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8, 單集滿分, 能跟《權游》掰掰手腕的神作只有它

電影快訊 1293℃

Sir從未見過如此危險的動畫。

被過度解讀,有危險。

正確解讀了,還是危險。

而最危險的是,這個世界沒聽懂它的警告。

這是Sir今年一份遲到的安利。

但即使遲到,也毫不減弱它的價值——

《進擊的巨人 第三季》

進撃の巨人 Season3

豆瓣9.8, 單集滿分, 能跟《權游》掰掰手腕的神作只有它 - 陸劇吧

日推熱搜最高排位第1,推特滿分率94%歷史第一,MyAnimeList 9.13分歷史第一,豆瓣從9.0分升至9.8分,IMDb歷史上第一個取得滿分10.0的單集。

在我們這個年代,最有資格被稱為神作的動畫。

生於島國,卻沒有一點“東洋味”。(日本美學四件套:物哀、幽玄、侘寂、意氣)

憑藉由表及裡的世界性,它成為當代東方,為數不多在敘事和思辨深度上能和《權游》掰手腕的通俗劇作。

且來見證這場,註定名留青史的進擊。

01

那一天,人類終於回想起了,曾一度被它們支配的恐懼。

以及,被囚禁在鳥籠中的屈辱。

從有記憶開始,艾倫·耶格爾就知道牆壁的意義——

抵禦人類的天敵,巨人。

三堵高大的圍牆,將恐怖的巨人隔絕在外,也將倖存的人類圍困在內。

豆瓣9.8, 單集滿分, 能跟《權游》掰掰手腕的神作只有它 - 陸劇吧

起初,艾倫總是對天發獃,不覺得有什麼不妥。

有一次,他的朋友阿爾敏,帶來一本書,激動地向他講述外面的風景:

“燃燒之水,冰之大地,砂之雪原。”

“還有延伸到地平線,被稱為‘海’的巨大鹽湖。”

豆瓣9.8, 單集滿分, 能跟《權游》掰掰手腕的神作只有它 - 陸劇吧

艾倫這才發覺,世界,是廣闊而美麗的。

他和阿爾敏約定,總有一天,一定要翻越高牆,去看真正的大海。

他周圍多數人,很難接受這樣激進的想法。

面對強大的巨人,人類基本只有死路一條。

在牆壁內平和無事地度過一生,總比暴死在荒野來得強。

直到那一天,超大型巨人和鎧之巨人突然出現,打破城牆。

成群的巨人湧入城鎮捕殺人類。

虛假、消極的安寧,在強大的不可抗力面前不堪一擊。

沒有神跡,沒有救贖,沒有值得託付性命的英雄,和絕對安全的場所。

這不是那種被一拳揍飛500米開外還只是擦傷的熱血少年漫。

對“人被殺,就會死”這一簡單定律的貫徹,賦予了故事以現實的沉重。

艾倫的媽媽被壓在瓦礫下動彈不得,巨人又正在接近他們,她叫艾倫快逃。

這是母親的本能。

而下一秒,當艾倫真的被士兵強行帶走了,她又顫抖着,捂住嘴巴說出心聲:

別走……

這是人類對死亡的天然恐懼。

目睹了母親被巨人吞食的慘況,艾倫的眼裡燃起恨意。

他加入士兵團並發誓:

一定要消滅所有的巨人,把這群吃人的怪物驅除殆盡。

他必須戰鬥,不斷地戰鬥,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生存下去。

△ 人類士兵對抗巨人的武器:立體機動裝置

還只是少年的艾倫,卻不得不醒悟——

這是一個美麗卻又殘酷的世界。

02

2013年4月,《進擊的巨人》第一季開播。

憑藉駭人的開場、尖銳的矛盾衝突、草蛇灰線的設定和優秀製作帶來的連續感官刺激,《巨人》成為那年最火也是最多爭議的作品。

喜歡的人,和已經看過漫畫的人,逮住誰都要一頓誇讚安利。

討厭的人,早早棄番,以粗糙的畫風、單調的劇情、只會大喊大叫的愣頭男主作為攻訐點,乃至草率地給《巨人》扣上“右翼”的帽子。

必須承認,6年前,Sir也一度以為,這只是一部以血腥獵奇為賣點,博人眼球之作。

但26歲就開始連載的諫山創,卻用這幾年,悄然把《巨人》推向了更高的格局。

為什麼會有巨人?

為什麼超大型巨人和鎧之巨人在破壞城門後,卻突然消失?

怎麼才能結束這場強弱懸殊的禍亂?

當敘述視角從艾倫轉到卧底三人組,觀眾才得以接近所謂的真相——

萊納,貝爾托特,阿尼,都是艾倫的親密戰友。

他們一同接受過三年新兵訓練,一起在戰場上出生入死。

萊納總是掛在嘴邊的話,是結束這一切,回到故鄉。

實際上,他和貝爾托特,就是此前破壞城牆的那兩個特殊巨人。

他們和阿尼卧底多年,直到艾倫奇蹟地從巨人口中生還,還擁有了變身巨人的能力。

三人才真正行動起來,準備把艾倫綁架回自己的國家。

但,在牆壁內的這幾年,接連看到由自己發起的侵略所造成的煉獄景象,侵蝕了三人的心智,也動搖了他們的立場。

萊納,患上嚴重的精神分裂,必須把卧底和士兵的人格分開來,才能遠離內心的罪惡感。

貝爾托特在身份暴露,遭遇昔日同伴的質問時,慌亂地大嚷:

你們這群“惡魔的後裔”!

如在催眠自己,逃避現實。

也點醒了所有人——

極有可能,在別國,人們同樣把這個牆中之國,視為對自身最大的威脅。

所以才想方設法地,動用巨人力量,派遣卧底,試圖完全消滅他們。

並且,統治者有意煽動、誇大種族對立情緒,以便把戰士們調教成為兵器。

而女巨人阿尼,更因為動了同情心,放走了阿爾敏,卻讓阿爾敏猜出了她的真實身份,導致自己在城中被圍捕。

在被擒前,阿尼再次流下眼淚。

第一次,正是在放走阿爾敏後,自己卻中了埋伏,險些殞命之際。

她說:

“我只是想被當做人類來看待。”

可最終,阿尼卻為這個願望付出了慘痛代價。

正如在實施圍捕行動前,阿爾敏對阿尼說的——

這是……好人嗎

我不太喜歡這個說法

因為我覺得那僅僅是對自己有利的人的稱呼

這場紛爭,沒有對錯,只有立場,只有仇恨的連鎖。

如果可以,誰都不想殺人,背負上血債。

但作為一名士兵,所能做的,只有服從命令,執行任務,化身沒有感情的機器。

只是人性難以泯滅。

於是他們在道德和大義間掙扎,在善惡的界線上搖擺。

說《巨人》鼓吹戰爭,是無稽之談。

恰好相反,通過對戰爭的刻畫,以及對立雙方個體困境的展現,諫山創想要控訴的,是把人異化為工具的戰爭的惡。

在這一點上,諫山創秉承了和他前輩一致的反戰思想:

“所謂戰爭,看似是正義的行為,可一旦開始了,無論怎樣的戰爭都會變得糜爛。”(宮崎駿)

03

為什麼偉大的作品常是悲劇?

甚至多數優秀的喜劇,剖開來看,同樣以悲情為基底?

無非是悲劇更接近世界和生命的本質。

無非是悲劇在慘淡的真相面前,不嘲弄也不消解,只是冰冷卻用力地直視,不挪開視線。

席納,羅塞,瑪利亞。

三面高牆,擋不住外敵和內亂,更擋不住人們對真相的渴望。

第三季,調查兵團歷經慘烈的戰鬥,以接近團滅的代價(300人剩下9人),從巨人手中奪回了瑪利亞之壁,來到艾倫家的地下室。

這裡有艾倫父親留給他的遺物——

記載了歷史真相的筆記。

曾經,艾倫他們的祖先艾爾迪亞人,征服了馬萊國,並對馬萊人展開種族清洗。

百年前,馬萊人成功復國。

於是,為了贖罪和避戰,在王的帶領下,大部分艾爾迪亞人來到一座孤島上,用牆壁把自己困在其中。

出於維穩,王還用自己的異能,抹去了所有子民的記憶。

一方面,奪權後的馬萊人,在本國,對留下的小部分艾爾迪亞人展開又一輪種族歧視政策。

△ 和二戰時期受不公遭遇的猶太人相似的打扮

另一方面,出於對能變身成巨人的艾爾迪亞人的恐懼,馬萊人把犯法的艾爾迪亞人變成無垢巨人(即沒有自主意識和智慧的巨人),流放到孤島上。

出於吃人的本能,巨人會向牆壁聚攏,起到隔離帶的作用。

也就是說,艾倫他們想要消滅的,長久以來相抗爭的,竟是自己的同胞。

原以為正邪分明的戰爭,不過是一場被精心設計的同族相殘。

原來,真的如貝爾納特所言,他們是犯下不可饒恕之罪那一方的後代。

但是種族的罪過,必須要由生而無辜的後代來繼承,並為此接受責罰,甚至失去自由嗎?

對這樣一個沉重的問題,做任何武斷的回答,都是不負責任的。

牆壁內的每一代王,嚴厲地遏止任何探尋真相的嘗試。

調查兵團團長,艾爾文·史密斯的父親,是一位歷史老師。

在艾爾文年幼時,他爸就因為察覺歷史課本與現實的不符,而神秘“消失”。

哪怕後來成為團長,支撐他一次次出走壁外的動力,還是對“答案”的渴求。

可他卻倒在了抵達地下室的前夕。

瑪麗亞之壁奪回戰。

後有超大型巨人接近,前有野獸巨人投擲亂石。

兵團這邊,只剩下最後一支新兵小隊。

一向指揮如神的團長,卻產生了情緒波動。

因為眼下,突圍的唯一方法,是由他率領小隊佯攻,讓兵長利威爾趁亂繞後,斬殺野獸巨人。

說是正面佯攻,其實就是去送死。

可多年的夢想觸手可及,他不想死。

他的摯友利威爾,卻強壓感性,做出了最冷酷的決定——

我要做出選擇了

放棄你的夢想為我們去死吧

帶領新兵奔向地獄

野獸巨人由我來解決

作為回應的,是團長數秒內的4次表情變化——

1.訝異:兵長迅速地做出了最正確、無情的判斷。

2.失落:害怕死亡,以及無法實現夢想的遺憾。

3.低頭苦笑:總算擺脫此般苦難人生的慰藉。

4.微笑看向兵長:感懷二人的友誼,並寄託未來於他。

“生命的本質在於生存意志,而生存意志的本質就是痛苦。”

痛苦在於,當生命走到盡頭時,一切都將成空。

這一次,團長不再用“為人類獻出心臟”這樣空洞的口號煽動士兵。

他直白地告訴士兵,前路即是死路。

戰鬥也好,不戰鬥也好,都會廉價地死去。

於前去送死的士兵個體,戰鬥的意義,就是毫無意義。

但即便如此,也必須戰鬥。

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把火把遞到倖存者手上,由他們繼續開拓前路。

如團長所言,這是對抗這個殘酷世界的唯一方法。

這之後,手握珍貴藥劑的利威爾,又面臨第二次抉擇。

一邊是瀕死的團長,另一邊是燒成焦炭、只剩一口氣的阿爾敏。

兩人,他只能救一個。

於情,利威爾和團長,二人是多年的舊相識。

於理,團長有大局觀和決斷力,深受民眾和部下愛戴。

顯然,前者更有繼續活下去的資格。

利威爾會選誰,讓Sir先賣個關子。

04

同為當代最傑出的敘事長篇,《巨人》常被拿來和《權游》作比。

最表徵的,是這兩部作品中,都有難以跨越的高牆——

《權游》里,是攔截異鬼的絕境長城。

《巨人》里,是豢養艾爾迪亞人的石壁牢籠。

但兩個故事,卻有截然不同的內核。

前者說白了,是一群價值觀既定的大叔大媽,為了各自的慾念挑動紛亂。

所有的勾心鬥角和文韜武略,指向的,是君臨城血染的鐵王座。

而後者,是一群成長中的年輕人,一次次地被嚴酷的現實鞭笞,被強大的威權鎮壓。

原本堅信的價值觀,被無數次碾碎重建。

但他們不甘就此倒下,反而以決絕的殉道者姿態前仆後繼,去追尋那個遙遠的、本質上指向虛無的理想。

一者,是舊秩序的圓周率。

一者,是烏托邦的大幻滅。

起初,發動了巨人之力的艾倫,猶如聖子降臨。

其他人,包括他自己,都深信他就是那個命定的救世主。

到後來,當他知道了自己不過是個隨時可被更換的容器時,天選之人的錯覺和驕傲,隨即煙消雲散。

原來自己也只是芸芸眾生的一份子。

更可嘆的是,承接了巨人力量的容器們,壽命將大幅縮短。

他時日無多。

第三季的結尾,只剩下9個人的調查兵團,翻山越嶺,終於如願看到了大海。

經過了漫長思考的艾倫,卻悲傷地指向看不見的彼岸,說道:

消滅了所有敵人,我們就能真的自由嗎?

答案自然是,否。

在最近的漫畫劇情中,艾倫的樣子,已和最初相去甚遠。

所施行的暴烈舉動,儼然上任三把火的新晉大反派。

△ 艾主席和他的馬仔們

但有理由相信,視自由高於一切的艾倫,會以相當驚人的方式,在死亡到來前,為後代人留下一個有更多可能性的世界。

巨人的開篇:

“那一天,人類終於回想起了,曾一度被它們支配的恐懼。以及,被囚禁在鳥籠中的屈辱。”

的確和《百年孤獨》那段經典的開場白:

“多年以後,面對行刑隊,奧里雷亞諾.布恩迪亞上校將會回想起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

有異曲同工之處。

Sir有一個心得。

越優秀的作品,越無法用簡單的幾句話概述。

它就像萬稜鏡,每個人都能在其中映見自己,也看到不同的風景。

這一次看完《巨人》,Sir領略到的一味,正是孤獨。

比實質的牆,更具阻攔之效的,是心靈的牆。

人和人的無法理解,不同種族的隔閡,溝通的缺位和失效。

這才是所有爭端的起源。

身陷無形囹圄的每個角色,等同於在無邊孤獨中漂游。

當前任王不顧手上還沒拔出來的匕首,跪倒在刺客肯尼面前,請求對方的原諒時。

一場不是你死我亡的暴力,便平息成了雙方的妥協。

所以上一任的進擊巨人,要艾倫的父親,穿越牆壁,去愛人。

“如果做不到,就只會重蹈覆轍而已。”

《進擊的巨人》第一話,標題是《致兩千年後的你》。

有網友猜測,那個“你”,指的就是下一個,從艾倫那繼承巨人力量的人。

這使得整部作品的基調,變得像一部漫長的回憶錄。

其中不時穿插補充的,正是阿爾敏的旁白。

Sir大膽猜測,當這一切結束,阿爾敏會是那些為數不多的倖存者和新世界的見證者之一。

為什麼是他?

讓我們回到上文,兵長利威爾的抉擇那裡——

他選擇拯救的,是阿爾敏,而不是團長。

表面上,可能是利威爾為了不再把團長召回這個充滿災厄的世界,讓他長眠休息。

但實際上,很可能,是利威爾明白,團長的夢想,是探尋歷史真相,而這個願望近在他眼皮底的地下室,即將實現。

而阿爾敏的夢想,是去看遍整個世界,更加恢弘,也更近於人類的開拓本能。

之前說到的,去刺殺前任王卻最後投誠的肯尼,是利威爾的叔叔。

死前,他曾對利威爾說道:

所有人都是某些事物的奴隸

利威爾,是為了人類更長遠的未來,選擇了一個更偉大、更具誘惑、更容易俘獲人心的“幻覺”。

在這個殘酷、沉重至極的世界裡,有兩樣東西,被無限地加以美化和放大。

一個,是年輕士兵們,使用立體機動裝置時,自在飛舞的身姿。

另一個,是天空。

這片風景,絕對平等地,屬於降生到世界上的每一個人。

關於《進擊的巨人》結局的最後一個分鏡,其實諫山創早已公布——

是一個身形疑似艾倫的男人的背影。

他抱着一個新生的孩子,撫摸他的額發。

艾倫告訴這個對世界還一無所知的孩童,說:

“你是自由的。”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標籤: 電影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