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高粱》的紅是中國紅, 經過了幾十年的浸染也未曾褪色

電影快訊 1889℃

對於今天的中國人來說,鄉土文學已經成為一個比較陌生的主題,甚至於這種題材都在我們碎片化的閱讀當中漸漸遠去。不僅僅是因為城市化的快速發展,更是因為如今的村落與我們幾十年前的鄉村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新中國成立以後,這樣的題材也越來越得不到大家的重視,沒有了市場作家們也會漸漸忽視鄉土文學才是中華文學當中的一抹不可缺少的亮色。

《紅高粱》的紅是中國紅, 經過了幾十年的浸染也未曾褪色 - 陸劇吧

《紅高粱》是在1987年獲得了柏林電影節金熊獎的一部非常經典的影片,在藝術上整部電影都是以紅色為主調進行一個處理,紅色在中國人的文化當中象徵著喜慶美滿,也代表着革命與激進,甚至可以賦予血的意義。在影片的片頭片尾都是以滿目的紅色進行渲染,影片開始後銀幕整個都漆黑了十幾秒左右,然後出現了一個旁白說的是故事的背景然而整個畫面都透着紅色,而在劇中有關於迎親的場景,也是以紅色為大的主基調。再來看看片尾,當爆炸的火焰瀰漫了整個屏幕的時候,好似日全食一般的漫天紅色。讓人印象深刻又耐人尋味,豪氣衝天當中又透露出幾分壯闊凄美。

《紅高粱》的紅是中國紅, 經過了幾十年的浸染也未曾褪色 - 陸劇吧

《紅高粱》講的是一個關於老一輩的故事,影片以我的口吻敘說了關於我爺爺以及我奶奶等人在抗戰時期發生的故事。現在我們正值祖國70華誕之際,那麼在此時此刻我們會去重溫那些經典,對於抗戰那段不堪回首的歲月也有了全新的理解,往日不可追,但是我們也可以在往日當中以史為鑒,面向未來。影片改編自莫言的小說《高粱酒》和《紅高粱》但是即使有着這樣厚重的故事加持,影片的劇情依舊是有點單薄,並不能值得深挖,但是他作為張藝謀導演的處女作還是有非常過人之處的。它是通過攝影手法和電影顏色這兩個大的方面進行一個補充。讓整個電影都鮮活生動起來,與故事有關的其他東西,似乎都在向我們傳遞着一個信息。那就是本片的主旨,反抗精神。

《紅高粱》的紅是中國紅, 經過了幾十年的浸染也未曾褪色 - 陸劇吧

當反抗精神與中國人進行一個掛鈎,那麼我們就不難想到在抗日戰爭時期有數千萬的中國人為之的奮鬥。這也是一種人生的態度,一種獨特的生活觀。張藝謀在後期的採訪過程中,曾經坦言中國人活得太累,因為憂慮過多。而紅高粱之所以拍出那種轟轟烈烈,痛快淋漓的場景,甚至是極富有衝擊力的色彩,都是為了表達出那樣一種獨特的生活態度,無論是世道是怎樣的改變,日子總會是要過的,但是有一個良好的態度就可以幫助人們從失敗走向成功,從低谷走向高潮從背水一戰走向蓬勃發展。張藝謀通過《紅高粱》去追求一種野性,追求一種生命以及追求一種抗爭精神。

雖然後來因為莫言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所以他的作品再次被搬上了銀幕,受到了大家的關注。紅高粱也被拍攝成電視劇,但是電影和電視劇終究是兩種表達形式,他們之間的區別有非常多的不同。在整個電影當中人物的刻畫是非常的細膩傳神,通過“動作細節”刻畫人物形象飽滿豐富。通過鏡頭,也將舊時代的風俗表現出來。這也是在當時所有的電影當中非常突出,有獨特的一種方式。可想而知自然也是受到了大家的讚美。

張藝謀向來推崇以色彩敘述的方式去講一個故事,或者是去拍攝整部影片。對紅色獨有偏愛的他,,以紅色為黃土高坡注入鮮活的生命。即便是在今天去重溫這部影片,我們也發現大量紅色的運用還是會突兀,卻又完全不會褪色,甚至展現出一種獨特的民族性格和民族氣概,如一種後盾或者是精神支柱帶領我們感悟中國人的錚錚鐵骨,浩然正氣與頑強鬥爭的精神。這才是紅高粱長久的魅力!

標籤: 電影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