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水相逢的母愛, 賀歲檔前毫不搶眼的《海林都》卻充滿最溫暖的愛

電影快訊 1996℃

1982年,謝晉導演的《牧馬人》上映,朱時茂飾演的許靈均成為觀眾記憶里的經典人物,在曲折的命運里,卻在風吹草低見牛羊的牧場里邂逅了同樣命運看看的李秀芝(叢珊 飾),這對“患難夫妻”質樸的生活態度以及對生活的熱情感動了許多人。

萍水相逢的母愛, 賀歲檔前毫不搶眼的《海林都》卻充滿最溫暖的愛 - 陸劇吧

時光荏苒,37年過去,又有一部電影讓人感受到大愛無疆——《海林都》。在經濟高速發展、光怪陸離卻人情淡薄的都市裡,這部以國家榮譽稱號“人民楷模”獲得者都貴瑪老人為原型改編的電影,將質樸深沉的情義拍得猶如寒冬里的暖風,讓人感受到無盡暖意。

萍水相逢的母愛, 賀歲檔前毫不搶眼的《海林都》卻充滿最溫暖的愛 - 陸劇吧

“海林都”意為“愛的歌聲”,講述了上世紀50年代“三千江南孤兒進草原”的感人故事。因為南方保育院奶粉短缺,形勢嚴峻、難以為繼,因此有了三千孤兒乘坐火車被送到內蒙古大草原撫養的故事。

電影《海林都》從童婭和南方這兩個孤兒的主線開啟敘事,抵達草原後被取名為“薩仁”(蒙古語月亮之意)和“巴根”(蒙古語柱子之意)。根據都貴瑪為原型的主人公阿柔娜與朝魯收養了“不愛說話”的薩仁。雖然被孩子抵觸,但是阿柔娜對於這個毫無血緣關係的孩子卻視如己出,甚至為了保護她失去了自己肚子里未出生的孩子,而曾經擺在“母子”間的鴻溝也一點點被填平。

萍水相逢的母愛, 賀歲檔前毫不搶眼的《海林都》卻充滿最溫暖的愛 - 陸劇吧

身為烏蘭牧騎隊員的阿柔娜需要到處演出,難以在顛簸的行程中照顧薩仁,決定把薩仁送給母親照料,分別的一刻,薩仁從馬背上跳下,大喊着“額吉”(蒙語“母親”)奔向阿柔娜,孩子稚嫩而嘹亮的呼喊令所有人動容。

童年的灰暗記憶讓薩仁變得沉默甚至不再說話,但是愛可以融化所有堅冰,這聲“額吉”在影廳里喊得許多人都紅了眼眶。

阿柔娜和薩仁只是一條線,此外還有老額吉用母親的智慧感化固執的小巴根,巴音老師在最後一刻都不忘記音樂的傳承等等,《海林都》用了不同的人群因為困難相交,同時完全沒有芥蒂的互相幫助的故事,通過萍水相逢的母愛展示出團結的力量。

比起當下五光十色的商業大片,尤其是賀歲檔即將開始,《海林都》在其中毫不搶眼,但是仔細看後,大草原里的遼遠之下儘是質樸情感,在容易迷失的都市裡卻眺望到極為真摯的情誼。

除了故事情節,導演也在攝影、美術、音樂等方面下足了功夫,廣袤無垠的草場,萬馬奔騰的盛況,精雕細琢的服裝與道具,還有蒙古國國寶級音樂家江倉諾日布打造的原聲音樂,全方位描繪出一幅“天似穹廬,籠蓋四野”的草原風光圖。

從思想性、藝術性、現實性三個方面來看,《海林都》一定是我們這個時代所呼喚的優秀電影作品。它在過去與現在交匯的節點上,在音樂世界與現實世界的場域里,與觀眾平等對話,與未來達成共識。

標籤: 電影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