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雞獎想坐穩國內第一電影大獎項, 未來還需要做出怎樣的努力?

電影快訊 1818℃

最近最值得關注的電影節大事莫過於金馬和金雞兩大獎項同一天舉辦了。海峽對岸,因為內地和香港明星的集體缺席,給人星光黯淡的局面;相反內地則是星光璀璨,明星陣容空前強大。

金雞獎想坐穩國內第一電影大獎項, 未來還需要做出怎樣的努力? - 陸劇吧

除了明星,另一個則是獎項的出爐。海峽對岸,雖然爆出了影片的獲獎,但因為缺少內地和香港影片的參與,除了《陽光普照》包攬了最佳影片、最佳導演以及最佳男女主等重要獎項,其它影片的關注度低了很多;與此形成對比的是,金雞獎的影片近乎飽和,近兩年無論是票房大賣,還是藝術獲獎的熱門影片幾乎都得以上榜,獎項選擇上倒有些難以取捨。

在此,我們就來根據這次的獲獎情況分析以下金雞獎的含金量,並探討一下未來金雞獎目前存在的問題,以及未來金雞獎要想成為國內第一大電影獎項,它還需要做出怎樣的努力。

金雞獎想坐穩國內第一電影大獎項, 未來還需要做出怎樣的努力? - 陸劇吧

獎項出爐:熱門影片瓜分重要獎項,票房與藝術並重

我們先看一下今年金雞獎的獲獎名單。從故事片的獲獎情況看,《流浪地球》獲得最佳影片,林超賢憑《紅海行動》奪得最佳導演獎,王小帥的《地久天長》獲得最佳編劇以及男女主角,《我不是葯神》獲得最佳新導演獎,各獎項的分布基本比較均衡,沒有大包大攬的影片出現。

這個結果多少也反映出評委的口味,既照顧影片的大眾型,又兼顧影片的藝術性。比如《流浪地球》和《紅海行動》均屬於商業票房表現非常出色的影片,加上主旋律與重工業類型的結合,這兩部影片獲得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也具有一定的說服力。

《地久天長》因為代表國產片在柏林電影節上獲得最佳男女主角獎項大放異彩,所以給其頒發最佳編劇和最佳男女主角獎項也合情合理。而且客觀地說,這部電影在內容上跨度幾十年算是當代的史詩電影,雖然時長達三個小時,但敘事上娓娓道來,並不沉悶。影片獲得重要獎項絕對是實至名歸。

其次,雖然這次金雞獎雖然在專業度上有一定說服力,但並不意味着它的評選就沒任何問題。其實單從之前入圍的提名名單看,一些影片能夠入圍就很令人費解,而最終只能陪跑也絲毫不讓人覺得意外。

金雞獎想坐穩國內第一電影大獎項, 未來還需要做出怎樣的努力? - 陸劇吧

比如最佳故事片,《流浪地球》《紅海行動》《地久天長》《我不是葯神》這四部入圍也很合理,無可爭議,但《後來的我們》《古田軍號》這兩部品相很一般的影片也能入圍,只能說是浪費了兩個好的名額。

其它諸如入圍最佳導演和編劇的影片也是如此,《找到你》《過昭關》《閃光少女》《後來的我們》《送我上青雲》,這幾部影片也給人充數之感。實際上,去年有也有多部影片均取得了不錯的藝術成就或者相對的突破,比如《影》《暴裂無聲》《無名之輩》《狗十三》《快把我哥帶走》《無雙》等,然而這些高品質影片的落選,很難不令人質疑金雞獎的專業性。

試想如果評獎如果從入圍這個環節,就令人經不起推敲,那最終獲獎階段自然會帶來諸多爭議。

因此,僅就今年獲獎影片來說,雖然大體能讓人接受,但其中的爭議不可迴避,包括此前呼聲很高的《我不是葯神》只獲得一個最佳導演獎,《流浪地球》《紅海行動》分別斬獲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實際上這兩部影片雖然完成度很高,但從專業藝術分析,獲得這兩個獎項,也欠缺說服力,畢竟金雞獎不等同於百花獎,票房並不是一部影片獲獎的最重要參考。

未來定位:有意打造國內國內第一電影節,道阻且長

在國內的電影節上,金雞獎雖然和金像獎以及金馬並稱國內三大電影節獎,但從藝術性看,近些年金雞獎的含金量最低,很多主旋律色彩的影片分別獲獎,也拉開了金雞獎與另兩大獎項的差距。而對內地和香港影片開放的金馬反而勢頭髮展迅猛,反而不斷引來國內外電影人的關注。

只是遺憾的是,去年的突發意外,讓形勢大好的金馬披上了一層迷霧,今年因為內地和香港影片集體缺席,更是讓金馬淪落為無優秀影片可參選的田地。

在這種此消彼長的形勢下,金雞獎反而迎來了最好的反擊機會。今年參選的多部影片均拉高了金雞獎的專業性。

而從今年金雞獎與金馬同天舉辦,以及之後金雞獎改為每年一辦的情況下,金雞獎和金馬暗自較勁的局面仍會延續。毫無疑問,從政策層面上,內地有將金雞獎抬升到國內第一電影節,取代金馬的打算。

此外,近幾年內地電影票房越來越與高品質的內容掛鈎,依靠特效大片、明星引領的爛片紛紛在票房上折戟,這樣的環境也讓內地電影市場湧現出越來越多的優秀影片。在主流觀眾對於高口碑影片的認可以及需求仍很強烈的情況下,內地電影市場並不缺少高品質的影片。這意味着今後內地電影市場也完全有能力供應足夠多的優秀影片參與到金雞獎的評選中。

業內人士有野心,電影市場上也完全有這個實力,金雞獎完全有這樣的條件成為國內第一電影節。

只是好牌是有了,能不能打贏是另一回事。畢竟一手好牌打的稀巴爛的情況也時常發生,關鍵還是看背後操作它的人。當前金雞獎自身存在的問題也是如此,目前這一問題也在影響着這一獎項的含金量,而金雞獎要實現突破,其評選體制需要做出更多的改變和突破。否則更多真正的優秀影片落選或是直接去其它電影節評選也將影響金雞獎的專業度。

首先,金雞獎的評選標準應該清晰,不能商業票房和藝術探索兩頭兼顧,評選口味上也不能過於考慮主旋律化。既然內地三大電影節已經有百花獎和華表獎,而且這兩個獎項也正好分別是偏向大眾(電影票房為參考)與主旋律,那麼另一個金雞獎則完全可以回歸到電影藝術上,而不再與另兩個電影節在評選上保持一致。

換句話說,當市面上已經有《影》《暴裂無聲》《無名之輩》《狗十三》這類既有電影形式創新,又有內容深度的影片出現,這類影片能否得到金雞獎評委的重視,這是個關鍵,如果一味地讓更多《後來的我們》這類影片入圍,金雞獎的專業能力又從何體現?

其次,金雞獎是走向開放還是繼續內地電影化。此前金馬獎能夠獲得重大提升,一個不可或缺的因素是大量內地電影的參與,比如近幾年《老炮兒》《山河故人》《八月》《不成問題的問題》《我不是潘金蓮》《七月與安生》《嘉年華》《影》這些影片更是橫掃重要獎項,這樣的地域包容也提升其獎項的專業度。那麼未來的金雞獎又該如何,對於優秀的香港電影,該不該吸納其中,這對於今後的發展和影響力都是一個關鍵。

因此,金雞獎要在地位上躍升,需要在評選的整個機制上作出重要的改變。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如果金雞獎能夠下決心改變,未來它也將走得更遠。

標籤: 電影快訊