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殺》: 凝視深淵的人, 回頭望向了月亮

電影快訊 1850℃
《誤殺》: 凝視深淵的人, 回頭望向了月亮 - 陸劇吧

電影《誤殺》劇照。

(一)

懺悔塔鐘聲悠揚響起,群鴿掠過卻無法抵達。

有罪之人終於決定放下執念,走向救贖。

電影《誤殺》結尾處的這一幕,充滿了哲學意境。

有人誤殺他人,卻也同樣被“他人”所弒。

雖有印度《誤殺瞞天記》珠玉在前,但在我看來,柯汶利和陳思誠版的《誤殺》展現了完全不同的肌理和氣質。

就超超個人觀影感受而言:

《誤殺》以精巧的改編和其所試圖討論的深邃主題,在幾位主演演技全程在線的高完成度下,呈現了今年以來華語犯罪電影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

《誤殺》的劇情並不複雜:

在公正缺失的大背景設定下,小老闆李維傑(肖央飾)和妻子阿玉(譚卓飾)的大女兒被人迷奸,而犯罪者則是警察局長拉韞(陳冲飾)和市長競選人的兒子。

當他以視頻脅迫,試圖再次強姦時,女兒在反抗過程中“誤殺”了性侵者。

在明知不會得到公正審判的前提下,肖央(為便閱讀,下文皆以演員名敘述)展開了一場精心謀劃的“無罪證明”。

《誤殺》的節奏感非常強。在電影的三分之一處,當陳冲的直覺告訴她肖央就是兇手時,這場對抗已成“明牌”。

這是希區柯克式的精彩。觀眾掌握着遠超於角色的信息量,但是永遠被角色雙方接下來要打出的牌深深吸引。

《誤殺》有着如鼓點般密集的轉折和節奏。肖央和陳冲雙方互有“王炸”,上演如泰拳般拳拳到肉的衝突:

她知道我就是兇手。

我知道她知道我就是兇手。

她知道我知道她知道我就是兇手。

這是斗獸場里的抗爭,也是螻蟻和母獅的較量。

光影轉換,眼神交鋒,一個望殺人於無形,一個要置人於死地。

(二)

“不在一起就殺你全家”,“我要糾纏你20年”,被反覆糾纏數月之久的小菲,數次被追求者王磊尾隨、控制、猥褻,小菲父母甚至雙雙跪在地上求王磊放過女兒。

警方多次告誡懲罰後,王磊仍沒有放棄糾纏小菲一家,在一個深夜,身高1.8米的王磊持刀翻牆闖入小菲家再度實施侵犯,一番纏鬥,小菲父母“誤殺”了王磊。

200多天後,檢方認定此案為正當防衛,決定不起訴。

“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是禽獸!”

當譚卓顫慄地咬出這句話的時候,很容易將觀眾引入到銀幕之外的現實世界,《誤殺》所試圖探討的抉擇困境,在現實中,很容易找到類似“淶源反殺案”這樣高度近似的案例。

不過《誤殺》卻不滿足於僅僅探討“公平和法律”。

《誤殺》這部電影里有着十分精巧的小細節和隱喻。

最典型且貫穿始終的,是影片中反覆出現的羊。

羊和狼在任何語境下,都有着各自不言而喻的標籤。不過《誤殺》中的羊,所折射的意向不僅僅是“軟弱”。

羊在基督教中有着特殊的隱喻。羊不僅是“贖罪祭”的獻物,更是民眾的象徵,眾人即羊,耶穌則為牧羊人,《約翰·福音》中,耶穌就曾說:“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我就是羊的門。”

看完電影,你再去看《誤殺》最後公布的全陣容海報,應該會微微一笑,這本身就是一張充滿着隱喻的海報。

肖央站在海報中間,如果你仔細觀察,他的姿態手勢,乃至背後的光,像極了耶穌。

但《誤殺》並不是一部宗教電影,無論是肖央的布施還是被“獻祭的羊”,在超超的理解中,指向的都是影片所探討的另一層沉重主題:墮落和救贖。

《誤殺》的英文名定為“Sheep Without a Shepherd”,直譯就是沒有牧羊人的羊,更好的翻譯應該是《烏合之眾》。

“羊是近視的,看不到太遠的東西。”

“羊有草吃就夠了,不在乎被誰薅羊毛”。

片中反覆出現這樣的台詞,加上情節上被“利用”和“煽動”的群眾,雖然類似的意向稍縱即逝,但你可以看出,《誤殺》希望人們思考的,不僅僅是“罪與罰”那麼簡單。

我們被他人“誤殺”,也舉槍“誤殺”他人。

實際上,我們正處於這樣的時代之下。最典型的便是網絡暴力,人言可畏,在社交媒體時代,每個人都可以發言,每個人都可以對自己看不慣的人冷嘲熱諷乃至侮辱謾罵,一個人的言論尚不足懼,然而眾口鑠金,言語堪比刺刀。

但很多時候,大眾的憤怒僅僅只是基於片面乃至被誤導的“情緒”,而並非事實本身。

公映以來,《誤殺》收穫好評如潮。這其中幾位演員的演技功不可沒。

超超的承德老鄉肖央,貢獻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演技,很難想象一個人們印象中的“喜劇演員”,能完成好這麼複雜的表演。

李維傑這個角色太適合肖央了,一個貌不驚人沒什麼本事的小人物,一個木訥嚴肅不知道如何同女兒溝通的爸爸,一個被逼到牆角不得不顫慄着站起來保護家人的主謀。

無論是面對黑警時的瑟縮,還是獨自籌謀時的詭譎,肖央演繹的都很到位。

尤其“審訊”自己小女兒的那段戲,那種因為太愛而必須狠毒的感覺,令我印象非常深刻,很難相信肖央其實並未做過父親。

陳冲則貢獻了全片最炸裂的演技,得知兒子是強姦犯的羞愧、冥冥中已猜到兒子已經死亡的哀慟、最終崩潰後的暴戾,陳冲用一場表演全都完成了。

在這樣的氣場下,觀眾很容易帶入小女孩的角色里,被深深震懾在椅子上掌心出汗,慶幸自己不需要面對這樣的審問。

譚卓則將電影里恐懼驚怖的氣氛推到極致,她完全把一個溫柔善良的“母羊”面對誤殺時的感覺演出來了。而在雙方的明牌階段,尤其她和陳冲對視那場戲,譚卓呈現了不輸陳冲的強大氣場。

一個是母獅捕獵的暴戾兇殘,一個是母羊護犢的視死如歸。

(三)

對於孩子而言,做到極致的保護,就是所謂的“愛”嗎?

《誤殺》里,陳冲對自己的兒子可謂呵護備至,甚至在兒子和同學打架,險些戳瞎同學的眼睛之後,不打不罵,依然細緻地給兒子包紮雙手。

在電影中,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陳冲和丈夫極端的愛和寵溺,成就了一個小畜生的無法無天,昨天是險些戳瞎別人的眼睛,今天是迷奸女同學,明天呢?

超超不由地想起六年期的一起大案:

一位知名歌唱家的兒子涉嫌輪姦一位22歲的姑娘,案件曝光後,舉國關注。在公檢方證據確鑿的大背景之下,那位同樣為知名歌唱家的富二代媽媽,卻重金邀請京城知名律師堅持為兒子做“無罪辯護”。

不僅如此,在案件審判的過程中,她還將出事的酒吧告上法庭,罪名是“涉嫌介紹賣淫”。

其實,她和自己的兒子同樣清楚,自己究竟做了怎樣骯髒的事。

這樣的做法,無非是給兒子爭取減刑的可能性,可憐天下父母心,這位母親頂着世人的唾罵和各界的質疑,無非是想給兒子更周全的保護。

已經鑄成大錯,不汲取教訓,認真悔改,卻拋開世道人倫輿論律法,不顧姿態地保護孩子。

這樣的愛,令人窒息,令人恐懼。

為人父母,本應該讓孩子知道,“自己做錯了事,就要自己承擔後果”這樣最基本、最樸素的觀念。

正如《誤殺》上映後,陳冲在微博上發的那句話:

並不是每一個悲劇,都有救贖價值。

為自己的孩子“無底線兜底”的父母是愚蠢的。有些打,就該挨,有些痛,就該忍,有些罪,就該受——如果一個孩子從小一直在有恃無恐的環境中成長,長大後他眼裡真的會有法律?

電影的最後,肖央在寺廟懺悔後,毅然走向了警局。

他看過那麼多電影,當然知道,這複雜漫長的謀劃之後,迎來的絕不是勝利,而是一家人一輩子也無法走出的陰影,未來的每一天,他們都將頂着這個巨大的秘密,在人間掩飾地活着。

這樣的人生太辛苦了。

這個世界上最苦澀的不是去證明什麼,而是去掩飾什麼。

掩飾需要巨大的力量和付出,相對於證明些什麼,掩飾的人竭盡心力只是為了呈現出最日常的一切。

更何況,小女兒經此一難,已經開始拙劣地塗改自己試卷上的成績了。面對100分上那道明晃晃的塗改液痕迹,肖央不會不察覺,這對一個父親而言一定是個巨大的打擊。

她還那麼小,不該是撒謊和演戲的年紀。

從這個意義來講,肖央,這個在“誤殺”之後,一直凝視深淵的人,回頭望了一下月亮。

唯有“惡龍”才能殺死惡龍,傳說中的悲劇在反覆重演。而肖央這條修成正果的“惡龍”,在屠龍之後,自己敲碎了獠牙。

他最終沒有跌進“深淵”,作為精心策劃這一切的主謀,他完成了自我的救贖。

而作為一名父親,他試圖在以另一種刺痛卻溫柔的方式,給予小女兒真正的“愛的呵護”——

不要用一生去努力掩飾,要用一輩子去努力證明!

電影里,肖央和陳冲就像鏡子的兩面,照彼此,照眾生。嫌疑犯在完美的掩飾後走向自我救贖,執法者卻在錯愛的執念下甘於沉淪。所以我不太認可,《誤殺》的結尾是為了應對審查的網絡質疑,陳思誠在接受訪談時說:“我不認為逃之夭夭是一件好事。”

因為肖央不僅僅是這一切的主謀,還是兩個孩子的父親,當他為保護大女兒撒下彌天大謊後,也註定啟示了小女兒“惡”的意識。走向警局,離月亮更近,他用最好的方式告訴女兒:不要過久凝視深淵,我們有着黑色的眼睛,但應該望向光明。

因此就我個人而言,我非常喜歡這部電影最後的處理:

真正的父愛不僅僅是為孩子遮風避雨,更需要用以身作則的方式,為他們可能的扭曲儘力修剪枝椏。

標籤: 電影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