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把手玩賺電影股(一)--神威10月16日

電影快訊 1720℃

(一)

當決定要下手這個專題之前,實際內心還是猶豫了很久。

理解一個題材,掌握一門手藝,和把這個邏輯全面闡述出來,實際是兩回事。在寫本專題的時候,也是自己再學習、再思考的過程。

透過股價的波動,看懂背後的邏輯,才能在未來不斷重複的套路化模式中,不斷獲利。

熟悉我的朋友,應該知道半年前曾經發過三篇累計近萬字的炒電影股思路,現在看來,且不說當時講得已經有所簡略,而且近幾月來,電影政策更又有了新變化。

因此本專題進行了大幅擴充,最終累計有望破3萬字,為了讀者閱讀不那麼吃力,將分段逐一發布。我儘力做到——即使是一個入市不足半年的新手,也能看明白我在說什麼,能夠不犯原則性的邏輯錯誤。

(二)

今天的首段文字,就從電影股的投資模式說起。

在本人今年出版的拙作《成長股量化策略》一書中,我把基於基本面分析的方法總結為下方六種:

(1)格老(格林厄姆)的價投:以企業低估值為絕對要求,尋找成長不發生衰退(不能出現嚴重負增長)、企業發展穩定可持續(不會發生倒閉、退市)的個股,待企業由低估值回歸到合理估值賣出。一句話概括:測算安全邊際,分散逆向投資。

(2)巴神(巴菲特)的價投:以企業可持續性穩定發展為絕對要求,密切關注企業的護城河,尋找成長較快,估值處於合理區域的個股,即以合理的估值買入優秀的公司。一句話概括:精選優質企業,漫漫時間長伴。

(3)周期股投資:以企業成長性突變為絕對要求,忽略估值的影響因素,同時準確判斷高速成長持續的時間,做到提前潛伏、提前退出,具體表現形式常為高估值買入、低估值賣出。一句話概括:把握行業拐點,獲得超額回報。

(4)成長股投資:以企業高速成長為絕對要求,在估值的高低和企業發展持續性中獲得平衡,若企業高速發展持續性佳,則允許稍高的估值,若企業高速發展持續性不確定,則對估值合理性要求更高。一句話概括:優選最快成長,業績估值雙擊。

(5)白馬股投資:以企業可持續性較快發展為絕對要求,在估值的高低和企業發展速度中獲得平衡,注意發掘企業發展加速引起的估值溢價和企業發展減速導致的估值折價。一句話概括:合理估值介入,長伴企業發展。

(6)新題材投資:以企業新興領域發展可持續性為絕對要求,尋找若干年後社會發展所需的產業,對估值無過多要求,成長性更看重營收增長,由於只有少部分能夠實現真正的產業化,注意波段止盈。一句話概括:跟隨產業風口,及時兌現收益。

我還提到過,一家企業,可能剛開始進行的是新題材投資,後來轉變為成長股投資,然後再到白馬股投資,最後轉向價值投資,這是由於企業在不同發展階段,在行業所處的地位不同而引起的。

而電影股的投資模式本身,在股價自身的波動性上,也會衍生出不同的催化邏輯。

例如新題材投資,就類似於票房預期的發酵和兌現。

例如成長股投資,就類似於票房收入確認利潤的加減速度。

再例如價值投資,就類似於公司在業內已經成熟可以產生穩定現金流。

所以從一隻電影本身來說,就具備着各種參與的邏輯。

而我們參與的時候,務必記住一條:在沒有其他突發消息的影響下,買入和賣出,儘可能使同一邏輯。

(三)

在平時的交流中,我經常收到這樣的問題:

a. 我是看到流浪地球票房大爆才買的文化,現在套了20個多個點,要割肉么?

b. 我是因為對八佰這部電影比較好看買的華誼兄弟,突然撤檔了,要繼續等到上映么?

c. 我是因為看好電影行業見底回升才買的中國電影,季度報表數據一般,要繼續等待么?

很多問題,朋友們,我很難回答,因為大部分人都是在意短期漲幅的。例如我說:這個邏輯不在了,怎麼還留着呢?於是第二天割肉止損後,股價又突然拉了三五個點,估計這部分朋友又要拍大腿然後責怪我:就是聽你的,一賣出就反彈了。

……

股價很多時候的運動,並不是能看懂甚至是根本不具備基本面邏輯的。

例如一隻小盤股,一隻新募集完畢的基金要建倉,那麼可能在幾天時間裡就比較強勢,這背後根本沒有那麼多邏輯,僅僅是基金建倉而已。

而我們需要把控的,是那些可以預期,可以找到規律的邏輯,然後根據過去的經驗,去準備好買入和賣出的操作。

回到上方的三個問題,在買入之前,實際早應該想到賣出的條件。

a. 如果您是看到流浪地球票房大爆才考慮的北京文化,那麼是否觀察過當時股價的位置?然後去研究這部分票房北京文化能夠分成多少,產生多少的實際利潤,將在何時計入財務報表?如果超過市場的普遍預期,才能考慮買入,如果無法判斷,就應果斷撤離。

b. 如果您是認為八佰會成為一部爆款電影,才在上映前買入了華誼兄弟,那麼臨時遭遇撤檔,且官方明確表示撤離暑期檔,那麼至少說明三個月內上映無望,既然短期的票房爆款預期不存在,新的上映時間未定,那麼留着又有什麼意義呢?

c. 如果您是因為看好中國電影行業的見底回升,才買入了中國電影,那麼是否了解到中國電影的主要利潤來源是哪裡呢,既然看好整個行業的見底,那麼季度報表的小幅波動受到電影票房結算周期影響非常正常,何必總是擔驚受怕呢?

說到這,也該恍然大悟了,什麼邏輯買入,就最好什麼邏輯賣出。

很多朋友,起初是因為看好一部電影可能爆款,去買入它的相關公司,後來該電影票房一般,股價沒有上漲,於是繼續留着想等一等,直到伴隨指數下跌,覺得不如長線投資下一步作品,然後發現季報數據不佳,於是改為等待整個電影行業的反轉,甚至到最終覺得指數跌了那麼久也該反彈了,就變成了死扛等待牛市。

這就是完全因為股價的變化,讓自己投資的邏輯不斷變化。這樣無疑是把盈利的主動權交給了不確定的市場,沒有任何的意義。

(四)

從股價波動性來說,電影上映伴隨着估計波動,可以描述為一個五浪運動,但是這個五浪和我們舉例的波浪理論的五浪,形態有較大差異。

手把手玩賺電影股(一)--神威10月16日 - 陸劇吧

如上圖所示,電影股的炒作邏輯,一般總是預期先打滿,股價也大概率在正式上映前後見頂,然後大幅回落,回落的幅度一是要看票房究竟是否大爆,二是看公司本身質地如何。如果一切順利,才可能有剩下的兩撥升勢,否則根本不需要去考慮。

手把手玩賺電影股(一)--神威10月16日 - 陸劇吧

如上圖所示,一旦票房不及預期,尤其是投資額較大的電影,對公司的影響還是相當可觀的。這和其他行業有所不同。

有些行業銷售不佳,意味着公司利潤可能下滑,但是只要能賣出商品,都意味着有錢賺(固定資產的折舊太高除外),無非少賺而已。而電影行業,投資在前,無論最終票房如何,大筆的製作、宣發成本已經用掉了,票房一旦撲街,不僅沒錢賺,成本也收不回來,就是虧損的局面。股價更會連續下挫,跌跌不休。此時才會感嘆,早點止損該有多好!

鑒於電影股的這種特性,建議重點操作參與電影股五浪的第一浪,也就是票房預期,而儘可能忽略其它的邏輯周期,原因如下:

a. 電影票房預期對應股價的波動最大,沒有人操作能夠精準抄底逃頂,因此選擇波動最大的上升浪進行操作。

b. 具備爆款預期的電影股對標,都是在電影上映前股價就開始了升勢,這樣無論最終該電影票房如何,可以在上映前兌現,避免風險。

c. 只要票房預期沒有兌現,股價容易具備極強的彈性,如果在上映前股價伴隨指數下挫,反而容易形成良好的介入良機。

如果可以明確上方參與電影股第一浪的邏輯思維,我們可以形成下方這樣的思維導圖

手把手玩賺電影股(一)--神威10月16日 - 陸劇吧

說到這裡,電影股的投資/投機模式已經說完,本篇儘管我沒提任何具體的研究和操作,但是我應該已經解決了後台80%以上無效的溝通,我希望所有參與電影股的朋友,要明確自己想做哪一個邏輯,而不是買了之後再問怎麼辦。

在這幾年的實戰中,還會出現一些電影上映前的慣例事件,例如提前點映、例如檔期調整,這些都會嚴重影響電影票房以及標的股價高點的位置,具體的我將在接下來專題系列文中說明,敬請期待!

本日誌可能會在盤中更新,接收更新提醒,請關注 神威Fast 。

免責聲明

作者不持有文中所涉股票,但計劃買入。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選股寶立場。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

*風險提示: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標籤: 電影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