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部與事實不符的傳記電影, 騙我吧, 都騙我吧

電影快訊 1451℃

眼看着 19 年只剩下兩個月,小李子主演的《萊昂納多·達·芬奇》還沒有消息。這部影片改編自著名傳記作家沃爾特·艾薩克森的同名作品。(艾薩克森寫過愛因斯坦、富蘭克林、喬布斯……)巧的是,小李子的名字來自達·芬奇:

在看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作品展時,還未出生的小李子第一次踹了媽媽的肚子,於是媽媽給小李子取名為萊昂納多(Leonardo)。有點命中注定的意思,而且這可能是唯一能讓小李子瘦下來的辦法。

12 部與事實不符的傳記電影, 騙我吧, 都騙我吧 - 陸劇吧

傳記電影一向是好萊塢和奧斯卡的心頭好。據統計,2000 年-2013年,除 04 年和 08 年外,奧斯卡最佳影片每年至少有一部傳記片提名,其中 2005 年五部提名中有三部是傳記片,2011 年十部提名中有四部是傳記片。

傳記片+小李子+名作家原著,也難怪派拉蒙為了拿下《萊昂納多·達·芬奇》的發行權花了七位數美金。

一直以來,那些在歷史上留下印記的人為電影創作者提供了豐富的素材,甚至供養了一個電影類型。傳記電影與歷史史實之間的關係十分微妙,雖然前者不對後者負責,但一部傳記電影的編造成分不能過多。這個尺度很難把握,觀眾和歷史學家會因為什麼而被惹怒很難評估。

不管一部傳記電影是壓縮事件、重新排列年代,還是創造合成人物來簡化故事情節,有一點很重要:傳記電影中沒有提到的東西與那些在片子中被講述的東西一樣重要。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 12 部傳記電影與真實人物的差別:打假之旅即將開始……

1. 史上被黑最慘

《莫扎特傳》圍繞 18 世紀維也納的兩位作曲家展開:安東尼奧·薩列里優秀卻缺少才華,莫扎特妥妥的音樂天才,音樂界版“既生瑜何生亮”。薩列里嫉妒莫扎特,總覺得莫扎特處處在羞辱他,莫扎特是上帝派來嘲笑他的工具。但其實,他對莫扎特的崇拜與欣賞超出任何人。與記流水賬式的傳記片不同,這部影片不直接講莫扎特,而是借薩列里之口講述了莫扎特短暫卻耀眼的一生。

儘管這部電影被譽為對天才和庸才的傑出研究,但它的中心故事並沒有事實依據:薩列里並不是莫扎特身後的人。儘管薩列里是一位與莫扎特的成就相媲美的作曲家,而且兩人之間一直有競爭的傳言了,但歷史記錄表明他們可能是合作者。影片對薩列里的描寫對理解歷史人物沒有任何幫助。

在電影里,薩列里完全被塑造成一個嫉妒致狂的“小人”,精於算計、冷漠無情,處處刁難莫扎特。儘管薩列里殺害莫扎特的傳聞很早就有了,但《莫扎特傳》擴大了這個假消息的影響力。薩列里被人們記住是因為一件他沒有做過的事——謀殺音樂天才莫扎特。這或許是薩列里被黑最慘的一次。

為了突出薩列里的虛偽和貪婪,導演還把薩列里塑造成一個貪戀甜食的人,偷吃巧克力時遇見莫扎特,教學生彈鋼琴時偷吃點心……晚年他把自己關在屋子裡,只有裹滿奶油的點心才能讓他打開門。

而真實的薩列里完全是勵志故事的主角,15 歲離家學習音樂,19 歲創作了首部歌劇,63 歲在學生貝多芬的歌劇中負責模仿槍聲的演奏工作,65 歲開始修改自己以前的作品,一生創作了 40 多部歌劇,為奧地利皇室工作超過半個世紀。晚年,他相繼送走了妻子和兒子。

雖然《莫扎特傳》的編劇彼得·謝弗曾說:“從未打算把這部電影整成紀實傳記”,但是《莫扎特傳》如此成功,給薩列裡帶來了不少“麻煩”。

2. 此“喬布斯”非彼“喬布斯”

有些人的一生不拍成電影你會覺得可惜,比如喬布斯。很多人都看過 15 年丹尼·博伊爾拍的《史蒂夫·喬布斯》,法鯊和肥溫一起貢獻了精彩的表演。13 年也出現過一部《喬布斯》,知名度和質量比前者差了整整一個喬布斯。

這部電影聚焦於喬布斯從大學輟學到成為世界上最賺錢公司 CEO 的早期職業生涯。公平地說,影片並沒有迴避喬布斯那些令人討厭的歷史,比如不認自己的親閨女。然而,影片傾向於把喬布斯塑造成一個擅長煽情的高級銷售,並且誇大了他在蘋果公司發展中的作用。看完電影后,蘋果的聯合創始人沃茲說:“扯淡,我和喬布斯怎麼會是這鬼樣子。”

3. 成吉思汗變身浪漫愛情喜劇男主角

這部電影可能很多人沒有看過——1956 年的傳記片《征服者》,約翰·韋恩在片中飾演成吉思汗。這一版的成吉思汗,成了浪漫愛情喜劇的英俊男主。影片主要講述了鐵木真與第一任妻子孛兒帖的愛情故事,捎帶提了點他鞏固權力的方式。李健的那句“只是因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完全可以作為這個愛情故事的總結:

看到孛兒帖的第一眼,鐵木真就愛上了這個美麗的女人,但這個女人是他敵人的新娘……故事的結局你我都知道,鐵木真發動戰爭,贏得美人歸,然後打個天下送給美人。

《征服者》曾是史上最受詛咒的電影,拍完這部電影后,劇組人員得癌症死了一半。三十年後真相浮出水面:《征服者》劇組人員紛紛罹癌死亡和取景地核輻射有關。影片拍攝完成後,製片人休斯花 1200 萬美元買回了這部片子的所有拷貝。十八年間,除了休斯沒有任何人看過《征服者》。據說,休斯每天都要在豪宅中獨自一人看這部電影,愧疚折磨着他。

4. 圖靈:天才不應該是這個樣子

2011 年,好萊塢選出了未被拍攝的優秀劇本名單,《模仿遊戲》排名第一。三年後,電影上映,很多人都被圖靈那句“我不能進監獄,他們會把我的 christopher 搶走,他們會再一次搶走他”感動得鼻涕淚流。

《模仿遊戲》中有好幾處與史實不符的地方,比如波蘭密碼學家做的前期工作對破譯 Enigma Code 相當重要;而在電影里,波蘭只是幫助英國獲得密碼機。

然而,影片最大的 bug 是圖靈的人設。編劇們有這樣一條創作準則:智商高的人一定情商低,還要有類似強迫症的精神疾病。《模仿遊戲》的編劇嚴格遵守了這條準則,並把圖靈設置成一個被迫害的同性戀者——他不反抗,只在角落默默承受這一切。

現實中的圖靈和同事相處友好,遇到志趣相投的人,他甚至會變成話癆。“活力四射”是很多與圖靈打過交道的人對他的形容。

戲裡戲外,圖靈都因同性戀身份而遭遇了不公正的對待。但在面對自己的同性戀身份時,他勇敢坦蕩。“勇者揮出鋒利之劍”,圖靈用王爾德這句話來激勵自己。他也像極了這句話,面對警方的指控,他不僅直接承認自己的身份,而且找律師為自己進行無罪辯護。有評論說:“電影把生機勃勃、充滿力量的圖靈,演成了迷思里的同性戀男子,滿嘴牢騷、軟弱無力,正是恐同者最喜歡罵的那種。”

5. 根據回憶錄改編也不一定靠譜

《萬物理論》是霍金與簡婚姻的生動寫照。他們在大學相遇,霍金被診斷出患有 ALS(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後不久,他們便結婚成家,之後是生活打敗愛情+分開還是朋友的劇情。

儘管這部電影是根據簡的回憶錄改編的,但它仍然不能準確反映他們婚姻的複雜性。簡在回憶錄中明確表示,嫁給霍金並照顧他意味着她或多或少要放棄自己的職業生涯。然而,簡併不像電影中那樣為愛而丟掉自我。《萬有理論》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她的野心,讓她變成了一個只為霍金而存在的角色。

《萬物理論》還低估了霍金與伊蓮·梅森的關係在婚姻破裂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他與梅森的婚姻使霍金、簡和他們的孩子疏遠了。電影也沒有觸及梅森忽視與虐待霍金的傳言。

6. 監獄勵志片確實更感人

據說,《阿爾卡特茲的養鳥人》是村上春樹最愛的電影。《肖申克的救贖》部分橋段向這部電影致敬。伯特·蘭卡斯特在影片中飾演了現實生活中的囚犯羅伯特·斯特勞德,從青年演到老年,真正的神演技。當年的奧斯卡最佳男主沒頒給他讓人生氣。

但這部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更多的是虛構,而非事實。電影將斯特勞德描繪成一個反抗的英雄,挑戰美國監獄系統的權威和邊界。在牢房裡飼養、研究和治療鳥類讓他獲得安慰。可在現實生活中,斯特勞德並不是電影中被誤解的主人公。他經常與獄友、獄警發生衝突,包括電影中所展現的 1916 年他持刀殺死一名獄警。在那之後,他被單獨監禁。他把個人牢房整成了堆滿鳥糞和鳥類內髒的實驗室。斯特勞德在牢房裡研究鳥類數十年後,出版了一本關於金絲雀的書。

《阿爾卡特茲的養鳥人》傾向於美化斯特勞德。事實上,他被診斷為精神變態。

7. 被美化的大騙子

自我感覺良好的歌舞片《馬戲之王》將美國傳奇馬戲團大亨巴納姆塑造成一個正能量傳播大師。他白手起家,到處尋找“奇人異事”,邀請長着鬍子的女人、60 公分的侏儒(湯姆·拇指將軍)、兩米多高的巨人、連體嬰兒(暹羅雙胞胎)……加入馬戲團,為這些“怪胎”“畸形人”奮戰,帶給他們希望與快樂。在戲裡,他還是一位天賦異稟的馬戲演員。

但電影給巴納姆加的好人濾鏡太重了,現實生活中的他更像一個精明的商人,很懂得怎麼利用那些“奇人異事”來吸引觀眾。說好聽點,他是 19 世紀的營銷天才;說難聽點,他就是個大騙子。

《馬戲之王》沒有拍這樣一個故事:1835 年巴納姆花一千美元買下一名 80 歲幾乎全身癱瘓的黑人女奴。(那個時候買賣黑奴已違法)他給她套上“161 歲”“總統華盛頓童年的保姆”的噱頭。只用了一周,巴納姆就把本賺了回來。一年後,女奴去世,巴納姆卻得到了人生第一桶金。1836 年,巴納姆舉辦了一場告別秀,現場解剖女奴的屍體,入場券 50 美分。

怎樣評價巴納姆確實有點難,因為他確實為這些不易得到工作機會的人提供了一條謀生之路。但是,像《馬戲之王》這樣無限美化他讓人覺得創作者“別有用心”。這種電影引導觀眾忘記特殊人群在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困境。又唱又跳的狼叔也無法挽救《馬戲之王》。

8. 迪士尼不可能放棄公主的愛情故事

迪士尼傳記動畫《風中奇緣》的配樂令人叫好。它講述了新大陸被發現不久後,美國印第安公主寶嘉康蒂和英國探險家約翰·史密斯之間的浪漫愛情故事。他們的愛情超越了印度安人與白人殖民者之間的衝突。英國人佔領了寶嘉康蒂的土地,兩族都視對方為野蠻人。儘管公主在她父親殺死史密斯之時,救了他的命,但他們的戀情必須結束——史密斯回到英國,而公主留在她的土地。

寶嘉康蒂和史密斯都是真實存在的歷史人物。在弗吉尼亞的低洼地帶,土著群體與英國殖民者之間的關係時而緊張,時而合作。這位被稱為寶嘉康蒂(這只是她的綽號)的年輕女子,最終和她的丈夫約翰·羅爾夫一起來到英格蘭。國王詹姆斯一世還接見了她。可惜的是,她在 20 歲就去世了。

而約翰·史密斯最終回到英國,並於 1631 年去世。寶康嘉蒂和史密斯之間的戀情基本可以肯定沒有發生:史密斯到達弗吉尼亞時,寶嘉康蒂大約 11 歲,而不是十幾歲。沒有證據表明,他們之間發生過外遇。儘管史密斯聲稱公主曾救了她,使他免於一死,但學者們仍對他的說法表示懷疑。

9. 華萊士的平民化

《勇敢的心》上映時,贏得了票房和奧斯卡。但影片對 13 世紀蘇格蘭民族英雄威廉·華萊士的描述有點扯。它將華萊士描繪成一個身穿蘇格蘭方格毛呢裙的戰士。在英格蘭人侵犯並殺害他的妻子後,他對英國人產生了仇恨。一心想報仇的他帶領蘇格蘭同胞反抗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一世。在此過程中,他追求了一個公主,被未來的蘇格蘭國王羅伯特·布魯斯出賣,最後死在英國人手下。雖然這個情節是為了電影更好看,但它所描述的歷史一點也不靠譜。

華萊士確實是蘇格蘭抵抗英格蘭的重要領袖,但他比電影中所呈現的更為精英化:他出生在蘇格蘭貴族家庭,過着優越的生活。歷史學家一致認為,他不是為了替新娘報仇而與英國人作戰。和許多蘇格蘭精英一樣,他認為英國人無權干涉蘇格蘭事務。

電影中與華萊士有曖昧關係的公主在他去世後才出現在英國。此外,在 1306 年成為國王之前,羅伯特·布魯斯是蘇格蘭堅定的捍衛者。他被稱為“勇敢的心”,而不是華萊士。這部電影甚至歪曲了華萊士的裝束,中世紀的蘇格蘭人不穿蘇格蘭短裙。

10. 現實中的婚姻要更複雜

奧斯卡獲獎傳記片《美麗心靈》聚焦於諾貝爾獎獲得者、經濟學家、數學家約翰·納什,他曾與精神分裂作鬥爭。這部電影敏銳地描述了納什在妻子艾麗西亞的鼓勵和幫助下,走向學術生涯的頂端,並維持着充實的個人生活。

儘管美國國家精神健康聯盟讚揚了這部電影對精神疾病的展現,但《美麗心靈》對約翰·納什真實生活的描繪卻有很多不實之處。納什在妻子的幫助下確實從精神分裂中恢復了過來,但他遠比傳記電影中描述的要複雜得多。影片省略了一些事情:納什與一個他拒絕娶的女人生了一個私生子。而且,據他的傳記作者說,他至少一次把他的妻子“摔在地上,用腳踩她的脖子”。

納什與艾麗西亞的婚姻確實比影片所描述的要糟糕得多——納什將自己在精神病院的時光歸咎於妻子。

11. 一個有飛行理想和電影夢的超級富二代的作死生活

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在《飛行家》中飾演霍華德·休斯,一位多金而古怪的工程師、電影大亨和企業家。這部電影以休斯 20 世紀 20 年代到 40 年代的生活為中心,講述精神疾病如何影響了他好萊塢大亨和航空業高管的職業生涯,以及與演員凱瑟琳·赫本和、艾娃·加德納的戀情。因為強迫症和細菌恐懼症,他變得越來越孤僻。

休斯是 20 世紀一位引人注目的人物:他是得克薩斯州的一位石油繼承人,用家族的錢為自己鍾愛的事項提供資金,其中包括好萊塢電影和航空公司。正如電影所展示的,休斯一生都在與強迫症做鬥爭。雖然這部電影確實是休斯精神健康問題的寫照,但它抹殺了他生活的其他方面。

這部電影把休斯描繪成一個花花公子,但影片淡化了他對女性的掠奪。休斯在好萊塢以他強制性的“好萊塢試鏡沙發”做法而聞名。據說,他用電影角色為條件,和年輕女性發生關係。他還一拳打在曾經的情人加德納臉上。不過,加德納勇猛地回應了他——用煙灰缸把休斯打得不省人事。

關於休斯的性格,電影迴避了另一個關鍵問題:他固執到無可挽救。加德納回憶說:“當我告訴休斯我最親密的童年朋友弗吉尼亞是黑人時,他有大約六個星期沒有給我打電話。”

12. 雌雄大盜=全民偶像

1967 年電影《雌雄大盜》上映,口碑和票房雙豐收,拿下兩座奧斯卡小金人。搶銀行在美國成為大熱點。沃倫·比蒂和費·唐納薇飾演 20 世紀 30 年代的鴛鴦大盜(克萊德和邦妮)。電影將這對不法二人組定位為一對炫酷的羅賓漢夫婦。搶劫銀行之後,他們開始逃亡。浪跡天涯的生活為他們的愛情注入了無限激情。他們的狂歡橫跨大蕭條時期的南方,最終以史詩般的悲劇結束。

現實世界中,邦妮與克萊德這對大盜雖然橫掃美國西南部,但很少搶劫銀行,他們的目標是便利店和加油站,偷的是買葯買牛奶的錢。他們的生活並不浪漫,不敢去餐館吃飯,只能吃罐頭,在偷來的車上度過一夜又一夜。

美化他們的不止電影,在事件發生的年代,他們就被塑造成了全民偶像,代表着年輕與自由。經濟大蕭條背景下,媒體習慣於把邦妮和克萊德寫成搶銀行以對抗整個金融體系的民間英雄。二人的死訊傳開後,12 小時內,他們被射殺的小鎮人口從兩千人暴漲到一萬人以上。

當初,電影上映後,《時代》周刊嚴厲評論它。三個月後,《時代》周刊改口,對《雌雄大盜》大加讚賞,並讓它上了封面。歷史就是這麼峰迴路轉,讓你捉摸不透。

標籤: 電影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