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3日刊 | 總第3013期
“這部網劇將青春記憶里的熟悉場景一一再現,塑造出有血有肉、靈動可親的小鎮青年群像,為疲於內卷、日漸焦慮的觀眾打開精神解壓閥……”
不久前,新華社對《當你年少時》的高度評價,讓越來越多的觀眾注意到這部小而美的青春校園劇。
看過之後,不少《當你年少時》的劇迷紛紛感慨,“好久沒看這麼真摯的群像戲了!”“詼諧逗趣又治癒,好像海邊小鎮版的《請回答1988》”……
出乎意料地,在這樣一群海邊小鎮少年身上,不少闊別校園多年的觀眾找回了自己遺失的青春碎片。
在國產青春劇的發展周期中,新一輪的類型融合,正在取代此前以校園為關鍵詞的懷舊向青春敘事。
但即將大結局的《當你年少時》,卻在這個時間點,為校園青春劇探出了一條風景別緻的新路。
主創將鏡頭下沉至沿海小鎮的一所高中,聚焦於五個性格迥異的少年身上。當愛與成長的話題置於更清晰的時空坐標下,那些幼稚、無聊的高中生活似乎也在記憶里鮮活了起來。
麻糖鎮五子,友與愛的烏托邦
真實、還原、溫暖、接地氣,是《當你年少時》一眾好評里的高頻詞。
“麻糖鎮五子”是每個中學校園都存在過的小團體。五個人集齊了班級里最有代表性的性格:毒舌學神成海、天然呆學霸笑然、憨直體能少女向南、寡言校草瑞哥和瓜田百曉生阿濤。
從小一起長大的五子,小吵不斷、感情不散。他們總能讓離開校園多年的觀眾猛地回想起,當年我也曾擁有過如此純粹的友情。
比如,五子誤燒雜物間,被勒令在國旗底下念檢討,但和最好的朋友一起受罰,犯的錯再丟人也不覺得窘迫;再比如,笑然生日派對驚喜變驚嚇,蛋糕不得不用雪糕代替,但最好的朋友在身邊,巧樂茲也能吃出生日蛋糕的味道。
羈絆在共患難和儀式感里越來越深。麻糖鎮五子的感情始於地緣,又因彼此的包容牽掛得以延續。他們吵不斷的友情,是人們在學生時代最嚮往的關係。
在都市劇中,女性情誼常以友好中夾雜着比較的複雜面貌出現,脆弱且易碎。相比之下,《當你年少時》發揮了青春效應,勾畫了一種純粹、溫暖,帶着理想色彩的女性友誼。
從進化心理學角度看,女性往往通過交換情緒和感受獲取親密關係。十六歲是最敏感的年紀,教室的半封閉空間中,細微的情緒摩擦都極易給感情帶來裂痕。但五子中唯二的女伴——笑然與向南,並沒有尋常少女情誼的脆弱易折,這多少和向南男孩般的粗線條性格有關。
“你怎麼和別人去買飲料”“放學為什麼沒等我”這些念頭大抵在向南腦海里停留不過三秒。儘管粗神經如向南,提議為笑然籌劃驚喜派對的是她;笑然被謠言困擾時,主動扮丑替笑然解圍的也是她。
理想的友情都是雙向奔赴,笑然對向南也是如此,學習上連吃飯的時間都不放過,但怕向南期末掛科,笑然卻甘願花費幾整晚為她補習。
文靜和笑然緣分深入的過程也讓人眼前一亮。
沈文靜作為與成海相識已久的插班生,身份上算是笑然的“情敵”,但文靜並未按一般戲劇邏輯,破壞成海和笑然的情誼,反而成為笑然的“媽粉”:班級業務上支持,私下相處中關懷,可謂眼裡心裡都是你。
文靜與笑然這種始於“心靈磁場”的靠近,正是許多青春期女孩相識的真實寫照。三個女孩的感情刻畫,也為打破塑料姐妹的刻板印象出了一份力。刻畫少女關係並不需要靠狗血的“情敵”和“僚機”配置,女孩的相識相處,本身就有足夠寬廣的敘事空間。
相比劇中友誼的熱烈表達,《當你年少時》的愛情線就要朦朧許多。
青春期愛意暗潮洶湧,但話到了嘴邊,卻總變成無法坦誠相對的欲說還休。《當你年少時》里,青澀的悸動是基於眼緣的日久生情,是青梅竹馬的雙向暗戀。
成海與笑然這條線,難得地以男性視角展開,我們因此看到一個玩世不恭的毒舌男孩,面對心儀女孩是如何埋藏心事、小心翼翼。
成海和《請回答1988》中的“狗煥”異曲同工,表面對笑然嘴硬又嫌棄,但私底下會為了幫她買演唱會門票,帶病兼職賺錢;會找到她丟失的專輯後,偷偷擺到音像廳的架子上等她自己發現。
另一邊,向南追瑞哥也追得格外辛苦,小太陽始終融不化這個慢半拍的冰塊帥哥。
三島由紀夫曾說,青春的狀態總處於“渴望”與“未得到”。
麻糖五子的所有心動,在日復一日的陪伴扶持中都有跡可循。但曖昧,又總在玻璃紙將被捅破之前戛然而止。這也是正是青春的魅力所在吧!因為還有更好的未來,遺憾都有被圓滿的機會。
幸福與酸澀交織,親情的真實脈絡
和愛情一樣,親情同樣是滋養少年期人格的重要養料。家人,既是少年們對抗生活的底氣,也是焦慮來源。
《當你年少時》對代際衝突的呈現毫不避諱:陳昊因成績下滑,被父母打傷手臂;向南每次都大聲抗議,但父親進卧室從來學不會敲門;成海媽媽每看到成海的懶散懈怠,都會怒罵“你怎麼就不能學學笑然”……
過分雞娃、邊界感模糊、說不完的“別人家孩子”,這些中國父母都會犯的錯誤,滲透在麻糖鎮五子的煙火日常里。細節還原無形增強了代入感,也讓觀眾看到了自家父母的影子。
五子各家有各家的“不幸”。但劇中沒有一味放大親子矛盾的焦慮,反而以喜劇的方式,消解了衝突的緊張感。
向南總覺得父親進屋不敲門是想偷窺隱私,但實際上,醉醺醺的老爸只是來送自己沒吃完的下酒菜;成海不滿意大家偏心笑然,氣得把筷子插在米飯上,成海媽看見怒喊“給你媽上供呢這是”。
將代際矛盾具象為啼笑皆非的家庭日常,源於導演對青春生活的細膩捕捉。
如此呈現規避了現實衝突的焦慮,也貫徹了本劇溫暖治癒的回憶向基調。
看着成海母親一邊教訓成海,一邊默默為兒子備好感冒藥,我們難免會想起家裡那個嘴硬心軟的媽媽,我們與她反覆因小事爭吵又重歸於好。她習慣性的關懷,總能縫合親子關係間的巨大裂痕。
《當你年少時》注重親情的治癒,但並不迴避原生家庭帶來的種種深刻議題。
麻糖五子並非都家庭完整,親情缺憾在他們身上留下的痕迹,明顯而刻骨。
父親早年離世,與母親一路輾轉來到麻糖鎮的笑然最為早熟,她除了忙學業還要操心不會做飯、容易上當受騙的母親。如果沒有成海與眾人的熱情引領,內向的她很難靠自己擺脫孤獨與不安。
青少年時期,死亡教育的缺位使我們很難面對親人的突然離去。奶奶是留守兒童阿濤最親密的家人,奶奶的猝然病逝令阿濤意識到,真正的告別並不會留下一句再見。如果沒有朋友的開導陪伴,阿濤不會這麼快擺脫這段陰影。友情填補了親情的缺位,是阿濤不幸中的幸運。
回歸“純粹”,新青春劇的要義
當90後成為最後一代擁有集體記憶的群體,隨着主流審美分化,青春劇逐漸分化為“都市甜寵”“家庭倫理”和“魔幻現實”等多個子類型。
然而,故事邊界被拓寬時也逐漸失去了普適性。
《當你年少時》並未選擇在年輕人的身上做加法。這部劇口碑不錯,恰恰是因為回歸了純粹的青春寫實。
影視作品是照見自己的鏡子。觀看懷舊劇的樂趣在於,任何與時代緊密相關的服飾、地標都能促發我們的回憶之旅。《當你年少時》中常出現的音像店、溜冰場,甚至笑然被迫穿上的粉色豹紋西裝,都是後千禧年的典型元素。
劇作對時代細節的還原不僅停留在置景、道具上,年代流行文化與麻糖五子的生活是深度融合的。
比如笑然開場弄丟了陳昊《Jay》的磁帶,甚至不惜逃課去找,這一點,只有經歷過周杰倫時代的人,才能懂得這張首創專輯的意義與不可替代。
向南在課堂上半睡半醒唱起的《求佛》,五子一起偷偷看的未刪減版《泰坦尼克號》,都是青春記憶里曾風靡過的經典內容。他們為之痴狂的樣子,有着跨代際的感染力。
哈佛大學教授博伊姆,曾在《懷舊的未來》中解釋過回憶色彩濃厚的年代劇大幅流行的原因:“在一個生活節奏和歷史變遷節奏加速的時代,懷舊不可避免地會以某種防衛機制的面目再現。”
觀眾在現實中找不到生活解藥,便會期待能順着影像與記憶回溯,找回特立獨行的自己。
可惜的是,如今的青春劇越來越不願意單純講校園生活故事。不少創作者都想要對標《請回答1988》,劇本落地時卻又沒有靠近舊時光的勇氣。
無論如何,題海、朋友和未宣之於口的愛意永遠是中式青春的母題。《當你年少時》證明,不必迎合潮流拓展類型,不必糅合新的時代焦慮,駐守青春劇的懷舊治癒也有出路。拿捏好群像分寸,白描式的校園日常,同樣能講出新意。
【文/葵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