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渤、張譯、張涵予……大器晚成的男人很迷人

電影快訊 1834℃

作者丨柚子

說起這段時間大家討論最多的男演員,張譯、黃渤和張涵予一定榜上有名。

十一小長假,這三位承包了電影院。張譯在《我和我的祖國》《攀登者》里都有很重要的戲份,黃渤則出演了《我和我的祖國》,張涵予主演了《中國機長》。

當我們跳齣電影,回歸演員本身你會發現,除了“影帝”,“演技派”,“票房保證”這些明面上的共通點外,這三位身上還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大器晚成。

如果你現在正站在人生的分叉路口,抑或因為某件事的付出得不到回報,內心有些迷茫,那不妨靜下心來聽聽他們的故事,或許能撥開眼前混沌的迷霧。

01

先來說說張譯。

十一三部大片里,他主演了兩部,

一時間風頭無二。

可如果把時間倒回2006年,

張譯28歲那一年,

他在演藝圈裡可以說是“查無此人”,

而且那一年,

他已經在圈子裡摸爬滾打了10年。

張譯出生在天寒地凍的哈爾濱,

小時候他最想做播音員,

他覺得在大喇叭里對全國人民講話,多神奇啊。

於是高二那年,他報考了北廣播音系,

成績一出來,張譯高興壞了,專業第一,

可他當時高中沒畢業,成績只能作廢。

來年他又考了一次,

張譯覺得這次肯定穩了,

結果當年北廣在哈爾濱的招生名額縮水,

張譯就這麼與播音夢失之交臂。

上帝給你關上一道門的同時,

會為你打開另一扇窗。

1996年,18歲的張譯在老家看了兩場話劇,

看完驚了——

原來表演也可以如此打動人心???

於是從那天起,他決心成為一名演員,

不久後便背着行囊去北漂,尋找表演機會。

黃渤、張譯、張涵予……大器晚成的男人很迷人 - 陸劇吧

剛到北京那會兒,

張譯跑了很多劇組,卻接不到活兒。

有一次他去面試,

對人家說,“我是演員。”

人家正眼都不瞧他一眼問,

“你演過戲嗎?”張譯說,“沒有”。

這一段對話,

就像針一樣扎進了他的心裡。

不是他不想演,

而是沒人願意給他這個機會。

那段時間沒有收入來源,為了省錢,

張譯3天只吃一包方便麵,

干吃,每頓掰一小塊,撒點調料就嚼。

兜里只剩下幾十塊錢,

連回家的路費都不夠。

有天晚上他躺在床上,

心裡一遍遍祈禱着,

“老天爺啊,可憐可憐我,讓我忙碌起來吧,

哪怕是讓我累個半死,讓我不睡覺也行。”

黃渤、張譯、張涵予……大器晚成的男人很迷人 - 陸劇吧

張譯又去考戲劇學院,

老師直接說,“你長相不行,回家吧。”

好在天無絕人之路,陰差陽錯下,

他成為北京戰友話劇團的一員。

可因為長相不出眾,

即使班裡排戲,他也只能做配角,

「我們班評選了3個最丑的,我排倒數第三」

配角就配角吧,給戲演就行。

可現實是,沒戲可演。

在話劇團,他是台下寫串場詞的那個。

在社會上,他不是沒給劇組投過簡歷,

可幾乎都石沉大海。

人家要不就嫌棄他長相不出眾,

要不就嫌他沒經驗。

張譯呢,還是不停投。

萬一呢?萬一哪一天,機會就來了呢?

其實當時他心裡還有一個挺讓人心疼的想法:

雖然沒戲拍,但不斷投簡歷,

也間接證明自己是個演員了。

黃渤、張譯、張涵予……大器晚成的男人很迷人 - 陸劇吧

這樣的日子,一晃過了十年,

張譯拍的戲,一個手就能數過來。

有時候放棄很容易,堅持下去,卻很難。

27歲那年,

他拍了胡玫導演的《喬家大院》,

飾演陳建斌的小跟班長順,配角中的配角,

儘管戲份少的可憐,

可張譯絲毫不敢懈怠。

有一天在片場,

胡玫把張譯叫到身邊,

問他多大了,得到回復後他又說,

“男演員28歲還不出來,就洗洗睡吧。”

這句話要別人聽了,

無疑是給職業生涯判了“死刑”,

可張譯覺得,自己還沒到28歲,還能再搏一把。

結果事情的轉機,

就發生在他28歲那一年。

那一年,《士兵突擊》在全國選角。

為了爭取到史今這個角色,

張譯給導演康洪雷寫了3000多字的自薦信。

或許是被這個年輕人的真誠打動了,

導演決定給他一次機會。

後來的故事我們都知道了,

張譯讓史今鮮活起來,

他的名字,也漸漸進入大眾的視野。

可比起主角,配角的“光環”還是暗淡了些,

儘管演技讓人驚艷,

張譯也沒有一躍成主角。

好在,演戲的機會多了些。

另一邊,張譯也不着急,

只要是好劇本,甭管角色大小他都接,

扎紮實實打磨自己的演技,

套用史今一句很經典的話就是:

今天比昨天好,不就是希望嗎?

直到2017年,他演了《雞毛飛上天》,

才徹底打開知名度。

一場火車上八年後相逢的戲,

讓無數人看了眼角濕潤。

一夜之間,

大家都知道有個小眼睛的演員,叫張譯。

那一年,張譯39歲。

站在不惑之年的路口,

他憑藉《雞毛飛上天》,

一手攬飛天獎影帝,

一手攬白玉蘭視帝。

站在電視劇最高領獎台上,

再回頭看走過的路,

四個字——厚積薄發。

正如村上春樹說的那句,

“儘管眼下有些困難,但日後必定開花結果。”

02

28歲,似乎對很多人來說都是一個分水嶺。

張譯是在28歲那年,出演了《士兵突擊》,

而黃渤,是28歲那年,才考入北電的,

在此之前,黃渤沒少折騰。

1974年,黃渤出生在青島一個知識分子家庭,

黃渤從小就不喜歡看書,

他更喜歡唱歌跳舞。

高中畢業,黃渤就不念書了,

跑到酒吧里,去當駐唱。

再後來,碰到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

幾個人組成了“藍色風沙”,

全國各地走穴去。

長期在小酒吧表演,

出來的機會微乎其微,

於是黃渤一咬牙一跺腳,北漂去了。

那是1995年,黃渤21歲。

他沒日沒夜輾轉各大酒吧駐唱。

不過比起物質上的匱乏,

內心的迷茫更讓人無助。

黃渤說,「最難受的就是在這裡一天天耗着,

看着自己的青春一點點殆盡。」

他常常坐在出租小屋的床上,

望着遠處發獃半個小時,

不知自己接下來要去幹嘛。

北漂一年多,也沒做出一點成績,

黃渤在姐姐的勸說下,

回家開廠子當老闆去了。

可開了一陣,

黃渤心裡還是不得勁,

他就是想走文藝這條路,

他就是想要一個不後悔的人生,

於是又一咬牙一跺腳,跑回北京,

追夢演藝圈去了。

黃渤說,「人生只能活一次,

不做點自己喜歡的事情,多虧啊」

時間轉眼到了黃渤26歲這一年。

他還在有一搭沒一搭的接活,

儘管事業沒什麼起色,他也沒想放棄。

有一天,

好友高虎給他打來一通電話,

說管虎要導一部叫《上車,走吧》的戲,

還讓他演一個主角!

黃渤一聽,“嚯,這感情好啊!

不唱歌,去露露臉也行啊。”

那是黃渤第一次拍戲,

他沒想那麼多,當時就覺得好玩兒,就去了。

可誰也沒想到——

這部拍了10幾天的電影,火了。

26歲這年,黃渤人生的閘口,

好像突然間打開了。

是不幸,也是幸運。

“不幸”的是:人生過了三分之一,

他才找到一條靠譜的路,

幸運的是:他才26歲,

一切都還有可能。

為了更系統的學習表演,

黃渤頂着20多歲的“高齡”,

開始考各種表演學院,

結果因為長相,兩次被拒之門外。

既然表演系沒戲,那就換個路子,

先考個播音系,

反正都是一個圈子的不是。

終於在28歲那年,

他考上了北電播音系,

可黃渤,也成了一個“笑話”,

他親耳聽一個同學說,

“連黃渤都能考進來,

我們學校的招生標準什麼時候這麼低了?”

黃渤只能一笑而過。

美角有美角的演法,

黃渤有黃渤的演法。

之後六年,他當群演,蹲劇組,

沒名氣的時候,被人家當孫子對待,

常常坐着送盒飯的車去劇組,

黃渤就坐在盒飯堆里,

可一路也這麼過來了。

不過也正是有了這段經歷,

讓黃渤對底層小人物的理解更加透徹,

這才有了後來讓全國觀眾記憶猶新的那個角色——

《瘋狂的石頭》里,

那個操着一口方言的小偷黑皮。

出演《瘋狂的石頭》那一年,黃渤32歲。

《瘋狂的石頭》後,

黃渤的事業一路開掛。

35歲得金馬獎影帝,

45歲成為中國首個百億男演員。

黃渤在得金馬獎影帝的時候,

發自肺腑說了這樣一段話——

我剛開始演戲的時候,

有個前輩語重心長對我說,

孩子,女怕嫁錯郎男怕入錯行啊,

現在我證明了,我沒有入錯行。

人生,有人在前半程發力,

也有人在後半程乘勝追擊。

黃渤顯然屬於後者。

從跑龍套的小演員到中國第一個百億影帝,

黃渤的經歷,正印證了那句——

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

03

比起張譯和黃渤,

張涵予的起步就更晚了。

1984年,

20歲的張涵予考上了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

雖然是科班出身,但張涵予畢業後,

因為沒有合適的角色,一直做配音。

他配過86版《西遊記》里的黃角大王,

還配過《米老鼠和唐老鴨》里的唐老鴨,

就連《佐羅》和《指環王》也都是他的作品,

跨度之大,功底可見一斑。

張涵予的配音生涯,一做就是15年。

在央視任職,一份穩定的工作,

這任誰看都是一個肥差。

可張涵予,

卻義無反顧跳出了這個舒適圈。

1999年,電視劇《夢開始的地方》選角,

張涵予在好友傅彪的推薦下扮演了一個角色。

這之後,他辭掉了配音工作,

正式踏上電影之路。

做出這個決定的時候,

張涵予已經35歲了。

35歲,意味着什麼呢?

同齡的男演員,很多都拿影帝了,

可張涵予,還要從一個新人做起,

從跑龍套做起。

馮小剛算是張涵予的貴人。

張涵予在演《夢開始的地方》時,

馮小剛是監製,兩人就這麼認識了。

後來,馮小剛每年的賀歲片,

都讓張涵予在裡面打個醬油,

露臉也不多,就個幾分鐘。

就這樣,張涵予在電影里打了7年的醬油,

過了7年默默無聞的龍套演員生活。

這時候,張涵予已經42歲了。

可張涵予不着急,他說,

“我從生下來,

就沒有天上掉餡餅到我嘴裡這種命。”

既然選擇了遠方,

那便只顧風雨兼程。

2007年,

馮小剛要拍一部賀歲電影《集結號》,

男主是一個鐵骨錚錚的漢子。

都知道馮小剛的電影,

鐵打的葛大爺,流水的女一,

可因為是戰爭題材,

要耗費大量的體力,

馮小剛怕葛優有些吃不消,

不得不選新人來挑大樑,

張涵予當時也入選了演員陣容,

只不過他演的是配角。

那一天,

馮小剛把所有演員召集到一起,

張涵予看到劇本後,

問他,“我演誰?”

馮小剛說,“你演趙二斗。”

當時張涵予內心的真實想法是,

“穀子地,真好啊。”

可作為龍套演員的他,

不敢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

那張涵予最後是怎麼拿到穀子地這個角色的呢?

因為一個小細節。

有一次大家在一起對戲,

張涵予要演的角色和穀子地有大量對手戲,

馮小剛發現,

張涵予不僅把自己角色的台詞背下來,

把穀子地的台詞也背的滾瓜爛熟,

而且比當時確定的演員演得更好,

正是這個不起眼的細節,

打動了馮小剛,他下定決心,

穀子地這個角色,給張涵予。

七年磨一劍,

張涵予終於從龍套,到了配角,

最後變成了主角。

那一年,《集結號》斬獲了2.6億票房,

那一年,張涵予43歲。

人生,無外乎就是一個質變的過程。

你吃過的苦,終有一天會質變成甜。

只是有人,

等不到“質變”的那天,就提前離場了。

04

張譯、黃渤和張涵予,或許都不是“老天爺賞飯吃”的類型,更談不上年少有為。半路出家的他們,都是在不斷沉澱,堅持不懈下才有所謂的。

不知大家有沒有聽過一個竹子的故事?

有一種竹子,前4年,一共就能長3厘米,但從第5年開始,以每天30厘米的速度瘋狂生長,僅僅6個周的時間,就能長到15米。

其實前4年,竹子是把根深深扎到土壤里數百米,拚命吮吸養分,為後面的迅速成長做儲備。

竹子如此,人亦如此,多少人沒熬得過那“3厘米”?多少人“死在”了第四年。

我知道,這個時代每個人都是焦慮的。為生活焦慮,為感情焦慮,為看不到的未來焦慮,很多事情想要立竿見影……..

可事實證明——

人生很多事情急不得,你要等它自己成熟。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區。

正如張譯在39歲那年,有人問他,“如果有時光機,最想對20幾歲的自己說什麼, 張譯說的一段話讓人肺腑——

「別著急,你現在所受得一切苦,都是你將來的財富。」

毋庸置疑,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你要耐得住寂寞,熬得住枯燥,才能厚積薄發。黎明前的黑夜,漫長無比,可熬過去再回頭看,那一片漆黑,都是勳章。

最後,你儘管努力,最壞的結果不過是大器晚成。

標籤: 電影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