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掬水月在手》曝主題曲《短歌》MV 時長:05:42 來源:電影網
展開
《掬水月在手》曝主題曲《短歌》MV收起
時長:05:42建議WIFI下打開
1905電影網訊 由陳傳興執導的葉嘉瑩文學紀錄片《掬水月在手》將於10月16日在全國藝聯專線上映。本片作為陳傳興導演“詩的三部曲”的最終章,記錄了當代詩詞大家葉嘉瑩傳奇的人生,在今年上海國際電影節和北京國際電影節反響強烈,影片豆瓣評分高達8.3分,引發觀眾無限期待。
日前,影片曝光主題曲《短歌》MV,《短歌》由知名音樂人暨作詞人姚謙填詞、陳粒作曲及演唱,以音樂創作向古典詩詞大家葉嘉瑩先生致敬。
陳粒為《掬水月在手》演唱主題曲 |
陳粒飄渺輕吟葉先生傳奇一生
詩與歌在聲樂中極致唱和
1978年春,葉嘉瑩先生給中國教育部寫信,表示願意利用假期回國教書,並寫下了《向晚二首》:“向晚幽林獨自尋,枝頭落日隱余金。漸看飛鳥歸巢盡,誰與安排去住心”。影片今日曝光的主題曲以葉嘉瑩先生吟誦這首詩作為開端,將葉先生的精神人格體現得一覽無遺。
詩句中的“尋”字所蘊含的情感絕不僅限於尋找美景,更是葉嘉瑩先生漂泊卅載渴望回國,渴望落葉歸根的真摯情感體現。
陳粒飄渺的嗓音與主題曲開頭葉先生的吟誦互為唱和相得益彰,並通過陳傳興導演極具美學和詩意的電影畫面,將葉先生漂泊、多艱卻又如詩如歌的傳奇一生娓娓道來。葉先生漂泊半生的異鄉情,濃縮成曲中“最近的天涯和最遠的牽絆”。
作詞人姚謙曾表示“把文字縮減到最精簡的時候,但卻把意思開闊到最大。就像詞是通俗的,葉老師的精神上是偉大開闊的。”並鏗鏘有力的總結到“女性無自憐,才會更磊落”,葉先生吟詩的起伏腔調是確定的態度。即使是弱德,但不自憐,弱德並不代表自憐。
回到祖國後,葉嘉瑩先生將畢生餘力全部奉獻給中國詩教事業,所有漫長只為瞬間的光。主題曲中“於是凝視手中的月亮,結晶於前世發生在來生,我拾起詠唱一番,都是真實的”完美呼應了片名《掬水月在手》,葉先生和中國古典詩詞的美也許跟我們有點距離,但卻真實地存在於我們身邊,葉先生對中國詩詞以及吟誦的傳承將串聯起前世和來生,為後人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
以隱忍的“弱德之美”
播撒中國傳統文化美好的種子
作為中國古典詩詞大家葉嘉瑩唯一授權的傳記電影,《掬水月在手》通過葉嘉瑩的詩詞和生命,回溯中國詩詞的源頭,古典詩詞大家葉嘉瑩先生用自己的一生詮釋着“弱德之美”,在逆境之中,仍然秉持着對中國傳統詩詞的堅守。
97歲高齡的葉嘉瑩先生,一生坎坷多艱,曾歷經戰亂,在海外飄零數十載,在許多次人生的至暗絕望時刻,是詩詞給了她無窮的力量,而她也用自己畢生之力,傳承中華文化,闡述古典詩詞之美。改革開放後,葉嘉瑩得以回到她魂牽夢繞的祖國,並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祖國教育事業。
葉先生著述豐富,桃李滿天下,為在世界傳播中華文化作出重要貢獻,她的學生著名作家白先勇坦言葉先生對自己的影響一直延續到今天。著名詩人、畫家席慕蓉曾說:“葉先生顧盼之間那種自在與從容,彷彿整個生命都在詩詞之中涵泳。”
《人民日報》在報道中更是稱葉先生為中國詩詞之美吟哦至今,更活成了人們心中的詩。葉嘉瑩先生將自己畢生財產三千六百多萬元人民幣全部捐贈給了南開大學,設立了“迦陵基金”,繼續支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