智能、康碼生物等涉海細分領域頭部企業。

在高新技術領域,園區也擁有新道科技、科大訊飛、晨海水產、隆平生物、雙猴科技、一飛智控等一批具有發展潛力的重點產業企業。此外,以深海化合物資源中心、非人靈長類種質資源與模型研發中心等關鍵平台為支撐,構建實驗動物、生物醫學和全健康產業融合發展的生物科技產業生態圈。


迎接二十大召開!三亞:轉型發展闖新路 面向未來築高地 - 陸劇吧

三亞市崖州區(壩頭)南繁公共試驗基地示範片,收割機在收割雜交水稻。武威/攝

加快發展熱帶特色現代農業

黨中央曾指出,海南是我國唯一的熱帶省份。要發揮熱帶地區氣候優勢,做強做優熱帶特色高效農業。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中提出“建設全球熱帶農業中心”的發展目標。作為建設全球熱帶農業中心的前提,打造“熱帶特色高效農業王牌”已時不我待,三亞在這方面佔據“天時、地利、人和”,理應勇當先鋒,成為“王牌中的王牌”。

為此,三亞引進世界同緯度地區“新奇特優”熱帶水果品種,積極應對RCEP協定正式生效後外來農產品的衝擊,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充分利用“新奇特優”南繁成果,形成“首種優勢”,通過引進優質新品種,持續提升成果轉化,促進三亞市熱帶特色高效農業健康發展,把三亞建設為我國“新奇特優”熱帶水果生產示範園。三亞以“適度規模化、管理標準化、營銷品牌化、技術精準化、保障制度化”為發展路徑,依託海南自貿港大背景和全球動植物種質資源引進中轉基地便利條件,通過政府引導、專項補貼等形式,引導產業布局,重點發展包括但不限於榴蓮、榴蓮蜜、紅心菠蘿、高品質椰子、牛油果等“新奇特優”熱帶特色水果品種,擴種類、擴銷路、樹品牌,努力構建“有果品、興果業、建果園”的熱帶水果產業發展格局,促進熱帶水果產業鏈延伸,實現果業興旺、果農富裕、鄉村振興。

成立於2012年的海南希源生態農業股份有限公司,聚焦以海南為主的熱帶區域,發展水果產業。經過10年的發展,該公司在三亞、樂東白沙保亭、陵水等地建陸續建設有以芒果、菠蘿蜜、燕窩果、椰子、榴蓮、百香果等為主的種植基地18塊,面積7500畝。水果的年產量已經達到5萬噸,目前在全國設立了11個銷售大區,公司以芒果為核心的熱帶水果年銷售額已超過7億,“希源”牌水果位居海南省企業品牌水果出島銷售額第一,公司也成為了熱帶地區最大的果業產業企業。

在積極發展熱帶農業的同時,該公司以產業發展帶動當地經濟發展,為貧困地區居民提供就業機會,通過“公司+合作農戶”、“公司+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生產模式,為合作農戶提供優質種苗、肥料和技術指導。公司還通過擴大產業布局,帶動、推動貧困地區脫貧。

9月21日,在一片芒果地里,育才生態區青法村的芒果種植戶胡建忠正忙碌着。再過不久,這裡的果樹將結滿一顆顆“致富果”,為胡建忠一家帶來更多收入。

冰箱、彩電、空調、洗衣機……在胡建忠的家裡,瓷磚鋪貼的地板被拖得光亮,能倒映出人影,家電整齊擺放。“這幾年,日子變化是真的大,吃穿不愁了,蓋上了新房,存款也有了。”從貧困戶變成小康戶,回看走過的路,胡建忠感慨萬千。

群眾脫貧,過上好日子,與國家的精準扶貧政策息息相關。2015年以來,三亞市委、市政府堅持把脫貧攻堅這一重大政治任務抓在手,精心謀劃、精準發力,帶領全市建檔立卡戶翻越貧困高山,向全面小康發起總攻。全市16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在2016年底前全部摘帽出列,已出列貧困村經過近幾年的鞏固提升,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和農村面貌得到了極大改善。三亞還通過大力實施產業扶貧、就業扶貧、消費扶貧等,不斷提高貧困群眾脫貧致富能力。經過近幾年的幫扶,貧困人口人均純收入從2016年的6219.38元/人·年增長至2020年的18990.41元/人·年,增長了2.05倍。同時,建立健全防止返貧致貧監測和動態幫扶機制,加強對貧困戶、邊緣戶的動態監測管理,鞏固脫貧成效,最大限度防止建檔立卡戶返貧和新增貧困人口。

此外,三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美麗鄉村建設工作。“十三五”期間,三亞市累計開展51個美麗鄉村建設項目,順利完成省下達的47個建設任務,其中27個示範村獲得海南省星級評定。今年三亞升昌村、南田居田灣隊等11個村(隊)被確定為三亞市美麗鄉村建設市級示範村(2021-2023年)。三亞市緊緊圍繞“農業高質量發展、美麗鄉村高質量建設、農民高質量就業增收”的目標,通過“一環五區八景十一村”綜合示範項目,串聯全市美麗鄉村建設,全面逐步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水平,創建一批內外兼修的美麗鄉村,帶動村莊發展和農民增收,打通了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化通道,全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共富”鄉村振興三亞樣板。

(《小康》·中國小康網 獨家專稿)

本文刊登於《小康》2022年10月中旬刊

作者:胡妍

標籤: 電影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