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祝》的成功讓夏衍更加看重桑弧的導演能力,在北京電影製片廠決定拍攝魯迅的《祝福》紀念其逝世二十周年時,夏衍特邀在上海電影製片廠的桑弧做導演,自己做編劇,成立《祝福》拍攝小組。
《祝福》:五四文學作品改編電影
《祝福》攝製組成立於當年4月,由劇作家夏衍編劇,桑弧導演,白楊扮演劇中的“祥林嫂”。這是桑弧和夏衍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合作。
夏衍對影片非常重視,桑弧對能參與影片拍攝的機會也十分珍惜。兩人數次探討改編及電影分鏡頭想法,終使劇本不但忠實地傳達小說原著的思想內容,也充分保持原著的樸素醇厚的風格。電影劇本的簡練勻稱的結構也顯示了改編者的高度的藝術手腕。
桑弧在《我所認識的夏衍同志》中說到《祝福》拍攝的事情:夏衍好幾次來看階段樣片,當我們遇到困難時,他經常鼓勵我們。
由於一定要把這一部影片在魯迅先生逝世紀念日映出的信念的鼓舞,桑弧帶領全攝製組的同志發揮高度的勞動熱情,在全組攝製人員的努力下,影片如期完成。
據《彩色影片“祝福”在魯迅故鄉上映》報道:20日起在紹興市魯迅電影院上映,受到魯迅故鄉人民空前熱烈的歡迎,當天一共放了六場,觀眾有六千五百人,這部影片將在紹興放映九天,到二十日下午,已有四萬人預訂了電影票。
《祝福》原本預定在北京放映兩場,沒想到一上映就爆滿。為了迎合觀眾的需求,首映單位決定在全國各大影院輪流放映,首日五十五天共放映370場,上座率創下紀錄。在各地放映之後,也廣受好評。
把文學作品搬到熒幕上來,並不是件容易的事,電影《祝福》也接受到與觀眾不一樣的聲音。
二是影片的人物塑造缺乏階級共性與獨特個性,文學藝術作品所塑造的人物應當是具有階級共性也具有其獨特個性的活生生的形象,當然,電影也不例外。
影片中的魯四老爺表現了他的偽善,殘暴,蠻橫和自私的性格,但他所具有的特點不只是這些。
影片沒有把小說中所描寫的魯四老爺的全部特性更好的表現出來,魯四老爺不是抽象的,而是具有獨特個性的活人。
張華來看了影片《祝福》以後總覺得裡面缺少一點什麼。回來把魯迅的小說祝福再讀一遍,這種感覺就更顯著。
電影里所缺少,或者說表現得不夠的,是小說所深刻描述的一般人之間的隔膜。影片雖有不足之處,但總體來說瑕不掩瑜。
影片在國內得到了廣泛的讚譽,並榮獲了墨西哥國際電影節第10屆特別獎和墨西哥國際電影周銀帽獎,入選中國電影100周年紀念活動影片。
《祝福》是繼《梁祝》之後桑弧又一力作,其電影事業在新中國成立後又達到一個高峰。
這也為桑弧指引了一條新的道路:改編五四文學作品,拍攝成電影,彌補其對工農兵階層不熟悉的缺點,更快地適應新中國成立後電影事業的改變。
《魔術師奇遇記》:革命喜劇電影
桑弧自從編導過喜劇片《假鳳虛凰》之後,對喜劇影片一直是戀戀不捨地。《太太萬歲》《哀樂中年》等都摻雜着膾炙人口的喜劇情節。
新中國成立後,文藝政策的變化使電影屆“談喜色變”,桑弧也停止了喜劇創作。直到1961年6月,《魔術師的奇遇》這部喜劇電影。因這部影片只能在設備特殊的立體銀幕影院上映,成為我國一次上映時間最長的一部影片,成為中國第一部立體電影。
解放前,桑弧所編導的喜劇電影的思想深度只是達到那個時代人民電影的常態不可能觸及反動勢力罪惡統治的根基。
在當時的文化背景和歷史條件下桑弧的創作思想有其局限性,但是,這些影片中還多少可以看得出桑弧的明辨是非和他對剝削階級的深刻認識。
例如在《假鳳虛凰》中,他毫不留情地揭露了企業公司經理張一卿和周老頭之類的醜惡嘴臉,與他對那些小人物的善意批評顯然不同。
桑弧對舊社會自然是深惡痛絕的,所以,解放後當他跨入新中國電影工作者的行列時,他對新社會無限熱愛,創作熱情一直比較高漲。
他探求着各種題材、樣式、風格,他對新舊社會的強烈愛憎在1962年編導的《魔術師奇遇記》(編劇還有王煉、陳恭敏)影片中坦誠而熾烈地表現出來。
1962年公映之後,上座率一直長盛不衰。《魔術師的奇遇》之所以強烈吸引觀眾,一是因為它具有雙重的奇觀性(彩色、寬銀幕、立體、觀看時須戴特製眼鏡)和通俗性(父子親情,喜劇形式)。
二是在於它是唯一的同類製作,立體寬銀幕的形式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空前絕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