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暑期檔三部古偶的熱播,諸位主演也開始了自己的吸粉之旅。前兩篇分別寫了古偶男女主經過這一個夏天后的格局變動,這一篇,想聊聊諸位的吸粉之路。
作為吸粉不二的法寶,CP二字,可謂無處不在。
選秀中異軍突起靠它,影視劇熱度靠它,演員將觀眾轉化為粉絲靠它,綜藝里造星催紅更靠它。
既是如此利器,自然人人想要操持一番,從資方到明星團隊再到粉圈,概莫能外。
可是,內娛幾年操作下來,CP造星的惡果也越來越凸顯,這讓舞CP越來越成為一項在刀尖上起舞的技術活兒。
今年不多聊,僅聊聊影視劇CP這一Part,聊聊它的必要性和界限問題。
1、影視CP必須要營業嗎?
劇CP必須要營業嗎?
早幾年,可能絕大多數觀眾都認為,劇集應該靠品質征服觀眾,靠演員演技讓觀眾有代入感,而靠CP營業去獲取話題度和美譽度,多少有點歪門邪道。
但這個觀念在這幾年間逐漸被動搖。在社交平台深度參與影視劇綜傳播後,尤其在短視頻時代到來時,除了只看電視的觀眾以外,把影視單純當成作品的純粹的觀賞,幾乎已經不存在了。
預告、花絮、訪談、通告、直播、二創……一系列作品之外的周邊內容,數量越來越多,存在感越來越強,對項目的影響力也越來越重要。
某種程度上,它們已經與正片內容共同構成了“娛樂消費品”。
播放量\票房、話題度、觀眾口碑、招商情況,當這一切指標緊緊縛住一部影視劇作品時,一切關乎成績的宣傳手段,自然是能招呼多少就招呼多少,這種情況下,宣傳期主角男女主角的配合度,其效用也越來越被重視。
主角CP的營業,自然也就成了利益相關方的共同訴求。
而在觀眾角度看,偶像影視作品本質就是為人造夢,角色的絕美愛情,很容易被投射到演員身上,在前互聯網年代,觀眾的這種移情與投射只能自我腦補,但在當下,這種消費需求可以被多角度全方位的滿足,自然越滿足、越想要。很多觀眾甚至認為,營造一個CP從作品內延伸到作品外的氛圍感,是影視劇宣傳的義務。
需求強烈,供給有巨大利益可圖,自然一拍即合,愈演愈烈。
絕佳的例子是《陳情令》。它開創了以花絮炒真人RPS反哺劇CP的先河,讓所有業內看到這種模式的巨大誘惑,自此內娛無CP不營業。
到了今年,當竇驍在劇播期沒有順應劇粉的需求與女主陳都靈營業反而與女友何超蓮互動密切時,劇粉的怒火瞬間就被點燃了。
所以劇CP必須要營業嗎?
在今天,配合宣傳動作已經是被寫在演員合同里的必要條款,配合幾次、怎麼配合、時間方式和數量都必須規定得明明白白。
而另一方面,“劇CPF→真人CPF→提純為純粉”這條吸粉鏈路過於有效,對每個有野心的偶像演員都是巨大的誘惑。
所以關鍵在於,如何營業?
2、非單身的偶像演員有原罪嗎?
在探討如何營業之前,我們來探討另一個問題,非單身的偶像演員有原罪嗎?
多年前,在鹿晗官宣關曉彤時,我們探討過“愛豆是否可以談戀愛”這個問題。答案其實很簡單:你在娛樂圈販賣什麼,決定了你是否有權利談戀愛。
如果男愛豆靠販賣完美男友人設吸粉立足,那談戀愛就是對供養自己粉絲的背叛,一旦曝光,迅速塌房脫粉flop,也是順理成章。
但在演員身上,這個事情就複雜了一些。
實力派演員自不必說,不靠粉絲供養,不靠人設吃飯,本質上他們販賣的是專業,自然愛怎麼談怎麼談,結婚生子離婚再婚,只要不鬧出重大丑聞,都無問題。
但偶像派演員會被認為踩在愛豆與演員之間。說實力,可能無法單獨靠專業獲取資源,還要疊加一張漂亮的臉,和能讓觀眾產生代入感的人設,才共同構成立足娛樂圈的資本。
這樣的偶像演員——尤其是男偶像演員,當他們的自我經營模式越來越貼近愛豆,當他們的商業價值越來越依賴粉圈購買力,粉絲乃至觀眾對他們的要求也就越來越逼近愛豆。
尤其在劇播期間,(有潛力發展成純粉的)劇粉為了自己無障礙代入的觀劇體驗,會希望男女主角不要有任何戀情信息干擾自己觀劇嗑CP,不要破壞那種劇CP與真人CP之間曖昧不清、似假又真的夢幻氛圍。也許她們並不一定要男女主曾經或現在正在發生着什麼,但ta們必須保持一個“可以發生點什麼”的狀態,所謂“available”。
這就是為什麼《我的城池營壘》大好開局,被馬思純戀情曝光打斷了爆劇之路。
這也是為什麼《星漢燦爛》後半段吳磊爆出戀情後,吸粉勢頭大減,CPF紛紛倒戈。
這也是為什麼《蒼蘭訣》王鶴棣躥紅趨勢明顯後,女友相關傳聞常掛熱搜,不少劇粉表示下頭。
在當下的內娛生態中,劇播期間(被認為單身的)男女主爆出三次元戀情,對劇集成績的影響是明顯的。因此頻出的戀情傳聞,到底是粉絲列文虎克、媒體狗仔窮根究底還是競爭對手釜底抽薪,都很難講。但只要觀眾相信,就會有效。
那麼,被大眾所熟知的非單身偶像演員出演偶像劇,又是怎樣的情景呢?
少了CP助力,如果劇集本就資質不佳、劇中男女主CP感欠奉,那搞出聲響的幾率就更低了,具體可參見《良辰好景知幾何》
但如果劇集確有爆點、劇中男女主確有CP感,事情就會有些尷尬。比如今年大熱的《夢華錄》。在二人幾乎完全不炒RPS的情況下,不少劇CP粉還是轉化為了真人CP粉,開始希望二人在現實中也能發展點什麼。可惜陳曉當年高調官宣高調成婚,不僅已婚已育,另一半也是知名女星,於是不少CP粉將嗑不到的惱火發泄在陳妍希頭上。
唯一例外彷彿是任嘉倫。但他在《大唐榮耀》後迅速婚育,確實也直接導致了大量粉絲脫粉和很長時間的資源降級,直到《錦衣之下》意外爆火,才又重新回到一線。
能有這個運氣,也仰仗他對私生活的保護異常嚴密,素人妻子從不曝光。
可他因已婚已育身份,在每一部偶像劇中拒絕吻戲親身上陣,也引發了關於演員是否該敬業的爭議,不過這是另外一個話題了。
通盤看來,非單身偶像演員並非有原罪,只是在影視劇觀眾自我代入的角度上有天然的劣勢:於公,會影響作品的共同利益,於私,也很難在“劇CP粉→真人CPF→純粉”這個轉化過程中獲益,也就會將額外的流量拱手讓人。
這也是為什麼越來越少的偶像演員選擇公開戀情,大多對自己是否單身諱莫如深,不問不答。
3、官方引導炒真人,有界限嗎?
說了半天,作為影視劇CP,到底該如何營業呢?
或者說,有沒有一條清晰的界限,是既敬業又不被看成官方引導炒真人的呢?
我得說,這條界線,越來越模糊,幾乎可以說是沒有。
幾個典型的例子。
1、《琉璃》劇熱播期的發布會,成毅與袁冰妍二人的甜蜜互動,助力劇的熱度再上一個高度。
結果不到一個月後的劇收官雲歌會上,成毅如避病毒一般避嫌的舉動就徹底惹怒了劇粉和CPF:當初引導我們嗑真人的是你們,如今劇播完翻臉不認的也是你們?
在發布會上重現劇情中親密片段,算不算炒真人?在雲歌會上急切撇清關係,又算不算不敬業不體面?
2、黑馬劇《御賜小仵作》播出期間,因口碑意外爆紅的劇集吸了不少角色CPF,而兩位同班同學的主演也賣力吆喝劇並積極營業,三線劇能有聲響確實不易,於是一些看起來頗有些擦邊球的詞彙也用在了宣傳上。
結果當男主在收官期被爆與王楚然的戀情後,CPF大呼上當,紛紛指責劇方和演員主導炒真人。
演員用角色口吻做宣傳,用一些曖昧擦邊球詞彙,到底算是敬業還是炒真人?
3、去年電影《盛夏未來》上映前,張子楓吳磊的一系列花絮引爆全網,兩個可可愛愛的小朋友那種甜甜又美好的氛圍讓很多人大喊嗑到了,何況還有電影《寵愛》的CP餘熱。但當電影上映後,觀眾發現電影中二人甚至不是情侶關係,驚呼被騙的,大罵炒真人CP是欺騙式營銷,反噬了口碑和票房。
除了在官方物料中營造甜甜的氛圍,二位並未有什麼其他積極私人互動,按說並不算是什麼炒真人,但結合劇情滿足了觀眾就是敬業,劇情錯位觀眾心理落空了就是欺騙?
讓我們回到剛才的問題上:有沒有一條清晰的界限,是既敬業又不被看成官方引導炒真人的呢?
在通告和直播里,為了滿足觀眾,那些對劇情和經典台詞的重現,那些對角色的解讀和理解,那些以劇中角色身份參與的遊戲與問答,是不是宣傳期的義務和職業需要嗎?
而在微博營業中,明星到底要以怎樣的口吻和用詞,才能被視為既沒有敷衍宣傳、積極與對手演員互動,又沒有流露出二人不尋常關係的暗示呢?
被指責為引導嗑真人的重災區還有花絮。每部偶像劇的花絮里都無數甜蜜瞬間——那當然,剪刀手下林黛玉和伏地魔都CP感十足,何況本就在劇組裡演情侶的男女主。但劇方和平台剪出、放出類似的花絮,哪些可以看成是“提供影視作品豐富有趣的精彩幕後花絮”,哪些又可以被認定為“刻意引導觀眾相信演員間的曖昧”呢?
就算認定花絮的放出是“刻意引導觀眾相信演員間的曖昧”,演員方又要承擔多大的責任呢?
最後,大量能從舞真人CP中獲益的大粉和博主,她們的行為,又有多少是出於劇集方和明星的授意呢?
再讓我們問這樣一個問題:在觀眾強大的腦補能力和解讀能力下,到底什麼樣的營業,不像是引導炒真人呢?
在有心嗑CP的人眼中,通告或直播里演員互動積極是“果然關係熟絡”,互不搭理是“在公眾場合避嫌”,嘻嘻哈哈是“果然小情侶”,話不投機是“不把對方當外人”,冷場是“冷戰呢很快就好了”,吵架是“這不就是我和男友”。如果怎麼做,都有往“真情侶”上解讀的空間,那麼合理營業的界限,真的清晰嗎?
很常見的一句話是,營業要有分寸感。
這話適用於不少舞起CP來堪稱詐騙的官方宣傳,騙人入坑,管殺不管埋。
但當影視劇生態已走到當下這個畸形的局面後,CP營業,還存在一種“既體面又不引人誤解”的理想模式嗎?
發生這一切的根源,是全世界範圍內的創作力衰竭,也是過多的媒介和過於爆炸的信息使注意力成為這個世界上最被爭搶的資源。
當作品本身不足以牢牢吸引住大眾,當流量和話題度成為衡量一切的標準,在影視作品從選角起的漫長宣傳期里,圍繞作品所發生的一切,都像是一場龐大繁複的真人秀。
觀賞這場真人秀,很多時候比觀賞作品本身,更讓人着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